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英語當第二官方語言 臺學者:難道臺灣被英美殖民過嗎?

2021-01-11 觀察者網

【觀察者網綜合】據臺媒3月15日報導,去年美國教育測驗服務社(ETS)公布2016年多益測驗的全球成績,臺灣在滿分990分中只拿了534分,排在49個國家與地區中的40名,「行政院長」賴清德表示,希望推動英語成為臺灣「第二官方語言」,接軌國際;但臺灣政大語言所教授何萬順表示,這是一種英語崇拜的模式「難道臺灣有被英、美殖民過嗎?」

何萬順說,臺灣目前沒有規定官方語言,如果把中文定為第一官方語、英語定為第二官方語,那閩南話、客家話、高山族語又要放在哪裡?「一個族群若是失去了母語,這個族群的靈魂還存在嗎?」英語當然很重要,也是全球化的共通語言,但現在越來越多人注重在地議題,同時也使用地區語言,是不是要給英語官方地位,有待商榷。

圖片來自臺媒

何萬順說,如果要將英語做為臺灣「官方語言」,首先要不卑不亢的看待它,像愛爾蘭被英國統治7、8百年,獨立後以愛爾蘭語做為第一官方語、英語做為第二官方語;臺灣現在想讓中文、英語擔任官方語言,「臺灣被英、美殖民過嗎?認為英語代表強權跟進步嗎?如果不是,為什麼因為英語成績不好,就要制定官方語言?」

臺灣「教育部」則表示,賴清德的「英語做為第二官方語」,目前還在「教育部」的委員會討論、評估,做出結論後才會給「行政院」參考,現在連具體的實施辦法、日期都還沒出來,只有持續徵求意見,要不要推動還可以討論。

據此前媒體報導,有「綠委」借「臺灣英語評分比大陸低」大做文章,鼓吹臺灣教育部門將英語列為第二官方語言,「去中國化」之心昭然若揭。

據臺灣「中央社」報導,臺灣立法機構「教育及文化委員會」2017年10月12日邀請臺教育部門作業務概況報告,民進黨「立委」吳思瑤質詢時竟提議「把英語列為第二官方語言」,並要求臺教育部門主導。據了解,吳思瑤今日質詢的簡報,也都用中英雙語呈現。對此,臺教育部門負責人潘文忠竟回應稱,「若有政策推動,會全力以赴。」

細數蔡當局為「去中國化」鬧出的笑話不在少數,一邊忙著在刪除課本中的文言文,一邊拼命鼓吹學生學他國語言。

據海外網報導,臺「教育部長」潘文忠就曾聲稱,2018年起,臺灣「12年新課綱」將把東南亞國家語言納為小學必選語言課之一,還稱「不論新住民子女還是本地學生,都能接觸到多元語言學習機會。」

