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11日,「初·新:2019年度時尚回顧」在中國絲綢博物館精彩開幕。本次活動由中國服裝設計師協會、國家紡織產品開發中心主辦,中國絲綢博物館承辦,達利絲綢(浙江)有限公司協辦,並獲得了廣州市民藝創新中心、合集置和的支持。
出席展覽開幕儀式的領導和嘉賓有:浙江省文物局副局長曹鴻,國家紡織產品開發中心主任李斌紅,中國美術家協會服裝設計藝術委員會主任李當岐,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諮詢委員會主席鄭培凱,凱喜雅集團名譽董事長、國際絲綢聯盟名譽主席李繼林,中國絲綢博物館館長趙豐,以及給予博物館眾多支持與展品捐贈的服裝設計師、紡織企業代表、各大時尚媒體和廣大熱心觀眾。
此次舉辦以「時尚變革中的文化復興」為主題的時尚論壇,邀請了湖北美術學院服裝系李海兵教授作為學術主持,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博士生導師王悅副教授、山東工藝美術學院服裝學院李傑副教授、2019中國時尚大獎·最佳女裝設計師陳宇先生、GaryWat汀南女裝品牌創始人屈汀南先生、上海鼎天時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創始人柴方軍先生等多位時尚學界專家、時尚產業領軍人物、時尚設計人士分別作《傳統工藝在現代服裝藝術設計中的傳承與創新》《從糞掃衣到快時尚——重塑中國人的可持續生活方式》《時尚產業的發展需要文化賦能》《天人合一 ——談談一種有藥用功能的絲綢面料香雲紗》《紡織產業發展及趨勢展望》等報告。
在報告中,王悅以服裝作品《重塑》《靛情》等為例,結合創作實踐,分析傳統工藝在當代服裝設計應用中的思路和方法,從「技藝傳承與文化傳承」「設計為先」「手工技藝與工業化生產」等方面探討傳統工藝的傳承與創新方向。
李傑梳理糞掃衣與快時尚概念特徵,相互對標延伸至中國傳統美德中的「尚儉」,進而碰撞當下的零浪費,力求尋找出當下乃至以後中國人的可持續生活方式。
陳宇認為時尚產業的發展需要文化賦能,並從品牌、產品、設計師三個維度做出了重點分析。
屈汀南為觀眾全面展示了香雲紗的製作過程,並結合相關的服飾進行了深度解讀。
柴方軍從古至今對紡織行業的發展進行了梳理,分析了合成纖維以及天然纖維面臨的問題,並從可持續面料、高科技面料、文化融合三方面對行業的發展趨勢做出展望。
開幕儀式上,浙江省文物局副局長曹鴻,國家紡織產品開發中心主任李斌紅分別作精彩致辭。
浙江省文物局副局長曹鴻致辭
國家紡織產品開發中心主任李斌紅致辭
開幕式後,曹鴻、李斌紅、李當岐、趙豐為2019年入藏參展的新秀設計師代表、時尚設計師代表、院校設計師代表及中國流行面料企業代表頒發收藏證書。
新秀設計師代表
時尚設計師代表
院校設計師代表
中國流行面料企業代表
浙江省文物局副局長曹鴻,國家紡織產品開發中心主任李斌紅,中國美術家協會服裝設計藝術委員會主任李當岐,中國絲綢博物館館長趙豐,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諮詢委員會主席鄭培凱,凱喜雅集團名譽董事長、國際絲綢聯盟名譽主席李繼林等共同為「初·新:2019年度時尚回顧展」開幕剪彩。
