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網親情號」成詐騙新手段 假冒「親情號」發詐騙簡訊

2021-01-18 閩南網

  「家庭網親情號」套餐,本是為了節省親屬間聯絡的費用,卻成了騙子實施詐騙的新手段。近日,多位市民接到假冒「親情號」551、552等發來的詐騙簡訊,所幸大家警惕性高,沒有上當受騙。讀者小黃致電本報,講述了自己的遭遇。

  前天下午5點左右,正在公司上班的小黃突然收到一條簡訊,號碼顯示「551」,對方稱「先幫我給184****5446這個號碼充100元話費。」小黃愣了一下,「這是什麼號碼?」回想了一下,原來是「家庭網」套餐的親情號,「可是我這個手機並沒有開通親情號,難道是家裡的老人辦的?」他有些納悶,便輸入「551」嘗試接通這個號碼,但話筒那端卻顯示「撥號方式不正確」。

  小黃給家裡老人打電話,詢問是否開通親情號,「他們說沒有,我就確認這是詐騙簡訊。」下班回家後,在閒聊中,他得知鄰居也收到了同樣的簡訊,因為開通了「家庭網」套餐,險些上當。昨日上午,記者嘗試給「家庭網」內成員發簡訊,果然,對方手機收到了簡訊,來信號碼顯示的正是記者的「親情號代碼」。

  運營商客服表示,「家庭網親情號」不僅可以互打電話,還能互發簡訊,但簡訊並非免費,需按照正常簡訊費用來計費。近日有不少用戶致電詢問這一情況。

  運營商客服提醒市民:騙子所謂代充話費的簡訊屬騙局,若當真是親情號用戶,有急事找對方,尤其是在涉及錢財的情況下,更多情況是會直接撥通免費電話。收到「親情號」發來的類似充值簡訊,請先致電家庭成員確認,千萬不要輕信。

  【連結】

  110暫未接到類似詐騙警情

  記者從警方了解到,本月以來市110指揮中心暫未接到類似的報警。警方提醒市民,手機、銀行卡及身份證等應當分開放置,以防丟失後帶來不必要的損失;若接到諸如詢問密碼、涉及錢財之類的要求,即使是至親的人,最好先打電話確認一下,以免上當受騙。(記者 陳蓴)

