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做行業革新者!深度專訪JAKA公司創始人、董事長李明洋先生

2020-12-22 機器人大講堂

導讀

新春伊始,疫情突發,在全民抗疫的號角吹響之後,各地機器人企業也以最快的速度自動自發以各種形式奔赴抗疫一線,在遠程診斷、輔助醫療、消毒、殺菌、測溫、防控、無接觸配送等各個領域發揮著積極的作用,成為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一支特殊又生猛的戰隊。

進入3月,春回大地,隨著疫情逐漸得到控制,全國進入復工復產、全面恢復經濟建設的新階段。與此同時,持續發熱的「新基建」概念、各地頻繁召開的加快5G建設、智能製造業發展的大會等等,也使媒體的目光再次聚焦到機器人產業。過去兩個月水深火熱的疫情到底對機器人企業造成了什麼樣的影響?他們在危中看到了什麼樣的「機」?新形勢下企業的發展戰略是否有所調整?他們有什麼樣的新規劃?

帶著這些疑問,我們走訪了中國協作機器人領域的革新者——上海節卡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的創始人、董事長李明洋先生。

李明洋先生簡介

李明洋先生,上海節卡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節卡機器人)董事長,於2014年創立節卡機器人。「節卡」音譯於「JAKA (Just Always Keep Amazing)」,取永葆卓越之意。李明洋先生提出節卡機器人以「用機器人解放雙手」為使命,秉承專業、專注、原創的精神帶領企業高速發展。

目前,節卡機器人已經發展成為國內協作機器人領域的領軍企業,李明洋先生亦成為該領域的領軍人物。

RoboSpeak:機器人大講堂

李總:節卡機器人創始人、董事長李明洋先生

以下為採訪實錄(受篇幅所限,部分內容有刪減)

專題一 衝在疫情前線的節卡

RoboSpeak:疫情爆發,國內很多機器人產品都衝到了抗擊疫情的一線,發揮了積極的作用。節卡也是其中的領先者,非常令人敬佩。我們想了解下,這些跟疫情相關的機器人在實際應用中的表現到底怎麼樣?客戶的反饋還滿意嗎?

李總:疫情爆發初期,節卡立即成立防疫工作組。我們在年初六的時候已經派出了大批的服務工程師去支援我們的客戶,保證他們的正常生產。我們有很多設備其實早在疫情之前就已經應用於一線的醫療當中了。比如說,2019年我們當時就做了一個項目:協作機器人臨床醫療診斷,用於乳腺癌的篩查。類似這樣的項目我們做了很多。再比如,疫情爆發後,我們做的結合中醫療法的發熱機器人設備,在一線醫院的反應相當不錯。僅此一項,客戶就給我們追加了幾百臺的訂單。

(節卡結合中醫療法的發熱機器人)

對於疫情,節卡是以承擔社會責任的態度去做的。像剛才提到測溫機器人、消毒機器人甚至口罩機這些,雖然我們也能做,但這些不是我們主要業務。我們更多的是要把協作機器人產品做好做精,讓協作機器人的特性更好的展現。節卡一直堅持一個態度:要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要讓機器人不僅在疫情中發揮作用,更重要的是疫情過後也能在各個角落發揮作用。

RoboSpeak:最近全國各地都在復工復產。3月16日,浙江省率先召開了全省製造業高質量發展大會,吹響了全力建設「全球先進位造業基地」的號角。這次疫情在一定程度上也讓社會各界充分感受到了機器人的重要作用,未來像無人化車間、人機協作這樣的趨勢將越來越明顯。在這樣的背景下,從長遠看,節卡有哪些具體的準備和規劃?

