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軒:我始終保持對演員這個職業的敬畏

2020-11-10 博客天下

作者 | 韋奧

編輯 | 丁宇

熟悉的黃軒又回來了。

最近,他主演的高密度狙擊動作國劇《瞄準》熱播,劇中展現出的「整容式」演技,擊碎了前作所引發的演技爭議,還給觀眾帶來了更新鮮的衝擊。

此前,現代職場劇《創業時代》和《完美關係》因為劇情「不真實」及表演「浮誇」,讓黃軒飽受質疑。終於,他憑藉《瞄準》中的蘇文謙一角,挽回口碑。

《瞄準》的故事背景,發生在1949年春,黃軒飾演的蘇文謙,是保密局暗殺組織的前狙擊手,因三年前的一場意外,他親手誤殺了自己的救命恩人和摯友,從此退出組織,改名曾思過,隱匿於城市碼頭。他出場時,身著粗衣劣衫,頭髮發白,皮膚粗糙黯淡,儼然一副滄桑的底層市井百姓形象,有別於以往溫文爾雅的氣質。

《瞄準》劇照

在外界看來,蘇文謙這個角色,不僅是黃軒再度向觀眾證明自己演技的一次機會,也是他的一次轉型。黃軒本人卻不這麼認為:「沒有說刻意轉型。」在他看來,演戲是一件「順其自然」的事情,他挑選作品的主要標準,永遠是「劇本和角色是不是打動我」。

《瞄準》的整個故事,發生在八天七夜裡,黃軒要在短時間內,表現出人物不同階段的變化——從身負沉痛往事的木雕師傅,到一步步捲入暗殺陰謀,最後建構起自我認同,主動背負起責任與信仰。這種角色的複雜與挑戰,才是吸引黃軒的真正原因。

接受《博客天下》專訪時,黃軒表示,蘇文謙是「一個有人物弧光的角色」,表面看上去冷靜,但內心了積壓了很多心事,懷有很多的掙扎和愧疚,「在八天的時間裡,可以看到這個人物的變化和複雜性,還挺有意思的。而且狙擊手的設定也很新穎,所以想嘗試挑戰一下。」

《瞄準》劇照

克制

演蘇文謙的時候,黃軒胸口總憋著一股氣,他很想爆發,但蘇文謙身上背負的種種,讓他難以釋放。他只能始終以一種克制的方式來表達人物的情感。

劇裡的蘇文謙背負著親手槍殺好友的陰鬱往事,雖然內心暗流洶湧,但表面上始終風平浪靜,顯得溫吞、被動,所有的情緒起伏,都藏匿在細節裡。蘇文謙少有的幾次情緒爆發,皆為刺激之下的情難自抑,也都是收著的。

比如專案組專家歐陽湘靈審問蘇文謙的那場戲,歐陽湘靈以三年前蘇文謙槍殺好友的事件為餌,一步步攻心,蘇文謙在聽到往事重提時,先是一臉漠然,聽到關鍵處,忍不住神情和眼神都變得更加尖銳。隨著歐陽湘靈越來越緊逼,他無法克制地緊扣雙手,雙腿顫抖,最後,他忍不住站起來,雙眼含淚,眼神卻是狠厲。

歐陽湘靈審問蘇文謙片段 /《瞄準》

沒有太劇烈的肢體語言和誇張的表情變化,但就在這一瞬間的爆發裡,可以看到他的眼神裡有對已故好友的愧疚,也有恨意,他恨歐陽湘靈再次揭開瘡疤,恨當年欺騙自己執行槍殺的朋友,更恨他自己。

黃軒承認,這場戲雖然兩條就過了,但對於他而言,其實「挺難把握」。在開拍之前,他已經把自己放置在當時的情境裡,讓情緒一步步堆疊,直到開機的一刻最後爆發。這其中的每一個細節,包括如何通過眼神來表達內涵,「都需要針對性的處理。」

在這場戲裡,蘇文謙只克制地落了幾滴眼淚,但「不能說克制的哭戲就一定是更好的」,他從不會刻意收住自己的情緒,「也許有的戲,我一開始覺得不需要流淚,但你拍起來以後,進入了那個狀態,眼淚就自然而然地下來了,那我也不會刻意去讓自己不哭。在演戲的時候,也是根據角色性格來,不會刻意地局限於某一種表演方式,生活的酸甜苦辣都是需要去細品體會的,每一種情感的釋放與表達都很考驗演技。」

