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陳大中銘硯

2021-03-01 品圖文化產業聯盟


陳大中老師將來到微拍堂品圖閣直播間分享他銘硯的樂趣。

直播時間:2020年12月30日晚上7:30

直播地點:微拍堂品圖閣直播間

各位感興趣的朋友,陳大中老師將在直播間等你,我們不見不散!

不知不覺,2020年已步入尾聲。在這一年裡,我們一起經歷了很多,也見證了難忘的歷史。

有時想想,一個人的一生,百年而已,在歷史長河中轉瞬即逝。那麼可以用什麼方式,在短暫的人生裡,為後世留下屬於自己的痕跡呢?

造物,就是其中一種。如果保存得當,物的壽命會比它的製造者、使用者留存得更為長久,從而能把他們的意志傳於後世。

硯臺是文人墨客不離不棄的摯友。如果一方硯臺有銘文、拓片、題跋等文字記錄傳世,更是能增添人文意趣與藝術價值。

▲陳大中(本名陳建中),1962年5月出生,無錫人。中國美術學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西泠印社理事。中國書法家協會篆書委員會委員。

陳大中老師選了13方硯石,親自做了設計並刻制硯銘。下面,便將陳大中老師的這13方自用硯分享給大家:

硯名:雛鳳硯(麻子坑)

硯蓋銘文:雛鳳

硯蓋銘印:心齋

硯面銘文:雨

硯底銘畫:鳳凰

硯側銘文:鳳鳴高岡,奐其華章。志壹而行,蹈厲發揚。陳大中銘。

題頭:澤雨無偏,心田受潤

材質:松雪箋初拓陳大中自用硯硯銘

尺寸:135cmX65cm

鈐印:高志、大中父、心齋、心賞、匠心、翼堂、陳印

題跋一:澤雨無偏,心田受潤。梁文帝句。陳大中錄。

題跋二:鳳鳴高岡,奐其華章。志壹而行,蹈厲發揚。己亥春,雨兒應試幸運而過,故制嵌名之硯以為紀念。庚子初冬,陳大中記。

硯名:湌經硯(白端)

硯蓋銘文:張大千敬造。

硯蓋銘印:大千

硯底銘畫:張大千繪觀音大士

硯側銘文:湌經養年。陳大中銘。

硯側銘印:翼堂

題頭:受潤心田,湌經養年

材質:松雪箋初拓陳大中自用硯硯銘

尺寸:135cmX65cm

鈐印:心安、大中父、心齋、高志、翼堂、向寬處行

題跋一:受潤心田,湌經養年。佛弟子陳大中恭題。

題跋二:如白玉之晶,成蓮花之形,懷虔誠之心,抄般若之經。庚子秋,陳大中再拜。

硯名:禪機硯(坑仔巖)

硯蓋銘畫:蟬

硯蓋銘文:杏子塢老民。

硯蓋銘印:木人

硯臺銘畫:蟬

硯側銘文:或藏或行,可默可鳴。譬如莊子,未能忘情。大中銘。

硯側銘印:心齋

題頭:禪機

材質:松雪箋初拓陳大中自用硯硯銘

尺寸:135cm×65cm

鈐印:心賞、翼堂、大中父、高志、匠心、大中印父、心齋

題跋一:禪機。陳大中題。

題跋二:蟬者,或藏或行,可默可鳴。人謂高潔,故太史公云:「禪蛻於濁穢,以遊塵埃之外」。蟬者,禪耶?庚子冬日,陳大中於臨江仙館。

硯名:一捆竹硯(蠖村石)

硯蓋銘畫:吳鎮畫竹

硯蓋銘文:梅花道人(外)成竹在胸,可以清吟,可以寫心。陳大中銘(內)

硯蓋銘印:翼堂

題頭:竹石之盟

材質:松雪箋初拓陳大中自用硯硯銘

尺寸:135cmX65cm

鈐印:心賞、翼堂、大中父、高志、匠心、大中父、心齋

題跋一:竹石之盟。陳大中題。

題跋二:竹稱為君,石呼為丈。錫以佳石,千秋無讓。鄭板橋句,陳大中錄。

硯名:書城硯(坑仔巖)

