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坐過飛機的小夥伴都可以發現, 從登上飛機到飛機降落,都經常看到空乘做一些「固定動作」,如果你一時想不起來,這裡我們先來回顧一下:比如把客艙內的布簾拉起來、經過客艙過道時要手扶著行李架、採用蹲式服務、起飛降落時將客艙燈光調暗、乘客登機時總是把手背在身後……
是不是一下子就回憶起來了,恍然大悟,貌似每一次的飛行,確實看到空乘都會這樣做。那麼經過嚴苛培訓的空乘,做這些總是有她的原因的,那麼這些「固定動作」的背後都有什麼特殊的原因和意義呢?
馬上就為大家來揭秘!
為什麼起飛後悄悄拉上帘子
大家都知道飛機上分為頭等艙和經濟艙,以及空乘人員的操作工作間。所以拉起帘子就有一個顯而易見和易懂的原因—區分隔離機艙內不同的服務區域。特別是經濟艙和頭等艙的區分隔離,票價不同,服務也是大不相同的。隔離起來就是為了更好地營造乘客服務體驗環境。
因為空乘也需要獨立的辦公區域和休息區域,通常帘子背後會標註「僅供工作人員使用」,避免空乘在專注工作時被乘客打擾,而且她們累了的時候,可以適當在裡面休息、補妝等之類的。
此外,因為飛機是一個封閉的空間,空氣流通性較差,所以,為了避免乘客聞到各種食物混雜的味道,就會用帘子來隔絕食物味道的擴散。
為什麼經過過道要手扶著行李架
空乘經過客艙過道時,都會手扶著行李架,對客艙已經如此熟悉的它們,為什麼卻還要扶著行李架通過呢?
其實不是空乘為了穩定自己,在過道來回走是為了進行「巡艙」和細微服務,比如提醒系安全帶,看到看書看報的旅客幫忙打開閱讀燈,幫怕冷的旅客關閉風口等。
首先,邊走邊摸下行李架主要是為了隨時確認行李艙是否關好,以免遇到氣流波動時將行李掉下來,每次經過都要檢查一次,為了客艙的安全,不怕「嫌多」。
另外,行李艙下是有凹槽的,可以用手扶著,方便身體保持平衡,在巡艙時,如果遇到氣流顛簸可以很好的穩定自己,保護自己。
為什麼採用蹲式服務
「蹲式服務」指的是空乘為乘客服務的時候運用的一種固定的身體姿勢。
在服務中,為乘客撿拾物品或者其他服務時都要用到蹲式。看似簡單,可不像我們平時生活中下蹲一樣隨意簡單的。
這種姿勢,代表了航空公司「顧客就是上帝」的服務理念,讓乘客感到充分的尊重。但是並非所有航空公司都是這樣,而且更多是在頭等艙內。
航空公司會針對服務的場景,指定一系列動作標準規範,空乘會做相應的訓練。通常要求在蹲下的時候,兩個膝蓋要保證一上一下,上半身必須挺直,下蹲的深度也有要求,要讓服務對象能夠平視或者俯視自己,以便溝通。
為什麼要把客艙燈光調暗
當飛機起飛和降落時,空乘都會提醒和協助乘客調整座椅、收好小桌板、打開遮陽板、然後調暗客艙燈光。
調整座椅、收好小桌板是為了讓乘客有足夠活動空間以便快速撤離,打開遮陽板是為了空乘和乘客方便了解和判斷機外情況,那麼調暗燈光又是為了什麼呢?
保證能源供給。調暗燈光的主要原因是為了保證飛機的能源供給,讓發動機產生的能量主要用於飛機動力,全力保證起降安全。
提前適應環境。起飛和降落這段時間如果發生意外,乘客需要在空乘的指引下迅速撤離,如果人從一個明亮的環境突然轉到黑暗的環境,往往會出現目眩的情況,所以這就是第二個原因,讓乘客提前適應黑暗的環境。
乘客登機前空乘在飛機裡都做些什麼
空乘們會在乘客登機前提前上飛機,乘務長首先要檢查乘客信息,空乘又分為不同號位,負責不同區域的旅客,各自的準備工作也不一樣。
客艙號位乘務員要打開行李架,打開飛行箱,拿出圍裙、化妝包、平底鞋等放進柜子,把艙門操作單卡、緊急撤離單卡等夾在座椅上。對照應急設備單卡,檢查自己號位的緊急設備、緊急逃生必用設備等是否正常。
廚房號位乘務員在服務間清點機供品,餐盒、餐食、飲料、水杯紙巾等,清點好數量後要烤餐,並預先衝兌各種熱飲,擺放飲料、冰盒、乾濕紙巾、垃圾袋等物品。
空乘還會對客艙進行安全搜查,保證飛機上的氧氣瓶、滅火瓶等應急物品處於隨時可用的狀態,並檢查客艙服務設備和客艙服務設施。包括座椅靠背、娛樂系統、烤箱和燒水壺等。
隨後是清點服務用品等準備工作,比如整理乘客需要的報紙、毛毯、枕頭等。頭等公務艙的乘務員,還需要準備迎賓飲料、熱毛巾和拖鞋等。
看來每一次乘坐飛機的舒服體驗都離不開每一位機組人員的辛苦準備啊。
為什麼登機口的空乘總把手背在身後
每一個登機口的空乘,都會把手背在身後,其實她們在做一個不太容易被察覺的卻是非常重要的工作—統計上下飛機的人數。而她們就是在身後利用著一個小小的工具,就是「計數器」
清點人數時,每過一個乘客就會按一下計數器,這樣既可以節省時間,又可以準確無誤,上下飛機都要統計一次,這樣才能確保機上乘客的安全與否。
空乘的工作看似風光無限而且簡單重複,但是每一個動作的背後都是嚴苛的訓練,處出都是空乘為人服務的信念。
不僅是空乘人員、機組人員、每一位民航人都是值得尊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