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看到《以家人之名》這個名字的時候,大多數的觀眾都會認為這是一部溫馨治癒的親情故事,可未曾想過這只是借用親情二字來掩蓋「兩男追一女」的事實。雖然我們偶爾也會看些偽骨科的小說,甚至會磕偽骨科小說裡的愛情故事,可這並不能成為影視劇裡打著氣派實則是愛情片的理由。
究竟什麼是「骨科」?「骨科」全稱「德國骨科」,它所指向的是親生兄弟姐妹之間所產生的有違人倫及道德的親密關係,則「偽骨科」指向的就是無血緣關係的兄弟姐妹之間所產生的感情,這種感情通常出現在重組家庭或者是收養等設定的小說內裡面,這種設定在小說圈子裡十分受大眾喜愛,但是任何事情只要做過頭了,則會引起反感。
頂著具有誤導性的名字,以兩個爸爸和三個無血緣兄妹為核心,塑造出一個看似親情實則愛情的故事。原本作為觀眾的我們以為這會是一部哥哥寵妹妹的溫馨路線,結果沒想到卻是「兩男追一女」的甜寵愛情片,而且為了將兄妹之間的感情逐步變為三角戀,編劇還如此大費周章的在前面的劇情中暗埋著「娃娃親」「我娶你」等伏筆,雖然這樣的故事轉變看似並不奇怪,但是當劇情主線開始轉換之後,還是引來了不少網友表示接受無能。
其實有時候也怨不得看劇的觀眾們過去保守刻板,在這部劇開播前期的營銷、宣傳甚至是劇名都與親情掛扣著,但在與親情掛扣的同時又不願意放棄甜寵劇的觀眾市場,從而導致了我們在看劇的時候總有一種被欺騙以及不願再看下去的感覺。如果說真的想要將甜寵劇的觀眾與親情溫馨劇的觀眾都一網打盡,那麼好歹也做到毫無違和感的轉變吧!
編劇的思想果然是捉摸不透啊!既想營造一家人情深意篤的氛圍,又要硬生生的將兩個哥哥安排出國九年不歸,而且還塑造出一家人見面沒話可聊,只是節日裡禮貌性問候的陌生人場景,不說演員演得如何,就單指這樣的畫面,怎麼可能符合一個親情溫馨劇或者甜寵劇的設定。
影視劇中的「骨科」和「偽骨科」橋段其實並不罕見,比如經典韓劇《藍色生死戀》、臺劇《薔薇之戀》等,只要有一部影視劇嘗過鮮,幾乎這種通過背德感賦予愛情的故事設定就會屢試不爽。《以家人之名》裡的三位主角隨著兩個哥哥去國外留學的那刻,他們年少戲份就結束了,等到凌霄從國外回來的時候對妹妹李尖尖的感情就逐漸變質,這樣突如其來的轉變換做是任何人都會接受不了。
其實一部影視劇想要真正取得觀眾的喜愛,更多需要做的是人物設定及故事情節符合邏輯思維,而不是一味的譁眾取寵。如果一部劇只是為了賺滿盤流量以及廣告費,這無可厚非。但是影視劇作為一款受眾群體廣闊的公共文化產品,不應該單單依靠甜度爆棚的糖以及極端的人設來撩撥大眾,不合時宜的價值觀和社會示範更容易通過影視劇影響後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