硯蓋銘畫:王羲之像

硯蓋銘文:老蓮洪綬畫。

硯蓋銘印:章侯

硯側銘文一:書城。陳大中題。

硯側銘文二:書之道,如列陣,如布兵。如武穆云:「運用之妙,存乎一心。」陳大中銘。

硯側銘文三:右軍云:「夫紙者,陣也;筆者,刀矟也;墨者,鍪甲也;水硯者,城池也。」故以「書城」名此硯。翼堂記。

硯側銘印:心齋、翼堂、陳大中印

題頭:墨池書城

材質:松雪箋初拓陳大中自用硯硯銘

尺寸:135cm×65cm

鈐印:心賞、大中父、心齋、高志、匠心、翼堂、大中父

題跋一:墨池書城。陳大中題。

題跋二:右軍謂硯為「書城」,王僧彥稱硯為「墨池」,皆硯之別名也。 釋名曰:「硯者,研也。研墨使和濡也。」缶翁曰:「佐我文史也。」庚子冬日,陳大中記。

硯名:秦方升硯(坑仔巖)

硯蓋銘文:與古為徒。橅此秦升,佐我翰文,千載之下,思接古人。陳大中橅古並銘。

硯蓋銘印:翼堂

硯側銘文一:重泉。

硯側銘文二:秦大良造鞅方升。臨。翼堂。

硯側銘文三:秦孝公十八年詔版

硯側銘印:陳大中印

硯底銘文:秦始皇廿六年詔版

題頭:秦大良造鞅方升

材質:松雪箋初拓陳大中自用硯硯銘

尺寸:135cm×65cm

鈐印:心賞、大中父、心齋、半日閒、高志、匠心、翼堂、臨江仙

題跋一:秦大良造鞅方升。陳大中橅造。

題跋二:此方升為大良造商鞅所制。右側外壁刻有秦孝公十八年詔銘,頂部及左部外側刻有「重泉」及「臨」兩處地名,乃其所用地也。秦始皇廿六年復刻詔銘於此升底部外側,成此秦百十年傳國重器。餘於此器心儀久矣!今盡力橅造並銘。庚子處暑,陳大中記於臨江仙館。

硯名:枕金石硯(麻子坑)

硯蓋銘文:枕葄金石。伊秉綬。

硯蓋銘印:默庵

硯側銘文:食金石力,結金石緣,養金石氣,得金石壽。陳大中銘。

硯側銘印:陳大中印、翼堂

題頭:東坡遺愛

材質:松雪箋初拓陳大中自用硯硯銘

尺寸:135cm×65cm

鈐印:心賞、陳大中印、翼堂、高志、匠心、大中父、心齋

題跋一:東坡遺愛。陳大中題。

題跋二:子曰:鬱郁乎文哉吾從周。我謂:泱泱兮硯者宋抄手。東坡亦愛我亦有,枕葄金石能多壽。世傳宋抄手硯式乃東坡所制所愛,餘亦效之。陳大中記。

硯名:翼堂硯(麻子坑)

硯蓋銘畫:張善孖畫《虎》

硯蓋銘文:張善孖寫於大風堂中。

硯蓋銘印:虎痴

硯側銘文:翼堂用硯,大中自署。

硯側銘印:翼堂

硯底銘畫:虎

硯底銘文:從來雅志負高雲,且向林泉寄寸心,最愛南山丘壑深。陳大中銘。

硯底銘印:心齋

題頭:最愛南山行不足

材質:松雪箋初拓陳大中自用硯硯銘

尺寸:135cm×65cm

鈐印:心賞、大中父、心齋、高志、匠心、翼堂、建中將軍章

題跋一:最愛南山行不足。陳大中橅白香山句。

題跋二:乙丑秋,餘始學於南山。書印之餘,尤好文房之器,於硯一道更是留意。然硯之佳者難得,故餘自行構想,倩硯師制之。此硯以虎為題,並以南山為銘,實餘生肖之硯。虎行南山不覺已是卅五年矣!庚子秋,陳大中記。