開幕式現場還舉辦了2019金頂獎設計師·張義超「行走的花」2020春夏時裝秀活動。設計師立足於「科技、時尚、綠色」時尚產業新定位,採用中國原創竹纖維面料,以中國傳統「竹文化」為筋骨,解構致敬經典藝術風格,彰顯原生態材料科技創新,倡導自然環保消費理念。作品貫穿中西的藝術審美和深蘊東方時尚哲學,充分展現了對時尚潮流進化的思考,呈現出中國時尚產業在原材料方面科技創新的優秀成果。
時尚秀演結束後,嘉賓們在策展人陳百超的帶領下參觀了「初·新:2019年度時尚回顧展」。
今年是中國絲綢博物館第九年舉辦年度時尚回顧展,從最初2011年的「發現·FASHION」到2019年的「初·新」,博物館始終秉持「為明天而收藏今天」的初心,梳理全國頗具代表性的時裝周、時尚賽事、時尚展覽及其他時尚類活動,構築了以時尚賽事作品、獨立設計師品牌服飾、時裝藝術作品和家紡流行面料等為主題的展覽框架,遴選出本年度有影響力的設計師作品和家紡流行面料等進行收藏展出,期望通過對當代服裝和面料的甄選、收藏、整理與研究工作,記錄當下中國人的經典形象和生活狀態,定格這個美好時代。
如何讓傳統文化在現代原創設計的激發下迎來新生,讓傳統文化與時尚潮流的交鋒中煥發新的時尚活力,中國絲綢博物館在不忘初心的同時,又圍繞「新時代、新教育、新模式、新國潮、新材料、新科技」等內容,策劃了今年的年度時尚回顧展,命名為「初·新」,全面展示新時代背景下中國時尚教育、時尚藝術、時尚產業的新面貌。展覽從潮流新生、思潮澎湃、文思潮湧、科技浪潮等四個單元,展示2019漢帛獎、十大新人獎、金頂獎、最佳女裝獎等時尚大獎作品,國內著名高定設計師和眾多獨立設計師的服飾作品,全國美展、各大時裝藝術展中的部分時裝藝術作品,以及中國流行面料企業的家紡面料等120多件/套,展期至2020年3月1日。
展品名稱:《MAGICFOREST》
設計師:趙銳
展品說明:作品在結構上運用犀牛圖案進行解構設計,以體塊感表達對環保的重視,使實穿性和形式感相結合;面料採用複合工藝手法,實現雙面穿著的理念。通過將書包元素跟衣服進行轉換,達到可拆卸、摺疊的奇妙變化,讓服裝更具趣味性和生命力。
備註:漢帛獎·第27屆中國國際青年設計師時裝作品大賽·金獎
展品名稱:《霾中景》
設計師:李益
展品說明:近年來,冬天的北京常常籠罩於濃濃的霧霾之下,呈現一幅暗淡的黑白灰畫面。設計師由此思考人與自然的關係,創作了系列作品。採用黑白灰為主色調,加入藍色作為點綴色,以手工打褶和拼接設計體現工藝美感。
備註:漢帛獎·第27屆中國國際青年設計師時裝作品大賽·銀獎
展品名稱:《肉身成道》
設計師:於瑩
院校:四川美術學院
展品說明:作品旨在探索服裝製作者、設計者、穿著者等人給服裝本身帶來的行為痕跡,通過服裝記錄行為的過程,將未完成、手作的美感直觀展示,是對行為美學的探索與思考,服裝的最終呈現形式都是多元的,帶有偶然性,不同的穿著者甚至可以根據自身行為進行「再設計」。
備註:第24屆中國時裝設計新人獎
展品名稱:《模擬人生/THESIMS》
設計師:富恆達
院校:大連工業大學
