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劇《程嬰救孤》上百老匯的回憶

2021-02-23 美亞文化交流

時光飛逝,過去幾年幾乎在每年的一月底,我們總會收到許多歌劇迷的觀眾來信,今年也同樣,大家都問同一個問題:今年的中國歌劇上演時間地點!今年因為疫情,讓我覺得寫點這個項目的回顧,分享一些當年的視頻吧.

    豫劇《程嬰救孤》2013年上百老匯演出宣傳短片

人們用「百老匯」這個詞來指美國戲劇藝術的精粹。作為一個演員真正獲得成功的標誌,就是使自己的名字出現在百老匯大街一家劇院的廣告和 劇目的演出介紹小冊子Playbill。「百老匯」這個充滿磨礪的地方,每天都吸引著成千上萬的來自世界各地的人,歡笑、淚水、驕傲、頹廢在這裡更是隨處可見。百老匯是全世界舞臺藝術表演行業的殿堂,上臺表演了就等同於獲得了世界級的藝術認可,等同於戲劇界的奧斯卡。

                 紐約百老匯劇場Studio 54 前廳

位於紐約曼哈頓百老匯大街中段兩旁的劇院是美國戲劇演出的中心,因而百老匯也就成了美國戲劇的代名詞。任何一齣戲只要在百老匯的某一劇場有了成功的演出,它就會名揚全美國和整個英語世界,甚至整個西方世界,於是該劇院就會在各地被演出。出自同樣的道理,大多數在美國各地演出成功的戲也會搬到百老匯演出,然後再通過百老匯的名氣向其它地方推進

 

新聞聯播 豫劇《程嬰救孤》百老匯上演

百老匯始於1810年,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迅速發展,取代了英國而成為全球戲劇的最頂級藝術舞臺。根據製作人唐玲與百老匯聯盟的資深成員的交流中,了解到了近百年來來自亞洲(含中國)的成千上萬的個人,團隊乃至國家機構都曾經試圖把他們的劇目在百老匯聯盟的舞臺上上演,皆沒成功,還開玩笑問唐玲總裁:你一個這麼漂亮優雅的女士,有膽量和技巧跨過這些」白骨」嗎?。

新聞聯播 豫劇《程嬰救孤》紐約百老匯上演

當然,作為曾為世界500強企業提供服務的著名項目管理人的美亞文化交流集團總裁唐玲運用人緣,資源,名氣及專業管理技巧,與豫劇領軍人物的李樹建的100%相互信任及精誠合作,在冰天雪地的紐約,成就了這個戲劇界的裡程碑,從而,百老匯把」中國歌劇」頭衍戴在了豫劇的項上.

洛杉磯華納古董大劇院上演程嬰救孤

在百老匯上演,節目的本身質量要求很高,主唱人員的音域,主演的表演,配樂樂團的演奏,故事講述的節奏,舞臺美術等等都必須達到要求。演出的推廣,廣告,票務,節目小冊子,甚至於現場的紀念品攤位等都有規定和要求。現場的觀眾接待流程,媒體,後臺的化裝室,演藝人員的休息室甚至工作餐,皆有標準。每個部門都有聯盟的成員來監督管理,如果違規,製作人及團隊一定不會再獲得任何一家聯盟內的劇場合同同時會收到罰單。全方位的管理模式估計除了紐約的熟手們,絕大多數的其他地方的人及團隊估計都無法順利完成。我們美亞文化交流集團團隊及河南省豫劇院二團一起的完滿成功,絕對是要點讚的。

新聞聯播《程嬰救孤》洛杉磯華納大劇院演出

美亞文化交流集團為這個項目製作了一個62分鐘的記錄電影,其實還是許多背後的人事估計會在多年以後的唐玲的個人傳記中道出,因為有些事和信息在現階段是不能公開的。

 

豫劇上百老匯紀錄電影宣傳片

豫劇《程嬰救孤》登上百老匯的成功,也讓美亞文化交流集團擁有了一批戲劇粉絲,為後續的舞臺劇演出的票務提供了保障。歡迎優秀的舞臺劇來美國演出。中國境內聯繫弘文曄文化傳播公司,電話

