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衣帶水:韓國傳統服飾與織物
撰文/徐文躍供圖/中國絲綢博物館 韓國傳統文化大學■ 朝鮮王朝時期畫家金弘道的風俗畫。他以幽默與諷刺手法表現庶民生活,畫中平民身著韓國傳統服飾成群結伴地趕路。韓國國立民俗博物館藏。提到中國服飾史,必然要提到《周禮》。在《周禮》成書以前,就已經有了冕服(六冕)和翟衣(三翟),可以說冕服和翟衣是中國傳統服飾中歷史最為久遠的兩類。
-
翟衣
2013年翟衣首次根據南薰殿舊藏《歷代帝後像》中的宋仁宗皇后像的圖片資料由非物質文化遺產宋錦技藝國家級傳承人錢小萍復原成功。錢小萍巧妙地應用了宋錦的結構和複雜的傳統技藝,在全真絲藏青地上織出金、紅、黃、藍、白五彩翟鳥紋。鑲邊用蘇繡傳統針法繡出22條龍紋,再按宋皇后服的形制手工縫製而成。
-
歷代傳統文化,古代的衣裝服飾,冕服的形制
祭服祭服即為 祭祀時所穿用的服飾。古人認為上天主宰著人類的命運,地是萬物和人類賴以生存的條件,而祖宗是族系的始祖,這三者最為初民和古代的中國人所崇拜。祭祀就是表達初民的這種崇拜心理的一種儀式,而祭祀時穿著的服裝即為祭服。上古祭祀用冕服,同時這種冕服也用在祭祀外的其他重要禮儀場合。由於周代以後古人對天地及各諸神的重視,其冕服形制一直沿襲周代的形制,只有少量的變化。
-
中國古代服飾之美:漢族中最高等級的禮服——冕服
中國講究傳統禮儀之大,所以被稱為夏;而同時有著服飾之美,故稱華。而衣服最初的意義就是在於遮羞,是文明之始,也是「禮儀」的最初的產生。在中國古代的服飾中漢服應該是現在大街小巷上經常能見到的一種,而在漢服中有一種最高等級的禮服——冕服。
-
韓國服飾旗艦店
,他們的衣服很精緻,穿起來很淑女,很有氣質所以韓流的服飾在中國流行也就很自然了。出位設計 標新立異的不對稱設計,是「韓流」中最典型的款式。文化起源 漢服·韓服·和服對比圖韓國服飾最初主要是受中國唐代服飾的影響。對此,史書中就有記載:「服制禮儀,生活起居,奚同中國」。唐代時,新羅與唐朝交往非常密切,韓國服飾特點幾乎與唐朝無異。
-
中國漫畫家曬古風漫畫遭韓國網友圍攻:這是我們的帽子
11月1日晚,中國漫畫作者「old先」在海外社交網站上分享了幾張自己的手繪古風圖,沒想到竟引來一群韓國網友的爭論。 首先,韓國原來叫作朝鮮,根本就沒有韓國這個國家,也沒有韓服之說。「韓國」這個名字也是明太祖朱元璋給他們起的,當年朱元璋還下令朝鮮為「永不徵戰國」當年朝鮮無論衣冠還是制度,全承明制!以「小中國自居」。 歷代國王繼位前,也必須得到明朝皇帝的冊封。等冊封后才能登基,這一傳統一直持續到明代末年。
-
服飾 | 獨特之美的宋朝服飾
宋朝服飾一般指宋朝流行的服飾,包括北宋南宋流行的服飾,是服飾史發展的一顆明珠。宋代服裝分三種:一為自皇后、貴妃至各級命婦所用的"公服",一為平民百姓所用的吉兇服稱"禮服";一為日常所用的常服。ONE 男服 冕服:宋朝開始減少冕服的種類,大典禮穿非冕服的情形,就經常出現。 朝服:宋代在頸下加上特別的裝飾謂之「方心曲領」。
-
徐凡 大明衣冠與朝鮮服飾
朝鮮太祖李成桂繼續奉行他在高麗時期就堅持的「親明」原則,對明朝的衣冠服飾表現出了強烈的認同感。在尚未得到明朝承認和冊封的情況下,就已經開始使用高麗時期從明朝獲得的衣冠服飾。在高麗末期陷入外交危機的與明關係,在朝鮮王朝「事大外交」的努力下,逐漸緩和。朝鮮太宗二年,建文帝遣使臣潘文奎入朝,特賜朝鮮國王九章冕服,其形制相當於親王級別。
-
「這妥妥的明朝漢服」,這句話氣炸韓國網民
朝鮮國王及世子冕服、王妃翟衣的沿用及改革,就是以明朝所賜章服為基礎。早期李朝國王與文武官員的公服、常服皆與大明相近,甚至可以說其款式完全相同。圖1為《明太祖坐像》(臺北故宮博物院所藏),所著為明代皇帝常服。明代皇帝常服於太祖洪武三年(1370年)制定,基本款式為:烏紗折上巾、盤領窄袖袍、束帶。
-
中國傳統服飾的演變
中國傳統服飾的演變目錄:1、商周時期--華夏服飾2、秦漢--傳統冠服制的確立 3、魏晉南北朝時期--胡服的流行 4、隋唐時期--服裝的轉變——《左傳·定公十年·孔穎達疏 》 中國傳統服飾的兩種基本形制 傳統服裝有兩種基本形制,即「上衣下裳制」和」衣裳連屬制」。
-
《十二生肖》特展在上海科技館開幕
