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涵和馬東,他們的距離除了幽默和自黑,更在於分寸感的把握上

2020-10-01 十六聊

汪涵和馬東同為主持界的翹楚,都是娛樂圈最頂級的主持人,不可避免很多人會拿他們兩個出來比較。且不說誰高誰低,就觀眾緣而言,或許是馬東更勝一籌。

在主持方面,馬東更無釐頭一些,但更善於傾聽。而汪涵相比更嚴肅,更善於訴說。

汪涵和馬東,很難說誰更強。但有一點馬東比汪涵做得好,那就是在和嘉賓聊天時的分寸感把握上。

馬東知道嘉賓的底線在哪裡,優勢是什麼,所以他清楚知道什麼時候該進,什麼時候該退。

而汪涵這方面要弱很多,汪涵在主持節目的時候,不知道是請的嘉賓原因還是自身問題,總感覺他「自我輸出」的更多,整場節目下來留給嘉賓發揮的時間和機會真的很少。

很多觀眾在看他和嘉賓做訪談時,會覺得尷尬。因為很多時候,嘉賓碰到想聊的話題,談興正濃的時候,會被他用其他話題岔過去,所以他經常會被觀眾說搶嘉賓風頭。這就導致了嘉賓沒有聊盡興,觀眾看得不痛快的原因。

看汪涵的節目,總給人一種他在唱獨角戲的感覺。他所謂的幽默,更多是拿搭檔和嘉賓的缺點出來調侃。錢楓的頭大,歐弟的矮就經常被拿出來調侃,汪涵講沒講膩不知道,觀眾聽得有點想吐是真的。

不可否認,調侃跟幽默,它們是不一樣的。所以,在我看來,汪涵真稱不上是幽默的主持人,只能說比較機智和正統。

另外,做節目過程中,很多時候他都是端著的,這應該和他放不下身段有關。這直接導致他的節目相對比較單調和乏味。

相比馬東,他在主持的時候,風格不拘於泥,他會和蔡康永賣萌,會和高曉松壞笑,他腹黑,經常挖坑給嘉賓跳,在得逞之後還裝無辜,各種段子更是信手拈來......他的說演俱佳,這些都大大豐富了節目的可看性和娛樂效果

馬東腹黑,也敢於自黑,他沒有刻意的炫耀,但就是讓人覺得他在搞笑之餘,學識、眼界都不差,這應該是源於他的格局和眼界。

汪涵式的主持還是有跡可循的,他主持時說的話還有輸出的觀點,更多是來源於書本。因為他每次在和人講道理的時候,很喜歡「引經據典」式的說教。他會解字,也會說很少會有人去看的哲學書籍中的一些典故。他曾說,他喜好的書籍包括:文史哲類、收藏和藝術類等。

汪涵家中藏書很多,書多到他的不少朋友會專門會去他家中看書、借書。他愛書愛到在鬧市的商業區辦了一家名為「培榮書屋」的書店。他會在聽到香港某個藏書家要賣書的消息時,專門跑香港去淘很多書回來......

他說:「我對讀書有一種敬畏感。

但汪涵這種只源於書本式的講道理,看似深沉得很內涵,但這種照本宣科式的說教,其實很少人能聽得進去。因為有時候,言行說教,把自己的經歷經驗,剝開來拿出來講,也比單純的照搬書本更有說服力。

甚至有的網友直接指出,說他有點過於「故弄玄虛」,有賣弄炫耀,以及虛榮心的成分在裡面。

而對於這種「賣弄」,汪涵也坦然道,他當初對讀書確實是有功利的成分在裡面。他說:「我是在當了主持人以後才開始讀書的,因為舞臺上的表現需要大量的知識儲備,讀書可以解決知識匱乏的問題。所以最初讀書其實是有虛榮心的,也是因為自己爭強好勝。

不可否認,相比其他的主持人,汪涵有他的過人之處。具體表現在他有極佳的語言技巧以及臨場反應能力,以及不管在任何時候,都能靜下心來。他應該是為數不多不開微博沒有微信的明星。

所以他才能在臺裡的其他主持人,或跳槽去了別的電視臺,或跨界唱歌演戲當導演,為名為利奔波的時候,他依然兢兢業業幾十年如一日地做著自己的本職工作,依然堅守湖南臺這個大本營。這對於在娛樂圈這個名利場裡的人來說,需要莫大的定力,才能抵住各種誘惑,堅守本心。無疑,汪涵的定力是夠的。

