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洪澤湖區流傳最廣的故事。現在,人們常常用「九牛二虎」之力,顯示把力道用足,而「九牛二虎一隻雞」的故事,則反映了治理洪澤湖的艱難和中華傳統智慧。
康熙年間,黃河奪淮衝進洪澤湖已經超過500年,泥沙不斷淤積在洪澤湖底,湖床越來越高,逐漸高於兩岸平地,洪澤湖大堤同樣越築越高,洪澤湖成為「懸湖」。此時的洪澤湖大堤雖經歷代修繕,形成了土工和石工並存的結構,抗洪能力比單純土堤提高很多,但遇上較大的水患之年,大堤土工段還是會經常地崩塌、決口。時任淮河水官查勘洪澤湖水情,發現洪澤湖大堤險要處共十二處。因「十二」之數順應天數,既與十二個月相符,又與十二生肖相合,於是,他便想在洪澤湖大堤險要處,以十二神獸鎮水,祈求神靈保平安。
以何物鎮水,令水官難以定奪。時任監造官的王國用,對造鎮水物事,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因牛是鎮水的神物,可取水牛為證。且江淮之地,乃糧倉之地,水牛是重要的農耕牲畜,造九牛於大堤之上,意借九五至尊的力量,鎮水必成。水官覺得,以水牛鎮水甚為妥當。但洪澤湖水患源於黃河和淮河,黃河的水怪是馮夷,淮河的水怪是巫支祁,於是,便再造二虎各管一怪。又因傳說當年庚辰奉大禹之命捉拿巫支祁,用的武器就是戟,便取「戟」音,再造公雞一隻。水官便以此方案上報朝廷。
經朝廷文史官驗證,以此三物作為鎮水神獸,符合五行相生相剋之理。牛、虎、雞是一物降一物的關係,牛屬土,土克水,用九頭牛鎮壓水怪;虎屬木,木克土,用二隻虎監督牛不許偷懶;雞屬金,金克木,擔心「老虎也有打盹的時候」,就又用最守時的雞來提醒。這樣,老虎打不了盹,牛也偷不了懶,洪澤湖大堤就平安了。
康熙辛巳年(1701年),監造官王國用奉命督造神獸。「九牛二虎一隻雞」全用生鐵鑄造,其中尤以牛造得最好,每頭牛有2500公斤重,肚內有金心銀膽,昂首屈膝伏臥在鐵板上面。鐵牛腹部刻有銘文:「維金克木蛟龍藏,維土製水龜蛇降。鑄犀著證奠淮揚,永除錯墊報吾皇。康熙辛巳端午日鑄,監造官王國用。」和「維金克木,蛟龍遠藏。土能制水,永鎮此邦。康熙辛巳端午日鑄。」
建好後,「九牛」一頭放置在淮安市區東邊的大口子附近,一頭在碼頭鎮的街口,一頭在淮陰區高堰鄉河堤上,兩頭在洪澤高良澗船閘,另有兩頭在洪澤境內的三河閘附近,洪澤縣城南邊的周橋和洪澤蔣壩鎮五裡牌各有一頭。「二虎」放在淮陰區碼頭鎮一個叫奶奶廟的地方。進了廟門,南北有兩個亭子,虎就分別放在亭子裡,虎頭向西,尾巴翹起來,虎還背著一米多高的石碑。「一隻雞」有說是置於洪澤高良澗禹王廟的鎖蛟井上,有說被安放在清江浦越河街東端山西會館屋脊上。
現在,「九牛二虎一隻雞」中,洪澤湖大堤上還保存著5頭鐵牛,而雞虎則已不知所終。
三河閘鐵牛
洪澤湖碑刻
高良澗鐵牛
朝霞映照下的二河閘
夜色燈影下的三河閘
三河閘鳥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