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太子」專業戶李泌的一生

2021-02-07 法律那些事兒

編者按:本文轉載自女史公眾號(lishishehuifaxue),感謝授權推送。


隨著《長安十二時辰》的熱播,大家對易烊千璽所飾演的歷史人物原型:中唐名相李泌也愈發感興趣。此人天縱英才,與太子李亨(李璵)年少相知,肅宗煮梨、李泌枕膝的橋段更是萌翻了不少同人粉。不過,李泌不僅與這一位太子淵源頗深,其歷經玄宗、肅宗、代宗、德宗四朝,正式官職從最初供奉東宮的待詔翰林,到去世之後獲贈的太子太傅,無論是名還是實,一生最重要的政治任務之一就是:保太子。

左:李泌(722年-789年),唐中期著名政治家、學者

右:《長安十二時辰》中易烊千璽飾靖安司司丞李必

常言道,最是無情帝王家。有唐一代的皇帝,雖有不少女兒奴,但在父子的恩情上大都分外涼薄。開元二十五年(737年),玄宗一日之內賜死了包括前太子李瑛在內的三個兒子。次年被立為太子的李亨不得不時刻謹慎、處處留心。然而,他最大的敵人、右相李林甫如毒蛇般死盯著太子不放,時刻準備發動致命襲擊。


於是,在《長安十二時辰》的故事發生兩年後,太子的劫難正式開始。

天寶五載(746年)初,太子的兩大親信:大舅子韋堅、好友皇甫惟明被李林甫構陷下獄,矛頭直指太子結黨營私、圖謀自立。此事牽連甚廣,左相李适之也因與韋堅有私交而被一貶再貶。而太子所能做的,只是拼命劃清自己與韋家的界限,甚至不惜上奏玄宗,以「情義不睦」為由,請求與太子妃韋氏離婚。於是,已為太子生兒育女的韋氏被貶為庶人,後來悽涼地死於安史之亂中。

《長安十二時辰》劇照


失去了最重要的支持者,太子還沒緩過勁,該年冬天,東宮屬臣杜友鄰又被女婿柳勣誣告「交構東宮」,事態進一步擴大化,杜有鄰被杖殺,皇甫惟明、韋氏家族成員和李适之都在流放地被處死。太子為求自保,再次忍痛割愛,與杜有鄰的女兒杜良娣離婚。


事情還沒完。天寶六載(747年)太子的髮小兼死黨,曾經威震西域、被譽為「盛唐第一名將」的王忠嗣被李林甫以「欲奉太子」的罪名幾乎迫害致死,經哥舒翰百般求情才保住性命,但仍於兩年後暴斃而亡。

《長安十二時辰》中的大小姐王韞秀,即為王忠嗣(劇中名王宗汜)將軍之女


太子在親舊故交的鮮血中瑟瑟發抖,常年的膽戰心驚和極度壓抑,使其兩鬢斑白,過早呈現出衰老之態。只有李泌陪在太子身邊,幫助他在李林甫的明槍暗箭下度過那段最黑暗的歲月。


待到太子李亨終於在安史之亂的動蕩中登基為帝(唐肅宗),李泌又開始為下一任太子憂慮。原來,肅宗有兩個優秀的兒子:長子廣平王李俶和三子建寧王李倓。其中,尤以李倓英武剛毅、才略不凡,軍事能力卓著,且在肅宗登基一事上立有大功。因此,在任命天下兵馬大元帥一事上,肅宗和許多大臣更中意李倓。但李泌堅持認為,元帥掌握軍事實權,必須由未來的太子擔任,如若名實分離,則會帶來繼承人之爭的隱患。


肅宗採納了這一建議,以長子李俶為元帥,為其日後入主東宮夯實了基礎。但不幸的是,這件事也給李倓埋下了禍根。彼時,寵妃張氏(次年被冊立為皇后)和宦官李輔國相互勾結,欲立己子為太子,藉機散布李倓因未得兵權而心懷異志的流言。

唐肅宗

(至德元年[756年]至寶應元年[762年]在位)

歷史最大的悲劇就是人們從來不懂得從歷史悲劇中吸取教訓。肅宗渾然忘了昔日遭受的苦楚,他重蹈父輩覆轍,賜死了建寧王李倓。從外地趕回的李泌為肅宗念誦武后之子李賢所作的《黃瓜臺辭》,既使肅宗為李倓之死愧悔,又警示肅宗勿要再做「摘瓜」之事,成功保護廣平王李俶在日後張皇后的攻擊下立於不敗之地。


