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臨近,又是一年桔黃時!1月7日,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走訪了解到,番禺區石壁街都那村連片年桔種植園裡,年桔都已成熟了,一盆挨一盆,滿目黃澄澄、金燦燦,金黃的年桔密密麻麻地掛滿枝頭,讓人感受到豐收的喜悅。
都那村是廣州著名的年桔種植村。該村黨總支部書記江宇炳告訴記者,村裡種植年桔有40多年歷史了,現在村裡200多畝地種植年桔,30多戶村民經營年桔種植園,「每戶種植面積5畝到10幾畝不等。」
金黃年桔園裡,「梳妝打扮」忙
年桔,嶺南地區獨特的年味。都那村年桔種植以金蛋果、甘桔、四季桔、硃砂桔四大品種為主。年桔不僅是當地村民致富的「金果子」,也是都那村的一張金名片,「對村民來說,一畝年桔大概一年可以增收五六萬元;對村子來說,年桔是我們創建省特色精品村、打造鄉村振興樣板村的最靚麗的元素。」
都那村年桔種植園主要分布於村內福場大道兩側,宏業桔場、何榮桔場、鋒頭桔場……整齊的桔場牌子整齊地樹立在道路兩旁,有數百米長。
桔場裡,工人們正在忙碌著,幫助桔樹塑型,等待出園銷售。來自廣西的王阿姨是桔場請來的工人,她熟練地使用剪子、鐵絲和竹竿,給年桔「梳妝打扮」,「就像女孩子要出嫁了,給她打扮的漂漂亮的。」
只見王阿姨雙手在年桔縫隙裡快速穿插,把隱藏於枝葉下的桔子被外移出來,隨即再用鐵絲把這些桔子逐一向外綑紮好,讓年桔最靚的金黃果實全部顯露處理,原來枝蔓有些凌亂的年桔,經過妙手整理,變成圓潤的年桔樹了。
園主們期盼更多採購商來購買年桔
由於疫情的原因,今年的年桔行情卻不樂觀。種植戶何兆明表示,今年家裡種了5畝多的年桔,「往年這個時候,福場大街上,來拉年桔的大型貨車是一輛接一輛,今年只有寥寥兩三輛車。現在只有三成年桔被預定了,馬上快到春節了,剩下的還不知道怎麼銷售。」另一位年桔種植戶也表示,「往年農曆八月十五前,桔場的年桔就都被預定完了,今年到現在預定還沒有到一半。」
梁偉雄是都那村最早的一批年桔種植戶,他說,「今年的年桔掛果比往年都要好,但是因為疫情因素,有些地方的迎春花市取消了,年桔銷售將受到較大影響。」
江宇炳告訴記者,村黨總支已了解到年桔種植戶銷售難的問題,前段時間,已邀請了相關批發市場和大型企業來走訪年桔園,有了初步購買意向,他們目前正在制定採購計劃。
「我們也嘗試引入網紅直播展示村裡的年桔。但是,年桔不太適合網購形式,在運輸中,裝年桔的陶瓷盆容易破碎,果實也容易因為擠壓出現掉落。」江宇炳表示,希望有更多大型批發市場和大型企業能夠來村裡集中採購年桔,也歡迎附近街坊和各類超市市場來都那村購買年桔。
圍繞年桔產業,實施「農業+旅遊」行動
經過三年的努力,番禺區石壁街鄉村振興工作成效初步顯現。目前轄內9條村已基本達到「省定乾淨整潔村」標準,石壁二村、石壁三村、韋湧村、大洲村、屏山一村、屏山二村、都那村7條村基本達到「省定美麗宜居村」標準,都那村基本達到「省定特色精品村」標準。
對於都那村年桔特色產業的打造,石壁街精準定位,指引都那村樹立以年桔文化為主題的特色產業,藉助「美麗鄉村」、「一村一品」建設的契機,全面提升社會對都那村的年桔品牌的認知度和認可度,營造良好的產業環境,農業產值穩步增長。
此外,石壁街還實施「農業+旅遊」行動,結合都那村特色精品村建設,改變過去單一的年桔銷售產業模式,打造都市觀光休閒旅遊農業,不斷提升產業附加值。如,以凸顯年桔特色文化之鄉為主題,策劃、設計一條特色精品參觀線路,大致走向為:都那村牌坊→村內主要街道都那南路→美麗鄉村成果都那村健康文化公園→都那西路年桔文化驛站→都那湧→都那村吉祥如意年桔園。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 肖桂來
廣州日報全媒體圖片記者 李波 肖桂來
廣州日報全媒體視頻記者 李波 肖桂來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 何鑽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