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文怎麼會跟韓文扯上關係呢?簡直就是謬論!」
我猜點進來的各位都想見識下鄙人爐火純青的扯🥚能力,不瞞諸位大人,若論胡謅的境界,在下早已是登峰造極。
您要是不急,
還請您繼續向下滑動您的手機屏幕
(順便點個「在看」)
之前在「黃金時代」那篇文章中簡單介紹過大元與薩迦的關係,元世祖忽必烈與當時的薩迦派༼ས་སྐྱ་པ།༽法王八思巴羅珠堅贊༼གྲོ་མགོན་ཆོས་རྒྱལ་འཕགས་པ།༽關係甚好,在定都京城不久後便皈依佛門,並任羅珠堅贊為其帝師。
當時有個問題長期困擾著剛剛統一中原的蒙古人——沒有規範的文字書寫系統。傳統的回鶻式蒙文是以阿拉伯文為藍本所創的回鶻文為母音而拼寫的,很多時候讀音並不標準,況且當時在中原大多數人都使用不同形式的漢文,不論是頒布法令,還是在日常生活中,人們的溝通自然都會產生無法避免的隔閡。
回鶻文
這時忽必烈便讓其帝師八思巴創立一套新的,可以用來準確翻譯蒙文、漢文、回鶻文的拼音書寫系統,不久後這套新興的文字系統問世,史稱八思巴文。
八思巴文被稱為「蒙古新字」༼ཧོར་ཡིག་གསར་པ།༽,雖然是一種新型文字,但其不論讀音還是寫法都直接借鑑於藏文。除了個別字母的寫法變化外,八思巴文與藏文最主要的區別為:
拼寫時的順序為從上到下,這便符合回鶻式蒙文的特點,而藏文同多數文字一樣,遵循著從左至右的規律。摒棄藏文原有的前加音、上加音以及下加音,使其讀音更有規律可循。將藏文原有的四個音節༼ཨི་ཨུ་ཨེ་ཨོ།༽(i, u, e, o)的符號替換為形聲字母,這便更有利於文字書寫的規範。初期的八思巴文有43個字母(也有說法稱41個)其中包含36個聲母,即母音,以及7個韻母,即元音。如圖所示:個別相似讀音的八思巴文與諺文對比
朝鮮世宗李元正
索永布字母
札那巴札爾方形字母
即便這類循規蹈矩,遵循實踐主義原則的空想家們真的存在,我想對於生活在朝鮮半島的高麗人而言,韓文必然是獨樹一幟並且絕對獨立於其他文字的。說到索永布字母和札那巴札爾方形字母,兩者都由第一世哲尊丹巴洛桑丹巴堅贊༼རྗེ་བཙུན་དམ་པ་བློ་བཟང་བསྟན་པའི་རྒྱལ་མཚན།༽創製。誰是洛桑丹巴堅贊?那又是另一段塵封的歷史...
---終---
點我頭像看看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