相關焦點

  • 警惕 電信詐騙新騙術:我換號了 敬請惠存
    近日,就有市民反映遭遇這種新型的「換號騙術」:被騙子假冒自己,聲稱換了號碼,行騙被假冒者的朋友和親戚,騙子號碼以132開頭。  「我是××,我換號碼了,你記一下我的新號碼……」收到這樣一個陌生號碼的簡訊,你可能並不會在意,現在不少人有幾個手機號,換個號碼是很正常的事情,於是,留存下來,將陌生號碼存為你熟悉的朋友名字。  過幾天,這個新號碼又會發來簡訊:在忙什麼呢?有事請你幫忙。一看是手機裡存的朋友或親戚名字,熱心的你也許馬上會回覆:什麼事情需要幫忙,儘管說。
  • 《2019年假冒借貸APP電信詐騙分析報告》出爐
    報告指出,假冒借貸APP騙局是2019年高發的電信詐騙手段,詐騙團夥通過假冒知名借貸類APP,以簡訊、網頁廣告等形式廣撒網,通過放貸前收取工本費、解凍費、保證金、擔保金等費用名目詐騙用戶錢財,不僅給消費者帶來財產損失,還損害正規借貸平臺的口碑。
  • 江西網安提醒:防詐騙之假冒領導詐騙
    防詐騙之假冒領導詐騙如今已經進入大數據時代,已成為受眾面最廣的社交軟體,犯罪分子開始在上設置各種陷阱實施犯罪,「愛心傳遞」、掃二維碼、代購、集贊等網絡行為都有可能存在「陷阱」。近期,網絡上廣泛出現不法分子冒充各級領導幹部,主動添加下級工作人員好友,博取信任後,以多種理由騙其轉帳匯款,實施詐騙行為。冒充領導和熟人詐騙是騙子慣用伎倆。這種詐騙方式迎合了當前一些人的思維方式——不願意得罪領導,不願意得罪熟人。
  • 網上常見詐騙手段竟然有這麼多
    網絡詐騙一般通過網上聊天、電子郵件等方式進行聯繫,就能在虛擬空間中完成詐騙,常刻意虛構事實、隱瞞身份,還利用假身份證辦理銀行卡、異地異人取款、電話「黑卡」等手段隱藏,得手後立即銷毀網上網下證據,隱蔽程度高,打擊難度大。隨著網際網路的高速發展,網絡詐騙手法也呈多樣化,且不斷更新換代,新型詐騙手法層出不窮,令人防不勝防。
  • 最新最全8類50種網絡詐騙典型手段公開 柳北警方喊你「提防詐騙」!
    近日,柳州市公安局柳北分局指揮中心匯總了最新最全八類50種網絡詐騙典型手段,向廣大市民公開。這些都是血汗錢堆出來的案例,請廣大市民看到後積極轉發,並提醒自己的父母和家中老人,他們很可能是被詐騙的主要人群。第一類 虛構險情欺詐1 虛構車禍詐騙犯罪分子以受害人親屬或朋友遭遇車禍,需要緊急處理交通事故為由,要求對方立即轉帳。
  • 8類60種電信網絡詐騙手段!2020年防騙必備!
    9.假冒代購詐騙:犯罪分子假冒成正規微商,以優惠、打折、海外代購等為誘餌,待買家付款後,又以「商品被海關扣下,要加繳關稅」等為由要求加付款項實施詐騙。 10.退款詐騙:犯罪分子冒充淘寶等公司客服,撥打電話或者發送簡訊,謊稱受害人拍下的貨品缺貨,需要退款,引誘求購買者提供銀行卡號、密碼等信息,實施詐騙。
  • 借改號軟體假冒「公檢法」來電 騰訊手機管家攔截詐騙電話
    提起假冒公檢法詐騙,雖然大家不再陌生,但屢屢有人中招。前段時間,廣州市賴女士在加拿大探訪女兒期間,接到一通「某物流公司員工」的電話,稱她寄出的包裹被上海出入境管理局查獲,裡面有12本寄往加拿大的護照,如果不是本人所為,需要向上海某地警方報案,否則會被限制出入境。
  • 48種電信網絡詐騙手段全揭露 快來get防範詐騙小技巧
    對犯罪份子實施的中獎詐騙、虛假辦理高息貸款或信用卡套現詐騙及虛假致富信息轉讓詐騙,不要輕信中獎和他人能辦理高息貸款或信用卡套現及有致富信息轉讓,一定多了解和分析識別真偽,以免上當受騙。不要輕易將自己或家人的身份、通訊信息等家庭、個人資料洩露給他人。
  • 假冒APP詐騙套路分析
    1、首先,騙子們會將伺服器設在國外,利用偽基站仿冒成官方號碼,向用戶發送包含註冊連結的欺詐簡訊;或者通過假冒公檢法、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客服等方式,來引誘受害人下載假冒APP。2、當受害者下載假冒APP後,詐騙分子就會通過核實個人信息、進行身份驗證等來套取受害者的銀行卡號、密碼等;或者利用收取所謂的工本費、解凍費、保證金、擔保金等方式,誘導受害者向某些帳號轉帳。3、當詐騙分子獲取受害者的相關信息之後,便直接將受害者銀行卡裡的餘額取走;或者在收取所謂的工本費、解凍費、保證金、擔保金之後,直接將受害者拉黑。
  • 詐騙簡訊偽裝電信運營商 謊稱積分兌換迷惑用戶
