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171號段成電信詐騙標籤 官方要求完成實名補登記

2021-01-07 央視網
170/171號段成電信詐騙標籤 官方要求完成實名補登記

原標題:

  中新網北京5月10日電 「44%的詐騙簡訊來自170/171號段」,近一個月以來,虛擬運營商170/171號段電信詐騙嚴峻的問題引發公眾和官方的高度關注。「『170/171』開頭電話還敢接嗎?」的擔憂下,工信部繼約談相關企業後,日前更是發文要求虛擬運營商在1個月內完成用戶身份信息補登記等工作。中新網(微信公眾號:cns2012)記者調查發現,目前虛擬運營商實名制整頓過程中面臨系列技術甄別難題,非實名銷售現象依然存在,但「170/171」的實名製程度得到改善。

  170/171號段成電信詐騙新標籤 用戶看到「170/171」不敢接

  騰訊手機管家安全專家通過大數據監測發現,「有近44%的詐騙簡訊來自虛擬運營商的170/171號段。」在這一數據背後是170/171號段成為了電信詐騙的一個新標籤。廣州市公安局反電信詐騙中心在日常監測中發現,170和171開頭的號碼已成為電信詐騙的高危電話。

  近一個月,隨著工信部門和公安部門發布的風險警示,以及媒體和微信朋友圈對170/171號段詐騙手法的報導以及宣傳,公眾對170/171號段詐騙的警惕性已大大提高。

  資料圖。中新網記者 金碩 攝

  在北京從事出版行業的陳先生向中新網記者表示,「身邊有兩個朋友就被170號段詐騙電話騙了好幾千塊,現在看到170號段的電話都不敢接,更不用說點擊查看170號段發來的簡訊。」

  「請問需要貸款嗎?需要投資理財嗎?……」記者通過調查發現,170/171號段被詐騙分子利用同時也被一些企業利用來進行營銷,成為大眾厭煩的騷擾電話和簡訊。記者隨機街頭採訪的幾位北京計程車司機以及超市購物大媽均表示,「最近,接到170號段的各種投資理財或是一些商品推廣的電話明顯增多,都不知道怎麼知道我的號碼的。」

  詐騙利用受害人貪小便宜心理 冒充政府發放專項補貼手法突出

  廣州市公安局反電信詐騙中心上周公布的詐騙警情數據顯示,上上周涉及170號段的電信詐騙警情93起,其中冒充政府部門發放專項補貼、冒充老師稱小孩受傷需要手術費等詐騙手法最為突出。而涉及171號段的電信詐騙警情87起,其中通過發送附帶木馬連結的簡訊進行詐騙的手法達到67%。

  據中安在線報導,4月25日19時許,馮先生突然收到一條簡訊:「×××,你孩子在學校的成績下降,查看分數請點下面連結。」馮先生看了一下發送簡訊的號碼,是一個171開頭且歸屬地為合肥的號碼。馮先生隨手就點開了簡訊中附帶的連結,沒想到打不開。沒過多久,手機綁定的銀行卡就發來一條提醒信息,稱卡裡的2000元被取走了。

  據介紹,170/171號段的電信詐騙冒充政府部門發放專項補貼、冒充老師稱小孩受傷需要手術費、信用卡提額、辦理大額信用卡、新生兒補貼等詐騙方式都是利用了受害人貪圖利益的心理。

  警方提醒廣大市民,接到此類號段開頭的電話或簡訊時,應該核實對方真實身份,不要輕易點擊簡訊內連結、不要隨便按照對方要求進行轉帳匯款、網絡交易等操作,並及早安裝手機安全防護軟體,慎防被騙。

  官方整頓進行時 170/171號段五月底前要完成實名補登記

  其實,在4月7日,工信部網絡安全管理局、信息通信發展司、信息通信管理局會同北京市通信管理局緊急約談了三家實名制落實不到位的移動通信轉售企業(虛擬運營商)。要求三家企業立即對本公司實名制開展情況全面排查,認真進行整改。

  4月27日,工信部進一步發布《關於加強規範管理 促進移動通信轉售業務健康發展的通知》進一步要求轉售企業,也就是虛擬運營商,立即開展自查自糾,在1個月內,對前期未實名登記、虛假登記的電話號碼,完成用戶身份信息補登記等工作。

