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泌——我的低調,你們欣賞不來

2021-02-13 一景之月

公元(728年)的中午,一直忙碌的唐玄宗忽然給自己放了一天假。

 放假為了休息,當然不是。

 為了泡妞,唐玄宗雖好美色,比起大唐的江山,此時的他更在意江山而非美人。

 之所以從繁重的政務中放開自己,目的只為一個——見一個人。

 準確的說是見一個孩子,一個被世人稱為神童的孩子。

 孩子七歲能文,幼時就已粗通黃老列莊學說,這樣的資質在大唐百年難得一見。

身為帝王,這樣的人才,不能不見。

其實這個孩子的名字,他早早就聽過,並在腦海裡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年初,他下詔讓精通佛、道、孔子者,前往京師進行辯論。

敢來的人都是成名已久的學問家,他們寄希望這次辯論賽上獲得國家的賞識,好為國效力。

這樣的場面,自是十分的激烈。

他本以為獲勝的必是一個頭髮花白的老者,卻不想途中殺出了一匹黑馬。

有個名叫員亻叔的,九歲登上講壇,辯論出言流暢尖銳,在座的人全都折服。——(有員俶者,九歲升坐,詞辯注射,坐人皆屈。)

這樣的表現太過驚豔,驚得讓他也忍不住問身旁的人,此少年是何來歷,旁人答道:「此人是員半千的孫子。」

 員半千,原名員餘慶,因拜學士王義方為師,義方非常欣賞餘慶的才能,對他說:「五百年有一賢者降生,你對此當之無愧。」因此改名為「半千」。

得知是員半千的孫子,他便理解了,感慨了聲:「半千孫,固當然。

本以為這樣的人物足夠驚豔大唐。

卻不想,員亻叔告訴他,他並不是最驚豔的,還有一個人,他是無論如何也贏不了的。

是一個叫李泌的孩子。

年7歲。

這一番話,讓他忽然想起了一句話,在大唐沒有最驚豔的,只有更驚豔的。

正因為這次的印象太過深刻,他才有了親自見一見的心思。

畢竟這年頭,有貌有才的不多,欺名盜世之徒實在不少,光聽名聲是不夠的,是驚豔還是驚魂,拉出來遛一遛才知道。

見面的地點就在皇宮,為了打發時間,唐玄宗讓人擺起了圍棋。

下棋並不是目的,目的是考核。

神童年年有,大唐特別多。

身為帝王,他要的是神童中的神童,並非能力出眾而已。

午後兩點,正常的上班時間。

 

棋盤也魏晉分明。

孩子來了,7歲的孩子,不卑不亢,漫步而來。

沒有見皇帝的驚慌,也沒有步入皇宮的喜悅。

臉上波瀾不驚,眼神更是清澈無比,那感覺讓人生出見的不是一個孩子而是一個年過花甲的老人。

唐玄宗瞥了一眼孩子給一旁下棋的宰相張說丟了個眼色。

張說微微一笑,指著棋盤對孩子說道:「請賦方圓動靜」。

李泌回道:「願聞其略。」(大致要求)