李總:其實節卡很早就深刻思考過這些問題。社會節奏本身就處於迅速的製造業升級過程中,因為人工、成本等因素,無論是大型還是中小型企業都面臨製造業轉型的問題。長遠來看,節卡做了前瞻性的規劃和準備,包括技術和產品方面。在疫情期間節卡還組織了很多的在線培訓,對我們的集成商、終端客戶進行自動化等相關的機器人的知識培訓,我們甚至派一些工程師上門進行演示。其實做這些不是為了產品推廣,而是要把這個理念先推給他們,期望大家一起,共同推動行業的進步。

我們做這個工作,近幾年來是深有體會的。從17年節卡推出協作機器人,當時企業普遍不是很理解,隨著我們一家一家企業去推廣、去示範,到現在來講,協作機器人的這個市場需求可以說是迸發的。你不太可能讓這些需要轉型發展的、沒有用過協作機器人甚至都沒見過協作機器人的企業,突然間說我要去使用協作機器人。

製造業升級怎麼去實現呢?這需要理念、技術、設備等各方面的條件。協作機器人因為使用簡單、方便導入,所以成了一個最優先考慮的工具。對於傳統行業,這很有意義。節卡除了支持技術的、產品的輸入之外,也聯合了一些金融機構來做一些像融資性租賃這類的大型項目,並打造出了一些很有示範性的案例,我們實實在在的去做推廣、做樣板,讓更多的人能看到先進位造帶來的益處。

專題二 節卡——做「革新」的領導者

RoboSpeak:「JAKA」的名字(Just Always Keep Amazing)取永葆卓越之意,您提出節卡「全球協作機器人革新者」這樣的企業定位,初衷是什麼呢?

李總:當時我和幾位教授成立公司的時候,我們就在思考:什麼叫「好產品」?如果只是自己覺得好那不叫好,別人也說好,說這個產品「amazing」,這個產品才是真的好。所以我們當時取名「Just Always Keep Amazing」,前三個詞是表決心,目的是希望做到「amazing」,這就是 「JAKA」的來歷。中文名字「節卡」非常簡潔、簡單、真實。作為一家科技型企業,我們希望節卡人做事簡單明了,不拖泥帶水。

節卡為什麼定位為要做「全球協作機器人革新者」呢?「革新」這個詞不是隨便說的。是這些年來我們在協作機器人道路上逐漸發現:其實從節卡的機器人產品一出來,就是有別於當時市面上的諸多機器人流派。

我們認為怎麼才叫「革新」?我舉個例子。電腦早期用DOS系統。當時是電腦選人,只有經過培訓的人才能操作電腦。後來滑鼠出現了,讓人跟電腦之間通過一個小小的工具就實現了更好的協作。滑鼠看似簡單,但它改變了人對電腦的信息輸入方式,這就是它的意義所在。

對於節卡來說,我們在設計協作機器人的時候,對機器人使用場景的考慮以及機器人與人之間的交互這塊,我們看得更遠,基於此,我們想要改變人和機器人的輸入終端。傳統的人跟機器人的輸入終端一直都是手持的控制器,對專業人員來說沒有問題,但是對於大部分不會操作機器人的人而言,這是拒人於千裡之外的。所以我們當時就提出要打掉這個枷鎖,我們不做其他的,要革新就革新這一塊。於是我們設計了用pad或者手機終端就可以直接跟機器人連接。

如果只是操作工具不一樣,那也是沒有意義的。這種變化涉及到一整套的系統。其實,從視覺設計到整個人機互動系統,節卡的科研團隊以及節卡在上海交大的設計院是花了大量的時間去做理論和實踐的驗證的,因為它涉及到安全等各方面的因素。

現在回頭來看,這幾年,尤其是17年至今,節卡這種人與機器人的交互方式已經在引領一種潮流,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同行在採用這種方式了。這項革新的意義和滑鼠對電腦的意義是一樣的。從這個層面上來說,節卡革新了人與機器人之間交互方式。

這種人與機器人交互方式上的革新,使得機器人對人的要求變得極低。機器人變得能感應到使用者的意圖並且去順應使用者,而不是像原來,機器人是一個高端的工具機、高端的精密裝備,要求使用者必須需要具備某種資質。從這個方面來看,這種革新會對機器人的普及、推廣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RoboSpeak:在國外巨頭林立的機器人行業,節卡作為一家年輕的科技型企業,敢說自己是「革新者」是需要相當的魄力的。節卡強大的自信從何而來?