硯名:溫其如玉硯(麻子坑)

硯蓋銘文:溫其如玉。陳大中題。

硯蓋銘印:陳大中印、翼堂

硯底銘文:方正不苟,剛中見柔,此君子之所求。陳大中銘。

硯底銘印:陳大中印、翼堂

題頭:澤雨無偏,心田受潤

材質:松雪箋初拓陳大中自用硯硯銘

尺寸:135cmX65cm

鈐印:高志、大中父、心齋、心賞、匠心、翼堂、陳印

題跋一:澤雨無偏,心田受潤。梁文帝句。陳大中錄。

題跋二:鳳鳴高岡,奐其華章。志壹而行,蹈厲發揚。己亥春,雨兒應試幸運而過,故制嵌名之硯以為紀念。庚子初冬,陳大中記。

硯名:心齋硯(坑仔巖)

硯蓋銘畫:趙孟頫繪蘇東坡像。

硯堂銘文:心齋、井

硯側銘文:井汲綆,田作新,我心足,耽筆耕。東坡云:「作個閒人。且陶陶,樂盡天真。」陳大中銘。

硯側銘印:有恆、陳大中印、翼堂

題頭:且陶陶、樂盡天真

材質:松雪箋初拓陳大中自用硯硯銘

尺寸:135cm×65cm

鈐印:心賞、大中父、心齋、心齋、匠心、翼堂、建中將軍章

題跋一:且陶陶、樂盡天真。東坡居士句,大中錄。

題跋二:戊戌秋制井田硯,今夏硯成。有井有田,相伴雲煙。且耕且讀,樂似坡仙。硯號心齋,是以忘年。庚子秋,陳大中記於臨江仙館。

硯名:壽無量硯(白端)

硯蓋銘畫:齊白石畫佛像

硯堂銘文:齊璜恭繪。

硯堂銘印:木人

硯側銘文:菩提身,般若相。湌金經,壽無量。陳大中銘。

硯側銘印:翼堂

題頭:戒定慧

材質:松雪箋初拓陳大中自用硯硯銘

尺寸:135cm×65cm

鈐印:佛像印、陳大中印、翼堂、高志、大中父、心齋、心定蓮花開

題跋一:戒定慧。陳大中恭書。

題跋二:色淨質堅,鑿作石田,朱墨輕研,湌經養年。己亥秋得白端石,純淨至極,倩少江兄鑿成此式。庚子夏銘成、並題。陳大中於臨江仙館。

硯名:石泉硯(麻子坑)

硯蓋銘文:石泉。陳大中題。

硯蓋銘印:陳大中印、翼堂

硯底銘文:石如田,墨似泉,此中歲月可永年。陳大中銘。

硯底銘印:陳大中印、翼堂

題頭:石頭可語交平生

材質:松雪箋初拓陳大中自用硯硯銘

尺寸:135cm×65cm

鈐印:高志、大中父、心齋、匠心、翼堂、臨江仙

題跋一:石頭可語交平生。缶翁詩句,後學陳大中恭錄。

題跋二:如此佳石出端州,伴我文房復何求。放翁缶翁有詩留。庚子秋,陳大中題於臨江仙館。

硯名:樂石硯(坑仔巖)

硯蓋銘畫:任伯年畫米顛拜石圖

硯蓋銘文:伯年任頤寫。

硯蓋銘印:頤印

硯側銘文一:樂石。銘印:大量。

硯側銘文二:太璞襄陽米。九松園丁。銘印:園丁

硯底銘文:腕底猶動霓裳舞,石上似見瀟湘雨。沉著痛快思老米。陳大中銘。

硯底銘印:翼堂

題頭:硯北峰巒米外史

材質:松雪箋初拓陳大中自用硯硯銘

尺寸:135cm×65cm

鈐印:高志、大中父、心齋、心賞、匠心、翼堂、陳印

題跋一:硯北峰巒米外史。納蘭容若句,陳大中錄。

題跋二:昔者蘇、米皆愛硯,東坡居士所愛者端方,海嶽外史所愛者奇異。此石頗有奇趣,當是外史之所愛也。戊戌春餘獲此石,醞釀再三而倩硯師制為此式。復求園丁、大量二兄賜銘,時逾二年方成。外史有知,當不笑我東施之舉也。庚子秋日,陳大中記於臨江仙館。