但是,汪涵的說話之道,技巧有之,卻不怎麼讓人信服。聽著挺有道理,哦了一聲之後,該幹嘛還幹嘛。

相比而言,為什麼很多人喜歡聽馬東說話。因為馬東在說話的時候,除了幽默和敢於自黑外,更多地融入了自己的生活經歷。

有一次節目中,馬東和郭德綱討論說相聲的人性不好時,馬東是循循誘導,把自己知道的和嘉賓拿出來分享,然後讓嘉賓儘量發揮。這樣的說話方式讓嘉賓更能自由發揮,讓觀眾更願意去聆聽。

馬東一直是不斷拓新的,包括輾轉離開湖南衛視,離開央視,然後出來開公司,開創網絡綜藝節目......這種拓新更像是一種生活閱歷,成為了他主持節目的「談資」,讓他在主持的時候,有更多的話題可以聊。

另外,馬東可以和嘉賓嬉笑怒罵,但也能聊很深刻的話題,而且他的說話方式還不讓人反感,反而更能讓人接受他的觀點。這對於說話者來說,是一件很高級的事情。

有一次在馬東上汪涵的節目的時候,本來話題是問馬東的,但後來變成了汪涵自我展現的舞臺。



很難去定義馬東是什麼樣的主持人,他主持的節目跨界很大。但馬東在面對觀眾的時候,是一個很能放下身段的主持人。馬東身上,有很多汪涵值得學習的地方。

相關焦點

  • 和男人相處的過程中,女人要區分開分寸感和距離感
    很多的女人,在和男人交往的過程中,總是會下意識地忽略掉她們之間的距離感,因為她們在和對方相處的過程中總是會天生的認為,只要自己一心一意的為這個男人付出,對方也會全心全意的把精力投在自己的身上,所以她們就會愈發的堅定自己,要為對方付出時間和精力的想法,於是她們漸漸的就會失去了距離感,成為了和對方距離很近的人。
  • 《三十而已》林有有和鍾曉陽都是綠茶?他們最大的區別在於分寸感
    電視劇《三十而已》在熱播中,其中「林有有段位高」和「鍾曉陽是綠茶男嗎」同時上了熱搜。雖然都是喜歡(且不論真假),無論從動機、行為和結果上看,林有有有罪,鍾曉陽沒有錯。 首先,從動機上看,兩個人有著根本的不同。林有有是為了自己輕鬆,而鍾曉陽是為了讓曉芹更輕鬆。 林有有對許幻山是明顯的討好,帶著故作天真的姿態,以博得許幻山的好感,是為了讓自己以後的道路走得更輕鬆。
  • 汪涵生日玩自黑 分享睡眠經:胡不到牌睡不著
    汪涵主持搞怪自黑  搜狐娛樂訊 剛過完自己43歲的生日,汪涵便馬不停蹄地投入工作之中,繼續為觀眾傳遞快樂。4月8日,湖南長沙首屆「有氧節」盛大開啟,在綠意盎然的場景下「策神」空降現場金句不斷,更與「有氧美少女」同臺互動,不僅被她的新鮮作風驚呆,見到美少女的保養瘦身秘籍,汪涵也開啟自黑模式調侃起了自己的身材。當天汪涵再次收到現場觀眾和美少女送來的祝福,也分享了自己的生日感悟,同時希望自己能給觀眾帶來更多樂趣。而生日後首秀便選擇了一場跟「有氧睡眠」的綠色活動,也足可見汪涵如今對健康話題的重視和支持。
  • 哪些星座和異性接觸有分寸感,懂得避嫌
    異性之間接觸,必須懂得把握一定的分寸,特別是已經有愛人、甚至是已經結婚的異性,接觸起來、交流起來,都得保持一定的距離,不可過分親密,否則,破壞了邊界感,不僅容易被旁人看在眼中說三道四,更容易被另一半誤會甚至惱怒!下面,摘星工廠—星吧就來列舉幾個和異性交往時特別有分寸感,懂得避嫌的星座!
  • 關係再好,也要懂得分寸感
    把握恰到好處的分寸感,不僅是尊重他人的表現,更是一種為人處世的修養。都說,一個人的教養藏在細節中,而細節的展現,在於對分寸感的把握。尊重他人,溫暖貼心,胡歌的教養,在這恰如其分的距離感中,更在這恰到好處的分寸感中,詮釋得淋漓盡致。