李總:首先,國外的同行們也一直在革新,但在協作機器人這個領域,像日本的安川,它的協作機器人比JAKA還早,但是安川的協作機器人並沒有脫離它的工業屬性,也沒有脫離他們原來的一套路徑,而且在發展的路上也有所彷徨。然後是日本的發那科,從春節前日本展會上發那科推出的協作機器人來看,它的很多的設計元素和設計理念其實已經是在跟隨節卡在三、四年前的理念。

在協作機器人這個領域,我們做的設計在兩年後、三年後被同行、甚至是國際巨頭企業跟隨,那麼我們就可以說自己是「革新者」。但是同時我們並沒有止步於此。節卡還在一些底層的應用原理上不斷的革新自己,讓協作機器人不僅僅局限於工業應用。我們不斷嘗試從一些底層邏輯上進行全新的設計,去拓寬協作機器人的應用領域,去引領協作機器人的使用方向和發展方向,去引領一個潮流。

RoboSpeak:成為「革新者」很難,但始終保持「革新者」的角色更難。節卡的這個定位會不會讓自己背負過大的壓力?

李總:這點上我要說明下我們對「革新」的定義。節卡所指的「革新者」永遠是革新自己,而不是競爭對手。對手不會打死你,最大的問題是能不能自我進化和順應時代,這個才是最重要的。如何進化呢?首先要明確自己的進化方向,這取決於自己所生長的土壤、所處的領域以及自己所關注的點。

節卡無論是做什麼樣的產品,或者開發哪個行業,會順著看這個東西在五年、十年後的發展方向是什麼樣的。這個是我們要去布局、去挑戰自己的一個點。明確了方向之後再去做革新,就會更加的和諧。而不是說我要向全世界宣布去顛覆什麼,這不是我們對革新的定義。我們會大膽的去革新一些人們對產品或者行業的固有的認知。從一個獨特的視角去看待,然後去做出一些大膽的嘗試,這是節卡認為的一個革新者應該具備的「進取而不封閉自己」的思想。

我們今天來看,機器人對於使用者提了太高的專業要求,使用者必須具備專業資質才能操作。而節卡的協作機器人面對的人群是那些只有中學文化、或者是沒有學過自動化的工人。我們要讓這些人拿起機器人就能使用,或者說輕易的就能學會怎麼去使用,這是我們要面對的。簡單來說,節卡要把機器人的使用門檻降到更低,讓這個機器人不能去挑選人,而成為一件簡單操作的工具。這在當時是一個巨大的挑戰,但是回頭來看,今天我們已經做成了。這個革新的意義就在於讓可以操作機器人的受眾,一下子從幾百萬擴大到幾個億。

專題三 節卡的全球化進程

RoboSpeak:面對國外四大家族林立的國內市場,節卡是如何看待競爭和壁壘的呢?

李總:機器人應該說是一個最佳的實踐工程學科。「四大家族」以及國內的很多優秀企業,如新松、埃斯頓等,因為已經發展了二、三十年,他們的實踐比後來的企業要多得多,市場開發也已經做得相當成熟。作為後來者,如果還是和前輩一樣去做,那麼基本上不可能超越,因為處於同一個賽道。

節卡的使命定位是「用機器人解放雙手」,我們要做的是人力可為的、雙手能夠承擔的這個重量,我們不做大載荷的或者速度快到工人無法承受的那種。現在我們管這類機器人叫協作機器人,可能隨著時代的發展,它的名稱也許會發生變化。但無論叫什麼,有一點是不變的:這類機器人的目的就是為了解放人類的雙手。節卡一直以來非常篤定並堅持這條道路。

像ABB選擇了「Yumi」,一種很小的雙臂七軸,這是一片處女地。庫卡的機器人加了力傳感器,價格比較高,它相當於取代的是一位技術專家。安川開發協作機器人是被動的,主要是為了滿足通用的要求,整個產品力是不強的。發那科的協作機器人最早是從工業機器人轉化來的,載重量達到35公斤或者更高,和節卡定義的「解放人類雙手」能承載的重量範圍是不一樣的。所以嚴格來講,節卡和四大家族是在不同的賽道上跑,大家不存在明確的競爭關係。

RoboSpeak:目前節卡的產品和解決方案已經基本覆蓋了各個生產環節和工序,也在二十多個工業領域中廣泛使用。能不能請您舉個具體的案例,介紹下節卡機器人給某個產業帶來了哪些具體的變化?

