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崩崗,藏語的意思是巨石上的宮殿。位於北郊娘熱山上。帕崩崗,當地人俗稱帕邦喀,據說在千年之前,松贊幹布和文成公主曾在此居住過,當年松贊幹布在此閉關取材修築了大昭寺,同時這裡也是藏文的誕生地。帕崩崗的佛殿內,至今仍保存著西藏歷史上第一塊藏文六字真言的石雕。
三怙主是佛部之文殊菩薩、金剛部之金剛手菩薩、蓮花部之觀音菩薩。相傳雕像為松贊幹布時自顯的「怙主三尊」,後來經過尼泊爾工匠雕刻而成,故而看上去總是有些異域的形狀和特徵。這三尊標誌著「仁」、「智」、「勇」三德。
沿著娘熱路一直到帕崩崗,路程大約3公裡,在半山腰上可以一眼望見拉薩市的全貌,整座山水草肥沃,隨處可見吃草的牛羊。
帕崩崗天葬臺介紹:茂密的草叢中修建著大小不一的類似墳墓的小白塔,空曠的高臺也許正是吸引禿鷲的絕佳位置。
十日殿,藏語稱為策久拉康。傳說贊普赤松得贊和蓮花生、桑耶寺法師坎欽.菩提薩埵來帕邦喀朝聖,曾在巨石下的洞裡修行10天,因而得名。在洞內石壁上更相傳有自然顯現的護法神白拉姆的浮雕像,而受到人們的朝拜。
比丘旺秋欽布的眼睛介紹:據說這隻眼睛是過去比丘旺秋欽布的眼睛,比丘一共長了三隻眼睛,另外兩隻分布在更高的山上,如果徒步能力不錯,便可以沿著帕崩崗所在的山一直向上,到達山腰處的小寺廟,另外兩隻眼睛就安放在那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