相關焦點

  • 臺媒:英文列臺灣「官方語言」 值得商榷
    專訪表示,明年將確立臺灣「雙語國家」政策,要將英語打造為第二官方語言。對此,臺當局「教育部」說法稍微保留,表示臺當局「教育部」成立了「英語推動委員會」,搜集島內外做法,現仍在評估及搜集意見階段;但最大困難是缺乏法源依據,需凝聚更多民意共識。  賴清德的宣示引發了議論,著名學者李家同教授批評說,大部分亞洲雙語國家是因為曾被英國殖民,但臺灣從來不是英國殖民地,為什麼要「雙語」?
  • 臺當局發言人谷辣斯·尤達卡:推動英語當「官方語言」
    【觀察者網綜合報導】「臺獨工作者」賴清德目前正在積極推動,竟要將英語作為臺灣「官方語言」。臺灣《經濟日報》8月27日報導,臺「行政院」發言人谷辣斯·尤達卡(Kolas Yotaka)當日表示,賴清德已定下2019年要讓臺灣成為所謂中英「雙語國家」,「教育部」將於今年8月底或9月初向賴清德提出報告。
  • 臺灣推英語為第二官方語言? 專家:臺英語水平還不如越南
    參考消息網6月19日報導美媒稱,臺當局和民間嘗試推動將英語作為第二官方語言。有民意代表說,臺灣需要與國際社會實質交流。不過,有教育和語言工作者提出不同思路。據美國之音電臺網站6月18日報導,2017年臺當局立法機構會期,曾舉行過名為「推動英語作為第二官方語言」的一場會議。
  • 英語為臺灣第二官方語言?庸人自擾
    如:處理不當黨產,追殺國民黨、推行「一例一休」法案,臺灣的大小企業和廣大勞工都怨聲載道、不承認「九二共識」,不鼓勵與大陸交流,大陸遊客來臺的人數銳減、堅持廢除核能發電,臺灣的供電能力發出警訊、重新制定高中課綱,將中國歷史納入東亞歷史的一部份、最近又來了個要將「英語列為第二官方語言」。    「英語列為第二官方語言」,究竟是什麼意思?
  • 甘比亞宣布英語不再是官方語言 系殖民遺產
    人民網3月14日訊 甘比亞政府正式宣布,鑑於英語是「殖民遺產」,決定英語不再是國家官方語言。 位於非洲西部的甘比亞總統葉海亞。賈梅昨天宣布,「英語是殖民遺產,為此,今後英語不再作為官方語言。」甘比亞是多民族國家,民族語言有曼丁哥族語、沃洛夫語、富拉語和塞拉胡裡語等,但英語是官方語言,在學校也主要教英語。 賈梅總統強調,「英語作為官方語言已沒存在的沒任何理由。我們必須說自己的語言,英國人不關心我們的教育,他們實行的不是善政,他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掠奪。」但賈梅總統沒有具體談今後由那種語言代替英語成為國家官方語言。(安國章)
  • 深圳第二官方語言之爭:英語,還是粵語?
    伴隨著深圳的發展,如今在第二官方語言上起了爭議,究竟是採用英語,還是使用粵語?根據《南方都市報》報導,在今年11月初的「深圳企業家座談會」上,有企業家建議將英語列為深圳的第二官方語言:建議對標深圳和香港的差距,把英語列為深圳、至少是窗口單位的第二官方語言。
  • 印度人英語說得好,是因為他們把英語作為官方語言嗎?
    印度人英語說得好不是因為英語是他們的官方語言,而是因為印度曾被英國殖民過。印度這個倒黴催的國家在18世紀一直是被英國「東印度公司」管著,後來才於1858年正式成為英國殖民地。然後又借著二戰的東風鬧獨立,最後於1947年獨立成功。
  • 英語作為深圳第二官方語言?網友:粵語和客家語呢?
    伴隨著深圳的發展,如今在第二官方語言上起了爭議,究竟是採用英語,還是使用粵語?    根據《南方都市報》報導,在今年11月初的「深圳企業家座談會」上,有企業家建議將英語列為深圳的第二官方語言:  建議對標深圳和香港的差距,把英語列為深圳、至少是窗口單位的第二官方語言
  • 臺當局打壓「國語」強推「文化臺獨」
    以「務實臺獨工作者」自居的臺灣「行政院長」賴清德宣稱要確立「雙語政策」,把英語列為臺當局的第二官方語言。
  • 第二任期蔡英文要將臺灣打造成「雙語地區」?「去中」陰謀不得不防
    (資料圖來源:臺媒)據央視網消息,臺當局領導人蔡英文15日表示,將臺灣打造成為使用「中文」與「英文」的「雙語地區」,是她第二任期要推動的重要政策,將以推行「雙語教學」為第一步。乍一看,沒毛病,現在很多地方都在「全民學英語」,但是,我們要看清楚,蔡英文說的是「雙語地區」,這和「雙語教學」「雙語教育」是兩回事。