13320336966;電郵cqjjy1070@163.com,微信:Maeyaculture

相關焦點

  • 《程嬰救孤》:體現的是忠義及人生的價值取向
    《程嬰救孤》:體現的是忠義及人生的價值取向 大型古裝豫劇《程嬰救孤》其實就是我國傳統劇目《趙氏孤兒》的另一個地方戲種的劇目。《趙氏孤兒》被譽為中國文學史上的《哈姆雷特》。它最早的版本是元朝戲劇家紀君祥創作的雜劇《趙氏孤兒大報仇》。而這則故事的淵源則是司馬遷《史記》之《趙世家》第十三。古代的宮廷鬥爭,你死我活,極其殘酷。
  • 演員的舞臺呈現——豫劇傳承發展的魔法師
    豫劇的核心是演員,演員通過唱、念、做、打和手、眼、身、步、法將劇本的文字表述變成鮮活的形象,感動和感染受眾,名演員和明星演員都可能成為年輕人的偶像,特別是他們的現場表演和專業講授,使受眾能夠真切感受豫劇的魅力,進而實現豫劇的「祛魅」,丟棄豫劇落伍、專供老年人看的成見。俗話說「看戲看角兒」,戲曲的名角兒是一部戲的靈魂,劇目所表達的豐富內涵由演員在舞臺上精彩呈現。
  • 豫劇人李樹建登臺國家大劇院 上演「忠孝節義」四部曲
    備受矚目的豫劇「關公」京城首秀,天雷如何劈死不孝男?大漢蘇武精神如何與時代同行?「守正創新——豫劇人李樹建『忠孝節義』四部曲暨戲曲名家名段演唱會晉京獻禮演出」於9月20日一26日在國家大劇院上演,看豫劇「程嬰」如何對傳統文化故事進行最時尚的表達。
  • 國家大劇院將開演李樹建「忠孝節義」豫劇四部曲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蔣肖斌)豫劇「關公」北京首秀,大漢蘇武精神如何與時代同行,9月20日~26日,「守正創新——豫劇人李樹建『忠孝節義』四部曲暨戲曲名家名段演唱會晉京獻禮演出」,將在國家大劇院上演。
  • 豫劇《陳蕃》主創人員簡介
    主要作品有《程嬰救孤》、《風雨故園 》、《阿Q與孔乙己》、《婚姻大事》、《兩狼山上》等,曾獲曹禺戲劇文學獎、文華大獎、文華劇作獎、國家舞臺藝術精品工程十大精品、中宣部「五個一工程」優秀作品獎、中國電影華表獎、金雞獎提名獎、美國洛杉磯國際電影節最佳外語音樂片獎等,多部劇本入選大學語文教材和《國家舞臺藝術優秀劇目集》。
  • 慶祝澳門回歸祖國20周年 河南豫劇名家走進澳門
    豫劇《抬花轎》早期又稱《文武換親》《香囊記》,是豫劇花旦的看家戲,也是中原老百姓最喜歡的一齣戲,作為開場節目受到了澳門觀眾的喜愛。當今中國豫劇領軍人李樹建和河南豫劇院二團名家李根旺、王愛霞等先後演唱了豫劇《程嬰救孤》「訴冤」一折、《清風亭上》「認子」一折、《蘇武牧羊》「歸漢」一折。
  • 豫劇名家李樹建走進中山大學 嶺南戲曲頻道直擊「八大倉」開講現場
    李樹建院長以「堅定文化自信,堅守文化立場」為主題開始了演講,結合自己的人生經歷,為同學們上了生動的一課。還說到自己演了45年的戲,當了31年的院團長,演遍了全國31個省市,出訪了28個國家,每一次出去都感到很自豪,更是帶著《程嬰救孤》走上了百老匯的舞臺。豫劇不但走出了河南,還走向了世界,並得到世界各地人民的喜愛和肯定,就是因為堅定文化自信。講到一些在國外演出的趣事,引發臺下學生陣陣歡笑!
  • 豫劇人李樹建「忠孝節義」四部曲:從傳統中生發現代感