電視劇《大唐榮耀》中的廣平王李俶和建寧王李倓


李俶(李豫)即位後(唐代宗),李泌暫時喘了口氣。代宗長子李适在青年時代就隨父親東徵西討,又兼天下兵馬大元帥、節度使等職,資歷絕非諸皇子可比。縱使代宗專寵獨孤貴妃,改立其子韓王李迥為太子的聲音也沒有掀起太大風浪。


然而,待到李适登基(唐德宗),正式拜相的李泌又有了操不完的心。雖然德宗有且只有一個親生兒子,但帝王的疑心病發作起來,廢掉兒子改立侄子也不是不可能。德宗當時就打算這麼幹了。那麼,到底是什麼事讓這位皇帝發了雷霆之怒?這話還要從德宗的姑姑郜國大長公主說起。

貞元四年(公元788年),有人密報德宗,說郜國大長公主與人私通。李适勃然大怒,將郜國公主囚禁,後來廢為庶人,公主的兒子們皆被流放。與公主私通的人也被貶的貶,殺的殺。話說唐代風氣開放,公主有幾個情人本不是什麼大事,為何李适暴跳如雷?


原來密信上說,郜國公主實際上是借著通姦聚積人脈,與心懷不軌的逆臣在玩弄巫蠱之術。怪力亂神之事向來最為帝王所忌諱,其後果之嚴重,漢武帝時期的巫蠱之禍就是明證。更要命的是,據傳郜國公主之所以行巫蠱,是為了祝禱太子早日上位。而太子李誦(後來的唐順宗),正是郜國公主的女婿(這個關係比較亂,郜國公主的女兒,也就是太子妃,本來應該是德宗的表妹,結果做了德宗的兒媳婦,差了輩了)。


性+巫蠱+皇位,挑動了德宗那根最為敏感的神經,他立刻把太子叫來,狠狠地訓斥了一番。太子自然誠惶誠恐,當即表示要效仿曾祖父肅宗,與太子妃離婚。然而德宗的怒火併沒有平息,反而越想越氣,以至萌生了廢太子的念頭。不過在做出正式決定之前,他還是召來四朝元老李泌商議此事。

李泌聞言大驚,極力為太子說情,歷數廢黜親子、改立侄子(也是養子)的不靠譜之處,又搬出肅宗冤殺建寧王的例子作為論據,即使被火冒三丈的德宗拿全族性命相威脅也毫不退縮,往來爭論數十次,終於打消了德宗廢太子的念頭,太子與太子妃的婚也就沒有離成。


保住了最後一位太子,一年後,李泌因病逝世,完成了他實至名歸的太子太傅的一生。


但最後還需一提的是李誦的太子妃蕭氏。她的出身原本極其高貴,其父族乃是蘭陵蕭氏,此乃魏晉南北朝以來最為顯赫的名門望族之一。而且,她的祖母、母親、伯母、嫂子都是公主(超級親上加親)。雖然她暫時躲過一劫,但她的噩夢遠遠沒有結束。貞元六年(公元790年),郜國大長公主去世,當時正值太子生病,德宗將蕭氏叫過去,命她以死來為太子擋災。蕭氏這才明白,她的這位表哥兼公公從來沒打算放過自己。然而她能有什麼辦法呢?她的生命就這樣消逝在皇室冰冷的宮牆之中了。