展品說明:作品靈感來源於虛擬實境遊戲,通過色彩搭配來表現不同的角色裝扮形式,並嘗試將作品向產品化、成衣化靠攏。將遊戲信息元素轉化成服裝圖案,通過電腦橫機針織提花加入玻璃絲線營造出十足的未來科幻感。大衣在結構設計上採用前後兩種面料的拼接,袖子做抽褶細節處理。整體造型簡潔,節奏變化細膩,概念具有創意又不失時尚產品化。
備註:第24屆中國時裝設計新人獎
展品名稱:《LostLand》
設計師:劉怡婧
院校:湖北美術學院
展品說明:以可持續理念為起點,融入可拆卸、多穿法構思,「紗」即是服裝的局部,亦是獨立的衣物,作品嘗試化解當代人審美追求與「時尚浪費」之間的矛盾,探討「一衣多穿」概念的可能。運用貼布繡工藝表現服裝主體元素。配飾部分融入科技元素,將動物足跡演變成鞋底圖案,以數位雕刻方式呈現,頭飾的設計製作運用3d列印技術。整個作品系列旨在傳遞人工智慧時代,對自然天性回歸的渴望。
備註:第24屆中國時裝設計新人獎
展品名稱:《「箭」證光年》
設計師:劉柯彤
院校:中華女子學院
展品說明:作品以射箭運動為切入點,改造運動版型,展現出戰甲似的結構,結合運動狀態下的人體需求,滿足機能服的超強裝備性。服裝以布料、矽膠、TPU等為主要材質,以星雲行星為裝飾紋樣,在黑色為基底的材料上,採用3D數碼印花,打造出功能性齊全,實用性強,適宜射箭運動項目的機能服。
備註:第24屆中國時裝設計新人獎
展品名稱:《行走的花》
設計師:張義超
展品說明:服裝採用原創竹纖維面料,借鑑中國傳統藝術「竹」作品的創作手法,全新解構並致敬經典的「新造型主義」。突破傳統時裝藝術的規則,重視色彩、構圖和情感的表達,力圖以抽象的平面色塊和服裝線條構建起獨屬自己的「風格派」。
備註:2019中國時尚大獎·金頂獎設計師作品
展品名稱:《從納木錯到雷克雅未克》
設計師:陳宇
品牌:LAIPOSE CHENYU
展品說明:服裝使用了大量光感和珠光面料,巧妙運用拼接工藝體現服裝的層次感,以及納木錯和雷克雅未克各自的美景。兩個極致之地的特性在服裝中被融合,不同材質的對比強調了衝突的美感和環境的變化。在衣衫流動之際閃耀著獨特光芒和韻律,在靜置陳列時又回歸到精緻且易於穿戴的狀態。
備註:2019中國時尚大獎·最佳女裝設計師作品
展品名稱:《中國匣子》
設計師:凌睿婉
品牌:漁
展品說明:「匣」有收藏之意。收藏時間與空間,收藏不想褪色的故事。採集東方圖案之美,採納被遺忘的「文化」,以獨具工匠精神之手,化作東方獨特的神秘之韻。服裝以香雲紗面料面料為主,輔以毛線、銅絲、珠片等,採用全手工刺繡中國傳統龍鳳圖案,整體色調和諧,滿足實用功能同時,且不乏藝術感。
展品名稱:《片狀切割細節立裁幻彩大衣》&《波光紗拼接星空格紋廓形西裝套裝》
設計師:歐敏捷
品牌:RICOSTRU
展品說明:系列作品以「女性」、「酒」和「故事」為主題,抽象地轉化為「殼」、「微醺」、「幻覺」和「消失」四個循序漸進的情緒狀態。此款詮釋的情緒狀態是「幻覺」(Illusion)——自由釋放的「幻影」。服裝採用多彩幻光的科技感面料,以材質上強烈的虛實對比、衣型上先鋒的變型解構、色彩上星空般的靜謐幻彩、形象上性感鋒利,突顯立體雕塑感和空間感。
展品名稱:《ME》
設計師:劉彥君
品牌:JUNNE
展品說明:設計師執著於針織藝術的匠心追求,擅長於探索差異化的針織語言,用大膽、反常規的設計理念打破傳統針織的框架。此系列服裝面料所用紗線支數高,彈性大,通過運用局部立體編織和立體鼓波推針技術,製作出三維的骨架效果,形成稜角堅硬而又柔和的效果,一改針織品柔軟的形象。