張說微微一笑:「方若棋局,圓若棋子,動若棋生,靜若棋死。」

李泌道:「這個不難,方若行義,圓若用智,動若騁材,靜若得意。」

「行義、智慧、「聘才」三位一體,達到「得意」的程度。這就是我的答案。

毫無疑問,這個答案足夠驚豔。

唐玄宗非常高興,賜李泌束帛,敕其家曰:「善視養之。」

除了唐玄宗對他非常喜愛之外,大名鼎鼎的宰相張九齡,一口一個「小友」叫著,並且還不怕妻子的懷疑,常引至臥內,大臣韋虛心、張廷珪恨不得與他結拜兄弟。

如果說這是主角光環,這大概是歷史上最亮的主角光環。

事實上,李泌也不負主角光環的照耀。

長大後的李泌才學廣博,對《易經》研究堪稱大師級別,皇宮那個方向開個門,長安街那個地方做個買賣能掙錢,他都推演得絲毫不差。

這樣的人,到那兒都是光環。

如果說,他有什麼毛病。

只有一個,喜歡道術。

不知是人世間殘留的學問不足以讓他研究的,總之這位神童先生很早就開始修煉道術。

平日裡漫遊於嵩山、華山、終南山之間,目的就是尋得神仙,好學得長生之術。

如果你覺得他是小孩子玩泥巴,由著性子玩耍,那就大錯特錯了。

對於神仙,人家是認真。

天寶年間,他到皇宮獻了一篇畢業論文,題目叫《復明堂九鼎議》,這篇論文獲得了唐玄宗的讚賞。

皇帝也不含糊,神童有才,就該重用。

當即詔翰林院,又任東宮供奉。

鬧騰歸鬧騰,一點都不耽誤當官掙錢,順道還幫了一把地位不穩太子李亨。

 錦上添花人人都會,雪中送炭未必人人能做。

這番舉動自然贏得了大唐下一任CEO的好感,但也在無形中得罪了一個人——楊國忠。

對於這個人,筆者曾經多次提起過,這是一個從骨子裡就看不得別人好的小人。

誰日子好過了,他心裡就不痛快。

 楊小人一看神童出了書賺了名聲不說,還升了官與下一任CEO拉好了關係。

 心裡自是不痛快,況且神童早前寫賦譏笑諷刺他,將他與流氓安祿山扯在一起,不收拾他,我還是楊國忠麼?

 小人的名聲豈不是白背了。

 楊宰相很難得的加了一次班,連夜寫了檢舉信,通過紀檢委送到了皇帝的手中。

檢舉信的內容很簡單,神童愛寫反詩。

這種文字遊戲,玩得是心跳。

誰手中的籌碼大,誰的心跳就足夠強大,很顯然此時的李泌還比不上楊國忠。

所以,他退了。——乃潛遁名山,以習隱自適

不當官,我修仙總可以吧?

有些人,註定是做不成神仙的。

李泌就是這樣的人。

儘管他一心向道,但俗物已經伴隨著他。

據說,他曾經聽到一個和尚念經的聲音,悲涼委婉而有遺世之響。他認為是個神仙。

卻不想,來的是個做苦工的老僧,既不知姓名,也不知是那個廟裡的。

和尚常常以殘羹剩飯充飢,吃飽了就伸伸懶腰,找個角落去睡覺,一副乞丐的模樣。

他出於好奇,在一個寒冬深夜,一個人偷偷去找他,正碰到和尚把撿來的幹牛糞,壘作一堆當柴燒,生起火來烤芋頭。

和尚在火堆旁縮做一團,面頰上鼻涕都被凍成了冰棍。

直覺告訴他,這和尚不簡單。

他既沒有上前打擾,也沒有說話,而是跪在一旁。

和尚似沒有看見他一般,該吃的吃,該喝的喝,順道還罵了他幾句。

等吃得差不多了,和尚才將吃過的半個芋頭遞給他。

他沒有嫌棄,很多傳奇故事告訴他,越是這樣的人,越有可能是神仙,所以他恭敬的吃了和尚的半個芋頭。

事實證明他是對的。

和尚看他吃完,說了句:「領取十年宰相!」說完拍拍手就走了。從此再沒看到他。

對於這些預言,他是懷著虔誠的態度。

他知道,事出必有因,所謂無風不起浪,一切現象的發生都有其原因,而這個原因就在眼前。

曾經的大唐明君唐玄宗已經不負當年之勇,在楊家妹子的調教下,變成了一個貪圖享樂,寵信重用奸臣的昏庸之主。

盛世的表象下是危機。

危機很快就來了,公元(755年12月16日),身兼範陽、平盧、河東三節度使的大流氓安祿山,在聯合同羅、奚、契丹、室韋、突厥等將士後,在範陽起兵。

 