李總:這方面的案例非常多。比如2014年服務乳製品行業,我們做了國內第一條禮品箱的自動化生產線,這個填補了行業空白。2016我們服務了紡織行業龍頭企業新鄉化纖(000949),我們設計的氨綸自動分級分揀機器人包裝系統也是填補了行業空白,為這類生產線節省了大批人工需求。之前一條生產線需要65個人,改造後只需要4個人就能完成。節卡也因為這項工作獲得了國家工信部的智能製造新模式獎項。今年春節後我去企業拜訪,新鄉化纖的董事長跟我說,這次疫情,他們心裡一點也不慌,因為生產線全部都自動化了。

這個項目我們從一期做到了五期,我們就像為他們提供了一批精良武器一樣,讓他們可以不斷的去複製、充實他們的產能。另一方面,在這個行業,我們是迭代最快,也是技術最先進的產品線。我們的產品已經迭代了好幾輪了,更加貼合市場端的真實需求,而國外還處於比較原始的階段,從這一點上來說,他們是無法跟我們競爭的。

RoboSpeak:最近幾年中國本土的協作機器人產業也已經逐漸發展起來了,那麼目前的市場格局大概是怎樣的?節卡處於哪個版位?另一方面,據我們了解,最近兩年節卡的機器人已經開始不斷銷往國外,這是非常令國人欣喜的局面。請問節卡的國際市場業務目前進展如何?遇到的困難主要是什麼?

李總:經過這些年在機器人行業的打拼,我個人總結,協作機器人大概可以分為這麼三類玩家。一類是「尾隨型」的:別人有的,我在後面跟著做,然後價格更低,成本更低,容忍虧損的能力更強。一類是「全能型」的:什麼都做,什麼火做什麼,多賽道出擊。還有一類就是「專業型」的:專注在一個領域死磕,這類玩家大多具有原創精神。很顯然節卡屬於第三類,我們只做協作機器人。產品線都在協作機器人上面,產品都是沿著協作機器人進行迭代,不管這個領域被不被大多數人看好。

認清楚了這三類玩家後,也就知道了節卡在協作機器人領域所處的位置以及他的發展方式。我們在協作機器人領域具有一定的自信,這個自信不是盲目的,更多的是來源於主流客戶對我們的接受和認可。很多國際頂端車企、包括3C領域,節卡都已經成為這些頭部企業的全球合作夥伴,這是我們引以自豪的。我們專注在協作機器人,專注於協作機器人所應用的場景,不是為了賣一臺兩臺,而是希望客戶能夠持續不斷地、大批量的用我們的產品。

2018到2019年我們開始對國外市場進行了一些初步的探索。19年度,國外市場收入佔我們總收入的10%左右。對節卡來說,我們是中國的企業,我們認為大量的機會主要還是來自於國內,實踐最多的肯定也是國內,但我們相信國外的業務佔比會越來越大。因為2019年我們收穫了很多像國外的,比如日本的頭部客戶。

一般來說,日本的企業很難接受中國企業的設備,但是我們憑藉自己的產品和服務實力,贏得這類世界一流企業的尊敬,示範效應已經形成,日本很多中小型企業開始大量地在引入我們的機器,所以我們的服務團隊也會在日本不斷的擴張。在歐美,我們也有良好的應用案例,現在主動尋求合作的也越來越多。

現在去看,我們預感國外市場的增加有可能是極其快的。雖然傳統上大家都認為是中國的產業升級需求量巨大,但是國外市場也不容小覷。因為從製造業的全球分布來看,國外市場依然很大。節卡會國內和國外兩條腿走路,兩條腿都會快速發展,尤其是國外,他們的認可度甚至比國內更高,態度也更堅決,所以一段時間內有可能國外市場的增長速度會快於國內。

未來幾年,我們預測國外市場的營收佔比可能會擴大到35%-40%左右。我們從這些國外合作夥伴的堅決的態度中能夠感受到。我們的協作機器人,現在有多語言版本,如英文版、日語版、韓語版,西班牙語版,義大利語版,法語版等,這裡面有很多都不是我們自己做的,而是我們的這些合作夥伴主動找我們做的。這種迫切的程度,會促使我們的產品更加迅速的出海擴展。

節卡在海外的布局跟國內很多企業不一樣,我們是隨著產品出去才會跟進服務和銷售團隊,基本上都是客戶帶我們出去,我們的產品和服務迅速跟進,然後在當地生根發芽。這能保證我們現有的客戶帶著我們到國外的時候,他們的服務不會脫節。跟著客戶、跟著案例往外走的時候就可以確保做一個成一個。最怕的就是你對那個市場一無所知的時候,你在那邊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最後這些人力和物力不能形成工作場景的需求。這是最大的危機,我們一般不會這樣去做。

專題四 永葆革新的「源動力」

RoboSpeak:據我們了解,節卡目前有兩個科研基地、三支科研隊伍,這是一支不小的科研團隊,同時也意味著不小的科研經費投入。這幾個科研機構之間是如何分工協作、實現科研價值最大化的?

