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類,我們應該怎麼做

2020-12-26 華聲在線

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曹嫻 通訊員 葛倩

5月2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湖北代表團審議時強調,出門佩戴口罩、垃圾分類投放、保持社交距離、推廣分餐公筷、看病網上預約等,正在悄然成為良好社會風尚。這些健康文明的做法要推廣開來、堅持下去。

5月28日,一場主題為「垃圾分類就是新時尚」的垃圾分類進社區宣講活動,走進長沙市望城區月亮島街道楊豐社區尚公館小區。就垃圾分類應該如何推廣開來、堅持下去的問題,來自省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省住建廳、省生態環境廳等相關專家與社區、居民進行了精彩互動。

「一提我們小區,就說垃圾分類搞得好」

「玉米須是廚餘垃圾,玉米棒是其他垃圾」「1號、5號、7號普通乾電池,不屬於有害垃圾,歸類為其他垃圾」……宣講活動現場舉行的垃圾分類知識有獎競答,引得現場居民踴躍參與,氣氛熱烈。

尚公館業委會負責人告訴記者,從2018年6月小區啟動垃圾分類試點以來,小區居民對垃圾分類的知曉率,從當初不到70%提升到了100%。

小區統計數據顯示,現在,小區每天廚餘垃圾在1噸左右,總體減量一半;建築垃圾做到不混裝生活垃圾,小區分揀中心每月分類打包可回收物10噸左右、拆解大件垃圾5噸左右。

尚公館的垃圾分類為何搞得好?「街道指導,社區牽頭,物業實施,最重要的是黨員群眾參與。」楊豐社區黨總支書記鄒紅輝告訴記者。

在尚公館社區,有兩支環保公益志願者隊伍,一支是由19名老年居民組成的環保志願者隊伍,一支是由小區支部17名黨員組成的黨員志願者隊伍。

「從跳廣場舞的阿姨們入手。」尚公館小區物業公司的垃圾分類專幹李智說,這些阿姨們有著深厚的群眾基礎,先對他們進行垃圾分類培訓,再由他們組成的志願者隊伍進行入戶指導、開展形式多樣的宣傳活動。「上門宣傳搞了五六次,我們還自編自演文藝節目,告訴大家要垃圾分類。」志願者張阿姨說。

以點帶面,逐步推廣,居民從不習慣到慢慢接受。據統計,尚公館小區5個樓棟參與垃圾分類的戶數,從2018年約330戶增加至2019年約560戶。「垃圾桶旁邊沒氣味了,實實在在感受到了變化,大家都願意把垃圾分類堅持下去。」採訪中,小區居民對記者說。

每天,小區居民將寫有房號的垃圾袋,投入到對應的垃圾桶;小區物業工作人員負責登記,然後每月、每季度按積分多少,評比每個樓棟的「垃圾分類環保之星」,可以獲得生活用品等獎勵。「獎勵背後,大家更看重這個榮譽。」李智說。

家住1號棟的戴爺爺自從第一次獲評「環保之星」後,積極踐行垃圾分類,因此經常站上「積分榜」的榜首。「現在一提我們小區,就說垃圾分類搞得好。」戴爺爺自豪地說。

省住建廳城建處副處長曾錚表示,分類投放是生活垃圾分類的第一步,也是最難邁出的一步,需要依靠街道社區黨組織,統籌社區居委會、業主委員會、物業公司力量,發動社區黨員骨幹、熱心市民、志願者等共同參與宣傳,引導廣大居民參與到垃圾分類中來。

垃圾分類管理「有法可依」

今年4月29日新修訂出臺的《固廢法》規定:國家推行生活垃圾分類制度;產生生活垃圾的單位、家庭和個人應當依法履行生活垃圾源頭減量和分類投放義務,承擔生活垃圾產生者責任;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應當依法在指定的地點分類投放生活垃圾,不得隨意傾倒、拋撒、堆放或者焚燒。

法律有規定,現實有需要。

據悉,我國平均每人一天產生約1公斤生活垃圾,全國每年垃圾產生量為4億噸左右,給生態環境造成巨大壓力。據估算,回收1噸廢紙,可生產0.8噸再生紙,相當於少砍掉17棵20年樹齡的大樹。實施垃圾分類後,廚餘垃圾單獨處理、可回收物資源回收利用,能大幅降低生活垃圾管理社會成本。

我省生活垃圾分類實行「四分類」,即「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廚餘垃圾(包括餐廚垃圾、家庭廚餘垃圾和其他廚餘垃圾)、其他垃圾」。「概括來說:能賣拿去賣,有害單獨放,廚餘要分開,剩下是其他。」省住建廳城建處副處長曾錚說。

作為全國46個垃圾分類重點城市之一,長沙的垃圾分類推進得如何?