    原標題:詐騙簡訊偽裝電信運營商 謊稱積分兌換迷惑用戶   偽裝成電信運營商聲稱積分兌換,或是在網購後有所謂的客服打來電話稱交易異常,還有的冒充公檢法部門來電讓匯款……記者日前從中國手機支付安全峰會上獲悉,通過手機進行欺詐的現象越來越多,行動支付安全不容忽視。
  • 1800萬條詐騙簡訊全部出自這個號段!四川警方破案了
    近日,四川省公安廳公布,今年8月,四川內江警方破獲一起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案,抓獲33名犯罪嫌疑人,這些犯罪嫌疑人涉及全國20多個省份,發送網絡淫穢色情、賭博、電信詐騙的誘導推廣簡訊超過1800多萬條,凍結涉案資金800多萬。
  • 公安部發布最全八種類型60種典型網絡詐騙手段!請轉發給身邊的人並...
    公安部發布最全八種類型60種典型網絡詐騙手段!請轉發給身邊的人並提前防範!公安部門發布了最全60種典型網絡詐騙手段,這些都是血汗錢堆出來的案例,請所有人趕緊查收,尤其是一定要發給自己的父母,他們是被騙的主要人群。一、仿冒身份欺詐1、冒充領導詐騙:犯罪分子假冒領導等身份打電話給基層單位負責人,以推銷書籍、紀念幣等為由,讓受騙單位先支付訂購款、手續費等到指定銀行帳號。
  • 簡訊詐騙傍上《我是歌手》 百度衛士一鍵查殺
    有部分不法分子假冒湖南衛視《快樂大本營》、《我是歌手》、《爸爸去哪兒》等欄目組之名,以簡訊通知用戶中獎等為誘餌,開展手機簡訊抽獎業務,用戶稍不留神就會上當受騙。為此,湖南衛視第一時間發出聲明稱,相關節目欄目組從未授權任何非官方網站開展手機用戶抽獎活動,並宣布聯合安全聯盟、百度衛士等安全廠商,向假借節目名義進行坑蒙拐騙的行為宣戰。
  • 「猜猜我是誰」 警方盤點15種常見電信詐騙手段
    臨近春節,又是歲末年關之時,近期犯罪分子活動頻繁,部分高發性電信詐騙犯罪手段又開始抬頭,據廣州警方統計,在2014年12月份的警情中,全市受理詐騙警情同比略有上升,其中,非接觸型詐騙(如冒充公檢法涉「安全帳戶」電話詐騙、冒充朋友電話詐騙等
  • 171號段電信詐騙頻發 風口浪尖上的虛擬運營商命運如何?
    171號段電信詐騙頻發 風口浪尖上的虛擬運營商命運如何?通信行業評論員@通信老柳認為,利用通信手段進行詐騙(俗稱電信詐騙),老人、學生這些弱勢群體成為目標對象,這樣的違法行為實在可惡。為何屢禁不止,打擊來打擊去,各種詐騙簡訊和電話還是不斷出現?
  • 和多號提醒你:年末歲初更要小心電信詐騙
    往年來,年末歲初一直都是電信詐騙高峰期,各詐騙手段層出不窮,花樣眾多。實際上自2000年以來,隨著我國固定電話、手機、網絡等通信工具的普遍應用,虛假信息詐騙等非接觸式詐騙犯罪,就迅速在我國發展蔓延開來,其中電信詐騙尤甚,詐騙方式不斷翻新,手段層出不窮。
  • 騙子利用「新冠疫苗」詐騙,已有人上當!
    近日,全國多地已經陸續開啟新冠疫苗接種工作。但萬萬沒想到,已經有騙子盯上了疫苗接種! 他們通過什麼方式實施詐騙? 詐騙手段一:以學校收取疫苗費用名義行騙 詐騙分子冒充老師潛入班級群,以收取新冠疫苗費用為由
  • 170/171號段成電信詐騙標籤 官方要求完成實名補登記
    170/171號段成電信詐騙標籤 官方要求完成實名補登記 原標題:   中新網北京5月10日電 「44%的詐騙簡訊來自170/171號段」,近一個月以來,虛擬運營商170/171號段電信詐騙嚴峻的問題引發公眾和官方的高度關注。
  • 「十大騙局」大揭密,教您防範電信詐騙
    近日,牡丹江中院依法審理田某某等90人特大電信詐騙案,該案被告人以成立商貿公司為據點,通過非法購買公民個人信息,利用電信網絡技術和封建迷信手段實施詐騙,形成組織嚴密、分工明確的電信詐騙集團。參與犯罪的被告人數達90人,詐騙被害人已核實483人,詐騙數額4千餘萬元。
  • 詐騙電話、垃圾簡訊遭遇「終結者」?這一招也許是它們的剋星!
    2、電信詐騙手段翻新太快、花樣繁多,普通人鑑別能力有限。警方在接受上海《勞動報》採訪時曾表示,電信詐騙手段翻新太快,當其把一種電信詐騙的手段宣傳得相對普及的時候,犯罪分子已經變換了花樣。近期媒體報導顯示,170號段的垃圾簡訊、騷擾電話和通信信息詐騙等問題層出,重要原因之一是非實名制登記的漏洞。工信部於4月底下發通知,要求移動通訊轉售企業(虛擬運營商)在一個月內對前期未實名登記、虛假登記的電話號碼,完成用戶身份信息補登記等工作。垃圾簡訊、電信詐騙等現象泛濫,與手機未完全實名制有相當大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