李總:節卡孵化於上海交通大學,有這樣一個烙印。我們的創始團隊中有十位教授,全職研發人員100多人,加上和交大合作建設的兩個研究院,有一支不小的研發隊伍。一直以來我們都相當重視跟高校院所的合作,比如我們在上海交大成立的節卡交大智能裝備孵化中心,是我們機器人本體技術和控制技術主要的原理性研發平臺;另外一個就是節卡交大創新設計研究中心,做的主要是面向未來的人機互動、視覺表達、人體工學等方面的前瞻性研究。

我們內部的研發中心主要是聚焦產品的,要把好的設計理念、已經被驗證了的底層技術應用到產品上。我們根據產品在市場上的應用和迭代的需求,提出自己的研發方向,然後給到研發中心。

研發是長期的投入,現在來看,這個長期的投入其實是讓節卡與眾不同、不斷革新的很重要的基礎。很少有企業在成立第一年、第二年就開始拿出大量寶貴的資金去資助高校做研發事情,節卡2014年成立,2015年就開始出資資助高校去給自己的產品做科研。其實研發出來的技術不可能全部都能轉化到產品上,但是它會充實我們整個的知識體系武器庫,做到觸類旁通。

RoboSpeak:採訪接近尾聲。節卡「永葆卓越」、「革新」、「引領者」這些關鍵詞給我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節卡不僅有著遠大的抱負、美好的追求,同時更重要的是,節卡是腳踏實地的踐行者。一路走得非常踏實、堅定。這樣的企業正是我們中國高端裝備製造業、機器人產業能夠趕超國際水平、引領世界潮流最關鍵的力量。我們由衷的欽佩節卡。對於未來,李總對節卡有哪些期許和規劃?

李總:這麼多年來整個中國機器人產業一直是以向外學習為主。經過這些年的發展,在協作機器人領域,節卡作為立足中國的本土企業,應該去爭取協作機器人產業界的全球話語權,弘揚一些對產業發展方向具有引領性作用的東西。這個意義讓我們感到更加喜悅!