編輯:Orion





相關焦點

  • 神童李泌
    筆者是衝這人物看的,李泌被譽為半神,比肩諸葛亮,超越範蠡,是名副其實的帝王師,沒他,豪華遊艇大唐756年就沉了,沒他,太子李亨早就被廢了,沒他,太孫李豫當不上老闆,沒他,太太孫李适要廢太子,李誦會被咔嚓
  • 仙才宰相李泌的故事
    只是因他一生愛好神仙佛道,被歷來以儒家出身、執筆寫歷史的大儒們主觀我見所摒棄,在一部中唐變亂史上,輕輕帶過,實在不太公平。其實,古今歷史,誰又敢說它是絕對公平的呢?說到他的淡泊明志,寧靜致遠,善於運用黃老撥亂反正之道的作為,實在是望之猶如神仙中人。李泌幼年便有神童的稱譽,已能粗通儒、佛、道三家的學識。
  • 《長安十二時辰》易烊千璽飾演角色原型:歷4朝皇帝,保3個太子
    歷史上,其人物原型李泌一生更為精彩。爛柯人君將帶領大家一起走進李泌的世界,探究到底是什麼造就了他? 一、神童李泌的出身與少年事跡 李泌,字長源,長安京兆人。李泌出生於高門,他是西魏八柱國李弼的六世孫。在《長安十二時辰》一開篇,李必登場就介紹自己是隋李而非唐李,說的就是這個事。近代史學家陳寅恪提出一個概念,叫做「關隴集團」。
  • 李泌(下篇)
    李泌:建寧王不能做元帥。肅宗:這是諸將的意思...李泌:廣平王才是太子啊。肅宗:太子和元帥有衝突嗎?李泌:元帥有戰功,太子該如何?肅宗:我朝太宗皇帝...皇帝是要分散太子的勢力,免得翅膀硬了讓他提前退休。很多人看穿並不說穿,李泌卻挺身而出阻止種惡因。
  • 唐代四朝元老李泌:在亂世中善用黃老撥亂反正,望之如神仙中人
    李泌聽後十分感動,「爾後為文,不復自言」。此後的一生,李泌也將張九齡的話牢記心中。史書記載,李泌「尤工於詩」(《舊唐書·李泌傳》),所寫詩文很多,如《復明堂》、《九鼎議》、《明心論》、《養和篇》、《建寧王輓歌詞》、《八公詩》、《感遇詩》等等,《舊唐書·李泌傳》說他「有文集二十卷」。除文學創作外,李泌在學術上也很有造詣。
  • 長安十二時辰易烊千璽飾演李必,原型唐朝宰相李泌是什麼樣的人?
    唐朝宰相李泌,相對於魏徵、房玄齡、杜如晦、長孫無忌,甚至於狄仁傑、張柬之等唐(周)朝的著名宰相而言,知名度和存在感的確很低。這主要是因為李泌的一生,並沒有做出什麼驚天地,泣鬼神的大事。不過,李泌總體而言,還是堪稱一代賢相的。李泌也姓李,給人的第一印象,他應該是李唐宗室吧。實際上並非如此,李泌的六世祖李弼和李唐宗室的先祖李虎,同為西魏八柱國。
  • 真實的李泌可比《長安十二時辰》裡聰明多了
    從此之後,唐玄宗讓李泌跟他的兒子們一起讀書,其中第三子李亨跟李泌交情最好,推心置腹。李亨就是《長安十二時辰》裡的太子,也就是後來的唐肅宗。天子對太子的態度總是很矛盾的,既希望太子快點成長,又怕他成長太快,威脅到自己的地位。特別是唐玄宗,他自己就發動過宮變,掌權之後最怕人家奪他的權,曾經因為猜忌,一口氣殺了三個兒子。
  • 算無遺策,謀略過人,你不知道的大唐名相李泌
    李必其人便是以唐代名臣李泌為原型塑造的(在小說《長安十二時辰》中靖安司司丞便叫「李泌」)。李泌歷經玄宗、肅宗、代宗、德宗四朝,德宗時官拜宰相,是中唐時期著名的政治家、謀略家。李泌孩童時便以機敏聰慧聞名。他曾被唐玄宗召入宮中,入宮時,玄宗與宰相張說正觀人下棋。張說有意考察李泌的才華,就請他以「方圓動靜」為題作詩一首。李泌一時之間沒有完全理解張說的用意,徘徊片刻,又請張說作進一步的解釋。
  • 易烊千璽選擇李泌,不如說,他們倆是同一個人?
    關於這個小編想說一句:接什麼劇本不好,接這部劇難演的,演什麼不好,非要演李泌?關於李泌這個角色。小編雖然不是原著黨,可看完第一集,最真實的感受:這個角色太難了,誰演誰死。李泌你神經病吧。道家不應該慈悲為懷的嗎?你怎麼這麼狠?而後面關於李泌涉及的關係更為複雜,牽扯到太子,官場利益,以及還要掌管靖安司。
  • 長安十二時辰結局分析是好是壞 李泌和張小敬最後成功了嗎
    長安十二時辰結局分析是好是壞 李泌和張小敬最後成功了嗎  《長安十二時辰》最後的結局是好的,李泌和張小敬聯手,粉碎了幕後黑手想要摧毀長安城的陰謀,挽救了長安城的百姓。長安十二時辰結局分析是好是壞 李泌和張小敬最後成功了嗎  故事的主角之一張小敬,是「十年西域兵,九年不良帥」,他有血有肉,有情有義,有膽有識,行走於鬧市,為百姓而活,這也是為什麼他能夠被李泌選中做搭檔的原因,李泌知道張小敬對國家充滿怨恨
