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的普及給我們帶來極大便利的同時,也給我們帶來了很多困擾和安全隱患,電信詐騙就是其中之一。有網友戲稱,現在,沒接過幾個詐騙電話、沒收過幾條騷擾簡訊、沒和騙子嘮過嗑,你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手機用戶!
這吐槽讀著有趣,可仔細一想,背後的含義卻很驚悚:電信詐騙普及範圍之廣,幾乎要「人手一份」了。
據公安部數據顯示,2011年、2012年、2013年全國通訊信息詐騙分別發案10萬起、17萬起、30萬起,年均增長70%以上。2014年全國電信詐騙發案達40餘萬起。
據北京地區網站聯合闢謠平臺和搜狗號碼通聯合發布的《2014騷擾電話年度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顯示,光是行動電話的騷擾電話總數就高達91.1億通。
更可怕的是,電信詐騙案件高發的同時,詐騙金額也屢攀新高。公安部數據顯示,2011年以來,每年因通訊信息詐騙導致的民眾損失高達100餘億元,平均單筆金額超過5萬元,2014年全國電信詐騙導致群眾損失107億元。
此外,電信詐騙發案率居高不下,但破案率和贓款追回率卻極低。據中國青年報報導,深圳、長沙等多地公安機關透露,目前各地通訊信息詐騙的破案率不足5%,在被破獲的案件中,贓款追回率同樣不足5%。
來看以下新聞:
為什麼可惡的電信詐騙可以如此猖獗,不僅每年讓我們損失一百多億,還屢禁不止?
為什麼明明各種防騙知識貼滿了公共場所、居民小區、報刊、網絡、銀行,還是有人前赴後繼地上當受騙遭受損失?
首先,在電信詐騙監管方面,警方的打擊、防範宣傳工作,客觀上是滯後的。據上海《勞動報》報導,警方坦言,在接到報案,按照法律規定啟動立案偵查程序,開展相關工作的時候,錢已經被轉到了境外。
福建省公安廳刑偵總隊相關負責人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說:「這些年來通訊業的發展一直走的是『先主動開發應用,後被動增補監管』的道路,運營商為搶佔市場,往往是在沒有配套安全監管措施的情況下就推出相關技術系統,『出了大事再監管』的心態在運營商中較為普遍。」
其次,電信詐騙的違法成本低的讓人驚嘆。
行動電話詐騙實施的重要手段之一便是「冒用他人身份信息」。但根據我國現行法律法規,對這方面的處罰可以說「不十分給力」,一般僅為行政處罰,並不涉及刑事責任追究。
如依據居民身份證法,「冒用他人居民身份證」的處罰僅是「二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罰款,或者處十日以下拘留」。這也就是說,如果不涉及偽造、變造,而僅是冒用他人身份證,實際上是不用擔心被追究刑責的。
2、電信詐騙手段翻新太快、花樣繁多,普通人鑑別能力有限。警方在接受上海《勞動報》採訪時曾表示,電信詐騙手段翻新太快,當其把一種電信詐騙的手段宣傳得相對普及的時候,犯罪分子已經變換了花樣。
而電信詐騙能這麼「靈活」的原因就在於,實施詐騙的成本很低,方式也十分簡單。要實施詐騙,不法分子只需要建一個假網站,租一個電信伺服器,購買和辦理一些電話卡和銀行卡即可。再通過精心編寫的詐騙「腳本」,騙取受害者信任,進而實施詐騙。
而普通老百姓鑑別能力有限,要靠著積累防騙知識來完全避開電信詐騙,恐怕有些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意味。
