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時間,正在熱播的抗疫題材劇《在一起》,引發廣泛討論,收穫許多感動,贏得一片好評。正如一位網友所言「這是一部看預告片就淚流滿面的劇」。
《在一起》是以抗疫期間各行各業真實的人物、故事為基礎改編的「時代報告劇」。該劇以單元劇形式,通過《生命的拐點》《擺渡人》《同行》《救護者》《搜索:24小時》《火神山》《方艙》《我叫大連》《口罩》《武漢人》10個故事20集,串聯起那段與疫魔較量的共同記憶,為我們呈現出一幅全國人民萬眾一心抗擊疫情的「感人圖鑑」。
故事源自現實,更能震撼人心。今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來,醫務工作者衝鋒在前,勇赴險境,用生命守護生命。品格可昭日月,精神感人至深。劇中沒有過度的煽情和口號,而是以真實、豐富、立體的細節體現出醫務工作者的勇敢和堅韌。
《在一起》開篇故事《生命的拐點》,劇中主角是老院長張漢清(張嘉譯飾),繁重的工作讓其身體不堪重負,他以「打個電話」為藉口支開旁人,拖著漸凍之軀,艱難爬上樓梯的細節,給人以揮之不去的記憶。
劇外人物原型是「人民英雄」張定宇,面對猝不及防的新冠肺炎疫情,他在自己身患漸凍症、妻子被感染的情況下,咬牙堅守崗位,用一瘸一拐的腿,夜以繼日地與病毒賽跑。「我必須跑得更快,才能跑贏時間,才能從病毒手裡,搶回更多的病人」。
故事《救護者》中的醫生黎建輝(朱亞文飾),原型是上海第一個援鄂醫生鐘鳴。故事開始,伴隨著「武漢封城」的新聞同期聲,黎建輝醫生獨坐在空蕩蕩的高鐵車廂裡,而畫面中的武漢高速路,離漢一側車隊如龍,入漢一側卻是形隻影單的汽車,在接到黎建輝醫生以後,快速駛入戰疫最前沿。用這樣的鏡頭語言精心設計細節,以平靜、真實、不刻意煽情的表達方式,讓觀眾對逆行出徵、捨生忘死的醫務工作者,充滿敬佩和感動。
文藝作品不是生活實錄,而是對現實的提煉與升華。文藝作品只有在尊重事實的基礎上,根據藝術規律創作加工,才能達到戲劇所要求的「可看性」。這部劇在真實與虛構、紀實與藝術升華之間,做到了很好的平衡,以一個個平實而又感人的故事,塑造了一批批可歌可泣的平民英雄。
真實、共情、細膩,是看過這部作品的觀眾給出的評價,劇中的每個故事都在講述著疫情中平凡人的不凡壯舉,讓他們在這場戰疫中,閃耀著各自的光芒。
疫情面前,的確有捨生取義的英雄,但更多的是懷揣善良又有小心思的普通人。
故事《擺渡人》中的外賣員辜勇(雷佳音飾),也曾有著囤口罩賣高價的「小心機」,而看到疫情下的生離死別時,他卻毅然捐出口罩,留在武漢成為一名披荊斬棘的「擺渡人」,他為醫護送年夜飯,志願接送醫護上下班,為奶奶去世爸爸住院的獨居小姑娘送飯……
還有護士平小安(倪妮飾),她讓我們看到了醫務人員的另一個側面,「我爸媽都還在家等我回家過年」「我就是想要活著回去孝順他們,我有錯嗎」,平小安在深夜的馬路上大喊,她抱怨、沮喪,想逃離,發洩著心中無奈。而所有的發洩過後,她依然回到醫院,忙碌在抗疫一線。
劇中一個情節人讓心疼:平小安坐在辜勇車上,一邊吃著從家拿出來的湯圓一邊流著淚說「我沒敢進家門,我怕傳染給我爸媽」「也不知道我什麼時候能再回來」,這一情節讓我們瞬間淚目。正如有人感慨:「真正的勇敢不是不害怕,而是雙腳顫抖依然前行。」
一位網友說得好:「你以為我是在看別人演戲,其實我在看疫情期間的真實社會百態,那是我們共同的經歷」。
《生命的拐點》中,護士安慰患者「醫藥費全免」,讓人暖心;《同行》中,耍著大刀既一絲不苟又有人情味的村長,讓人放心;《方艙》中,醫務人員與患者樂觀抗疫的場景,讓人開心;《火神山》中,再次展現了中國速度、中國能力、中國奇蹟,激動人心……這些或熟悉或陌生的細節,以一種身臨其境的在場感,穿透了觀眾的疫情記憶,展現著真實的你我,致敬著疫情下「全民互助、攻克時艱」的平凡的偉大。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的:一切有價值、有意義的文藝創作和學術研究,都應該反映現實、觀照現實,都應該有利於解決現實問題、回答現實課題。
沒有從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追劇再回首,我們仿佛都是劇中人,因為我們「在一起」聆聽著自己的故事,寫就了自己的讚歌。電視劇片尾曲唱到「我們在一起,風風雨雨,笑和淚平分。你的善良,我的責任,合起來就是彼此溫暖的家門。」
更 . 多 . 精 . 彩
2020《國家寶藏》第三季赤子歸來!
《你好生活》一首內核很燃的青春散文詩
《人生第一次》以紀實表達延續時代變遷
《經典詠流傳》讓古典詩詞煥發青春光彩
《故事裡的中國》春風化雨講好中國故事
你好生活 | 「卿」風徐來,四時充美
你有一封來信,請注意查收!
監製/魏星
主編/凌雲
編輯/雲燕 健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