  • 唐德宗李适為什麼想換掉親生的太子而改立養子?
    唐德宗以後,父祖所信賴的李泌已經屬於真正的朝臣,他一直陪伴李适躲避在奉天、梁州。軍事大略上李泌並沒有起到多少作用,但在維護協調人際關係方面,李泌則有不可取代的作用。只不過身為正式宰相,李泌在行政方面的確有所建樹,例如擴充神策軍時嘗試恢復府兵。李泌認為在西北需要改變駐軍方式,把神策軍的地位和府兵的形式進行融合。
  • 李泌的最後一天:跟家人說要上天當神仙,想起枕著李亨膝蓋那一幕
    李泌聽了,拜伏於地,哭著感謝張九齡指點,從此寫詩不再言志。張九齡見孺子可教,便稱他為「小友」,兩人一起遊歷衡山和嵩山,遇到神仙安期生,教了他們長生不老之術以及煉丹養氣之道。安期生告誡李泌,太上老君有命,國家很快就會大亂,朝廷多難,你要用文武道輔佐太子,待天下安定後才能飛升上天。李泌回到長安,寧王李成器將他奉為座上賓,李隆基妹妹玉真公主稱他為「仙弟」,兩人經常一起探討成仙之道。
  • 八柱國與七宗五姓:從李泌的身世說起
    相信許多觀眾已經知道,李必在歷史上實有其人,只是名字叫做李泌。他是太子李亨的親信謀士,平常以道士的形象示人,這都與劇中李必的形象契合。《三字經》裡有「泌七歲,能賦棋」的句子,勉勵孩童應當從小勤學。這個古代蒙童的楷模,就是四字弟弟李泌。
  • 權謀大師李泌:一人之力解決陝州叛亂,「三言兩語」擺平吐蕃大患
    如果說魏徵是王道的踐行者,姚崇是開元盛世的締造者,那麼李泌就是中唐的續命人。之所以李泌不太出名,一方面在於安史之亂後,唐帝國已經由盛轉衰,這個趨勢任何人也無法改變,縱使雪中送炭令人感動,仍不及錦上添花來得瀟灑。除此之外,李泌崇尚的是老莊之道,跟正統的儒家思想有所衝突,加之李泌並不執著於自己的聲譽和名望,以至於他的名氣並不算大。
  • 清朝的「太子太保」、「太子少保」相當於現今什麼職務?級別很高
    少師、少傅、少保為三孤。(從一品。)太子太師、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從一品。太子少師、太子少傅、太子少保,(正二品。)俱東宮大臣,無員限,無專授。——《清史稿·職官志》一般而言,朝廷有「三公」,「三公」的副職為「三孤」;與朝廷相對應,國之儲君——太子,也配備相對應的官職:教太子文化的「太子太師」、教太子武功的「太子太傅」和負責太子安全護衛問題的「太子太保」,三者並稱為「三師」或者「太子三師
  • 唐史:李泌是一個皇帝給宰相也不當,只願優遊自適的灑脫之人
    處死元載之後,代宗還把江西判官李泌召了回來。代宗與李泌談及元載被殺一事時,說道:「朕與愛卿闊別八年之後,才能除掉此賊。幸賴太子揭發其陰謀,不然,朕差一點再也見不到愛卿你了」李泌回答:「臣昔日就曾勸陛下,如果陛下明知群臣中有人心存惡念,就該及時免除其職務,陛下對臣下包容太過,才導致此種局面。」代宗說道:「凡事還應考慮十全,不可輕易出手啊。」
  • 李泌——我的低調,你們欣賞不來
    事實上,李泌也不負主角光環的照耀。長大後的李泌才學廣博,對《易經》研究堪稱大師級別,皇宮那個方向開個門,長安街那個地方做個買賣能掙錢,他都推演得絲毫不差。鬧騰歸鬧騰,一點都不耽誤當官掙錢,順道還幫了一把地位不穩太子李亨。 錦上添花人人都會,雪中送炭未必人人能做。這番舉動自然贏得了大唐下一任CEO的好感,但也在無形中得罪了一個人——楊國忠。對於這個人,筆者曾經多次提起過,這是一個從骨子裡就看不得別人好的小人。誰日子好過了,他心裡就不痛快。
  • 唐章懷太子李賢的《黃臺瓜辭》
    大家都知道,這八字典出唐章懷太子李賢的《黃臺瓜辭》,那麼這首歌辭較早出自何處呢,傳世文本有何異文?據查,這首歌辭較早出自五代後晉時劉昫等人所修的《舊唐書》列傳卷第六十六,此據明嘉靖年間聞人詮刻本錄文如下(因《舊唐書》今存宋刻本不完整,該卷已佚失,所以只能用相對較早的聞人詮刻本代替):種瓜黃臺下,瓜熟子離離。一摘使瓜好,再摘令瓜稀。三摘猶尚可,四摘抱蔓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