品圖閣和陳大中老師合作,推出了辛丑2021《翼堂心造·陳大中銘硯》檯曆!檯曆輯入了陳大中老師的自用硯與硯銘拓片題跋。

▲尺寸:長27.5釐米,寬18.5釐米,厚1.3釐米 大16開

《翼堂心造·陳大中銘硯》檯曆內含陳大中老師自選硯石並設計,請制硯師鑿制的藏硯,以及硯銘松雪箋拓片,並且配有硯銘、題跋等釋文。

檯曆正面有年、月、周、日(含農曆),並且標註了24節氣、傳統節日和一些國際節日。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進入購買頁面

相關焦點

  • 從硯銘看硯文化
    硯與硯銘硯與硯銘是一種相互關係,硯是載體,硯銘則是賦予硯的生命,硯與硯銘共同形成了硯文化。硯臺最早的雛形稱作研磨器。「文房四寶」中最早出現的應該就是硯臺,經過對早期巖畫的研究發現,當時研磨顏料的工具「磨盤」和「磨棒」,應該是最早的「硯臺」。
  • 硯 名硯 硯銘 硯田 蘇軾與硯 陸遊和文天祥的硯銘
    (玉硯)  制硯人鍾情於硯,用硯人痴迷於硯的就更多了。   (木硯)  蘇軾愛硯是出了名的。   (硯盒 日本友人贈鄧小平 收藏於國家博物館)  陸遊的《端硯銘》字少情濃:"瘴雨蠻煙,紫雲摩天。金聲玉質,胎孕靈淵。石眼閱人,盲夫莫識。我貴知希,珍我此石。"
  • 盤點廣東省博物館端硯系列2——硯銘(附拓片)
    以下是我記錄的廣東省博物館的端硯中,帶硯銘的部分,因為本身拓制的質量不高,我拍的也有些不清楚,多少會影響大家閱讀,但是有心人還是可以從裡面看到很多。不管對端硯感興趣、還是想創作硯銘,還是想學習書法,相信都會有所幫助!1、坑仔巖 蕉白硯右側硯銘:恭則壽,德基福,以此寫心,而無幹祿。
  • 江蘇愛濤攜手藝狐在線|古名硯北京特別拍賣會同步直播競買
    本次古名硯特別拍賣會是愛濤拍賣首次在北京舉辦,並攜手中國藝術品拍賣網絡直播聚合平臺-藝狐在線實現全程拍品預展和同步直播競買,也作為本土網際網路+的嘗試為國內的買家實現非現場參拍服務,讓國內買家不用舟車勞頓只要輕觸指尖就可實現遠程競價的購買體驗。歡迎各界硯友、藏家於金秋十月相聚北京、相聚愛濤、相聚藝狐在線!
  • 【國學】涵星硯
    最早關於涵星硯的記載是宋代何薳《春渚紀聞‧龍尾溪研不畏塵垢》「涵星研,龍尾溪石,『風』字樣,下有二足,琢之甚薄」。從何薳關於涵星硯的論述中可知:涵星硯材質是龍尾溪石,形制是風字形,下有二足。同時,涵星硯「琢之甚薄」。米芾在《硯史》中講:風字硯「至本朝變成穹高、腰瘦、刃闊,如鉞斧之狀。」米老的《硯史》讓人感受到宋代那些持硯的手,握著的是凜凜寒光的龍泉寶劍。
  • 研田2015——22方名硯,狂拍幾百萬
    此磚硯為漢建武二十年磚,硯側有銘,質地精密堅實,體大貌樸,硯正方,有環形池,有銘文在硯唇,曰:「亞塵同庚兄弟惠存,癸未中秋日,君謀贈」。下有方章「張」字款。癸未年即1943年。這一年,梅蘭芳、周信芳、吳湖帆、汪亞塵、範煙橋、楊清磬、丁健行、張旭人、張君謀、汪士沂、陸書臣等20人,結成《甲午同庚千齡會》,此硯正是張君謀贈與汪亞塵之物。
  • 關於「辛棄疾涵星硯」相關問題的探討