  • 帶著偏見的許知遠和透著豁達的馬東之間至少差一個李誕的距離
    面對許知遠,馬東才是那個活得真明白、真通透的人,看完《十三邀——許知遠對話馬東》,只想說一句,馬東太牛了!第一感覺是,馬東是懂許知遠的,可是,許知遠卻是完全無法懂馬東,因為許知遠有著知識分子的清高和率直,卻欠缺足夠的理性來平衡和制約那份習氣,既不通透也不豁達,感覺許知遠離馬東至少還有一個李誕的距離。
  • 分寸感,是一個人最高級的修養
    文丨江南月網上流傳著這樣一段話:和朋友之間,保持一杯水的距離;和親戚之間,保持一碗湯的距離;和愛人之間,保持一張紙的距離。後來在一次小雪反覆要求陳琳幫她挑選衣服的時候,陳琳終於一狠心把她拉黑,雖然心中有些愧疚,但也終於清靜了。其實再好的關係,再親密的朋友,在一次次沒有分寸感的越界中,感情也會被消耗殆盡。人人都說,所謂好友,就是「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的美妙。
  • 沒有分寸感,是一場社交災難
    微博上有個話題:跟沒有分寸感的人做朋友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高贊回答說:我從來不跟沒有分寸感的人做朋友。看似幽默的回覆,其實揭示了一個戳心的社交真相:世間的任何關係,都有其不可逾越的界限。忍無可忍的涓子,一氣之下拉黑了她。心理學家武志紅在描述中國家庭時,曾提出過一種「漿糊邏輯」的概念:「家庭成員之間如果沒有隱私,不分彼此,關係就會亂成一鍋粥,矛盾和衝突也將隨之升級。」
  • 楊冪被傳戀情後,坦言要學會與人之間的分寸感
    幽默要有分寸感:開玩笑不能太過頭在人際交往的過程中,幽默是一種潤滑劑。它對我們人際關係的和諧、我們的溝通活動有著巨大的促進作用,幽默是兩顆甚至更多心靈之間的碰撞,是擁有愛和友誼的催化劑。幽默的人所到之處,都會給沉悶的氣氛帶來一份歡笑和融洽。所以說,如果把生活比作菜餚,那麼幽默就是一味給菜餚增加色香味的調料。
  • 「自黑」:幽默的最高境界
    [摘要]「自黑」其實是在暗示聽眾,「別太把我當盤菜」。放下身段的「自黑」,能博得聽眾的認同感,讓人覺得演講者可親可愛。「自黑」的人是否特自信?答案恐怕是「YES」。歐巴馬擅長「自黑」,人稱「段子王」。(圖片來自網絡)「自黑」大概是幽默的最高境界。成功的演講者常常巧妙地拿自己「開涮」,藉此拉近與聽眾的距離,調動現場氣氛,為自己博得「滿堂彩」。
  • 《樂夏》啟示錄之二:張亞東和馬東,他們有一個共同點
    說起來,此次樂夏上「翻車」的人和樂隊,比如後鯊、福祿壽、Mandarin、張亞東,以及差一點翻車的馬東,這其中除了後鯊的翻車是自己問題以外,其他的幾乎都跟五條人有關。樂夏第二季真可謂成也五條人,敗也五條人,馬東的情緒應該稱得上是「愛恨交織」吧。(他的那番回應,恍惚讓我回到了《奇葩說》。)
  • 馬東: 最高的情商叫自有分寸
    他認為幽默最重要的品質是分寸,但在生活中,他常常錯失幽默的時機。馬東習慣於把自己放在一個「不會說話」的位置上。相對於回答者,他更享受做一個提問者。採訪一開始,他就問:「咱們是什麼主題和方向?」他想找個關鍵詞搭把手。他討厭重複解釋一個問題,覺得「像背詞,特別無聊」。
  • 安悅溪談理性追星:要有分寸感和距離感