盛世迅速打破。

一時之間,山河動蕩。

作為修仙之人,他發現自己並沒有一顆修仙的心,他關心的依舊是人間疾苦。

得知太子在靈武即位,物色求訪賢士解救大唐時,他第一時間出山了。

人間需要的是李泌而不是李神仙。

他開始分析當時天下大勢和成敗的關鍵所在,並指出此戰必是持久戰。

想要打贏這場持久戰,除了需要囤積物資,團結百姓,跟更需要的主帥。

恰好,軍隊商議元帥一職時,很多人看中了建寧王,唯獨他表示反對。

他給出的理由很簡單,廣平王已是太子,用建寧王做元帥,萬一元帥立下戰功,而朝廷又不給他做太子,皇上想過後果麼?」

 

應該說,這個認知很準。

從後來的結果看,這個建議避免了大唐內部的分裂。

做了皇帝的李亨想起昔日宰相李林甫的陷害,決意效仿一回伍子胥,他再一次出手。

身為天子卻念及舊恨,不能以寬廣的胸懷顯示於天下,未免讓人看不起。

過去的事就過去了,沒必要斤斤計較。

至此,皇帝仁義之名廣播。

面對敵人,他迅速做出了判斷:「天下大計,非所知也。不出二年,無寇矣。陛下無欲速,夫王者之師,當務萬全,圖久安,使無後害。」

(安祿山、史思明等人是一群沒有宗旨的烏合之眾,目的只在搶劫,而我們則需要「無欲速」,要著眼於長久,目的是要把叛軍趕出老巢,一網打盡,不留後患。)

面對戰局,他胸有成竹,早早就定下了「挫其銳,解其紛」的戰略目標。

以李光弼守太原,出井陘;郭子儀取馮詡,入河東,隔斷盜魁四將,不敢南移一步。

 再命郭子儀以逸待勞,剪除其弱卒,各個擊破。

 大唐這盤亂棋,經過他的手,一步一步得以恢復。

 天下最終恢復了平靜,看著熄滅的戰火,他輕輕吐了口氣,轉身瀟灑的離去。

儘管唐肅宗下詔賜他三品俸祿及隱士服,還為他建造居室,依舊沒有留住他的心。

他清楚,功名、富貴背後藏著的是什麼?

無數次的歷史教訓告訴他,此時他的路只有一條——隱。

這一隱就是好幾十年。

期間,他進山,出山已是常態。

每次出山,做的都是大事,不是解決大唐內部人事問題,就是解決大唐父子隔閡問題,這些問題看似不大,卻能左右歷史。

如果沒有他的調和,唐肅宗父子、唐德宗父子不知道要上演多少次玄武門之變,大唐只怕要亂得多。

雖然他從政的日子並不長,但從沒有抱著應付的態度工作。

最牛的一次,在面對吐蕃咄咄逼人的氣勢,他大膽的提出了北和回紇,南通雲南,西結大食、天竺」以圍毆吐蕃宏大戰略,這就是著名的「困蕃之策」。

目的就是反妥協,反割地。

這條策略,即便是千年後,依舊被人引以為經典戰術。

在大是大非面前,他毫不妥協,不顧全家性命也要與皇帝爭執達數十次之多。

除了這些,他還做了許多其他的工作。如調整官俸、裁減冗員、如何安置功臣。

對待工作而言,他一直保持著熱情。

儘管他開始很工作,但後來他慢慢變了,變得十分的徹底,一直到他死都不曾改變。

他很清楚披在自己的身上的神仙外衣對自己有多大的好處。

我的根本興趣不在於人間,而在於仙界,這樣—來,與世俗人就會少幾分摩擦,自己也就多幾分安全。

我不是一個危險人物,這是他通過神仙的外衣向世人傳遞的一個信號。

而這也是這麼多年來,他能騰出手來為大唐做一件又一件的大事,一次又一次的化解了大唐的危機。

低調做人,高調做事才是我嚮往神仙的理想。

對於這一點,他曾經在一首詩裡做出了表達。

《長歌行》:

天覆吾,地載吾,天地生吾有意無。

不然絕粒升天衢,不然鳴珂遊帝都。

焉能不貴復不去,空作昂藏一丈夫。

一丈夫兮一丈夫,千生氣志是良圖。

請君看取百年事,業就扁舟泛五湖。

只可惜,千百年來,沒幾個人真正明白他的內心。

時至今日,留在他名下的評價,多半說他是個淡泊明志,寧靜致遠,善於運用黃老撥亂反正之道的作為神仙人物。

柳玭:兩京復,泌謀居多,其功乃大於魯連、範蠡。

陽城:鄴侯經邦緯俗之謨,立言垂世之譽,獨善兼濟之略。

司馬光:泌雖詭誕好談神仙,然其知略實有過人者。至於佐肅、代復兩京,不受相位而去,代宗、順宗之在東宮,皆賴泌得安,此其大節可重者也。《舊傳》毀之太過。《家傳》出於其子,雖難盡信,亦豈得盡不信!

直到今天,他依舊被儒家出身、執筆寫歷史的大儒們主觀看法所摒棄。

這是一個會做事的白衣神仙。

對此,他只能瀟灑的擺了擺手,很有神仙派頭的說一句:「我的低調,你們欣賞不來。」

相關焦點

  • 神童李泌
    誰來掌舵? 很多人只記得郭子儀、李光弼,覺得他們是遊輪的挽救者,他們功不可沒,但只是刀而已,刀怎樣砍人?去哪裡砍?用什麼方法砍?他們沒這頭腦,是將才,不是帥才。真正挽救這艘破輪的,相當低調,很多人不知道他是誰?如沒《24小時》,如今根本無人記得他,他叫李泌,就是劇中易烊千璽扮演的李必。
  • 仙才宰相李泌的故事
    你們研究禪的人,在《指月錄》懶殘禪師這一段,可以找到他的一點資料。歷史上形容李泌,不但有仙才,也有仙骨。傳記上記載他,骨節珊然,他走起路來很輕靈,「珊然」,那個骨頭柔軟得呀!不像是人的骨頭,有一股特別的味道,也就是普通人所講的仙風道骨。
  • 李泌(下篇)
    李泌:廣平王才是太子啊。肅宗:太子和元帥有衝突嗎?李泌:元帥有戰功,太子該如何?肅宗:我朝太宗皇帝...皇帝是要分散太子的勢力,免得翅膀硬了讓他提前退休。很多人看穿並不說穿,李泌卻挺身而出阻止種惡因。唐肅宗想到這些心裡堵得慌,準備將李林甫挖出來鞭屍,挫骨揚灰也難消國讎家恨,李泌又跑來勸皇帝住手。
  • 李泌的最後一天:跟家人說要上天當神仙,想起枕著李亨膝蓋那一幕
    李泌鬚髮皓然,身穿道裝,手執拂塵,敷座而坐,跟妻子盧氏和五個兒子說,我要上天當神仙了,你們不要悲傷,應該替我高興。本來我15歲就能位列仙班,只可惜俗世紛擾,世間不太平,上天命我在人間多留五十年,拯救天下蒼生。現在君明臣賢,百姓安居樂業,正是我上天的大好時機。說完,閉目而逝。唐玄宗開元十年(722年)八月十五,李泌出身於趙郡李氏。
  • 算無遺策,謀略過人,你不知道的大唐名相李泌
    李必其人便是以唐代名臣李泌為原型塑造的(在小說《長安十二時辰》中靖安司司丞便叫「李泌」)。李泌歷經玄宗、肅宗、代宗、德宗四朝,德宗時官拜宰相,是中唐時期著名的政治家、謀略家。李泌孩童時便以機敏聰慧聞名。他曾被唐玄宗召入宮中,入宮時,玄宗與宰相張說正觀人下棋。張說有意考察李泌的才華,就請他以「方圓動靜」為題作詩一首。李泌一時之間沒有完全理解張說的用意,徘徊片刻,又請張說作進一步的解釋。