《瞄準》中,黃軒有一場情緒更為濃烈的哭戲。在告別了和自己相依為命三年的小雪母女後,他表面故作堅強,背地裡卻躲在樓道大哭,一邊痛哭一邊吃小雪送給他的巧克力,其中苦澀,令人動容。

黃軒在《瞄準》中的哭戲

這場戲讓人想起他在電影《黃金時代》片尾的那場哭戲。他飾演的駱賓基是作家蕭紅的摯友。蕭紅去世後,駱賓基頹喪地走在九龍街頭,思及故友,悲不自勝,他猛力地嚼著嘴裡的那顆糖,嚼到臉部變形,而眼睛裡也蓄滿淚水。

黃軒曾在接受《環球人物》的採訪時,表達過當時的感受。在那一刻,他想起的是父親去世之後的一天,他蹲在昏暗的樓道裡整理父親的遺物,腦子裡不知道在想什麼,這時電梯到了,開電梯的阿姨問要不要幫忙,他從地上抬起頭,眼淚譁地就出來了。「那種感覺就跟那幕戲一模一樣。」

黃軒在《黃金時代》片尾的哭戲

作為非技巧型的演員,黃軒在演戲時,總是會將自己的某些性格色彩、情緒和經歷,與戲中的角色建立起連結。在《瞄準》裡,黃軒同樣和蘇文謙存在某些相連結的地方。「比如我們的性格,其實都屬於偏內向型的,比較冷靜,話也不是很多。但在遇到事情的時候,我們又都能獨立地思考、沉著地應對。還有就是,我倆其實都挺糾結的,特別是在面臨一些選擇的時候。」

黃軒認為,這些都是作為演員的奇妙之處,不僅可以在戲中放大自己的性格、經驗,更能體驗到從未有過的身份與情緒,「演員真的是一個很有意思的職業,可以體驗這麼多角色不同的人生。」

《瞄準》劇照

叛逆

演藝生涯來到第13年,黃軒對於自我的認知以及未來,也有了更多的思考。

今年年初,黃軒主演的現代職場劇《完美關係》播出,他在劇中飾演的衛哲,是一個患有焦慮症的危機公關專家,這個有些囂張、不可一世的「霸道總裁」,讓黃軒的演技遭受了「用力過度」的質疑。

他坦然地面對了這些爭議,表示「虛心接受大家的批評」,同時也反思自己,「在演繹這個角色的時候是不是有一些分寸感沒有把握好」,他表示,自己的初衷是想打破角色的形象,展現出不完美的一面。

這種想法,源於他作為演員的「叛逆」。電視劇《紅高粱》《羋月傳》和電影《芳華》的熱映,讓黃軒在一段時間內被建構起了「儒雅」「暖男」的大眾印象。這曾讓他感到困擾,在接受《南方周末》採訪時就曾提到,他特別不喜歡「人設」這個詞,「我都不知道我到底是什麼人,都無法定義我,別人就給你定義成溫文爾雅、溫潤如玉、謙謙君子,我好緊張聽到這個,我不敢做壞事,你知道嗎?」

《羋月傳》截圖

真實的人性是豐富的,同時也是有缺陷的,大眾眼裡的這些形象,只是黃軒的一小部分。因此,在一段時期裡,他渴望出演「不完美的人設」,《完美關係》裡的衛哲,就是這樣一個人物,他強勢,且有些自大,與「謙謙君子」的完美形象恰恰相反。在出演衛哲的時候,黃軒就預感到,觀眾不一定會喜歡這個角色,但他在接受「娛理」採訪時表示:「你不能為了自己的安全而去妥協。」

《瞄準》裡的蘇文謙,也是一個不完美的角色。他情感上優柔寡斷,為了保護所有人,常常選擇犧牲自己,但有時也會掩蓋更多能夠傷害到別人的真相。比如,他默默照顧紫舒和小雪,始終不願意透露池鐵城的真相。他的初衷是善意的,卻選擇了一個可能並非最好的方式。黃軒認為,這些都「不屬於大眾喜歡的人設範疇」,但恰恰是這種「不完美」,讓蘇文謙有了去標籤化的飽滿人格。

除了挑選劇本上的「叛逆」,生活中的黃軒也是一個叛逆的人。用他的話來說,他從小骨子裡就是一個叛逆的人,「別人越想讓我做什麼,我就越不想這麼做。」小時候,他不喜歡上文化課,等到長大以後,才意識到學習、讀書的重要性。逢年過節,其他人往往聚在一起熱熱鬧鬧的,他卻想,為什麼一定要很多人一起呢,「自己一個人過不也挺好的。」

不過,《完美關係》引發了一些負面討論後,對於劇本的選擇,黃軒變得更加謹慎了。尤其是入行已經13年,他希望,以後「謹慎選擇每一部作品,拍一部是一部,甚至將每一部作品都當成自己最後一部作品去拍。」

對話黃軒:保持敏感,保持熱情

博客天下:有很多人誇你在《地下的天空》這些比較早期拍的電影裡,就已經展現了一種「驚人的天賦」,從你自己的角度來說,你從什麼時候意識到自己是有作為演員的才華的?