12月18日,《十二生肖》特展在上海科技館開幕,展覽將持續至2021年3月28日。此次《十二生肖》特展在以往生肖展策展經驗上,從全新角度對十二生肖進行整體解讀,為觀眾打造了一個科學、文化、藝術相融合的科普大餐。
-
明朝與韓國服飾這麼像,誰抄襲誰?徐居正:衣冠文物,悉同中國
韓國許多畫師還在發起了挑戰賽,還認為是中國在「抄襲」了他們的服飾,引起了軒然大波。 近日,徐凱在微博中新貼出的一張劇照,大家都認為這像韓國服飾,遭到了韓國網友的圍攻。為此,導演於正在ins上自證清白,貼出了中國明代漢服的圖片,大家紛紛力挺,在網絡上掀起了對明代漢服的討論。
-
韓國網友噴漢服抄襲韓服?於正ins帶頭撕逼!(明制漢服科普)
這帽子,可不就是我們韓國的傳統服飾! 韓國古裝劇可都是這麼拍的思密達朝鮮皇族的服飾都是明朝天子賜予的,稱為大明「賜服」。在文化交流中,韓服學習、借鑑了很多明朝服飾的特點。也就是說,古代韓國本沒有自己的衣冠制度,根據明朝服飾進行改良,才形成了後來大家看到的古裝韓劇中的服飾。朝鮮人崔溥曾說:「蓋我朝鮮地雖海外,衣冠文物悉同中國……」朝鮮文人徐居正亦曾作詩云:「明皇若問三韓事,衣冠文物上國同。」這裡的「上國」指的自然就是中國。
-
近日有2件事讓韓國網友怒噴中國,韓國終於要對「漢服」下手了?
這不,近日來就接連發生了2件事,我們宣傳自己的漢服文化,卻被一群韓國網友怒噴,說中國是抄襲他們的傳統服飾,這臉皮也不知道怎麼長的。1.韓國網友圍攻中國漫畫家11月1日,國內漫畫家「old先」在推特上發了一組照片,配字為古風混搭。
-
韓國人把漢服罵上熱搜:這些明明是韓服,中國人抄襲了韓國
原創 看鑑君 看鑑最近,漢服韓服之爭鬧得沸沸揚揚,事情起因是這樣的:11月1日,博主old先在推特上發了一組古風漫畫,發布後,卻引來部分韓國人的聲討,稱「old先抄襲韓國服飾」。之後的評論更是說「漢服源於韓服」。Old先發文稱所有素材來自漢服,然後正面回應「韓服源於漢服」。
-
中國傳統服飾的前世今生
中國傳統服飾文化不是單一地存在,更不機械呆板,而是變化多姿,豐富多彩,是物質與精神的共同載體。
-
看完各國傳統婚禮服飾 原來中式嫁衣才是最驚豔的
本期給大家帶來了世界各國的傳統婚禮服飾。各有各的美,不知道你會點讚哪一款呢?韓國韓國婚禮中,新娘的嫁衣則是七彩的絲織服,配以長袖子和黑絲頂冠,寬炮大袖是為了遮住眼睛以下的面容。新郎服飾巴基、赤古裡、馬褂、周衣, 戴紗帽冠帶, 穿木靴。新娘化妝時會在臉頰上點兩紅點,有抵抗邪靈的意思。日本
-
清華思客|賈璽增:工藝、生活與制度——中國傳統服飾文化之美
中國傳統服飾文化是中國各族人民在幾千年長期的生產實踐和社會活動中創造出來的寶貴財富,既是華夏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世界文化寶庫中的一顆璀璨明珠。 早在西周時期,就已在前代積澱的服飾禮儀基礎上形成系統化的「六冕、四弁、六服」制度。周王的服裝從制絲、染色、縫製,再到最終的穿用,要經過20多道嚴格的管理程序。
-
資訊 | 「初·新:2019年度時尚回顧展」在國絲館精彩開幕
屈汀南為觀眾全面展示了香雲紗的製作過程,並結合相關的服飾進行了深度解讀。今年是中國絲綢博物館第九年舉辦年度時尚回顧展,從最初2011年的「發現·FASHION」到2019年的「初·新」,博物館始終秉持「為明天而收藏今天」的初心,梳理全國頗具代表性的時裝周、時尚賽事、時尚展覽及其他時尚類活動,構築了以時尚賽事作品、獨立設計師品牌服飾、時裝藝術作品和家紡流行面料等為主題的展覽框架,遴選出本年度有影響力的設計師作品和家紡流行面料等進行收藏展出,期望通過對當代服裝和面料的甄選
-
一周觀展指南丨考古文物特展「灼爍」暑期,再識文化守護
本周,有關中國考古文物的特展比較集中,似乎已經變成了這個暑假的主題。來上海,有「灼爍重現:十五世紀中期景德鎮瓷器展」;在蘇州、杭州,有代表吳越楚文化的玉器、陶瓷、青銅器特展;去北京,萬裡同風之下,可以欣賞到新疆文物精品;到敦煌莫高窟,吐蕃時期藝術珍品展正在呈現絲綢之路的文化交流;而在日本東京,通過曹操高陵、南京市上坊1號吳國皇族墓等出土的文物,展現了一個「真實的三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