  • 真實的李泌可比《長安十二時辰》裡聰明多了
    李泌首先是個神童,他在歷史上第一次華彩的登場見於《舊唐書》。唐玄宗和當時的大詩人、後來的名宰相張說觀棋,玄宗讓他們以「方圓動靜」來賦文,張說說:「方如棋局,圓如棋子。動若棋生,靜若棋死。」李泌這一外放就是很多年,他一直喜歡老莊哲學,倒是樂得在外逍遙,做起了道士。
  • 「保太子」專業戶李泌的一生
    不過,李泌不僅與這一位太子淵源頗深,其歷經玄宗、肅宗、代宗、德宗四朝,正式官職從最初供奉東宮的待詔翰林,到去世之後獲贈的太子太傅,無論是名還是實,一生最重要的政治任務之一就是:保太子。左:李泌(722年-789年),唐中期著名政治家、學者右:《長安十二時辰》中易烊千璽飾靖安司司丞李必常言道,最是無情帝王家。
  • 胖虎曬李泌的法器,粉絲:這是易烊千璽P的圖吧
    你看吧,胖虎哥哥才是對的人,整天跟在千璽身邊就算了,現在李泌大人都要受他控制一番。在線求:怎麼魂穿胖虎哥啊?說起胖虎哥哥,大家都是報以尊敬的態度,他總是在千璽身邊守候著他,千璽站著,他也在旁邊站著;千璽坐著,他還在旁邊站著。
  • 張若昀調侃李沁,為何不推薦他演劉義康?李泌的回應讓人笑翻
    眾所周知,《慶餘年》之後,終於等來李沁新劇《錦繡南歌》,男主是當下正火的無冕影帝秦昊,兩位主角的人氣讓該劇開播便飆上話題榜。這部劇還是頗受好評的,劇情緊湊毫無注水痕跡,人物角色性格鮮明沒有傻白甜,精緻的首飾、服裝和道具等等,都吸引很多觀眾一口氣直接看完了這部劇首播放出的八集劇情。
  • 權謀大師李泌:一人之力解決陝州叛亂,「三言兩語」擺平吐蕃大患
    如果說魏徵是王道的踐行者,姚崇是開元盛世的締造者,那麼李泌就是中唐的續命人。之所以李泌不太出名,一方面在於安史之亂後,唐帝國已經由盛轉衰,這個趨勢任何人也無法改變,縱使雪中送炭令人感動,仍不及錦上添花來得瀟灑。除此之外,李泌崇尚的是老莊之道,跟正統的儒家思想有所衝突,加之李泌並不執著於自己的聲譽和名望,以至於他的名氣並不算大。
  • 李泌真是穿什麼都好看,黑色蕾絲薄紗裙配西裝外套,英姿颯爽帥氣
    李泌因在李少紅版《紅樓夢》中飾演少年薛寶釵而被觀眾熟知,參演過許多影視作品,又因在《慶餘年》飾演女主「林婉兒」再度登上熱搜,被圈內稱之為國內最具潛力的青年女演員,但是一直保持著低調的風格,近些年也幾乎沒有什麼緋聞,她的身上自然而然透露出一股超凡脫俗的氣質,讓人看起來非常的舒服,特別是她的衣品更是沒得說
  • 唐史:李泌是一個皇帝給宰相也不當,只願優遊自適的灑脫之人
    百家原創作者:玉兒說史今天小編繼續跟大家來聊唐朝的歷史,我們都知道唐朝歷經289年,在當時世界上是公認的最強大的國家,做到了萬國來朝的盛世景象,但是自從安史之亂後,唐王朝開始走向了沒落,外有吐蕃等強敵虎視眈眈,內有權臣擅權、節度使反叛之亂,大唐王朝該走向何方?
  • 易烊千璽選擇李泌,不如說,他們倆是同一個人?
