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車之鑑:羅興亞危機

2021-02-09 聯合國

1994年,非洲中部國家盧安達發生了一場震驚世界的大屠殺。在100天的時間裡,超過80萬人被有計劃、有步驟地殺害,其中絕大多數是圖西族人,但也包括溫和的胡圖族、特瓦族和其他族人。2003年12月23日,聯大宣布將每年的4月7日定為「反思盧安達大屠殺國際日」,希望全人類引以為戒,避免悲劇重演,並呼籲各國為維護生命尊嚴而盡到義務和責任。聯合國防止滅絕種族罪行特別顧問迪昂(Adama Dieng)日前在接受聯合國新聞專訪時表示,大屠殺發生24年後的今天,儘管國際社會建立了法律和政治框架,但基於種族的屠殺事件仍在發生。迪昂表示,他於今年三月初對孟加拉國進行了訪問。在此期間,居住在考克斯巴扎地區的羅興亞難民所講述的悲慘故事讓他感到毛骨悚然;如被提交至國際法庭,相關行徑或可能構成種族滅絕罪。

迪昂回憶說,「有一位女士告訴我,士兵來到她的村莊,並在夜間埋設地雷。白天,他們將村民聚集在一起並對他們進行掃射;可以逃跑的人只能逃跑。她有一個兩個月大的男嬰和一個四歲的女兒。他們和祖母一起逃跑。在逃跑時,一些村民不得不跳進河裡。她的母親和兩個孩子也是如此。然而,只有兩個月大的男嬰倖存下來,與她繼續這一痛苦的旅程。隨後,他們行走了大約七天後抵達了邊界。另一個痛苦的故事是一名年輕人被士兵開槍打中雙腳。他的父親和兩個兄弟將他抗在肩上一起逃亡。這一本應持續七天的旅程花費了20天。除了樹葉以外,他們沒有食物可以吃,除了飲用骯髒的河水以外,他們沒有水可以喝。在某些時候,他都以為他要死了。他非常感激父母挽救了他的生命。」

聯合國防止滅絕種族罪行特別顧問迪昂在採訪中回憶起他訪問孟加拉國考克斯巴扎羅興亞難民營時所聽到的故事。這些事件的殘忍和野蠻程度讓他感到如此恐怖,可以被視作為人類社會所面臨的最嚴重的人道危機之一。

迪昂指出, 「我所描述的這些暴行清楚地表明羅興亞人遭受的仇恨是如此巨大。你可能會想,人類怎麼能以這種野蠻的方式對待另一個人?因此,我們需要盡一切努力解除羅興亞人的困境,停止讓緬甸政府繼續否認羅興亞人應有的尊嚴。我希望我在考克斯巴扎所看到的以及我向國際社會報告的內容將有助於保護羅興亞人民。為什麼?因為我目睹了我們所面臨的最嚴重的人道主義危機之一。我所說的是,這一遭受了最長時間迫害的群體被迫離開家園,跨越邊境抵達孟加拉國,在那裡他們受到慷慨的對待。但我所說的是非常嚴肅的問題。因為我聽過的故事是非常恐怖的,如果有朝一日這些行為被提交至國際法庭審理,毫無疑問這些罪行將會被定為危害人類罪、種族清洗罪,如果得到證明,不排除將被定性為種族滅絕罪。」

羅興亞人屬於印度-雅利安人。有歷史學家認為,緬甸在十八世紀佔領併兼並了這一地區,使得羅興亞人處於緬甸的統治之下。但在緬甸許多人認為他們是來自孟加拉國的移民。2017年8月,緬甸安全部隊在若開邦開展了所謂的「清除行動」,導致將近70萬名羅興亞難民逃往孟加拉國,300多個村莊部分或全部被大火摧毀。危機爆發前,緬甸約有120萬羅興亞人,他們是世界上受迫害最深的少數群體之一。羅興亞人被許多緬甸人視為異類,他們歷來沒有國籍。緬甸1982年生效的《公民法》也沒有賦予他們公民身份。他們不能自由旅行,不能擁有土地,遭受仼意徵稅和驅逐。