  • 「被殖民越久越進步」臺灣政界如何看待柯文哲這番話
    在臺灣,政治人物對殖民歷史發表爭議觀點並非首次。此前,臺灣「前總統」李登輝就肯定日本對臺灣五十年的殖民歷史,並表示臺灣與日本是「命運共同體」。不過,日本政府並沒有予以回應。《外交政策》刊發這篇採訪後,臺灣政界、學者和活動人士就對此展開批評。「歐洲殖民者把北美建設成最先進的國家,難道是印第安人的光榮嗎?」臺灣世新大學中文系教授王曉波反問道。
  • 港媒:「雙語」把戲無法把臺灣人變成外國人
    文章指出,蔡英文當局企圖把英語「官方化」,也無法把臺灣民眾變成外國人,更無法把臺灣從中國分離出去。蔡英文當局在處理島內事務方面束手無策,「去中國化」卻是絞盡腦汁。最新的花樣是,「行政院長」賴清德將推動所謂「雙語國家」,把英文與中文並列,作為「官方語言」。然而,世界上不少把英語作為官方語言的國家和地區都曾遭英國殖民統治,有其歷史淵源。
  • 趙稀方 | 後殖民理論在臺灣的演繹
    [5]從邱貴芬的話來看,當代外文系的學者已經意識到了臺灣當年「橫的移植」的「西化」思潮中隱含殖民結構,因此轉到支持臺灣本土主義的立場上。不過,需要注意的是,這時候的臺灣本土主義已經發生了變化,不復鄉土文學論戰時的面目,它們在「鄉土」—「本土」的路上愈走愈遠,對於「西化」卻已經不再批判,而將殖民主義和帝國主義的矛頭轉向了大陸。在這種情況下,外文系學者與本土派學者的靠攏成了水到渠成的事情。
  • 被稱為「第二個日本」的國家,日語是官方語言,從未與中國建交
    被稱為「第二個日本」的國家,日語是官方語言,從未與中國建交。它被評為人生必去的50個地方、世界七大海底奇觀之首、世界上清澈度最高的無汙染海、目前最原生態的海島之一等等,從這些就能看出,這個地方是多麼的美,身負如此多的頭銜,而這個地方就是帛琉。
  • 日本殖民臺灣對回歸後的香港的啟示
    1895年至1945年之間,臺灣被日本帝國殖民統治長達50年,這一段時期又稱為日據時代或日本殖民統治時期。
  • 英語作為深圳第二官方語言?「憑什麼,粵語呢?」
    在一個高規格的深圳企業家座談會上,有企業家建議將英語列為深圳的第二官方語言,發言的原文如下: 「建議對標深圳和香港的差距,把英語列為深圳、至少是窗口單位的第二官方語言。
  • 從殖民、去殖民到後殖民時代,日式神社在臺灣扮演著什麼角色?
    臺灣神社建在今新北市芝蘭一堡劍潭山,祭祀的主神為病逝於臺灣的日本皇族近衛師團長北白川宮能久親王,以及「開拓三神」大魂國命、大己貴命、少彥名命。神社總面積達5公頃,格局包括本殿、拜殿、手水舍、鳥居等,自下而上形成三階梯結構,與日本本土大型神社別無二致。臺灣神社被日本本國政府和臺灣殖民當局寄予了極高的期望,希望其成為在臺日本人與臺灣本地人共同的心靈寄託之地與神聖感的源泉。
  • 學者批「臺獨」教育惡意更改歷史 臺青要找回中國心
    臺灣教育界的「媚日」問題被島內民眾詬病已久,甚至出現在歷史課本中直接稱日本為「母國」的情形。島內眾多學者批評臺當局實施「媚日」、「去中國化」教材,炮製最「獨」教科書,切斷兩岸的歷史聯結,向臺灣青少年灌輸「臺獨」思想。
  • 聯合國六大官方語言,漢語名列其中,為何日語卻不能入選?
    其中,英語是當前世界上影響力最大的語言,是近60個主權國家的官方語言或官方語言之一。其中就包括了英國和美國,這兩個國家乃是聯合國五大常任理事國之一。 此外,英語在當前世界的各大領域,都佔有主導性。比如權威的科學、文化雜誌獎項,其都是需要英語作為書面語言。而正是因為其巨大的影響力,導致其成為了當前世界學習最廣泛的第二語,大部分非英語國家,都會將其作為教育必學語言。世界上一多半的信件用的是英語,世界上一半的報紙都是英文。世界上半數以上的國家都有英語教學,英語考試。
  • 從《智子之心》看臺灣的後殖民意識
    李登輝時期為了推動民主化,首要的目標就是要「去中國化」,這才使得臺灣內部出現「中華民族主義vs.臺灣民族主義」激蕩的情況。但是「臺灣民族主義」畢竟是無根的文化,李登輝開始透過與日本學者司馬遼太郎的對話,重新找回「皇民化」的文化意識,用以建構新的「臺灣民族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