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軍師聯盟2之虎嘯龍吟》開播了,打算對該劇進行跟蹤解讀。有興趣的朋友可以follow me。
由於第一集,沒啥內容可說,只是回顧第一季《軍師聯盟1之大軍師司馬懿》,接著開始講了曹丕託孤。以開啟本季序幕。
只有託孤這一個環節,有一點可說。
在私有化的時代,權力或者財富的傳承,具有私有的性質,常常會發生這樣的事:後輩未長大成人,自己就要因為各種原因去世了;或者後繼者長大了,但能力平庸,不足以支撐事業順利繼承和發展。這時候,就需要考慮託孤的問題了。
託孤要考慮什麼問題呢?一是託付的人要可信,可靠;二是能保證事業得到穩定繼承和發展。一個是道德品格問題,一個是才能問題。這兩者缺一不可。但這樣的人,還真不是那麼好找啊!
即便是找到了,也不能完全放心。因為才德都比較厲害的人,何不取而代之呢?即便他不想,難免被其他人「黃袍加身」啊!
這個時候,就會見到我們常見的套路了,找幾個輔政大臣,分權鼎立,相互制衡,相互牽制。一般至少有兩個,劉備託孤,託付的不只是孔明,還有李嚴;四個最穩妥,漢武帝拜霍光(大司馬大將軍)、金日磾(車騎將軍)、桑弘羊(御史大夫)、上官桀(左將軍)為顧命大臣;順治帝託孤給索尼、遏必隆、蘇克薩哈和鰲拜;曹丕託孤給司馬懿(侍中),陳群(大司空),曹真(大將軍),曹休(大司馬);
多的時候,有八個,比如鹹豐「巡狩」承德,將病死在避暑山莊。此時唯一的繼承人,未來的同治皇帝才6歲。鹹豐任命載垣、端華、景壽、肅順、穆蔭、匡源、杜翰、焦佑瀛等八大臣為顧命大臣,完成託孤。又給皇后和懿貴妃兩枚代表皇權的印章,希望他們相互牽制。幾乎算是十個了。
一般偶數居多,不主張奇數。因為這樣最平衡,最有利於政權穩定。最有利於繼承者左右平衡,利用打壓。
萬不得已,禪讓以求子孫平安,認為義子,招為女婿,以承大統,歷史上這也都是有的。
其他就沒的說了。
第二集開始,已經進入了魏明帝曹睿時代。重點說說這個魏明帝。
魏明帝曹睿,在歷史上,還是不錯的皇帝。能得一個「明」的諡號,那就說明,他是比較明白事理的。電視劇為了收視率,把他寫的一塌糊塗,陰險殘忍,真是瞎寫而已。
就拿這第二集來說,是否讓各地官員來京弔孝,他只憑「司馬懿一比二」,就同意了司馬懿的方案,理由是帝王之孝不同於庶民之孝,就破解了曹真曹休欲圖「釜底抽薪」,破壞新政的陰謀。見識何其明也。假如曹真曹休的陰謀得逞,且不說新政會否受到衝擊,僅內鬥就夠大魏喝一壺了。吳蜀聯軍來襲就會成為必然,就可能會導致大魏帝國滅亡。
此處,曹真曹休雖然沒有成功,但他們的計謀還是非常高明的,採用的「帽子戲法」,特別有效,無懈可擊,不給別人留下任何「尾巴」。
(可以購買並閱讀我的新書《一心集》,了解「帽子戲法」的詳情。)
曹睿不一定是因為洞悉了這個「帽子戲法」而反對曹真曹休,但至少說明了曹睿已經領悟了他爹臨終託孤時交代給他的遺言:四位輔政大臣,讓他們鬥好了,要用好他們,能用,也要能壓得住。不能不說,曹睿果然還是有兩把刷子的。
再說曹睿問司馬懿,可曾記得母親的囑託,司馬懿立即說,要尊母后。這個的確是沒有異議的。對郭太后,他沒把握,所以才採取試探,問「那如何處置郭照」?司馬懿很會說:「那也是你的母后啊」。曹睿就知道這事兒不是那麼簡單的了。所以趕緊說:「知道了」。
由於既要用司馬懿,就得重賞,所以賜給司馬懿巨大的府邸;但也要壓得住,就要警示他,所以在司馬懿府邸大堂裡放了一個是欹(qi)器,一個冰鑑(han)。
欹器是什麼?一種說法是它是個計時器,相當於沙漏。空的時候是傾斜的,一半水的時候,中正的,滿了,就傾覆,從頭開始。另一種說法是,它也被作為「座右銘」,擺在座椅的右邊,以示警惕:謙受益,滿受損。此處,肯定是用來起警戒作用的。
冰鑑(han),暑天用來放冰,冰裡面可以冷凍食物,同時散發涼氣,降低房內溫度的作用,相當於冰箱和空調的結合物。也被用來做警示的器具,暗示:做人做事要鏡潔如冰,世事凍察。
至於假山,倒只是一個景觀,但司馬懿老婆說,這是明帝要告訴司馬懿,讓他心裡要有大魏的江山。也未嘗不對。
可見魏明帝真是恩威並施,表面施恩,暗中施壓。最牛的是,不露聲色,你懂我懂。手段是非常高超的。
就憑這三件事,就可以看出,明帝不一般啊!
只可惜,君子之澤,五世而斬。實際上沒到第五代,就已經三代而衰了!
明帝身弱心衰,沒有魏武帝曹操的豪邁,沒有文帝曹丕的才學,沒有抱負,沒有追求,僅靠權術勉強支撐局面,僅此而已罷了。他自憐生世,痛於母悲。怎麼能英氣雄霸,慷慨激昂,豪邁無雙?
可惜,可憐,可悲,可嘆啊!可惜可憐的是曹睿,可悲可嘆的是曹操。
可悲的是:孟德死了!
可嘆的是:天下英雄,總覺得一下子沒有了!
你要是同道,聽一首《短歌》,行不行?
最近號主出了新書,《一心集》,有喜歡的,請看下文:
用事實告訴你,新書《一心集》的好,在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