謝謝。

相關焦點

  • 山東海化:公司董事長方勇、董事康華華、董事餘建華辭職
    每經AI快訊,山東海化(SZ 000822,收盤價:3.64元)11月6日下午發布公告稱,公司董事會於11月6日收到公司董事長方勇先生、董事康華華先生及董事餘建華先生的書面《辭職報告》。因工作變動原因,方勇請求辭去所擔任的董事、董事長及董事會戰略委員會主任委員、提名委員會委員職務,康華華請求辭去所擔任的董事及董事會審計委員會委員職務,餘建華請求辭去所擔任的董事職務。方勇、康華華及餘建華辭去以上相關職務後將不再擔任公司任何職務。2020年半年報顯示,山東海化的主營業務為化工、其他行業,佔營收比例分別為:96.82%、3.18%。
  • 專訪易事達董事長兼總經理吳錚先生
    深圳市易事達電子有限公司,作為LED顯示屏專業研發與製造企業,至今已在LED行業潛心鑽研超過10年。關於聯建光電與易事達之間的聯繫,行業人士有著眾多疑惑。在2020 LED CHINA展會上,聯建光電集團副總裁、易事達董事長兼總經理吳錚先生受邀接受數字音視工程網媒體專訪,吳總就易事達的參展情況和易事達與聯建光電之間的關係進行了詳細解答。
  • 博舟裝飾集團董事長徐瑋先生,接受新浪樂居專訪!
    10月16日,博舟裝飾集團董事長徐瑋先生,接受了新浪樂居網的專訪。專訪採用直播的形式,主要從集團發展歷程、集團slogan「放心工程 快樂裝修」的含義解讀、博舟裝飾集團在綠色環保家裝方面所做的努力、徐瑋先生本人對於家裝風水的研究以及為消費者科普如何快速了解裝飾企業等五個問題來具體闡述。並和網友進行實時互動,直接在線解答網友關於裝修的各種疑問。  現在直播已經結束了,你是否有在線觀看呢?
  • 巫家坎雞公煲創始人巫建專訪
    巫家坎雞公煲的成功離不開創始人、董事長巫建的掌舵。巫家坎作為中國雞公煲底料當家品牌,風味獨特,代代相傳,享有盛譽。而在巫家坎雞公煲調味品背後,就有著一位勤勞聰明的創始人,他的創業故事也是相當精彩哦!今天我們的小編就對巫建做了一次專訪。巫建,國家級烹飪大師餐飲從業23年。
  • 多維度布局有利於公司板塊融合發力——專訪常奧體育董事長陶婷婷
    經過5年多的發展,常奧體育已發展成涉足賽事運營、職業俱樂部管理等多領域的公司。常奧的高速發展也受到了資本市場的關注。2019年12月,上市公司寧波富邦發布公告稱擬支付現金 1.28 億元,收購常奧55%股權。  常奧體育的發展有何特別之處?緣何受到資本青睞?2020年,常奧前進的賽道方向是否面臨調整?新華網體育就此對常奧體育董事長陶婷婷進行了專訪。
  • ...用雷射把深圳地標打到月亮上——專訪光峰科技董事長、創始人李屹
    光峰科技董事長、創始人李屹博士在這座「小故宮」前接受了《掌門訪談》的專訪。(圖:光峰科技董事長、創始人李屹博士接受「掌門訪談」欄目專訪,右一為李屹博士,左一為讀創/深圳商報記者周良成。)(圖:光峰科技董事長、創始人李屹博士接受「掌門訪談」欄目專訪)「深圳上市公司掌門訪談」欄目網絡電臺:光峰科技董事長、創始人李屹訪談實錄(點擊收聽「深圳上市公司掌門訪談」網絡電臺)
  • ...經濟將帶來三個層面的重大變革 ——專訪百度創始人、董事長兼...
    對於這個問題,百度創始人、董事長兼執行長李彥宏首先給出了自己的回答:「如果說過去20年是人們對手機的依賴程度不斷提高的20年,那麼未來20年將是人們對手機依賴程度不斷降低的20年。」在李彥宏看來,人工智慧驅動下的智能經濟將帶來重大的變革和影響。
  • 記者採訪丨維意定製CEO歐陽熙、瑪格董事長唐斌、TATA木門創始人吳...
    2020如期到來,同時也帶來了一場史無前例的疫害衝擊,一陣措手不及後,家居行業的領導人們坦然地嚴陣以待,並迅速出擊制定相關的戰略舉措,讓企業得以保持良好的持續發展。近日記者線上專訪各位大佬的應對疫情的情況,且看各家企業何以待戰!以下內容是與維意定製CEO歐陽熙先生、瑪格全屋定製董事長唐斌先生的線上專訪詳細,與君共享。
  • 《微整》:醫美行業怎樣「寫書營銷」?|求美者|我的美麗處方|武宗楊...
    事實上,醫生深度連結C端消費者的創新路徑和方法論,行業內的不少醫生已經在此方面做出諸多有益落地。12月18日,《微整》新書發布會在北京皇冠假日酒店舉辦,該書是由北京卓彥麗格創始人、院長、中國美容與整形最高獎項「白天鵝獎」獲得者趙瓊醫生編寫的又一美容秘籍。據悉,在此之前,趙瓊醫生已經先後出版了《我的美麗處方》和《微雕時代》兩本醫療美容暢銷書籍。