不過,好在我們對防範電信詐騙的意識越來越強,對電信詐騙的打擊力度也越來越大。
近日,工信部近日下發通知,要求各基礎電信企業確保在2016年12月31日前本企業全部電話用戶實名率達到95%以上,2017年6月30日前全部電話用戶實現實名登記,不實名將採取停機等處罰措施,被稱為「史上最嚴電話實名制」。《通知》要求,電信企業應通過電話或簡訊、書面函件、公告等方式,通知已在網但未登記真實身份信息或者登記信息不完整的用戶在規定的時間內補辦登記手續。對在規定的時間內未補辦登記手續的用戶,基礎電信企業要暫停其通信服務,並再次催告其補登記,在催告期滿仍未補辦登記手續的,基礎電信企業要依法停止通信服務。
工信部稱,為切實保障正常通信秩序,聯合公安部建立了涉違法犯罪電話號碼快速通報關停機制。自2015年11月至2016年4月底,已組織電信企業對14萬餘個涉及通訊信息詐騙等犯罪的電話號碼進行了快速關停。其中基礎電信企業號碼85189個,虛擬運營商號碼60202個。
統計顯示,所關停涉及虛擬運營商的號碼分布於遠特通信、分享通信、迪信通、蝸牛移動、巴士在線、國美移動、天音通信、愛施德等20餘家。
近期媒體報導顯示,170號段的垃圾簡訊、騷擾電話和通信信息詐騙等問題層出,重要原因之一是非實名制登記的漏洞。工信部於4月底下發通知,要求移動通訊轉售企業(虛擬運營商)在一個月內對前期未實名登記、虛假登記的電話號碼,完成用戶身份信息補登記等工作。
垃圾簡訊、電信詐騙等現象泛濫,與手機未完全實名制有相當大的關係。所以,嚴格實施手機實名制將在一定程度上嚴厲打擊電信詐騙。
前不久,據媒體報導,一大型網絡公司的客戶交易帳號被人非法竊取,帳號內資金40餘萬元被盜。犯罪嫌疑人利用手機黑卡來轉帳。綁定黑卡後,楊某等人就將盜來的各種網站的帳號進行「洗號」,也就是將帳號上有價值的財物轉移或變賣,甚至直接將該帳號賣掉牟利。因為沒有實名認證,查處難度很大。
根據公安機關破獲的案件統計,不實名的手機卡、上網卡已成為違法犯罪分子的常規裝備。「黑卡」的危害有三點:第一,冒用他人信息,侵犯公民權利;第二,背負糊塗帳風險;第三,垃圾簡訊「聚集地」。此外,據不久前央視報導,目前170、171手機號段已成為電信詐騙重災區,「44%的詐騙簡訊通過170、171號段發送」,也正是因為這幾個號段往往不需要實名登記。
據工信部網安局相關負責人近日接受採訪時表示,目前仍有近1億用戶未實名登記。而這使「電話實名制」的需求更加迫切。
此次強制實名制以後,犯罪分子的作案成本將大幅提高,這對電信詐騙是一個十分強有力的打擊。
通信業觀察家項立剛表示,「如果非常嚴格的強制實名後,為了進行詐騙去辦理手機卡,無疑成本會較之前大得多。而且再使用假身份證之類的證件去辦理業務,勢必會露出馬腳,同樣增加風險成本,因此會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詐騙成本。」
2、實施「史上最嚴實名制」,將更好的保護用戶信息安全廣大手機用戶防騙不能僅靠著自己增強防騙意識、補充防騙知識,而「手機實名制」的強制實施不僅可以遏制電信詐騙的發生,還將有效保護手機用戶的信息安全。
實名制以後,客戶在辦理手機相關業務的時候可以擁有相關的依據。移動雲南分公司網絡與信息安全管理部室經理孔令南介紹,由雲南省通信管理局、省公安廳和雲南移動合作建立的雲南省的詐騙電話監測預警系統已於4月26日上線,通過對第三方的詐騙黑名單和號碼進行大數據分析,建立反詐騙分析模型,實施動態分析處理詐騙號碼和受害者號碼。
