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16 17: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活著便是一種力量
——《活著》讀書心得
西陵法院綜合辦公室 汪佳意
小時候,跟著媽媽看過以《活著》為背景的電視劇,即使還不懂其中想傳達的意思,也是看得十分揪心。最近再次拿起這本書,這些樸素卻有力的文字,讓我在腦海中看過了福貴歷經坎坷的一生。
之前認為福貴的苦難只是存在少數人的悲劇,隨著網絡的進步和閱歷的增加,才發現福貴是千萬人的縮影,也只不過是人生百態的一種。有的人光鮮亮麗,有的人苟延殘喘,唯一相同的是他們都在以自己的方式活著。正如餘華在書中這樣寫道:「正因為異常艱難,活著才具有深刻的含義。沒有比活著更美好的事,也沒有比活著更艱難的事」。
小說的開始以「這位老人後來和我一起坐在了那顆茂盛的樹下,在那個充滿陽光的下午,他向我講述了自己」開始;小說的結束以「老人和牛漸漸遠去,我聽到老人粗啞的令人感動的嗓音在遠處傳來,他的歌聲在空曠的傍晚像風一樣飄揚」停止了講述。全文以作者與一位名叫福貴的老人的聊天展開,福貴用自述的形式講述了他曲折的一生。
福貴作為小說的主角,卻沒有主角光環。他的父親在他賭博賠光家產時離世;他的母親在他被抓去當壯丁時離世;他的妻子在得了軟骨病後離世;他的兒子因為血被抽乾離世;他的女兒在生下「苦根」後離世;他的外孫吃豆子時離世;最後,只剩下他和一頭老黃牛相依為伴。這種種看起來不可能同時發生的事情,都真實的發生在他身上。即使一次次在承受失去親人的痛苦,福貴要繼續活著的堅定信念也絲毫沒有動搖,這也是他一生走完積累的精神財富。
一個又一個的反轉使我錯愕,讀完這本書後,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提到活著兩個字,經常覺得它是很有分量的兩個字,任何人的一生都可以用活著兩個字去概括。而對於活著的意義,也是一個永遠的問題,每個人的答案都會不同。有的人活著為了享受物質、有的人活著為了追求精神、有的人活著為了親情和愛情。我想對於福貴來說,活著的意義大概就是對於生命的敬畏和尊重吧。
生活是殘酷的、總是猝不及防的將你剛建好的「堡壘」再次讓它轟塌。隨著年齡的增大,所經歷的離別也會越來越多。有時候你無法預知今天的一面是否會是一生的最後一面,這也是大家經常說的「見一面、少一面」。而意外也常常出現在生活中,我們無法知道生命什麼時候會戛然而止,就像福貴並不知道一把豆子會讓他的外孫失去生命。對待生活給予我們的痛苦,也要重振勇氣,繼續好好活著。
福貴的故事也讓我想到了在網上瀏覽的視頻。一個熱心於幫助大涼山孩子的視頻博主,每次去探望時,便會把孩子們的生活記錄下來。在他的鏡頭下,我看到過很多個失去雙親的孩子、看到過因為家庭原因受欺負的孩子、看到過沒吃過月餅和蛋糕的孩子、看到過一年到頭只吃一次肉的孩子。他們的身上都有著福貴的影子。他們的生活是那麼的艱苦,但是他們的眼神卻是那麼的清澈。他們在森林裡採蘑菇補貼家用、他們在學校認真讀書、他們在閒餘的時間也會用自己的方式娛樂,他們在用自己的方式生活。在這樣的成長環境下,他們也不失去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保持著心中的善良和純真。每當有熱心人給予他們食物時,他們總會將第一口回饋給熱心人。苦難的生活沒有給予他們美好的物質生活,但卻給了他們認真生活的勇氣。
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一千個人眼中也有一千個人對生活的看法。但是就如書中的另一句話「生活是屬於每個人自己的感受,不屬於任何別人的看法」。生活中最重要的就是自己的感受。就如同福貴,就算遭受了一系列旁人眼裡認為的磨難,但只要他覺得自己是幸福的,那他便是幸福的。
不管是福貴,還是這些孩子,他們身上所讓我看到的便是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活法,認真、勇敢的生活就是交給人生最好的答卷。生活本就是變化無常的,無論現在所經歷的是好的還是崎嶇的,都有它存在的意義,都要用積極的心態去面對發生的事情,都要用勇敢的心去面對生活。
END
採編:周 芳 張霖俐
策劃:宋 峰
原標題:《活著便是一種力量——西陵法院幹警讀書心得(一)》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