  通知同時明確,轉售企業應加強對實體、網絡代理渠道的監督管理,嚴格代理渠道的準入條件,為代理渠道配發統一標識,禁止籤約代理渠道擅自發展下級代理。轉售企業通過實體營銷渠道辦理入網手續的,必須通過二代身份證識別設備核驗、自動錄入用戶身份信息,禁止人工錄入身份證信息。通過網絡渠道辦理入網手續的,要嚴格按照相關要求,對用戶身份進行核驗。轉售企業應建立實名登記定期自查制度,加大對自有營銷和委託代理渠道的檢查力度。

  虛擬運營商:整頓利好行業發展 面臨技術甄別難題

  根據國內虛擬運營商平臺的公開信息顯示,自4月開始,大多數虛擬運營商已經開始自查自糾工作,虛擬號段的實名制情況得到了一定程度改善。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虛擬運營商總裁9日向中新網記者表示,實名制工作關係到用戶的切身利益,也關係到通信企業和行業的健康發展,公司已經提高了整治標準,進一步加強落實實名制工作。

  不過虛擬運營商強化實名制過程面臨著技術手段甄別的難題。據某虛擬運營商的一位市場部員工表示,公司配給線下渠道銷售商的二代身份證閱讀器發現了被破解的現象,目前正聯合相關企業和部門在進行補漏完善。

  記者探訪北京一個售賣虛擬號段報刊亭時,報刊亭銷售人員就表示,可不需出具身份證就可幫辦理一個170號段虛擬手機號,可使用別人的身份證信息幫忙辦理。對此一位虛擬運營商的人士表示,一些銷售商違規的利用了他人的身份證信息,鑽了「一證五號」空子。虛擬運營商需共同加強對渠道的檢查力度,通過技術手段進行甄別,對用戶進行電話回訪核查進行識別,發現冒用的號碼及時進行清理。

  來自線上銷售渠道的實名認證一樣存在難度。儘管一些虛擬運營商線上啟用實名登記系統,都要求填寫用戶真實姓名和身份證號碼,並且上傳本人的二代身份證正面、反面和手持身份證的半身照。但據IT時報報導,一些虛擬運營商用假的實名登記仍可順利進入提交訂單和支付環節。整個線上實名認證的環節中,主要依靠人工審核和快遞身份證複印件,會出現較多不可控情況。中國虛擬運營商產業聯盟秘書長鄒學勇認為,應該加強認證的技術手段,比如視頻人臉識別。