緬甸軍政統治期間,在上世紀70年代未和90年代初,也曾出現兩次大規模的羅興亞難民潮,共導致約70萬羅興亞人逃往孟加拉國,窩居在貧民窟中。

迪昂表示, 「我們今天看到,超過70萬羅興亞人已經穿越邊界來到孟加拉國,加入已經在那裡的難民團體。這意味著目前有超過110萬羅興亞難民居住在孟加拉國。這對孟加拉國來說當然是一個巨大的負擔,孟加拉國正在準備在2021年加入新興國家集團。但我們需要做更多的努力。我們需要承擔我們的責任。當我說『我們的責任'時,我首先提醒世界各國領導人銘記他們2005年9月在紐約作出的承諾。在聯大期間,各國領導人通過了一項重要文件,該文件通過了『保護責任原則(Responsibilityto Protect)』。這並不令人意外,因為這是由於國際社會在盧安達和斯雷布雷尼察的種族問題上遭遇的挫敗造成的。所以國際社會認識到,不能對面臨暴行罪的風險坐視不管,尤其是種族滅絕罪、危害人類罪、戰爭罪和種族清洗。除此之外,他們還承諾盡一切努力防止可能導致此類罪行的煽動性行為。但遺憾的是,我們今天似乎看到,行動並未與承諾保持一致。」

迪昂指出,種族滅絕不會突如其來,種族滅絕是一個過程,因此防範於未然十分重要。在盧安達和波士尼亞,大規模的屠殺是在仇恨言論和非人化不斷加劇之後發生的。世界在辜負了盧安達和波士尼亞人民之後,不能再辜負緬甸羅興亞人民。

我們需要更多地投資於預防。這是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將預防置於最高優先地位的原因之一。因為如果你最終成功地防止衝突,防止暴行,你將對和平與安全以及發展充滿信心。

世界許多地方衝突的根源就是排斥;你會看到缺乏對資源的獲取;你會看到權力的壟斷;你會看到腐敗。因此,人們最終會感到不滿 - 如果不滿情緒沒有得到解決,不要驚訝他們會用其他方法來爭取自己的權利。這就是為什麼我們需要更多投資,這就是為什麼當我們談論可持續發展時,我們也需要談論可維持和平。今天,兩者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密切地相關。

今年恰逢《世界人權宣言》和《防止及懲治滅絕種族罪公約》通過70周年。迪昂表示,這些是全球防止暴力罪行的強大法律框架。防止種族滅絕問題特別顧問辦公室也努力和各區域組織合作,建立暴力預防網絡,但是亞洲還未能獲得如此強大的機制,因此他希望安理會在不久的將來會給緬甸當局施加更大的壓力,停止該國的有罪不罰現象,他也呼籲東協國家做出更多的努力。

人權高專扎伊德在人權理事會就緬甸問題舉行的特別會議上發表講話

迪昂: 「在盧安達的圖西人種族滅絕事件發生24年後,全世界已經吸取了一些教訓。因為我們今天擁有強大的法律框架和政治框架。我所指的法律框架包括無數的有關人權的文書,當然首先包括《防止及懲治滅絕種族罪公約》。我們的政治框架就是『保護責任』原則。儘管有這個框架,但在採取行動時我們仍然滯後。因此,早期預警越來越有效。防止種族滅絕問題特別顧問辦公室已經建立了暴行罪的框架,並對世界各地的許多官員進行培訓,以通過這一框架防止犯下暴行罪。我們現在還在與歐盟等區域性機構合作,非洲聯盟也正在與我的辦公室合作。我們也在幫助區域組織,在拉丁美洲,我們擁有種族滅絕和大規模暴行預防網絡。現在,我們在世界各地有許多網絡和聯絡人。但不幸的是,就亞洲而言,直到今天我們都沒有獲得像在歐洲或非洲建立的那樣強大的機制,我感到非常失望。我認為現在正是在亞洲培養包容性社會的時候了。因為我們今天在亞洲許多國家所看到的是排外、是基於宗教的種族歧視。安理會在2017年11月通過一項聲明要求結束暴力。我希望安理會利用其道德權威,其作為負責維持和平與安全的機構的政治權威,向緬甸政府施加壓力。除了安理會以外,我認為所有東協國家也有責任採取行動。」

