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
廣東省博物館,應該是端硯藏品數量最多,藏品質量最好的博物館了。為了觀摩這些端硯我跑了幾次博物館。網上關於廣東省博物館端硯介紹太少,估計很多人和我一樣被這個困擾多時。 純粹是為了和大家分享這些精美的端硯,我冒著被百度機器人扣分的風險(扣分的原因,文末有講到),將這些發出來。
以下是我記錄的廣東省博物館的端硯中,帶硯銘的部分,因為本身拓制的質量不高,我拍的也有些不清楚,多少會影響大家閱讀,但是有心人還是可以從裡面看到很多。
不管對端硯感興趣、還是想創作硯銘,還是想學習書法,相信都會有所幫助!
1、坑仔巖 蕉白硯
右側硯銘:恭則壽,德基福,以此寫心,而無幹祿。 楙園
印:天趣橫生
2、坑仔巖 梅雀硯
硯背銘文:眾芳搖落獨鮮妍,佔斷風情向小園,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霜禽
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斷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須檀板共金樽。海昌陳屺堂玩。
3、坑仔巖 「壺」字硯
硯背銘文:維 心之靈,維神之清,內徹外瑩,一落墨而神採英英
4、宋坑 長方硯
硯背銘文:
一片端溪石,千秋此不磨,徵凹客妙墨,餘沈亦恩波,香潰凝松麝,煙痕瀉黛螺。四圍涵曉露,半掬暈春渦。鴝眼雙圓淄,龍賓再拜過。玉堂人舊賞,金鼎凍曾呵。知自平生重,垂青哲匠摩,文章麟閣在,得力硯田多。古築平陽黃春濤題並攜。
5、老坑 隨形硯
硯背銘文:老坑端硯,冥國十三年,姚海珊制自端州
6、坑仔巖 淌池硯
硯背銘文:維此石田,吾業此三十年,豈必取禾三百之釐。 道光壬辰中秋月,竹林居士銘並書。門人崔元英敬鐫
印:竹林
7、坑仔巖 長方硯
清嘉慶(1796—1820年)
左側銘文:清溪大兄雅玩,弟馮敏昌贈;
右側銘文:昔賢投贈,盟心貞石,得之勗哉,守黑知白民國十三年五月得之於合浦李氏。防城黃惺吾。
8、宋坑 靈芝池硯
清中期 硯背銘文:石古泉寒,質堅性潤,扣之其聲稷稷,如聞嶺澗松風雅韻。癸亥清和月。
銘於興安餐霞煮石之山房。林揚祖。
印:揚祖
9、坑仔巖 雲海旭日硯
硯背銘文:傍龍沼,揮鳳翰,華日卿雲光糾縵。鹿原。 滄海日兮巫峽雲,廣陵潮也洞庭月。合將宇宙大奇觀,壯我臨池詩思勃。古梅道承。
印:謝,又紹
10、宋坑 雲邊硯
硯左側銘文:嘉慶癸酉四月墨痕精舍珍藏
11、麻子坑 隨形硯
硯背銘文:自有天然硯,山林景可嘉。詩題桐葉茂,筆點石闌斜。亞字非無用,端溪不必誇。鼠須滋雨露,麟角染泥沙。力定千軍掃,毫成五色華。管城殊落紙,手腕直生花。屈曲雲煙綴,迴環翰墨加。杜公佳句在,珍重碧籠紗。 嘉慶七年涼秋月,阮元。
印:阮元印
12、白線巖 靈芝如意硯
硯背銘文:紅暈燕脂,綠凝鴝眼。書蕉葉以成文,染桂香而灑翰。金殿論思,玉堂纂撰,擬片玉於崑山,價倍瓊瑤萬萬。癸巳秋日滌芬居士撰
13、老坑石 隨形硯
硯背銘文:雲漢昭回,倬彼星漢,麗於高旻,作作有芒,繚以祥雲,水精之字,賁我人文。星槎二兄正名。 遐齡。
14、古塔巖 荷葉硯
硯背銘文:葉田田,滴露研,含毫命素塵不沾。 梅翁作畫硯,老鼎銘。
15、坑仔巖 硯板(用米芾的墨跡換的硯臺,佩服佩服)
硯左側銘文:雲間董氏藏有先代鴝鵒眼石硯一枚,予蒞斯邑,見而寶之,遂以家藏米元章墨跡
易焉。恐後世子孫莫知寶也,故識之。師遊。
硯右側銘文:水晶碧玉費平章,爭及端溪石一方。鵒眼盈盈曾見否,鳳池綈几几滄桑。 民國九年十月從軍惠陽三多。祝得此,喜而賦之。防城黃惺吾。
16、梅花坑 抄手硯
硯側銘文:噫嘻,寧為圭方,不為珠員 嘉靖庚子焦山繼盛題
16、坑仔巖 雲紋硯(多漂亮的盒子)
硯銘:上洞神品
17、宋坑 蒼龍橫沼硯
硯右側銘文:宣德內府寶藏。蒼龍橫沼。
硯左側刻銘文:端溪菁英,紫翠晶瑩。蒼龍橫沼,象葉文明。玉皇香案,供奉曾經。望沉海角,此獨護靈。何緣歸我,座發古馨,熟與不朽,鳴盛和聲。蒼梧野人銘。
印:班甫
18、剩下的就不一一介紹了
答應了媳婦,不要熬夜。現在已經是12點了,我就到此結束。
剩下的直接奉上照片,各位直接查看即可。都是高清圖片應該能看的清楚
本來這個端硯系列是要寫四個完整的文章介紹的,但是因為幾個方面我可能寫完這篇就不再寫了,請大家諒解。
①我的自媒體領域定位是文化-書法這個垂直方向的,寫端硯更偏向於工藝,對我的自媒體專注度評分有影響;
②為了讓大家不受到我個人喜好左右,文章中我儘量不摻雜個人因素,這樣百度會判定「文章中個人觀點少」而扣分,嚴重影響我現在正在申請的「優質原創」;
③因為部分「硯銘」「石品」「坑口」的介紹,都會合部分已經公開在網上的關於粵博端硯的內容重複,容易被判定為抄襲。(雖然我是手打,但是也扛不住這樣罰)。
最後,因為太晚了,我答應媳婦早點睡覺,最後十方硯臺就只有圖片,這個再次說聲抱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