展品名稱:《幻境》
設計師:熊英
品牌:蓋婭傳說
展品說明:作品從敦煌色調及壁畫圖案中攝取靈感,融合古法布料的多重工序,採用緙絲工藝,從紗線織布上色抽紗緙花,融合盤繡勾金等刺繡手法,凸顯服裝細節層次,仿佛揭開古老面紗,還原敦煌仙子的絕美。此款華服為中國高級女裝品牌——蓋婭傳說·熊英,於2019春夏巴黎時裝周期間發布的【轉-畫壁·一眼千年】作品。
展品名稱:《大夢敦煌》
設計師:孫笠軒
品牌:笠軒華服
展品說明:「真陀羅,古作緊那羅,音樂天,有微妙音響,能作歌舞」神秘色彩的敦煌令人神往。此款禮服採用緙絲面料,緙織敦煌壁畫中的花鳥圖案,簡潔的圓領設計,立體剪裁的袖口,修身的下擺,朦朧的薄紗與緙絲拼接,詮釋著含蓄的性感,將時尚演繹得淋漓盡致。
展品名稱:《盤金粵繡祥雲彩蝶香雲紗華服》
設計師:屈汀南
品牌:GARY WAT
展品說明:香雲紗是一種非遺文化,一種歷史情愫;旗袍,代表中國和世界華人女性的傳統服裝;盤金刺繡,屬於中國優秀民族傳統工藝之一。設計師融合三者打造了此款香雲紗旗袍時裝,彩蝶與祥雲盤金繡設計的裝飾,讓原本深沉而單調的香雲紗更具視覺藝術感,以極簡的表現形式,無限放大觀眾的美感感受力。
展品名稱:《卷香絲語之簡》
設計師:張婷婷
展品說明:作品以時裝為載體,中國書簡為靈感來源,以書畫所用絹絲為主要材質,以骨別子為閉合方式,利用層層疊加的藝術手法,表現古代書卷之美,營造書卷丹青的悠悠深情……
展品名稱:《國畫系列-山水》
設計師:呂釗
展品說明:作品試圖運用材質、造型、圖案、工藝手法等多種語言解讀東西方文化交融發展的無限可能。作品材質選擇了最具東西方服飾文化代表的真絲和羊毛,服裝結構西化,而圖案靈感則來源於中國的潑墨山水畫,運用了刺繡、染色和針刺等多種技術,嘗試一種新中式的服裝風格表達。
展品名稱:《夏蝶》
設計師:張鵬
展品說明:夏的藍色天空透著寧靜,邂逅很多蝴蝶,翩然起舞,就像夏日裡穿透玻璃的陽光。沒人知道蝴蝶的生命有幾天,卻美得斑斕,能觸摸到藍天。
材質說明:蕾絲、尼龍、鐵絲、羽毛。
《格子的浪漫》
生產企業:達利絲綢(浙江)有限公司
面料成分:真絲100%
風格特徵:面料以均勻排列的大型千鳥格為紋樣,千鳥紋內部間隔分布方格,紋樣邊緣過渡柔和,100%真絲原料呈現出柔和的光澤,營造大氣又浪漫的外觀格調。
備註:2019中國國際面料設計大賽·最佳色彩應用獎
《水溶蕾絲數碼印花面料》
生產企業:紹興秀芭紡織有限公司
面料成分:滌綸100%
風格特徵:方格的蕾絲面料分外規整,仿染印效果的幾何數碼印花色彩鮮豔,視覺衝擊力較強,而水溶的特殊效果則使面料有了獨特的時間感。
《藍色針織條紋鏤空面料》
生產企業:佛山勤健紡織科技有限公司
面料成分:滌綸100%
風格特徵:波浪狀條紋與藍色調的配色相得益彰,漸變色突出了面料的律動感。針織面料相互套圈,使層層遞進的花紋更具整體感,較大的針織網洞增加了輕盈感和靈動感。
《春·低吟淺唱》
生產企業:麥地郎集團有限公司
面料成分:真絲100%
風格特徵:面料以桑蠶絲為原料,表面呈現出天然的柔和光澤,加上細膩的花葉紋提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