  • 華瑞凱琳董事長榮獲「2020化妝品行業十大領軍品牌人物」
    2020年,華瑞凱琳董事長兼CEO張昕先生在眾多參選者中脫穎而出,憑藉著銳意革新的創新精神以及在行業做出的貢獻,榮獲「2020化妝品行業十大領軍品牌人物」。,獲得「2020化妝品行業十大領軍品牌人物」實屬實至名歸。
  • 尊懿創始人張楠專訪
    首先很感謝您能夠在百忙之中抽出時間來給我們做個專訪,我代表廣大的尊懿粉絲對您說聲謝謝!張楠先生:沒事,這樣也可以讓大家有機會更加清晰明白了解尊懿,了解我們的品牌以及文化,我很樂意接受你們的專訪。記者:那好,那我就代表眾多的尊懿粉絲,向您提問幾個問題。
  • 善宜家風暴人物Q&A專訪,關於董事長王海倫的秘密都在這裡!
    風暴人物Storm Character作為善宜家APP的創始人及公司的領導者,董事長王海倫先生又有著怎樣的魅力呢?今日特別整理了與董事長專訪的實錄精華,希望能夠讓更多人了解善宜家及其創始人王海倫先生。QUESTION1Q:聽說您是以回收起家的,所以您當時為什麼會選擇跟「垃圾」有關的行業呢?
  • 公司內鬥,同事毒死董事長
    因為公司內鬥 遊族網絡董事長林奇被同事投毒 不幸於12月25日逝世 遊族網絡董事會公告,公司於2020年12月25日收到公司董事長暨總經理
  • 千旗影業創始人、董事長吳鈞受邀出席亞太影展
    千旗影業創始人、董事長吳鈞先生受邀出席亞太影展,並被任命為「亞太影展理事會觀察員」。吳鈞先生受邀出席亞太影展舉辦過58屆的亞太影展已有65年的歷史,是亞洲電影展上最悠久的華語、亞系語言電影大舞臺。具有拓展外交、文化、藝術、教育、觀光、經貿交流之功能,也是亞洲及太平洋地區電影行業歷史悠久具有一定影響的電影藝術交流與培養電影人才的重要盛會。
  • 華人運通創始人兼董事長丁磊:汽車行業當下只有車機聯網 沒有真正...
    華人運通創始人兼董事長的丁磊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專訪時,分享了華人運通如何從產業鏈上遊切入,通過「三智」戰略中的「智捷交通」發力,以V2X車路協同的測試及標準建立為突破口,打通智能汽車全產業鏈的布局與野心。
  • 深度對話施嘉豪:我要照亮結婚行業
    現在的施嘉豪,是上海嘉豪集團的創始人兼董事長,市場運作以精準的產品定位和出色的電商運營制勝,身價由8年前的零發展到現在的百億,事業涉足結婚、地產、金融,也是上海金鷹集團、萬達集團、香港路勁集團、華設資產等不同行業大佬的合作夥伴, 創造了很多個行業先例和第一。
  • 2020年央廣網教育峰會:愛貝斯教育集團創始人兼董事長謝龍
    12月3日,愛貝斯教育集團創始人兼董事長謝龍做客央廣網教育峰會訪談直播間,專訪原文如下:愛貝斯教育集團創始人兼董事長謝龍主持人:各位央廣網友大家好,歡迎收看央廣網教育頻道系列訪談節目,這裡是央廣網2020教育峰會的直播間,我是主持人小喆,今天我們有幸邀請到的嘉賓是愛貝斯教育集團創始人兼董事長謝龍,謝總您好
  • 雲學教育科技集團董事長羅成當選「2020年度教育行業領軍人物」
    作為教育行業的品牌活動,今年的「迴響中國」盛典以「共迎挑戰 共贏明天」為主題,打造了一場特殊年份下教育行業反思、探索、交流、合作的盛會。來自教育主管部門、教育產業公司、民辦學校、研究機構、投資機構等領域的近千名嘉賓齊聚一堂,回顧了過去一年來教育行業的重大變化,交流了新形勢下應對、創新、變革、堅持的經驗,彰顯了傑出教育機構的優秀成績和堅守努力,探討了教育行業的機遇和挑戰。
  • 如何在大健康時代做有益的產品——專訪東森集團董事長姜振威
    正是出於對大健康理念的深刻理解,姜振威創立了東森大健康科技有限公司,並在旗下零添加護膚品牌森博士獲得成功後,又繼續嘗試向健康領域其他行業探索。 為了進一步了解這個健康品牌背後的故事與理念,我們對東森集團董事長姜振威先生進行了一次專訪。 在回答東森是一個什麼樣的品牌時,姜振威稱其是市場上第一個做零添加的護膚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