    當導演喊開始的時候,他就立刻起身去拍攝,一點兒不耽誤拍攝的進度。那麼究竟是誰發現了,易烊千璽的「不正常」呢?小編想應該是團隊了。易烊千璽的團隊在給他量體溫時,發現已經高燒到39.6度。我的天啊,小編感覺要是晚發現一會兒,我們的易烊千璽會不會燒成傻子了?
  • 唐代四朝元老李泌:在亂世中善用黃老撥亂反正,望之如神仙中人
    年輕時,李泌曾寫《長歌行》以鳴心志,並以此來規劃自己的人生。其詩為:天覆吾,地載吾,天地生吾有意無。不然絕粒升天衢,不然鳴珂遊帝都。焉能不貴復不去,空作昂藏一丈夫。一丈夫兮一丈夫,千生氣志是良圖。韓愈在《送諸葛覺往隨州讀書》中曾以李泌家為例,來教育自己的學子:「鄴侯家多書,插架三萬軸。一一懸牙籤,新若手未觸。為人強記覽,過眼不再讀。偉哉群聖文,磊落載其腹。行年餘五十,出守數已六。京邑有舊廬,不容久食宿。臺閣多官員,無地寄一足。我雖官在朝,氣勢日局縮。屢為丞相言,雖懇不見錄。送行過瀘水,東望不轉目。今子從之遊,學問得所欲。」
  • 長安十二時辰易烊千璽飾演李必,原型唐朝宰相李泌是什麼樣的人?
    所以,李泌和李唐宗室雖然同姓,卻不同宗。李泌有幾個非常突出的特點,正是這些特點造就了李泌的一生。首先,李泌自幼聰慧過人,卻又看不慣權臣當道,這讓李泌一生備受排擠。按照新舊唐書所載,李泌七歲能文,九歲登上講席,能言善辯,言辭流暢,在座的人皆被折服。李泌的才華得到了唐玄宗的賞識,賜翰林,留東宮侍奉太子。
  • 八柱國與七宗五姓:從李泌的身世說起
    相信許多觀眾已經知道,李必在歷史上實有其人,只是名字叫做李泌。他是太子李亨的親信謀士,平常以道士的形象示人,這都與劇中李必的形象契合。《三字經》裡有「泌七歲,能賦棋」的句子,勉勵孩童應當從小勤學。這個古代蒙童的楷模,就是四字弟弟李泌。
  • 長安十二時辰結局分析是好是壞 李泌和張小敬最後成功了嗎
    長安十二時辰結局分析是好是壞 李泌和張小敬最後成功了嗎  《長安十二時辰》最後的結局是好的,李泌和張小敬聯手,粉碎了幕後黑手想要摧毀長安城的陰謀,挽救了長安城的百姓。長安十二時辰結局分析是好是壞 李泌和張小敬最後成功了嗎  故事的主角之一張小敬,是「十年西域兵,九年不良帥」,他有血有肉,有情有義,有膽有識,行走於鬧市,為百姓而活,這也是為什麼他能夠被李泌選中做搭檔的原因,李泌知道張小敬對國家充滿怨恨
  • 低調、沉穩、不平凡,他是《當打之年》中最應該被欣賞的歌手
    題目立意:隨著《歌手,當打之年》的播出,讓越來越多的粉絲和觀眾喜歡上這樣一個男孩,他低調、沉穩擁有著國人裡面中最謙虛的態度。重唱毛不易《無問》將整個歌曲的輕快、憂傷表達出來,同時也為自己收穫好評。由於嗓音嗓音特別,所以都不敢在同學面前唱歌。不過很快勇敢戰勝了退縮。參加過校園歌曲大賽,獲得冠軍。周深開始明白支持的力量,也開始喜歡觀眾的掌聲。當有人主動找到周深,邀請周深演唱自己的原創歌曲《雨後你不見了》的時候,周深開始確信,自己值得堅持。
  • 「低調組合」來啦~~~
    首先來一段低調組合在《中國新歌聲》唱的《我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