相關焦點

  • 工信部:170/171號段電信詐騙多 3成營銷點違規
    央廣網北京8月15日消息(記者張棉棉)據中國之聲《央廣新聞》報導,7月,工信部網絡安全管理局對虛擬運營商新入網電話用戶實名登記工作進行了暗訪,近日暗訪結果公布:本次暗訪的26家轉售企業的109個營銷網點中,37個網點存在違規行為,違規比為33.9%,其中,暗訪實體營銷網點50個,發現違規網點13個,暗訪網絡營銷網點59個,發現違規網點24個。
  • 171號段電信詐騙頻發 風口浪尖上的虛擬運營商命運如何?
    171號段電信詐騙頻發 風口浪尖上的虛擬運營商命運如何?實名制落實不到位今年5月,工信部下發被稱為「史上最嚴實名制」的通知,要求各基礎電信企業確保在2016年12月31日前本企業全部電話用戶實名率達95%以上,2017年6月30日前全部電話用戶實現實名登記。
  • 郭元鵬:170號段何以淪落為「詐騙專線」?
    然而,正因170號段電話號碼的種種特殊性,讓詐騙分子有空子可鑽:170號段電信詐騙正在襲來,不僅案件數量多發,涉及詐騙類型也很多樣。警方提醒,市民接到170開頭的電話,一定要留個心眼。(6月17日《廈門日報》)   170電話號段是什麼?其實也是手機號碼。不同的是這個號段前4位可以用來區分與虛擬運營商合作的基礎運營商,1700為中國電信、1705為中國移動、1709為中國聯通。
  • 工信部曝光:133、180、153號段電信詐騙多發
    原標題:工信部曝光:133、180、153號段電信詐騙多發   工信部近日對虛擬運營商新入網電話用戶實名登記工作進行暗訪時發現,所抽查的109個營銷網點中,違規比例超3成。工信部抽查發現15家虛擬運營商在新用戶實名登記方面存在違規。另外,工信部曝光:這些號段電信詐騙多發。
  • 詐騙電話、垃圾簡訊遭遇「終結者」?這一招也許是它們的剋星!
    近日,工信部近日下發通知,要求各基礎電信企業確保在2016年12月31日前本企業全部電話用戶實名率達到95%以上,2017年6月30日前全部電話用戶實現實名登記,不實名將採取停機等處罰措施,被稱為「史上最嚴電話實名制」。《通知》要求,電信企業應通過電話或簡訊、書面函件、公告等方式,通知已在網但未登記真實身份信息或者登記信息不完整的用戶在規定的時間內補辦登記手續。
  • 人民日報刊文評如何打擊電信詐騙:合力築牢安全盾牌
    人民日報刊文評如何打擊電信詐騙:合力築牢安全盾牌 原標題:   打擊電信詐騙是一個系統工程,除了公安部門,運營商、銀行和廣大群眾也需通力協作。
  • 號碼段被」承包「用來搞詐騙(附視頻)
    【解說】廣西南寧市賓陽縣是全國打擊治理電信網絡新型違法犯罪重點地區。5月12日,南寧市在這裡通報今年以來打擊電信網絡犯罪成果,並展出部分繳獲作案工具。民警介紹,利用170/171虛擬號段實施犯罪,是電信網絡詐騙的新動向。  今年27歲的羅某就是網絡詐騙犯罪嫌疑人之一,5月9日,他用170手機卡發送了20000條虛假信息,在等候客戶進入圈套的時候,被警方現場抓獲。  【同期】犯罪嫌疑人 羅某  用基站通過手機卡發簡訊給別人。
  • 打擊電信網絡詐騙「九頭蛇」,如何實現「魔高一尺,道高一丈」?
    今年以來,傳統刑事犯罪大幅下降,電信網絡詐騙犯罪仍持續高發,發案數、被騙金額呈現較快增長態勢,單筆被騙百萬元以上案件多發。這對全方位提升打擊治理能力,破解影響群眾安全感的突出問題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公安機關持續嚴打之下,詐騙分子將窩點轉移到全國各地乃至境外,利用可模擬任意號碼的網絡電話實施詐騙。近年來,170等虛擬運營商號段、物聯卡、95號段號碼等通信手段被詐騙分子廣泛運用。「這些通信手段背後的共性問題是層層轉賣,實名制形同虛設,或是沒有登記購買者,更多是登記的購買者和實際使用者不一致,實名不實人。」多地公安民警告訴記者。
  • 170開頭都是營銷電話?用大數據扒一扒手機黑卡
    [2]這就是手機黑卡,這些卡大多數沒有實名登記,由一種叫「貓池」的設備批量養著,並且經常被人用於鑽各種空子薅各種羊毛獲利,有時還涉嫌違法犯罪。另外還有一部分的手機黑卡利用大家不想要洩漏自己手機號碼的心理,搭建在線接碼網站幫助大家接收在各種平臺上註冊、登錄時所需要的驗證碼,通過接碼費或者網站廣告費獲利。
  • 【亮劍2020】反電信網絡詐騙中心曝光第一批不良信用通信網用戶...
    【亮劍2020】反電信網絡詐騙中心曝光第一批不良信用通信網用戶懲戒人員名單 2020-09-12 10:3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和多號提醒你:年末歲初更要小心電信詐騙
