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毀掉」一個人最隱蔽的方式,是讓他為一樣東西焦慮,那就是……信息;想「毀掉」一個人,不需要暴力,讓他染上一種焦慮,往往就夠了,這種焦慮就是信息焦慮。
這是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這個時代既讓人欣喜,又讓人困惑,無所適從。大量的信息給了我們更多發展的機會,又使我們中的許多人緊張焦慮,每天都窮於應付,忙得焦頭爛額。
置身於信息的海洋,我們無可逃避也不能逃避,我們恣意遨遊、舒暢無比。可是,有一天忽然發覺:這海洋對於我們是如此遼闊無垠,而我們,即使龐大如鯨,能吞下的也不過滄海一粟。於是,得意之後,我們就有些不知所措的感覺。
有這樣一個故事,說的是兩個人被要求到麥田中去取一個最大的麥穗,並在天黑之前回到起點。
一個人很快就在麥田邊上拾起了一顆最大的麥穗,走了回來。而另一個人一路走下去,一直都沒有找到最大的麥穗,在天黑之前他就走不回來了。
技術的進步使信息的製作和傳播變成舉手之勞,信息迅速膨脹且泥沙俱下。我們會不會像那個走不回來的人呢?
故事是勸導人們不要貪心——「知足者常樂」。即使有足夠定力不在「垃圾」中流連,可僅僅用於瀏覽的工夫就在無形中侵蝕著我們有限的生命——我們首先要在雜草叢生中找到「麥子」、再比較鑑別,「尋找」的過程本身已變得無比繁複。更何況,人的欲望無限。在激烈的競爭當中,也許一個信息的忽略就直接關乎生存,誰能有把握那「最大的麥穗」恰恰不在被疏漏的範圍當中?
處於被信息圍困的惶惑當中,人們越來越多的精力花在埋頭尋找的過程上,總是剛抓到一些支離破碎、來不及細看和整理就將目光投向另一處支離破碎,也無暇顧及更廣闊的風景。資訊時代,所有的人都顯得腳步匆匆。
信息爆炸的結果使許多人陷入一種心中無底、手足無措、不知怎麼辦的焦灼不安之中。隨之而來的就是焦慮對健康和精神的損害,輾轉反側、茶飯不香、容易激動、脾氣暴躁等。在損傷身體和精神的同時,還會造成人際關係的緊張和惡化,逐漸地毀掉一個人。
如上所述,信息焦慮的危害如此之大,以至於會隱蔽地毀掉一個人,那麼,應該怎樣來擺脫它呢?
首先,只用50%~70%的精力和時間收集信息。在信息社會下,你再有本事也無法搜集到所有資料。因為,信息量的龐大足以讓人驚懼不安,焦灼不已。一個粗略的統計是,近三十年來人類創造的信息已經超過了人類有文字記載的五千年文明社會的信息總量。所以,擺脫信息焦慮,一個可行的辦法是只用自己50%~70%的精力和時間來收集和獲取信息,剩下的時間和精力用於思考和休息。
其次,要懂得運用二八法則來選用信息媒體。信息的傳輸渠道既多且廣,我們收集和獲取信息也不能一概都用。聰明的做法應該是運用二八法則來選用信息媒體。在信息社會中,只要選擇20%的媒體,就可以獲得80%的信息。但是,如何確定這20%的媒體或載體,則需要根據個人的情況花費一定的時間。總之,就是要用少數的信息傳媒、少量的時間,有效地獲取更多的信息,以取得較好的工作和學習的成效。
再次,每天用1~2小時的時間停止接受信息,讓大腦休息。做一些體力勞動或做類似於瑜伽的靜默或靜坐,這樣做的結果是一箭雙鵰,既避免了焦慮,又做到了磨刀不誤砍柴工。
最後,如果不知道怎樣選取信息,就乾脆先不選取。每天只隨機地獲取一定量的信息便足夠了,時間一長,就自然而然地會知道怎麼選取信息了。這也是避免信息焦慮的有效方法之一。(百家號獨家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