黃軒:謝謝,過譽了!我其實第一次拍電影,也就是《地下的天空》的時候,別人和我說拍電影會緊張什麼的,但我一點都不緊張,還很興奮。但那會兒也不懂什麼是表演,就懵懵懂懂拍完了。也是在一部一部拍攝的過程中,在周圍人的反饋中,逐漸意識到,也許我有那麼一點表演上的天賦吧。

《地下的天空》截圖

博客天下:你在還沒上舞蹈學院的時候,會通過模仿來學習表演,現在還會嗎?

黃軒:以前是覺得好玩,再加上完全不懂什麼是表演,所以會通過模仿來學習表演。現在當然也會去看喜歡的演員的電影,有時候也會模仿他們的某些表演片段,或者模仿一些周圍的朋友,但更多地我會去揣摩這些演員他們為什麼這麼演。我覺得演員很重要的是要有自己的表演思想,不能一味地依賴於模仿,要有自己對於角色的理解和表演風格。

博客天下:很多演員都會通過觀察生活來獲取表演的養分,你也談到你經常會觀察別人,很好奇,你都是怎麼觀察的?

黃軒:就是會在日常交流和接觸的過程中觀察別人,特別是一些細節。我一個人在北京閒來無事的時候,也會騎著自行車出去,觀察這一路遇到的不同的人和事,再去揣摩他們的內心,通過這種形式走進生活、感悟生活。

博客天下:這種觀察,會被直接應用到表演中嗎?

黃軒:當然會被應用到表演中,可能在我某一次的表演中,會想起來我曾經見過這樣一個人,他是怎樣說話、怎樣做事的,他有什麼細節可以展現自己的特質。

博客天下:好像生活總是會讓人變得越來越鈍感,隨著你經歷的事情越來越多,你覺得你身上的敏感有被削弱嗎?

黃軒:我覺得作為演員而言,敏感是必須的,只有時刻保持警覺性,認真地感受周遭的環境與情感,才能更好地將他們融入到自己的表演裡,讓我們的表演更加真實、自然。

博客天下:你覺得你這幾年有什麼變化?

黃軒:心態吧,變得越來越平和了。

博客天下:你希望自己變嗎?有什麼是你希望自己不變的?有什麼地方是你希望自己能做出改變的?