    往年來,年末歲初一直都是電信詐騙高峰期,各詐騙手段層出不窮,花樣眾多。根據公安部統計顯示,僅2017年全國共破獲電信網絡詐騙案件13.1萬起,查處違法犯罪人員5.3萬名。受騙人群中,19歲是受騙高峰,18歲~25歲佔整體受騙者的52.4%;而56歲-60歲的高齡,則是受騙金額最多的群體!今天多號君就為大家介紹一下電信詐騙的常用套路,讓您在年末歲初遭遇詐騙信息時,第一時間識破騙局。
  • 疫情之下,如何提高警惕防詐騙?|電信詐騙|疫情防控|新冠肺炎|疫情
    /////////近年來,不法分子頻頻利用電信網絡方式對社會公眾實施遠程詐騙,嚴重危害人民群眾財產安全和合法權益,已成為一大社會公害。特別是在當前防控疫情的關鍵時期,不法分子利用疫情實施電信網絡新型詐騙的行為也不斷增多。
  • 防範電信詐騙,大學生該怎麼做
    防範電信詐騙What should college students do大學生該怎麼做電信詐騙近年來,大學生群體成為電信詐騙受害者的重災區。尤其是剛步入校園的大一新生,他們即將獨立進入新的學習生活,由於缺乏社會經驗,遇到一些詐騙信息也很難分辨出真假,更容易被詐騙分子盯上。為了防止損失更大,最好的辦法就是加強自身防範意識,學習電信詐騙的防範知識。下面,為大家介紹校園常見電信詐騙的作案手段,以及防範電信詐騙的方法和建議。一、什麼是電信詐騙?
  • 防範「電信詐騙」牢記十個「凡是」
    隨著網絡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手機、網絡的功能日益強大,給人民群眾提供了很多方便,同時犯罪嫌疑人利用這點進行詐騙,網警結合近年來電信詐騙手段整理了防範詐騙手段,請廣大百姓注意,提高警惕!1、凡是自稱公檢法要求匯款的都是電信詐騙2、凡是叫你匯款到「安全帳戶」的都是電信詐騙3、凡是通知中獎、領取補貼要你先交錢的都是電信詐騙4、凡是通知「家屬」出事先要匯款的都是電信詐騙5、凡是在電話中索要個人和銀行卡信息的都是電信詐騙6、凡是叫你開通網銀接受檢查的都是電信詐騙7、凡是叫你賓館開房接受調查的都是電信詐騙
  • 年末歲初四類電信網絡詐騙高發 記牢這份防騙指南
    在網絡無處不在的今天,電信網絡詐騙和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犯罪仍處於高發態勢,危害嚴重,我們要時刻警醒。哪些電信網絡詐騙案件多發高發?電信網絡詐騙套路有哪些,如何有效防範?12月9日,記者走訪相關部門和人士。電信網絡詐騙有哪些「套路」?
  • 【反詐小課堂】微信提示「二次實名認證」實為詐騙陷阱!
    【反詐小課堂】微信提示「二次實名認證」實為詐騙陷阱! 冒充微信支付客服,誘導實名認證近期,有用戶向微信支付客服反饋,其本人微信號已經實名,卻收到偽裝成微信支付的官方短號發送的簡訊,簡訊通知用戶尚未實名,誘導登錄簡訊中的連結,仿造了一個官方頁面,誘導用戶輸入銀行卡號、卡密碼等信息完成實名認證
  • 北京刑偵總隊與京東數科舉辦交流座談活動 共同打擊防範電信網絡詐騙
    截至11月16日,「消費者安全守護季」共完成36場直播,在京東金融APP,「北京反詐」官方抖音號、快手號和百度等渠道同步直播的觀看量超過122萬。「消費者安全守護季」直播活動由北京市反詐中心與京東數科旗下京東金融共同發起,旨在向消費者詳細分析包括遊戲充值、電信詐騙、貸款、代辦信用卡、真假客服、虛擬購物、網戀詐騙等生活場景在內的100個典型詐騙案例,進一步提升普通老百姓的反詐騙意識、普及反詐知識、揭露詐騙手段,保護用戶的個人帳戶及財產安全。
  • 湯唯遭遇電信詐騙 網友:女神好單純
    11日下午,正在上海拍戲的女藝人湯唯報案稱自己遭遇電信詐騙,被騙走21萬餘元人民幣,目前警方已介入調查。就在此事被傳出後不久,有記者發現新浪微博實名認證為「交通銀行松江支行職員」的網友@黑Y_Y是聰明的nana 發帖稱,湯唯當天下午在交通銀行松江某網點出現,並親自辦理業務,還為粉絲籤名。不知湯唯所辦理的業務是否與電信詐騙有關。
  • 全市破獲電信網絡詐騙案件1718起
    破獲電信網絡詐騙案件1718起,凍結涉案資金6.6億餘元據市公安局黨委委員、刑警支隊支隊長王磊介紹,公安機關將打擊治理電信網絡詐騙犯罪作為公安工作的重中之重,集全警之力,以公安部部署的「雲劍2020」、「長城2號」、「斷卡」等專項行動為契機,整合各種資源力量,綜合採取各種措施,主動出擊,抓獲了一大批電信網絡詐騙犯罪嫌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