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凝媽
每年,中國有593萬人成為新手爸媽。
驚人的數字之後是無盡的焦慮,新手爸媽在育兒路上常常有不同的煩惱。最焦慮的莫過於孩子生病、出現異常問題。
特別是新生兒期,孩子特別喜歡吐奶、嗆奶,這時應該怎麼處理呢?如果沒有提前儲備這方面的知識,剩下的只是焦慮和慌亂。如果提前了解這些知識,照顧孩子就會倍感輕鬆。真的希望這些事,新手爸媽可以早些知道。
01新生兒嗆奶窒息,新手爸媽焦慮不安
正常的吐奶,對孩子來說影響不大,如果及時清理,孩子的危險性相對較小。但是如果出現嗆奶,不能及時處理,孩子很容易窒息,會有生命危險。
2019年10月,四川成都,一個上午9點,一位年輕媽媽給不到6個月的寶寶餵奶後,將其交給家裡老人照顧,隨後跟老公外出辦事。
寶寶睡著後,老人將寶寶放到臥室床上平躺著,就去廚房忙碌。到了上午11點,寶寶沒有醒來。
老人發現寶寶臉色不對,怎麼叫也叫不醒,頓時便慌了神!在外面的寶寶爸爸趕緊撥打120,說寶寶可能嗆奶了。但是因為爸爸爸爸不在家,老人電話聯繫不上,耽誤了很多時間,最後醫生也無回天之力。
寶寶出現嗆奶,如果反應及時,寶寶將會迅速脫離生命危險。
2020年5月18日下午,浙江慈谿,出生僅27天的小寶寶吃奶太急噎奶了,媽媽做了簡單的急救措施,但是效果不大,一家人急壞了。因為擔心120趕過來用的時間比較多,無奈之下打110報警求助。
民警不到5分鐘趕到現場,離醫院13公裡,用時13分鐘。到醫院後,護士採用拍背、彈腳心等措施,小寶寶「哇」一聲哭出來,總算轉危為安。
02孩子為什麼容易嗆奶
有經驗的媽媽會發現,新生兒比較容易嗆奶,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嗆奶的頻率會逐漸降低,這跟孩子的生理特點是有密切關係的,同時也與餵養的方式有關。
1)孩子的生理問題
人的喉嚨這裡有個「咽喉活塞」,也就是會厭。會厭在進食時起的作用是,蓋住氣管,使食物只進入食管,如果會厭失靈,不能蓋住氣管,食物就會進入氣管,發生嗆奶。
新生兒的神經系統發育不完善,口腔中的會厭運動不協調,當吞咽時,會厭不能及時關閉,不能蓋住氣道或者食管口,就容易造成嗆奶。
2)餵養方式問題
江蘇省婦幼保健院兒科主任醫師陳輝指出:嗆奶和餵養的姿勢、餵養的奶瓶有關。餵養姿勢如果太過仰臥,奶瓶開口太大,孩子就很容易嗆到。
新手媽媽在初期給孩子餵奶的時候,沒有掌握正確的餵養方式,技巧不夠嫻熟,就很容易導致寶寶嗆奶。
03孩子嗆奶,應該採取必要的急救措施
時間就是生命,孩子嗆奶時,一定喲啊採取必要的急救措施,才能保護寶寶的安全。陳輝醫生說一旦發生嗆奶,應該進行如下處理:
務必讓孩子處於側臥位,頭處於低位,然後輕輕拍後背,再將口腔溢奶清除,不要讓孩子仰著,以防止再次嗆到氣管。
陳輝醫生提到的方法,屬於體位引流法,一般在寶寶飽腹嗆奶的情況下使用。如果寶寶吃奶過急嗆奶,應立即將寶寶俯臥在大人腿上,腿伸直,使寶寶的上身前傾45~60度,拍打後背。
另外,還可以採用刺激法,即:用力拍打寶寶背部或揪掐刺激寶寶的腳底板,讓寶寶感到疼痛而哭叫或咳嗽,奶水會隨之咳出。
如果採取措施,沒有見效,應該立即撥打110或者120進行求助,切不可只等待。
04平時要採取措施防止嗆奶
孩子在嗆奶的時候,不僅僅給大人帶來焦慮,最重要的是孩子會特別痛苦,甚至有生命危險,預防大於急救,最好的方法是防患於未然,在餵養孩子時,採取一些必要的措施,防止孩子吐奶。
1、注意餵奶姿勢
最好採用搖籃式餵奶姿勢:讓寶寶的頭部枕著媽媽的手臂,腹部向內,媽媽的手託著寶寶的臀部,可以用墊子或者扶手支撐手臂。
如果要躺著餵奶,要注意採用側臥的姿勢,不要仰臥餵奶。如果是奶瓶餵養,同樣是讓寶寶採取側臥姿勢。
要點是讓寶寶含住整個乳暈、奶瓶呈30到45度的傾斜角度,避免吸入過多空氣。
2、注意奶瓶口徑、控制母乳量
如果是奶瓶餵寶寶,要選擇合適的奶嘴。奶嘴一般分為0-6個月初生型和6-18個月成長型。小圓孔適合母乳或水,中圓孔適合衝調奶粉,十字孔和大圓孔適合果汁等。
如果母乳太充足,流速太快,也會引起寶寶嗆奶,可以用食指按住乳暈,使奶水流出速度放緩,防止嗆到寶寶。
3、餵奶時間要控制
美中宜和兒科李瑛主任強調:不要讓寶寶吃得太急、不要哭鬧的時候餵奶。
要注意估算寶寶的餵奶時間,在寶寶不太飢餓時就給寶寶餵奶,防止寶寶因為著急吃奶,來不及吞咽而吐奶。
在寶寶安靜的時候餵奶,餵奶時不要逗引寶寶、不要讓寶寶頻繁活動。
4、餵奶後注意事項
餵奶後要注意拍嗝,將寶寶豎直抱在胸前,頭靠在肩膀上,一手扶住寶寶的頭頸部,一手握成空拳在他的背部輕輕拍打,大約10分鐘即可。
餵奶後豎直抱寶寶20-30分鐘,避免立即平躺,讓寶寶進行適當的消化,減少嗆奶的頻率。
李瑛主任也強調:餵奶後切忌頻繁變換體位。做操、換尿布都要避免。換尿布可以放在餵奶之前,餵奶之後避免劇烈的活動。
05結語
新生兒嗆奶是個大概率事件,主要是因為爸爸媽媽沒有做好功課,所以才出現了一系列問題。在成為爸爸媽媽之前,建議通過一些地面講座或者網絡資源,學習一些必備的育兒知識非常重要。掌握一些育兒技巧,能幫助爸媽在撫養孩子時少走一些彎路。
二胎寶媽,高級育嬰師,個性化訓練指導師,多平臺原創作者。愛孩子、愛生活,願與萬千媽媽分享育兒經驗,關注我,獲取更多育兒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