黃軒:我希望自己有積極的改變,不論是外在還是內心。但我希望自己對於表演的初心、對於演員這個角色的敬畏,還有對於生活的熱情,都能保持不變。

相關焦點

  • 黃軒:我心中的榜樣演員是專注、純粹的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沈傑群)對於演員,觀眾常有「電影咖」和「電視咖」的分類。近兩年,演員黃軒既有《芳華》《妖貓傳》等高票房電影,又有《創業時代》《完美關係》等頗有話題的電視劇。日前,黃軒接受本報採訪時說:「電影和電視劇演員的界限越來越模糊。現在有很多精品劇集,所以演員不會完全局限於去拍電影。」黃軒表示自己一直會嘗試各式角色,不斷突破。
  • 《我就是演員3》愛豆想要成為演員,先要對演員職業有敬畏之心
    《演員請就位》的熱度還沒過,《我就是演員3》便在爭議中上線了。不得不說,雖然僅僅只有一期,但是已經感受到了兩檔節目的相同之處。李誠儒的「跳槽」似乎是將《我就是演員3》做成了延伸節目,但是在這檔節目中,很顯然李誠儒的地位高了不少,不需要再與年輕導演唇槍舌戰,也不需要再被名導人身攻擊。
  • 《瞄準》大結局水母組下線,蘇文謙贏了,演員黃軒發文告別
    歐陽湘靈、大鼓、秀才在維護的正義的道路上,犧牲了自己,他們的離開,觀眾很不舍,而他們無畏、勇敢的精神值得我們去敬畏、鼓舞。近日,演員黃軒發文告別蘇文謙視頻中,演員黃軒剛剛收工,他想對蘇文謙說的話「蘇文謙,這是兩塊巧克力,一樣大,一塊給你,一塊給我,我希望在未來的日子裡,你繼續保持善良,堅守正義、明辨是非、不錯過所愛,希望快樂和光明都屬於你,咱們後會有期。」
  • 《山海情》黃軒:張藝謀導演撤掉我很難過,但父親離世讓我更崩潰
    ↑↑↑向上滑動查看內容拍攝條件極其艱苦,演員體能消耗大,但是,對於每天堅持鍛鍊的演員、這個亞太地區健身大賽第三名的黃軒來說,不算什麼!一、多次慘遭名導拋棄,遭受父親突然離世打擊他經歷的苦痛比馬得福經歷的苦要多很多倍!2006年,我參加張藝謀導演的《滿城盡帶黃金甲》海選,被選中。
  • 黃軒,靠「等」走紅的演員
    :我天天都很孤獨。》中說,「演員是在等的。」陳凱歌至今回憶那一幕仍然記憶猶新,「那個瞬間我覺得是電影和演員最動人的時刻,」這一幕被陳凱歌用來教育新人:「做演員是需要代價的。對黃軒來說,他只想做個演員,而不是被貼了某種標籤的演員。
  • 黃軒 我希望我的成熟不是世故
    後又看了幾集《翻譯官》 ,霸道的程主任,明明應該被我討厭,可我卻看到了這霸道下的溫柔。突然,就對黃軒產生了興趣。又正好想看一部電影,就看了《推拿》。當黃軒飾演的小馬表現出倔強的狠勁時,我徹底被黃軒這個人迷倒,成為了他眾多迷妹之一。惡補了黃軒眾多採訪視頻、稿子,發現幾乎每次都會問到黃軒的換角經歷。
  • 黃軒 一個可能偉大的演員
    巧合的是,從黃軒飾演的第一個電影角色井生開始,他後來在《推拿》和《芳華》中的角色都有著類似的光譜。 在《地下的天空》裡,黃軒第一次綜合調動了過去生活經歷中的情感資源。這個角色也跟當時的他一樣孤獨頹喪和處處受限。更重要的是,從這部電影裡,他發現自己「演戲的時候,不緊張,這個職業是適合我的」。
  • 當紅演員黃軒:離異父親早逝後,我跟媽媽相互逼婚的日子
    曉看天色暮看雲,行也思父,坐也思父內心戰戰兢兢的黃軒對電話那頭的黃雁平說道:「爸,我打算考藝術學院了,媽媽交不起學費,你會供我考學對嗎?」黃雁平倒是也很豁達:「當然會了,雖然我現在有了新家,但我始終都是你爸爸,哪有爸爸不管兒子上學的。」舉著電話的父子二人相繼落下了眼淚。
  • 黃軒的「苦」
    黃軒也明白,他跟自己說:「我不是去拍一部電影,不是去演一個角色,而我去過一段人生。」倘若問為什麼會選擇這部電影,黃軒給的理由很簡單「這裡面有一種非常平淡又長情的情感力量」,當再次追問時,他又說,「這個故事裡,有著對生命的無常,然而你還要接受和面對這種無常。」面對生命無常,再濃烈的情緒也顯得微弱無力。黃軒很早就嘗過其中滋味。
  • 《瞄準》:黃軒這個殺手有點「暖」,遲早死於心軟
    殺手,一個最不需要感情的職業。當一個殺手不再冷血,擁有真正的朋友時,他的職業生涯將走向盡頭,甚至連他的生命也會因此而終止。《瞄準》中黃軒飾演「水母」昔日的好搭檔二號殺手「牧魚」。兩人同為國民黨頂級殺手,陳赫飾演的「水母」冷酷無情,殺人不眨眼;而黃軒飾演的「牧魚」也許是三年沒當殺手的緣故,不僅不冷甚至還有點暖。而黃軒的「暖」已然成為他的致命弱點,他遲早要死在心軟上。