    硯池中有一柱的「風」字樣宋硯,人們稱之為涵星硯。《西清硯譜》中乾隆仿宋涵星硯所題硯銘,是涵星硯最好的說明。其銘曰:「石割雲研之成也,池涵星研之形也,雲淨星現以彰文明也,用之絲綸,慎乎拱北之情也。」。涵星之形,雲淨星現,以彰文明,涵星鬥月,輝映星宿。涵星拱月,隱含恩澤廣大,財帛豐盈之意。宋代許月卿有詩:「乾坤涵奧學,日月照孤忠」。
  • 「文化賦能•產業振興」 金山硯系列研究成果新聞發布會召開
    12月25日,「文化賦能•產業振興」金山硯系列研究成果新聞發布會暨捐贈地方儀式召開,主要介紹金山硯研究開發系列成果。記者獲悉,金山硯研究開發堅持理論和實踐相結合、設計與創新相結合、文化與產業相結合的路線,通過深入金山石礦區,實地開展創作研究,開發了金山硯系列作品,打造金山硯成為魯硯的新品種。
  • 硯界公益拍——文人賞石 九如
    尺寸:20*9*6cm 作者:弘孝 銘文:九如 鐫銘者:弘孝 作者簡介:硯雕師,畫家,隱仙山館主人,1981年生於武漢。師從雕硯第一刀方見塵先生,早年得到杭州潘天壽環境藝術設計研究院院長朱仁民先生的啟蒙。
  • 菏澤召開「文化賦能•產業振興」金山硯系列研究成果新聞發布會
    省輕工聯社黨組成員、理事會副主任李修德介紹了金山硯研究開發情況及系列研究成果,省工藝美術協會會長袁敏、菏澤市巨野縣政府黨組成員馬德進、省輕工聯社資產財務部處長李哲回答了記者提問。省政協科教衛體委員會副主任、2018省派巨野縣核桃園鎮鄉村振興服務隊隊長蔣永濤、山東省工藝美術大師範玉慶出席此次發布會。
  • 江西省上饒市博物館館藏曆代名硯精品展在酒泉市博物館舉行
    加強藏品交流 共享優秀文化江西省上饒市博物館館藏曆代名硯精品展開展每日甘肅網12月25日訊據酒泉日報報導(記者謝沛宏)12月24日,由江西省上饒市委宣傳部、上饒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旅遊局、酒泉市文體廣電和旅遊局、酒泉市文物局主辦的「硯海擷珍——江西省上饒市博物館館藏曆代名硯精品展」在酒泉市博物館開展。
  • 魯硯新品種「金山硯」亮相 填補菏澤無魯硯的空白
    獨具菏澤地域文化的金山硯系列作品經過鑑定成為魯硯新品種,填補了菏澤沒有魯硯的空白。金山硯是指開採巨野縣核桃園鎮金山石礦區的金山石製作而成的硯臺。金山硯研究開發堅持理論和實踐相結合、設計與創新相結合、文化與產業相結合的路線,通過深入金山石礦區,實地開展創作研究,開發了金山硯系列作品,打造金山硯成為魯硯的新品種。研發過程大體分為了10個階段,經過實驗數據和物理分析,發現金山石具有質地細密溫潤,石品豐富,色彩絢麗,紋理多樣,發墨益毫的品質特點,符合硯材標準。
  • 魯硯新品種金山硯亮相,填補了菏澤沒有魯硯的空白
    魯網12月25日訊(記者 範祥海)今天上午,「文化賦能產業振興」金山硯系列研究成果會議暨捐贈地方儀式在菏澤召開。本次會議主要介紹了金山硯研究開發的背景、過程、特點以及相關成果。實地考察了金山文旅小鎮項目和王莊村石頭寨民間雕刻技藝,對于堅持保護和發展並重,科學合理利用金山石資源,創新研發金山硯系列工藝品,培育當地文旅產業生態,助力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達成了一致共識。為此,省輕工聯社頂層設計、統籌謀劃,研究提出了「金山硯研究開發」的課題,並協調山東省工藝美術研究所成立了由山東省工藝美術大師範玉慶領銜的研究團隊,正式開啟了金山硯研究及系列作品的創作實施階段。