生活垃圾分類處理系統的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4個環節,環環相扣。長沙市城市管理綜合執法局副局長袁海燕介紹,目前長沙在生活垃圾收集和轉運中間環節,設施設備不斷完善;垃圾焚燒處置、餐廚垃圾處置等末端環節,走在全國前列。

至2019年底,長沙市以街道為單位,已配備1100多輛垃圾分類收集轉運車輛,今年還將陸續增加,爭取每個小區配備一輛;投入1.5億元實施「三改」(改站、改廁、改車),全市公共垃圾站實現提質改造。

目前,全市的其他垃圾全部進黑麋峰固廢處理場,可日焚燒垃圾5000餘噸,是目前全國單體最大的生活垃圾焚燒項目;廚餘垃圾具備日處理2000噸的能力,有害垃圾則由長沙瀚洋環保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專門進行處理,全市擁有大大小小200餘家可回收垃圾處理機構。

「2020年是長沙垃圾分類提升年。」袁海燕說,垃圾分類的基本體系已搭建,今年主要從設施提標、管理提檔、源頭提標、法制提效四個方面發力。比如,在日常監管提升方面,將實施溯源機制,通過廚餘垃圾處理站的進場識別標識,追溯到運輸車輛、收集站點、街道,「倒推」出是哪個小區分類不到位,壓實街道、社區的管理責任。

長沙生活垃圾分類管理將進入「有法可依」時代。5月14日,長沙市公開徵集《長沙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草案·一審修改稿)》相關意見,該條例計劃今年10月起實施。

【連結】有害垃圾知多少

生活垃圾中哪些屬於有害垃圾?湖南省固體廢物管理站副站長戴雙玉介紹,目前我國有害垃圾主要分為三類:燈管類、電池類、家用化學品類。

需要注意的是,LED燈管不屬於有害垃圾,廢電子電器產品、電子電氣設備、廢電線電纜等不歸入有害垃圾。廢鎳鎘電池(如可充電電池)、氧化汞電池(如紐扣電池)、廢鉛蓄電池、電瓶車電池等是有害垃圾,但1號、5號、7號普通乾電池不屬於有害垃圾,按照其他垃圾進行歸類。廢藥品及其包裝物、廢殺蟲和消毒劑及其包裝物、廢油漆和溶劑及其包裝物、廢礦物油及其包裝物、廢膠片及廢像紙等是有害垃圾;中藥材、中藥渣、煲過後的中藥不屬於有害垃圾,要按廚餘垃圾投放。

有害垃圾對人體健康和生態環境可能造成危害。以廢螢光燈管為例,一隻普通節能燈一般約含有0.5毫克汞,如果1毫克汞滲入地下,就會造成360噸的水汙染。一般條件下,一支體溫計破碎所洩漏出的汞不足以引起接觸者中毒,但接觸大量汞蒸氣或長期職業性接觸,會導致急性或慢性中毒。