聯合國安理會就緬甸羅興亞人危機召開緊急會議

迄今為止,聯合國為針對羅興亞人犯下的恐怖行為所收集的信息都指向極其殘忍的暴力行為,包括充分和確鑿的有關輪姦和其他形式針對女性的性暴力等內容。緬甸軍方還實施了法外處決、任意剝奪自由、強迫失蹤、破壞財產和掠奪、酷刑和不人道待遇、強迫勞動、強徵兒童入伍等。迪昂表示,盧安達大屠殺24年後的今天,全球種族歧視、民粹主義情緒卻越發高漲,各國對難民關閉邊界。因此,他也呼籲緬甸當局回歸真正的人性,而不是將這一事件視作所謂的國家「內部事務」。

「我們不能讓人類僅僅因為他們的身份而被殺害。我們不能讓人類因宗教信仰、種族、民族而受到歧視。不幸的是,我們今天在全球所看到的是反猶太主義的興起、伊斯蘭恐懼症的興起和仇恨,我們不應繼續任其發展;當你看到民粹主義運動、民族主義運動、西方右翼勢力崛起時,我們需要結束這一切……」

迪昂指出,「現在是安理會履行其責任的時候了。但是,這個責任是聯合國每個會員國的責任,是每個人的責任。今天,讓人無法接受的是,在二十一世紀,我們繼續看到仇恨,我們繼續看到各國關閉邊界而不是開放邊界,讓人們逃離暴力和化學武器的襲擊。」