  • 誤會與想像——透過對「銅雀瓦硯」的認識談藝術品的塑造
    清乾隆朝所修《西清硯譜》卷一中收錄的幾方「銅雀瓦硯」,當時被認定為漢硯,備受重視。本文通過近年來鄴城地區考古發現的瓦作遺存,判定這幾方瓦硯並非漢硯。銅雀瓦硯在宋代即受到追捧,而實際上,「銅雀瓦硯」並非東漢晚期的銅雀臺瓦,是使用東魏北齊時期壓磨黑光瓦件所制。
  • 煙雲供養—硯墨專場(上篇)
    制硯,需要硯工超凡的靈感與高尚的文化。藏硯,需要與收藏相關的諸多智慧。因為,硯文化是收藏文化全部信息的總合!在中國所有的收藏品中,硯以藝術性,觀賞性,實用性俱佳而被世人津津樂道,秉心傳承。硯的屬性明確,識別清楚,內涵豐富,外延深厚。硯拓更是放大,延伸了硯文化的輻射力和影響力,由獨樂擴展為眾樂。硯是中國收藏品中為數不多的可觀,可賞,可用,可把玩的典型中式雅器。
  • 文化賦能•產業振興」 金山硯系列研究成果新聞發布會召開
    李修德現場向曹州書畫院、李榮海美術館以及巨野核桃園鎮分別捐贈金山硯硯臺5方。據了解,今年1月份,在省政協科教衛體委員會派駐巨野縣核桃園鎮鄉村振興服務隊隊長蔣永濤的推動下,省輕工聯社組織行業專家赴該鎮深入調研對接鄉村產業振興工作,對利用金山石資源,創新研發金山硯系列工藝品,培育當地文旅產業生態,助力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達成了一致共識,提出了「金山硯研究開發」的課題。
  • 《琉璃》何晟銘被成毅拖下水,賜名「銘銘公主」,傅詩淇他急了!
    《琉璃》的熱度是越來越高了,最近還有消息爆出因為《琉璃》的大火,一家漢服公司都被拯救了,《琉璃》在用實力證明它火了,它值得,而隨著劇的熱播,上個月劇組組織了三次直播,身為男主,三場直播成毅都參與其中,而也正是這三場直播,也讓大家見識到,原來成毅私底下是這麼的可愛,而讓他如此可愛的源頭
  • 一文讓你徹底了解四大名硯之首的——端硯!
    中國四大名硯 端硯 明代 明代端硯在設計、形制乃至雕刻方面遠遠超過前代,硯形、硯式趨向多樣化,題材廣泛。 清代 清代初期端硯也和其他工藝美術品一樣,達到空前的繁榮。
  • 葉銘受邀參加央視《綜藝盛典》
    《綜藝盛典》是一檔大型直播綜藝欄目,更是定位於高水準的專業性綜藝欄目。葉銘二胡演奏《上海灘 》每周一期《綜藝盛典》相當於每周直播一臺小春晚,形成媒體和觀眾熱議的話題 「今晚看我的」葉銘 、季寶傑受主持人張蕾邀請,做客中央電視臺《綜藝盛典》。
  • 歷史故事—文人有硯,猶美人之有鏡,一生之中最相親傍
    硯臺雖在末,但是紙易灰、筆易損、墨易碎唯硯堅固而流傳千載唐庚《古硯銘序》言:硯與筆墨出處相近,獨壽天不相近也。筆之壽以日計,墨之壽以月記,硯之壽以世計。>歷史發展硯在我國歷史悠久,漢代劉熙寫的《釋名》中解釋:「硯者研也,可研墨使和濡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