相關焦點

  • 垃圾分類應該怎麼分?看過來
    垃圾分類應該怎麼分?什麼是垃圾分類 垃圾分類,指按一定規定或標準將垃圾分類儲存、分類投放和分類搬運,從而轉變成公共資源的一系列活動的總稱。 垃圾分類的目的是提高垃圾的資源價值和經濟價值,力爭物盡其用。垃圾在分類儲存階段屬於公眾的私有品,垃圾經公眾分類投放後成為公眾所在小區或社區的區域性準公共資源,垃圾分類搬運到垃圾集中點或轉運站後成為沒有排除性的公共資源。從國內外各城市對生活垃圾分類的方法來看,大致都是根據垃圾的成分構成、生產量,結合本地垃圾的資源利用和處理方式來進行分類的。
  • 垃圾分類怎麼做?示範小區有「妙招」
    而且各小區還根據自身情況,各出妙招,讓垃圾分類真正融入市民的生活當中。  為了進一步推進垃圾分類工作,今年省、市民生實事項目提出「建成省級高標準生活垃圾分類示範小區60個」「深入實施生活垃圾治理,建成省級垃圾分類示範小區65個,市級垃圾分類示範小區55個」的任務要求。
  • 大陸「垃圾分類」正在夯 聽聽臺灣怎麼做
    同時結合學校的力量教導中小學生養成垃圾分類的習慣,筆者還記得當時就讀小學的我都必須學習好垃圾分類,並清楚認識資源回收是有利環保的事,學校同時也一再要求必須將習得垃圾分類和資源回收的知識傳遞給家人,讓家人養成垃圾分類的好習慣。
  • 垃圾分類 我們在行動
    12月是垃圾分類的提升總結月,同時也是2021年垃圾分類工作的起點月,為了使我鎮現有垃圾分類成果繼續提升,同時也夯實基礎,我鎮撰寫了《垃圾不落地 快快動起來——致劉家店鎮村民的一封信》,開展了冬季垃圾分類「六進」活動,即黨員、志願者帶著《致村民的一封信》分別走進家庭、進超市、進飯店
  • 環保「小課堂」、垃圾分類遊戲……高新實驗一小垃圾分類宣傳活動...
    為繼續深入普及生活垃圾分類知識,動員全校師生參與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營造學校師生全民參與垃圾分類文化氛圍,3日,重慶高新區第一實驗小學垃圾分類宣傳活動在學校暢和樓開展,旨在將垃圾分類主題教育繼續深入師生內心,呼籲師生人人參與,讓大家都成為環保小衛士。
  • 用過的口罩應該是什麼垃圾?關於垃圾分類的若干冷知識
    用過的口罩應該是什麼垃圾?關於垃圾分類的若干冷知識 2020-07-22 17:1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垃圾分類首日 我們這樣做
    《天津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於昨日正式施行。河東區在前期持續推動垃圾分類工作開展的基礎上,動員全員參與、全域行動。早晨8點,記者來到坐落於唐家口街道工大社區的河東區首座環保驛站,雖然氣溫很低,但群眾的環保熱情高漲。身穿紅馬甲的社區志願者早已在驛站大屏幕前,熱情地為過往群眾介紹垃圾分類知識。  「阿姨,電池是有害垃圾對不對,應該投放到這個紅色打著叉號的桶裡面。」
  • 這些垃圾分類小知識了解一下吧!
    這些垃圾分類小知識了解一下吧! 你知道可回收垃圾 包括哪些嗎? 有害垃圾又有什麼?
  • 科普|垃圾分類:「你是什麼垃圾?」
    為推動張家界市公共機構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根據張家界市城市管理委員會《關於印發(張家界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實施方案)的通知》(張城委[2020]8號)文件精神。2020年12月底,市級公共機構基本實施生活垃圾強制分類。張小團知識科普,乾貨滿滿的垃圾分類攻略來咯!
  • 垃圾分類 溫州在行動(三)鹿城垃圾分類新探索
    記者 陳成廣:我現在的位置在新田園小區,在我身邊,有這樣一套智能分類垃圾桶,而據鹿城行政執法的工作人員告訴我們,像這樣的垃圾桶,已經在溫州的6個小區,全面的投入使用。新田園片區是鹿城區創建的第一個垃圾分類示範片區,涵蓋新田園、大自然等5個社區,記者也在一處投放點看到這裡的居民已經逐漸形成了垃圾分類的意識。