相關焦點

  • 什麼是羅興亞問題?讓我們先來說說緬甸和羅興亞的歷史!
    這件事就是所謂的羅興亞問題。17年八月份以來,羅興亞族的武裝分子在緬甸的若開邦,相當於緬甸的一個省,多次襲擊緬甸軍隊的檢查站和政府機構,跟緬甸軍警發生了激戰,造成了大量人員傷亡。想必大家第一次聽說羅興亞人,還是從關於羅興亞難民的新聞中聽說的。這一次危機鬧得比以往都大,我看很多報導甚至說緬甸有可能成為又一個科索沃。那麼這件事情到底是怎麼回事?為啥會有這麼大的國際影響呢?
  • 翁山蘇姬能否終結羅興亞人的歷史悲劇?
    國際危機組織(International Crisis Group,ICG)也表示,這支武裝接受過國外訓練。國際危機組織2016年發布的一份報告稱,該武裝組織由居住在沙烏地阿拉伯的羅興亞人指揮,其領導人名叫阿泰·烏拉(Ata Ullah),出生於巴基斯坦後在沙烏地阿拉伯長大。
  • 羅興亞,我不想讓世界忘記你!孟加拉攝影師講述的故事
    羅興亞,我不想讓世界忘記!他是一位出生於孟加拉達卡的攝影師,也是第一批在2017年 8月中旬,羅興亞危機慘烈爆發,大量羅興亞難民抵達孟加拉後,一直在忠實記錄羅興亞危機的攝影記者。正是他的工作,讓世界看得到羅興亞人艱難的生活現狀和人性和人道的救助。
  • 緬甸羅興亞人問題的視差——歷史、現狀與癥結分析
    人們關注羅興亞人問題的來龍去脈時,受不同來源素材的影響,會不自覺地站在某個立場上,而這些立場往往有較大的歧異性,這便形成了羅興亞人問題的視差。本文擬從不同視角出發,梳理對羅興亞人的產生、詞義和境遇的分歧,分析視差碰撞下羅興亞人問題的危機現狀和走勢,進而梳理和分析其癥結所在。
  • 羅興亞人
    巨大的反響西方把這稱為一個嚴重的人道災難他們要求美國政府對緬甸進行經濟制裁還要求把翁山蘇姬的諾貝爾和平獎給撤回來等等你可以想像這個事情有多嚴重藉此機會我就把羅興亞人和緬甸政府之間的事情和大家講一講緬甸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羅興亞人是一個少數民族總人口200萬
  • 世界上最受到迫害的少數族群 羅興亞難民被送往孟加拉孤島
    南亞孟加拉國目前收容超過70萬逃離緬甸政府迫害的羅興亞人(Rohingya),該國計劃將10萬名逃入其境內的羅興亞難民轉移至孟加拉灣上一座名為巴山查爾(Bhasan Char
  • 外媒:孟加拉國首批約千名羅興亞難民已被轉移至孤島安置點
    據半島電視臺3日報導,多位孟加拉國官員當天表示,儘管人權組織呼籲停止難民搬遷進程,但該國政府已開始將數千名羅興亞難民轉移至巴山查爾島。另據英國《衛報》3日報導稱,當天已有一些羅興亞難民家庭將行李搬上大巴車,在當地警察的護送下通過吉大港前往巴山查爾島。當地警察局表示,3日已轉移約1000人。
  • 緬甸之殤:羅興亞人
    在這場恩恩怨怨的歷史潮流中,羅興亞人的經歷了什麼樣的愛恨情仇,未來他們又會何去何從?這場發生在緬甸的故事又將會如何終結?羅興亞人,可謂是緬甸之殤了。宗教的戰爭是意識鬥爭的延續,歷史上英國殖民者給予羅興亞人高規格的待遇來打擊佛教徒,現在也讓羅興亞人受到了報應。1961年,吳努政府把佛教定為緬甸的國教,這讓若開邦地區的氣氛瞬間緊張起來,原本一直處於優勢地位的伊斯蘭教現在受到了來自各方的威脅,國教的確立讓若開邦的佛教再一次獲得了新生。
  • 緬甸的羅興亞人,為何被所有人嫌棄?
    經過多年的戰爭,到1991年,若開邦的羅興亞武裝幾乎都被剿滅,很多羅興亞人也失去土地,成為流民。雖然肅清的羅興亞人的武裝,但是緬甸境內仍然有大量無法得到緬甸國籍羅興亞人,他們與若開人的關係很緊張。在2012年,3個羅興亞人性侵殺害女若開人佛教徒,導致羅興亞人與若開人的大規模衝突。
  • 羅興亞人的開齋飯,你見過嗎?
    這是羅興亞人的開齋飯,這是清真寺裡開齋的一刻。  我們的羅興亞穆斯林同胞們就是在這種環境下封了一天齋,就是在這種簡單到不知道怎麼比喻的飯食下,等待開齋後的喜悅。羅興亞人的開齋飯,你見過嗎?  支援者團隊,漂洋過海將籌集到的善款物資發放帶到了羅興亞難民營。