截至5月17日,雲南打擊防範通信詐騙中心開展詐騙的切斷工作,已經成功監測76101起疑似詐騙電話,勸阻電話詐騙事件182起,防止用戶損失75萬元,運行準確率達到95%以上。
據中國移動公司伊春分公司介紹,現在手機支付這一功能豐富了人們的購物途徑,但是安全問題也是手機支付面臨的最大難題。實行手機實名制之後,可解決用戶身份信息的真實性問題,對於電子商務交易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也可以定位到人,減少不必要的財產損失,保障通信、金融、支付更安全。
在對手機實名制抱有期望之外,也有少部分網友對此表示了擔憂:手機用戶隱私權如何保障。
在一項網絡調查中,有超過兩成的受訪者擔憂,手機實名制可能招致個人信息被洩露。有網友直問:「我能給你實名,你能給我安全嗎?」
事實上,2015年的央視「3·15」晚會也曾報導,某地運營商的手機實名制形同虛設,有員工為了完成開卡任務,偷偷利用消費者留下的身份信息重複開卡,甚至利用用戶信息與卡販子合作,導致用戶頻繁接到騷擾、詐騙電話。
網友認為,在手機實名制之外,電信運營商和金融機構的日常監管不可或缺。
一些長期關注民事詐騙的律師指出,銀行對個人或機構帳戶的異動可以進行明確的監控,在電信詐騙事件中,資金轉入和轉出都是多批次的,並且都體現為單次性資金流向,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監控難度和成本。如果銀行都願意花大力氣嚴格監控這些帳戶異動,可以對電信詐騙起到防範作用。
手機實名制外,運營商與銀行共同加強行業監管,加大對電信詐騙的識別與打擊力度,也許能真正做到讓電信詐騙絕跡,不過,嚴格實施「手機實名制」將是打擊電信詐騙最有效的途徑之一,也是至關重要的一步。
騙術一:冒充熟人借錢
不法分子撥打受害人電話後先試探性地問「猜猜我是誰」,然後誘使受害人對號入座,再以「出事了」為由向受害人借錢。還有騙子盜取熟人的QQ、微信號,以手機欠費為由要求受害人幫忙充值等。
支招:記住,只要是涉及錢的問題,法寶就是:確認確認再確認。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騙術二:冒充公安局、檢察院、法院人員
騙子冒充「公安局」、「檢察院」、「法院」等單位「工作人員」打來電話,告知受害人涉嫌洗錢、販毒、經濟犯罪等,利用受害人急於「擺脫干係、減少損失」的心理,誘使受害人將錢款轉入騙子提供的所謂安全帳號,以達到詐騙的目的。
這一詐騙手法湯唯也曾中招。2014年湯唯拍戲期間接到「上海市公安局」的簡訊和電話,指她的存款有問題,要避刑就必須將錢存入「警方」戶頭,湯唯匯了21萬。
支招:「公檢法」沒有所謂的「安全帳戶」!「安全帳戶」=詐騙!
騙術三:用偽基站冒充10086等運營商客服電話
詐騙分子通過「偽基站」偽裝成10086等號碼群發詐騙簡訊,以「積分兌換現金」的方式誘騙誘下載安裝一個帶有木馬病毒的App,竊取帳號、密碼、驗證碼等,從而盜刷資金。
支招:最簡單的一招,就是遇到這種事情,反打10086來諮詢,一打電話就什麼都明白了。
騙術四:冒充銀行工作人員
騙子冒充銀行工作人員,謊稱客戶銀行卡被惡意透支,受害人辯解後,又稱受害人身份被盜用,以保證受害人資金安全為由,誘騙受害人提供平的銀行卡卡號、密碼、動態交易碼等信息,進而盜取用戶資金。
支招:正規的銀行客服是不會像客戶索要銀行卡密碼和驗證碼的!如果有疑問,可以掛掉電話,再撥打官方客服核實!