  • 我們的節日|垃圾分類就是新時尚,「三八」網上競答等你來
    A、紅色 B、藍色 C、綠色 D、黃色18.其他垃圾應投入( D )顏色的垃圾分類桶。A、紅色 B、藍色 C、綠色 D、黃色19.廚餘垃圾應投入( C )顏色的垃圾分類桶。下列哪些屬於有害垃圾(AD)A、損壞的水銀溫度計 B、被汙染的衣服毛巾等C、一次性電池 D、可充電電池6. 在學習、辦公中怎麼做可以使垃圾減量?
  • ...垃圾分類我能行,綠色生活我先行」——莘塍中心幼兒園垃圾...
    我們的生活中有一種東西看似毫無價值但是很多卻可以搖身一變成為可利用的材料那就是垃圾 生活中垃圾隨處可見,「垃圾」不僅會給人們的健康帶來不良影響,也會對環境造成一定汙染。學會了垃圾分來,我們該怎麼做呢?看看我們的孩子們在家裡和爸爸媽媽一起踐行垃圾分類。 為孩子們的行為點讚!
  • 今天,我們聊聊垃圾分類那些事!
    (審議現場)在浙江,垃圾分類工作開展已久,取得了不少成績,但眼下仍有許多問題亟待解決。分類難度大、垃圾混裝、「實施垃圾分類的感覺」不明顯等現象依然存在。杭州市民張雯說:「我們小區是一開始有垃圾分類,但只分了幾天,後來沒有工作人員盯著了,這時候大家也就越來越隨意了,然後就不會分的那麼嚴格。」
  • 廚餘垃圾分類,榮成餐飲單位這樣做
    作為城鎮垃圾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廚餘垃圾與群眾的生活及健康息息相關,而餐飲單位又是產生廚餘垃圾的「大戶」。為加強廚餘垃圾規範化管理,消除食品安全隱患,本著「源頭分類、有序開展、分類收集」的原則,目前,榮成各餐飲業試點單位廚餘垃圾分類工作正緊鑼密鼓地進行。跟隨小編一起到餐飲單位看看他們是怎麼做的吧!
  • 垃圾分類看看這些城市怎麼做臺北有這樣的"音樂垃圾車"
    臺北居住區內設置的分類垃圾桶。連日來,本報推出聚焦「垃圾分類新時尚」系列報導,報導了垃圾分類的「上海經驗」,探尋上海如何打贏垃圾分類「攻堅戰」,破解垃圾收集的難點、痛點問題,讓市民自覺主動參與垃圾分類。
  • 在體育競技遊戲中學會垃圾分類 寧波「快樂科普行——垃圾分類」有...
    11月15日,一場以「快樂科普行——垃圾分類」為主題的公益活動在寧波廣播電視大學舉行,近百位中小學生上了一堂特殊的「垃圾分類教育課」。參與活動的孩子和家長首次體驗了由寧波垃圾分類學院和寧波市海曙泛亞管理進修學校聯合開發的垃圾分類體育遊戲,在有趣的體育競技中,真實地體驗了生活垃圾的分類過程。
  • 蘇州市安元佳苑社區開展垃圾分類趣味活動
    5月18日,江蘇省蘇州市相城區元和街道安元佳苑社區開展垃圾分類趣味活動,宣傳垃圾分類知識,讓居民積極參與垃圾分類活動。活動現場,社區黨員志願者一邊向居民發放垃圾分類知識宣傳單,一邊宣講垃圾分類知識,詳細講解如何進行垃圾分類以及分類後如何處理等問題,鼓勵居民從自身做起,堅持做好垃圾分類,努力帶動身邊的人。
  • 垃圾分類之歌 ~
    畢竟情侶分手事小,垃圾分類事大。決心下好了要堅決貫徹,既然選擇了遠方,便只顧風雨兼程。如果你就在上海,路上看到行人面有菜色、眼神空洞、印堂發暗、雙目帶水,也別太焦慮。他應該正在思考垃圾分類的正確方法。我作為一個在上海生活了30年的土著,這些天首次從本體論的層面向自己發出靈魂拷問:「儂是啥垃圾?」每天學習,每天都有新發現。
  • 垃圾分類知識
    常用的塑膠袋,即使是可以降解的也遠比廚餘垃圾更難腐蝕。此外塑膠袋本身是可回收垃圾。正確做法應該是將廚餘垃圾倒入垃圾桶,塑膠袋另扔進「可回收垃圾」桶。誤區四:塑料製品都屬於其他垃圾。除塑膠袋外的塑料製品,比如泡沫塑料、塑料瓶、硬塑料、橡膠及橡膠製品,都屬於可回收物。誤區五:速凍餃子、豆腐包裝盒,都是廚房裡產生的垃圾,當然是廚餘垃圾。
  • 臺灣垃圾分類的隨袋徵收模式治不了國內垃圾分類
    老羅講分類(151):最近垃圾收費的信息廣為流傳,而呼聲最高的方法就是隨袋徵收,這也是臺灣引以為豪的成功經驗。在香港,曾經也有不少官員甚至環保團體說臺北市的垃圾徵費很成功,所以香港應該模仿。而真相告訴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