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孕育島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
新的生命降臨世間,迎接的是一家人的歡聲笑語。生命誕生,其過程神奇又美好。
寶寶出生之後,新手爸媽們難免會感到力不從心,小寶寶柔軟、稚嫩,很多寶爸連抱娃都不敢,萬一把寶寶弄疼了可咋辦。
過去有很多流傳下來的習俗,把幼小的新生兒折磨得夠嗆,不但有害健康,還會影響寶寶發育,爸媽們需要記牢。
新生兒護理記住「六不要」,新手爸媽別不當回事
閨蜜小靜的寶寶剛滿月,前幾天帶了一些雞蛋、牛奶,去小靜家裡探望。小靜生產那天我一直在加班,沒有來得及送上祝福,這次提前準備好給小靜一個驚喜。
一進門,卻看到婆婆正在給娃綁腿,把一根紅色的緞面布帶子纏在寶寶腿上,看起來觸目驚心,嚇了我一大跳。
「這是做什麼呢?」我趕緊上前制止。平日裡我是不愛多管閒事的,但小靜畢竟是我的好朋友,看到孩子被這樣折騰,我實在是於心不忍。
在和小靜聊天敘舊之前,我倒是先跟小靜的婆婆過了幾招。講解了大半天嬰兒的腿型、綁腿的危害,小靜的婆婆看起來依然是一臉茫然。
「你們年輕人有年輕人的方法,過去傳下來的手藝是沒人信了,唉。」婆婆說著,嘆了一口氣。雖然做法不對,畢竟本意是好的,小靜的婆婆還是比較開明的。
過去流傳下來的習俗,有些是好的,也有一些是有害的,參考現在科學的觀念,批判地繼承才是最優解。新生兒護理的六個不要,寶媽們記好。
一:不要丟掉初乳
「初乳賽黃金」,看起來呈淡黃色,好像有點髒兮兮的初乳,其實是營養價值最高的食物,也是新生兒最需要的食物。
初乳不僅蛋白質含量高,還含有新生兒非常需要的抗體和lgA,不僅能提供營養,還能幫助寶寶控制腸道菌群平衡,提高免疫力。
過去認為初乳髒,要丟掉初乳,可就太浪費食物了。媽媽們一定要及時給寶寶開奶,一般在產後2小時以內開奶,還可以促進親子間的情感互動。
二:不要讓娃趴睡
讓寶寶多趴是有益健康、促進發育的,但是趴著睡覺就完全不同了。在寶寶還不會靈活翻身的時候,趴睡很容易導致缺氧、窒息,非常危險。
根據美國兒科學會的建議,不滿1周歲的嬰兒應該採取仰睡的姿勢,而非趴睡。
從1994年開始,美國就已經開始提倡「睡眠安全運動」,旨在降低嬰兒睡眠窒息的發生,保護更多的寶寶安全長大。
三:不要挑掉馬牙
在新生兒的口腔內、牙齦上,可能會生出像小牙齒一樣的「馬牙」,實際上卻並不是牙,也不會傷害口腔健康,過一段時間就會自行脫落。
在很多地方依然存在「挑馬牙」的習俗,很容易導致口腔感染,危害健康,不要再給娃「挑馬牙」了。
四:不要挖粟粒疹
粟粒疹和馬牙類似,都是白色的小囊腫,常見於寶寶的臉部,看起來很像大人說的「脂肪粒」。
粟粒疹也不需要處理,會自行消退的,如果家長手動去挑破,很容易導致感染。爸媽們實在看不慣,可以帶寶寶去醫院處理。
五:不要給娃綁腿
嬰兒的腿腳總是蜷曲的狀態,這是因為在出生前,寶寶就保持這樣的姿勢,並不會影響長大後腿部的發育。
絕大多數嬰兒都像個小青蛙一樣,蜷縮著腿,大一點還會出現「O型腿」、「X型腿」,這些都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自己消失,不需要額外幹預。
很多老人給孩子綁腿,希望把腿掰直,反而會損傷骨骼,給孩子的生長發育帶來不可逆的傷害。
六:不要剃滿月頭
過去衛生條件比較差,新生兒為了避免著涼,月子裡不能碰水,因此滿月後頭髮粘連在一起很髒,沒有辦法梳理開,需要剃掉才能保持衛生。現在生活條件好了,每家都有良好的保暖措施,月子裡衛生保持得好,寶寶也自然不需要剃「滿月頭」。頭髮夏季可以起到散熱、防曬作用,冬天能夠保暖,保護頭皮,剃掉頭髮後,頭皮暴露在外,失去保護屏障,反而容易引起皮膚問題。
【寫在最後】
坑娃的舊時代習俗,我們應當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用科學的方法養育新生代的孩子。
【留言板】
這些舊習俗,寶媽們遇到過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