騙術五:冒充明星騙錢
之前,有騙子冒充霍建華、吳彥祖,稱在深山拍戲被打飛,後又冒充易烊千璽粉絲籌錢……這類騙術看起來一點也不高明,但現實中就真的有粉絲失去理智,比如去年範冰冰生日的時候有騙子用「武媚娘」的微信名稱,以範冰冰的名義騙粉絲的錢,同樣躺槍的還有袁弘,在微信上被冒充邀約粉絲見面,還索要紅包等等。
支招:你和明星沒有那麼大的緣分,再說,明星比你有錢多了,哪裡需要你來給他錢,大家還是不要太操心。
騙術六:簡訊中暗藏木馬連結
犯罪分子發送的簡訊中暗藏木馬病毒的網站連結,一旦點擊就可能盜取手機內的網銀密碼等信息,最終導致網銀內的資金被盜。同時,中毒的手機還有可能自動向通訊錄中存儲的號碼再次擴散病毒簡訊,導致親友「中招」。
為了達到目的,騙子往往會以各種奪人眼球的文字為噱頭誘使受害人點擊連結,比如「你老公/老婆有外遇了」、「看看你幹的好事,身邊的人都知道了」、「最近幹嗎呢?我整理了上次聚會的照片,記得去看哦,照片連結網址……」。
此外為達到目的,這些騙子的手段也是花樣翻新,同時還很會抓熱點,比如爸爸去哪兒、中國好聲音、我是歌手,均已「被抽選為幸運觀眾」為由,誘使用戶點擊植入木馬病毒的連結。
支招:好奇心害死貓,來歷不明的連結一律不點,收到類似的簡訊,最好的處理方式是一概不回復並立即刪。
騙術七:貴金屬轉帳詐騙
騙子通過病毒木馬等方法獲取了用戶的網銀帳號和密碼,為了騙取用戶的手機驗證碼,完成資金盜取,騙子把用戶的的網銀用來買理財產品,比如「貴金屬」等,製造資金丟失假象,再通過冒充銀行或者支付網站客服給用戶打電話,騙取驗證碼,進而盜走資金。
這類騙術比較高明,真假難辨,往往是一環扣一環,稍不留神就容易掉進陷阱。
支招:凡是索要驗證碼的都是騙子,驗證碼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能給別人!另外,發生這樣的事是因為網銀密碼洩露,建議先掛失然後去櫃檯改密碼。
騙術八:「網上購物退款」詐騙
犯罪分子冒充淘寶等公司客服撥打電話或者發送簡訊,以受害人拍下的貨品缺貨或者交易失敗為由,告訴受害人需要退款,要求購買者提供銀行卡號、密碼等信息,從而實施詐騙。
類似的騙局還有騙子假冒鐵路部門客服人員以「改籤車票」、冒充航空公司機票改籤/航班取消等藉口行騙。此類詐騙手段具有較強的迷惑性,如果事主不了解詳細的操作流程,很容易被騙。
支招:淘寶等公司網購退款會直接退到支付寶內,不需要知道銀行卡號等信息。遇到此類事情,千萬不要貿然把銀行卡號等信息告訴別人,直接向賣貨商家諮詢就知道真假。
騙術九:網銀密碼器升級詐騙
犯罪分子搭建與銀行網站極為相似的虛假網站,通過群發網銀密碼器升級簡訊誘使受害人登陸假網站,輸入銀行帳號、密碼等信息,犯罪分子在後臺獲取後,再騙取動態口令,迅速通過網銀轉帳方式將受害人銀行帳戶內資金轉移。
支招:收到此類信息時千萬不要貿然輸入自己的帳戶、密碼等個人信息,如有疑問,可以直接向銀行客服核實。
騙術十:二維碼內植入木馬
不法分子先將二維碼植入木馬病毒,再以降價、獎勵為誘餌,誘使用戶掃描,一旦掃描安裝,木馬就會進入手機系統,盜取銀行帳號、密碼等個人隱私信息,再以簡訊驗證的的方式篡改對方密碼,將對方帳戶的資金轉走。
支招:不管對方以什麼理由要你掃二維碼支付,只要不是正規平臺的二維碼,千萬別亂掃,貪小便宜小心吃大虧哦。
太原正式封殺「滴滴」快車 要和打車軟體說再見了?
上海迪士尼一日遊最低2600元?一招教你沒錢也能嗨翻天!
多少分能上北大清華?今年招生政策有啥變化?你想知道的都在這裡了!
來源:綜合央視新聞、新華社、法制日報、中國青年報、光明網等
本期編輯:馬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