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籍是「唐宋八大家」之首韓愈大弟子,善於樂府詩,現存詩歌近500首,歷史地位顯著,至今仍然放射耀眼光芒。他與另一位唐朝王建齊名,並稱「張王樂府」。今天,我們一起來欣賞這位唐代傑出現實主義詩人張籍的樂府詩。
雖然現存張籍的詩不少,但流傳度並不高。不過,文人眼中的張籍,尤其是樂府詩,地位還是比較高的。比如,宋代周紫芝在《竹坡詩話》中說:「唐人作樂府者甚多,當以張文昌為第一。」
上述的張文昌就是張籍,他出生於現在的安徽省,世稱「張水部」、「張司業」。張籍善於交友,王建、孟郊、白居易等都是他的好友,他們相互切磋,互相影響。在孟郊的引薦下,張籍結識韓愈,並拜其門下,成為韓門弟子中的大師兄。
在韓愈的力薦下,張籍考取進士,開始走上仕途之路。做太祝十年的時候,張籍患上眼疾,險些失明,被人戲稱「窮瞎張太祝」。眼疾治癒後,又受到韓愈的推薦,成為國子博士,可見韓愈對張籍的器重。
張籍的詩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在40歲之前,第二個階段是40-50歲之間,正是在這一階段,創作出眾多優秀的樂府詩。第三個階段則是50歲之後至晚年時期。張籍的樂府詩絕大多數反映當時社會現實,表現對人民的同情。
張籍又是新樂府詩的推動者,善於概括實務對立面,還善於用素描手法,細緻生動的刻畫出各色人物,對晚唐詩歌影響巨大。
據說,在張籍身上有這樣一個有趣的故事。張籍不僅崇拜韓愈,還迷戀杜甫的詩歌。他將杜甫的詩全部焚燒,把紙灰收集起來,每天早上用三匙紙灰攪拌蜂蜜吃了。有一次朋友看到此景,問他這是何意。張籍戲稱:吃了杜甫的詩,就能寫出與杜甫同樣出色的詩。
下面我們就一起來欣賞張籍的詩,感受唐代中期樂府詩巔峰之作的丰采。
寄和州劉使君
張籍[唐]
別離已久猶為郡,閒向春風倒酒瓶。
送客特過沙口堰,看花多上水心亭。
曉來江氣連城白,雨後山光滿郭青。
到此詩情應更遠,醉中高詠有誰聽。
玉仙館·長溪新雨色如泥
張籍[唐]
長溪新雨色如泥,野水陰雲盡向西。
楚客天南行漸遠,山山樹裡鷓鴣啼。
尋仙·溪頭一逕入青崖
張籍[唐]
溪頭一逕入青崖,處處仙居隔杏花。
更見峰西幽客說,雲中猶有兩三家。
涼州詞三首其一
張籍[唐]
邊城暮雨雁飛低,蘆筍初生漸欲齊。
無數鈴聲遙過磧,應馱白練到安西。
過賈島野居
張籍[唐]
青門坊外住,行坐見南山。
此地去人遠,知君終日閒。
蛙聲籬落下,草色戶庭間。
好是經過處,唯愁暮獨還。
牧童詞
張籍[唐]
遠牧牛,繞村四面禾黍稠。
陂中飢烏啄牛背,令我不得戲壠頭。
半陂草多牛散行,白犢時向蘆中鳴。
隔堤吹葉應同伴,還鼓長鞭三四聲。
牛群食草莫相觸,官家截爾頭上角。
徵婦怨
張籍[唐]
九月匈奴殺邊將,漢軍全沒遼水上。
萬裡無人收白骨,家家城下招魂葬。
婦人依倚子與夫,同居貧賤心亦舒。
夫死戰場子在腹,妾身雖存如晝燭。
秋夜長·秋天如水夜未央
張籍[唐]
秋天如水夜未央,天漢東西月色光。
愁人不寐畏枕席,暗蟲唧唧繞我傍。
荒城為村無更聲,起看北鬥天未明。
白露滿田風嫋嫋,千聲萬聲鶡鳥鳴。
關山月·秋月朗朗關山上
張籍[唐]
秋月朗朗關山上,山中行人馬蹄響。
關山秋來雨雪多,行人見月唱邊歌。
海邊茫茫天氣白,胡兒夜度黃龍磧。
軍中探騎暮出城,伏兵暗處低旌戟。
溪水連天霜草平,野駝尋水磧中鳴。
隴頭風急雁不下,沙場苦戰多流星。
可憐萬國關山道,年年戰骨多秋草。
送遠曲
張籍[唐]
戲馬臺南山簇簇,山邊飲酒歌別曲。
行人醉後起登車,席上回尊勸童僕。
青天漫漫覆長路,遠遊無家安得住。
願君到處自題名,他日知君從此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