    此次國慶獻禮演出既有《程嬰救孤》《清風亭上》《蘇武牧羊》《義薄雲天》這樣弘揚中華傳統美德的豫劇大戲,又有河南各大劇種包括稀有劇種的經典折子戲和唱段。作為中國豫劇界的一名老兵,今年58歲的李樹建推出了「忠孝節義」四部曲,其中《義薄雲天》2019年創排,本次演出是首次與北京觀眾見面。
  • 河南省豫劇戲曲老藝人,閻立品、沈寶愛、湯玉英、田敏生平簡介
    著名豫劇表演藝術家,國家一級演員,中國戲劇梅花獎獲得者。先後為襄城縣豫劇團、許昌市豫劇團、濮陽市豫劇團、河南省豫劇三團演員;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曾飾演《龍江頌》中的江水英、《冶煉》中的梁師傅、《白羅衫》中的鄭淑英、《狀元與乞丐》中的文鳳媽、《倒黴大叔的婚事》中魏淑蘭、《石頭夢》中王跑妻等,其中《倒黴大叔的婚事》一劇中成功飾演魏淑蘭,為廣大觀眾所喜愛!
  • 第四屆中國豫劇節八月盛大啟幕,30場劇目亮豫劇「壓箱底」絕活!(附完整演出時間表)
    本著高水平策劃,高標準組織,高要求實施的目標,通過層層舉薦,全國遴選,推出了一批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俱佳的優秀劇目,力圖全面展示豫劇的藝術水準和發展面貌。其中,包含全部獲國家文華大獎、藝術節大獎、全國優秀保留劇目獎的豫劇劇目,是一次豫劇精粹的集中展示,亮出了豫劇藝術「壓箱底」的絕活。
  • 陳素真誕辰100周年再傳喜訊,這麼多名家名師助力豫劇「陳派」表演人才培養~
    關靈鳳:陳素真大師義女、親傳弟子,著名豫劇表演藝術家,陳素真與樊粹庭「獅吼劇社」第一批演員,代表作有《三上轎》《江漢女》《喜榮歸》等。張巧云:陳素真大師親傳弟子,著名豫劇表演藝術家,先後在河北省豫劇團、天津市豫劇團、山西省太原市豫劇團擔任主演。代表劇目《黃金嬋》《宇宙鋒》《白蛇傳》《撕蛤蟆》等。
  • 新鄉市豫劇團#程素榮 豫劇《五世請纓》一家人歡天喜地把我來請 選段
    豫劇《五世請纓》 一家人歡天喜地把我來請 選段 演唱:程素榮 演出單位:河南新鄉市豫劇團 一家人歡天喜地把我來請 佘太君我穿宅越院來到前廳
  • 豫劇(大漢賢后)
    按照組委會安排,平煤神馬集團豫劇二團創作排演的新編歷史故事劇《大漢賢后》7月7日晚在遂平縣文化藝術中心參加集中展示演出。其擔綱作曲、配器、指揮的主要作品《程嬰救孤》獲第七屆中國藝術節文華大獎、國家精品工程獎、第四屆中國民族文化博覽會優秀作曲獎;《焦裕祿》獲第十一屆中國藝術節文化大獎;《丹水情深》獲國家民委、中國文化部、國家廣電總局、北京市人民政府音樂配器獎及音樂設計金獎;戲曲電影《香魂塘畔的香魂女》獲48屆休斯國際電影節音樂故事片最高獎 「大雷米鉑金獎」;戲曲《電影兒女》獲2014世界民族電影節最佳音樂片獎。
  • 豫劇新編歷史劇《義薄雲天》:「關公戲」的守正出新
    近日,由河南省豫劇二團傾力打造,河南省豫劇院院長、著名豫劇表演藝術家李樹建擔綱主演,陳湧泉編劇,丁建英執導的新編歷史劇《義薄雲天》,正式搬上豫劇舞臺,不僅展現了關公戲穿越千年的藝術魅力,更在新時代煥發出獨特的價值與內涵。經典戲曲題材既是過去時代的一面鏡子,又是民眾精神傳統的藝術結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