  • 羅興亞難民的遣返,只有開始,沒有終點
    畢竟自己家人口已經多到要爆炸的程度,再為了當好人把這些遠房親戚請進來自家老百姓絕對會崩潰的,所以這幾年被緬甸趕過來呆在邊境地區的羅興亞難民,讓孟加拉國政府也是相當地頭疼。雖然這幾年的全球氣候有利於出產難民,但是這羅興亞難民和別處的難民有一個很大的區別,那就是羅興亞人沒有國籍。
  • 冠狀病毒:兩個羅興亞人在難民營中呈陽性
    官員說,在孟加拉國世界上最大的難民營中,兩名羅興亞難民的冠狀病毒檢測呈陽性。一位政府醫生說,這是在考克斯巴扎爾(Cox's Bazar)難民中首例確診病例,約有100萬羅興亞人安營紮寨。誰是羅興亞人?自3月14日以來,位於科克斯巴扎爾(Cox)巴扎爾(Bazar)擁擠的難民營中的羅興亞人一直處於封鎖狀態。在希臘也有大量難民的地方,隨著大流行病的緩解,官員們希望將約1,600名易受傷害者從其營地轉移到其他國家。
  • 將羅興亞人安置在偏遠島嶼 孟加拉國的臨時舉措還是孤立和無視?
    羅興亞人被轉移至偏遠的巴山查爾島 羅興亞穆斯林難民問題長期困擾著孟加拉國政府,而緬甸繼續拒絕允許羅興亞人重返他們位於若開邦地區的村莊。 事實上,難民救濟和安置專員已經討論了一種提供食物和非食物物品清單的機制,以開始將羅興亞人遷往巴山查爾島進程。 據聯合國稱,羅興亞人是「世界上受迫害最嚴重的少數民族群體」,自2012年以來,羅興亞人在緬甸遭受了殺戮和暴力浪潮。
  • 緬甸羅興亞人出逃數量73萬,緬甸政府軍再度施暴:血腥大屠殺開始
    國際海牙法院在上周針對緬甸受迫害的羅興亞人採取的軍事暴行調查發現,緬甸政府軍只判罰3名軍官有罪。儘管緬甸在2016年至2017年的鎮壓行動中,面臨聯合國法庭的種族滅絕指控,但緬甸軍方依然對羅興亞人實施了暴力行動和武力鎮壓。
  • 人性和現實的對決:羅興亞難民收還是不收,大馬進退兩難
    看到新聞我們可以得知,孟加拉海岸防衛隊在領海救發現一艘在海上漂流近2個月的大型難民船,至少382名餓得奄奄一息的羅興亞難民獲救。然而,在發現難民船之前,已經有超過30名難民已死在船上。這批羅興亞人據悉是來自孟加拉東南沿岸的難民營,原本打算通往馬來西亞。
  • 將羅興亞人安置在偏遠島嶼 孟加拉國的臨時舉措還是孤立和無視?|羅...
    儘管人權組織和聯合國機構普遍反對,但孟加拉國似乎有意將十萬名羅興亞難民安置在孟加拉灣偏遠島嶼巴山查爾島(Bhashan Char)的臨時避難所中。這個小島距離西南海岸50公裡,達卡政府承認,將羅興亞人遷往巴山查爾島的行動定於今年12月開始。
  • ...中日韓領導人會議是否保留尚無定論、羅興亞難民遷徙至孟加拉國...
    青瓦臺此前一直表示,將為促三國領導人會議成行付出努力羅興亞難民遷徙至孟加拉國小島孟加拉國境內的近1500名羅興亞穆斯林難民(Rohingya)已於2020年12月3日周四被遷移到孟加拉灣的藤加查爾島(Bhasan Char)。這只是一項不顧聯合國與人權組織反對,遷徙羅興亞難民大計劃的第一步。
  • 數百名羅興亞難民在海上漂蕩數周,多國因冠狀病毒拒絕他們上岸
    突如其來的冠狀病毒令各國無數生活在底層的人們帶來了巨大的災難,近日一則關於羅興亞難民的遭遇更是引起了人們的關注,如今,他們為了能滿足活下來的基本需求付出了巨大的努力,甚至死傷慘重。據衛報5月3日報導,這些羅興亞人原本居住在位於孟加拉國及緬甸的邊境地區,但按照這些國家的法律,他們無法獲得有效的公民身份,沒有工作的他們生活十分困難,如今由於冠狀病毒的影響,他們連基本的生存問題都難以解決。據孟加拉國的一名官員介紹,在5月2日已經有43名羅興亞人登陸孟加拉國南部海岸,然後被送往孟加拉國梅格納河河口的淤泥島巴桑查爾,另仍有數百人仍漂泊在外。
  • 因屠殺10名羅興亞人而被判刑10年的7名緬軍士兵被曝已被釋放
    據有關媒體報導,近日,因2017年在若開邦孟都鎮「英丁」村屠殺了10名羅興亞人而被判刑10年的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