    她是一笑侵人心的安悅溪,也是擁有拓寬戲路和無限可能的安悅溪。能做到突破自我,是好演員的一個特徵,戲路寬則是好演員的加分項。若能做到千人千面,演誰就是誰,那便是爐火純青的境界。一炮而紅是運氣,但能在演藝路上一路長虹,則是十年磨一劍的堅持。向來對自己高要求的安悅溪,把握當下,不斷豐盈自己,正一步一腳印為活成自己喜歡的模樣而努力。
  • 陳數老公照片風波:已婚男人和異性相處應該擁有分寸感
    前幾天,我發表了一篇關於已婚者與異性朋友間是否該保持距離的文章,評論區裡的留言都是一定要保持距離。在我看來,無論是有男女朋友,還是已經結婚,在與異性相處時,都應該有分寸感。 與異性保持分寸感,不但是為了給自己的另一半塑造安全感,更是保護自己不被謠言包圍的一種方式。比如這兩天被送上熱搜的明星陳數的老公趙胤胤,他就因為不懂得分寸,而給自己惹了一身事兒。
  • 馬東:二十多年的主持生涯,為何最後竟活在了悲涼和質疑中?
    馬東:馬東:二十多年的主持生涯,為何最後竟活在了悲涼和質疑中?在娛樂圈中有很多知名的星二代,像向佐、房祖名等人。本著自己的家庭背景,他們從出生到進圈就比別人高一等。但是,有些人並沒有好好珍惜來之不易的資源,反而最後弄得身敗名裂,有時候還把自己的父母所連累。
  • 馬東和姜昆、郭德綱,哪個關係更近?
    馬東和郭德綱的關係,打馬季先生那論輩分馬東應該是郭德綱的師哥,姜昆的師父是馬季先生,馬季和侯耀文先生算一輩人,等於這三個人(郭、姜、馬)都是同輩,可馬東不是相聲演員,是主持人和電視製片人。論馬東和誰的關係更好,不是姜昆而是郭德綱。
  • 王一博,恭喜你自黑成功
    除了跳舞、主持還有演戲,王一博在生活裡的樂趣也值得一提,那就是騎摩託車。真是曾經那個少年啊!其主要原因在於他的性格,然後就是忘不掉「藍忘機」的情懷。當然,王一博這位哥哥也值得我們喜歡,雖然在他骨子裡很少有「幽默」的成分在內,但卻一直朝著這個方向努力。
  • 汪涵和學霸撒貝寧兩人碰撞,會產生怎樣的火花?看起來有點滑稽
    汪涵是湖南電視臺的名嘴,為作為同樣是主持人的撒貝寧,這兩人走到一起,會產生怎樣的火花了?在之前汪涵上央視的開講啦,就為我們揭曉了答案。很多人也想通過這個節目,對這兩個人進行一下比較,很多人喜歡汪涵,因為他很勵志,通過自己的努力和認真,逐漸成長成為今天的他,但是也有很多人喜歡撒貝寧,因為撒貝寧的風趣幽默,同樣能夠徵服很多人,同時撒貝寧還是一個學霸,這兩人走到一起,還真的不好比較。
  • 一個有分寸感的女人,和男人相處時,輕易不會碰這些事情
    但是一個有分寸感的女人,不管時遷如何變換,都不會改變女人的氣質,和吸引男人的誘惑力。如何才能做一個有分寸感的女人?「有分寸」是由女人的內在修養而展現出來的,而一個有分寸感的女人,在與男人相處時,絕對不會碰這三件事。不會傷害男人的自尊女人大多是男人的小寶貝,現如今,男人對於自己的女人大多都很寵溺。
  • 與人相處,讓人覺得輕鬆又舒服的秘訣,就在於這3個字
    人生沒有撤銷鍵,如何才能維持長久的感情,維持感情的秘訣就在於這種分寸感。 他們有各自獨立的臥室和書房,只共用廚房和餐廳。」 若是朋友說話不知遮攔,就如同往自家牆子上亂釘釘子,即便拔掉了,也還是留有傷痕,傷人傷己。 周國平先生說: 「分寸感是成熟的愛的標誌,人際交往懂得遵守人與人之間必要的距離。」 有分寸感的人,說話得體,做事留有餘地,讓人感到親切但又不失尊重,自在卻又並不疏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