水滸傳中的英雄裡面,有兩個著名的反面教材。一個是王倫,可以說是梁山的開荒牛了,但是後來卻被林衝殺死,還落下了一個「小肚雞腸,嫉才妒能」的名聲。如果看過水滸傳的人們肯定會覺得王倫這個罪名但得是很冤枉的,可惜勝者為王敗者為寇,王倫也只能背著這種壞名聲一直下去了。
第二個反面教材就是晁蓋,冒著丟掉性命的危險去搶奪生辰綱,但是卻一分錢都沒拿給了梁山,還把自己的財產都給搭上了,全心全意的為梁山付出,讓梁山擺脫了被柴進控制的局勢。按理來說,晁蓋對梁山的貢獻那麼大,應該是在梁山裡面響噹噹的人物呀,但是沒想到晁蓋在宋江上山以後就被射死了,連梁山108將的排名都沒進,真的是悽悽慘慘吶。晁蓋的悲慘經歷讓我們從裡面得出了一個道理。一個人的命運是掌握在自己的手中的,在做人做事的時候,一定要避開晁蓋犯的這三個錯誤,才能走向好的人生,不至於那麼悲慘。
魯迅曾經說過這麼一句經典名言,有些人呀不是被捧殺就是被棒殺,棒殺讓人可以察覺的到,能夠在對方出擊的時候做好防備,但是捧殺就不一樣了,當面一套背面一套,就像是笑面虎的存在,有些人就是被捧殺了都不知道,還在為賣了自己的人數錢。晁蓋當時就是犯了被人捧殺的錯誤卻沒有及時意識到,後來才如此悽悽慘慘。晁蓋有兩個身份,一個是名聲在外的大哥大,晁蓋家境殷實,錢財對於他來說不是什麼問題,所以在江湖上的時候,他可以隨隨便便的就拿出錢去接濟江湖上面的兄弟,然後獲得了很好的人緣,因此獲得了江湖大哥的名號。還有一個身份就是山東鄆城縣東溪村保正,類似於村委會主任的地位,在和宋江和朱仝、雷橫等人比較的話,晁蓋的官位是最低的。
晁蓋的武功非常好,所以常常去做一些仗義的事情,加上他性格非常的真誠,幫助兄弟的時候出手一點都不含糊,江湖大哥的名聲一下子被他拿下了。在江湖上面聲望能和他相提並論的就是宋江了。晁蓋對自己在江湖中的地位也是很有成就感的,認為經過他幫助的人都是從心裏面認他做大哥的。所以自己也在名聲的下面有些洋洋得意,當吳用、劉唐和公孫勝等好漢來投奔他的時候,告訴了晁蓋自己有困難,想要去搶劫生辰綱,那晁蓋大哥脾氣上來了,沒有多加思考就答應了。其實晁蓋就是一步一步的被人捧殺了,他自己都沒有意識到,在當這個出頭鳥以後,如果事情敗露,那他就是第一個要被捉拿的要犯。
晁蓋的心思比較簡單,仗義的性子上來了就什麼都不想了,所以是經常遭人算計。就像是這一次奪取生辰綱,對於晁蓋來說是一點好處都沒有。晁蓋的家境非常厚實,在村子裡過的日子那是一個逍遙自在,又有名聲又有地位。而且他自己還有個一官半職的,權力也拿捏一點。結果就因為這麼一時之勇,斷送了自己光明的前程。吳用他們那麼熱情的邀請晁蓋一起去攔截生辰綱,哪裡是真的把晁蓋當作大哥呀,明顯就是讓晁蓋當這個出頭鳥,當個替罪羊,可憐晁蓋是一點都不知曉,就這麼被人利用著。
在宋江差點命喪黃泉的時候,是晁蓋的帶人救了宋江。還把宋江帶上了梁山給他第二把交椅,那是從心底裡把宋江當自己人。但是晁蓋就是心思單純,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呀,宋江本來就是有狼子野心的人,之前的失敗讓他更想要建功立業。所以在梁山的話語權他一定會和晁蓋爭奪的。在宋江剛上梁山的時候,他就提出建議讓大家不要著急排座位,按新舊分為兩邊就好了,以後可以按功勞來排位次。這個建議其實讓一股勢力分成了兩半,晁蓋那邊是舊的,宋江這邊是新的,而人數晁蓋是非常不佔優勢的,在他那裡只有九個而宋江有二十七個。晁蓋的心思實誠,沒有那麼多的算計,更加不會想到宋江算計了他,也是可悲啊沒看出宋江包藏禍心。
在物慾橫流的社會這種,什麼樣的人我們都會碰到。作為一個好公民我們不能有害人的想法,但是必要的警惕還是需要的。就像晁蓋這個人一樣,他就是因為太過於信任別人,吃了一個致命的虧啊。以前有一個叫做段景住的盜馬賊偷了一個好馬要給梁山的老大,但是他沒有想到晁蓋才是梁山的老大,而他卻把良馬獻給了宋江。這個消息刺激到了晁蓋,他感覺到了自己大當家的地位受到了威脅,所以他決定下山去打一個勝仗來鞏固自己的地位。這個想法呢本身是沒有錯誤的,就是晁蓋實在是太急躁了,什麼都沒有安排好就匆匆的上戰場了。
在去打仗的時候,晁蓋連軍師都沒有帶,直接向著曾頭市就衝去了。到了曾頭市以後,晁蓋為了展現自己的勇猛,在大軍的前面首當其衝,一個將領竟然衝到了最前面去,這不是提醒了對方擒賊先擒王嗎,後來在吃了連續好幾天的敗仗以後,晁蓋那是更加心浮氣躁,竟然採取了兩個來路不明的和尚的話,林衝見狀想要勸住晁蓋,但是晁蓋已經是非常氣憤了,所以攔都攔不住。林衝只能眼睜睜地看著晁蓋進入戰場然後被箭射了下來。
從以上來看,晁蓋真的是沒有一個領導人的天分,自己有勇無謀,在遇到事情的時候很容易急躁。而且被捧殺的太過於嚴重了,才不配位,後來有了這麼悽慘的下場。我們應該在要晁蓋的經歷中吸取教訓啊,勿使後人復哀後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