  • 黃軒告別職業劇戲路?《瞄準》裡的他玩轉動作戲
    毫無疑問,是蘇文謙的人設吸引了黃軒。他表示,「從絕不拿槍到拿起槍,再到燃起對生命的使命感。這個人物挺有意思,他在八天內,不斷改變想法。」劇中,蘇文謙將逐漸從事不關己的狀態,轉變為積極同正義一方合作對敵,角色性格也會逐漸變化,黃軒說:「整個故事在八天裡發生,每一個階段,外界對他的刺激,會讓他的內心產生變化。每個小階段的變化,我得用心去拿捏。」
  • 託納多雷:要保持對電影的「敬畏」
    原標題:託納多雷:要保持對電影的「敬畏」去年的威尼斯電影節上,義大利國寶級導演朱塞佩·託納多雷曾表示,他喜歡中國,尤其羨慕中國電影的迅速發展:「中國的電影院像雨後的蘑菇一樣增長,而世界其他國家的電影院則在關閉。中國電影很有活力,我們應該找到一種方式來合作。」不到一年,託納多雷即邁出了他與中國電影合作的第一步。
  • 黃軒:拍戲說方言,對我來說不算難
    作為甘肅人,其實黃軒的家鄉話與馬得福的口音確有幾分相似,但蘭州話又和劇中偏陝西話的西北方言有著不一樣的語調。導演曾透露,劇中所有演員最開始要過的正是「語言關」,不過這對於從小便頗具語言天賦的黃軒而言不算難事,「從小我就喜歡學各地的方言,西北方言又和我的家鄉話有相近的口音,所以好找規律,如果讓我學浙江上海的口音,可能就比較困難了。」
  • 專訪黃軒:專注演好每個角色的演員,就是我的榜樣
    正在東方衛視東方劇場熱播的《瞄準》,是一部臺前幕後陣容強大的劇,當然除了班底,最吸引黃軒的就是蘇文謙這個人物。近日,在接受猛獁記者採訪時,黃軒在聊了角色之餘,也談到大家對於諜戰劇的一些看法,因為在不少觀眾印象中,諜戰劇多是柳雲龍等中年演員的主場,但黃軒的看法是「諜戰劇到沒有說一定得年紀多大的人才能演。」相對於劇的題材,他更感興趣的是人物的塑造,,「整個故事在八天裡發生,每一個階段,外界對他的刺激,會讓他的內心產生變化,每個小階段的變化,我得用心去拿捏」。
  • 在「高萌御姐」趙茜身上,我看到了對表演的敬畏心
    「真正的演員敢於直面困難的角色。」趙茜在採訪時說,「我的演戲觀是追求真實,對於劇情有疑問的地方都會提出來」,之前在《演員的誕生》裡,宋丹丹評價某組表演時就尖銳地指出了劇本存在很大的審美問題,但演員始終沒有對劇情提出任何疑問,最終呈現出了一臺頗為尷尬的表演。
  • 傅晶:我覺得演員這個職業,挺神聖的
    演藝圈有很多優秀的演員,他們演技精湛,對形象的塑造性強,而且簡單低調,不張揚不炒作,他們在這個明星流量盛行的娛樂圈始終兢兢業業,對每一部劇表現的都特別真實,每一個角色都演繹的鮮活有質感。傅晶,就是一位演技又好,又低調的演員,她塑造的角色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想要走的更遠,就要懷有敬畏心
    何炅借的話茬,轉身問鄭爽:「作為演員,有覺得特別艱辛的時候嗎?」鄭爽雲淡風輕來一句:「我是那種特別不爭氣的人,我就想說我不拍了。」沒有吃過苦,沒有吃過虧,一切來得太順利了,導致她現在對演員這個職業沒有敬畏心。她只是單純的想賺錢。
  • 《瞄準》蘇文謙黃軒:陳赫總給我安利抖音
    ,於演員,於角色,都是一場博弈。>「從絕不拿槍到拿起槍,再到燃起對生命的使命感,這個人物挺有意思,他在八天內,不斷改變想法。每個小階段的變化,我得用心去拿捏。」:「那個時候我沒有玩抖音,他有時候就給我安利抖音,也希望我能夠一起玩兒,然後我覺得好像沒有那麼好玩兒,
  • 黃軒是一道分水嶺,他用演員本色萃取了娛樂圈另一半精華
    這是我第二次安利黃軒,他是一個慢慢讓人著魔的演員,耐看,演技越磨越好。他一直很抗拒宣傳,他的經紀團隊一直說他就喜歡沉醉在戲中,拍完戲就會旅行放空。黃軒的粉絲也說「我們愛上了一個不愛更博的人」。這種能認真扎戲的85後演員真的不多。娛樂圈,一半是明星一半是演員,明星像孔雀一樣忙著開屏做頭條,搶熱點,演員反而成為了一種另類,一種稀有物種。
  • 黃軒:電影和電視劇演員的界限越來越模糊了
    8天時間裡,從絕不拿槍到重新拿起槍,黃軒被這個人物的變化和弧光所吸引,劇中的動作戲大多也是由他自己完成。當被問及「電影咖」和「電視咖」是否有區別時,黃軒認為,現在電影和電視劇演員的界限越來越模糊,自己也在不斷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