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辛棄疾涵星硯」相關問題的探討

2021-01-12 新華網客戶端

  文/譚玉平

    兩年前,筆者在潘家園淘到了一方硯臺,一眼就認準這是「宋硯」,遂收藏。歷來,硯臺不僅是文房用具,由於其性質堅固,傳百世而不朽,又被歷代文人視作珍玩藏品之選。但是這方硯臺從何而來,為何會驚現潘家園?上面鐫刻著「稼軒」二字,是什麼出處呢?從查閱資料到實地考證,再請相關行業專家鑑定,用了兩年時間,終於有了眉目。

   為何是宋硯?

  喜歡收藏硯臺的人都知道,硯臺的材料豐富多樣,除端石、歙石、洮河石、澄泥石、紅絲石、砣磯石、菊花石外,還有玉硯、玉雜石硯、瓦硯、漆沙硯、鐵硯、瓷硯等,共幾十種之多,而這方硯材質就是歙石形制。該硯長18.2cm,寬10cm,厚2.6cm,上窄下寬,成風字樣,最醒目的就是上面鐫刻的「稼軒」二字,刀法犀利,極具代表性。2015年年底,我在潘家園古玩市場淘到了這方硯臺。蔡鴻茹老先生一見此硯,立即脫口而出,「這是宋硯!」。

  藏 品

  天津藝術博物館研究員蔡鴻茹是一位古硯鑑定專家,從事古硯研究三十餘載,曾出版多本專著。在她看來,中國古硯雖被稱之為「文房四寶」之一,但在文物研究領域中,卻沒有書畫、陶瓷、銅玉那樣的顯赫地位,只是將其歸屬於古玩雜項,專門研究人員寥若晨星。即便是從事這項業務研究的大多也是作為附帶項目去搞的,並未把它當做一門獨立的學科去進行深入系統的鑽研。實際上,古硯是一個大可探求的知識領域。對它的研究,涉及到歷史、文學、書法、繪畫、雕刻等各個方面。近年來考古工作者在發掘過程中,發現了不少文房用具,積累了大量資料。

  中國社科院文物考古研究所原所長劉慶柱教授(右一)正在鑑定

  在蔡鴻茹老先生看來,「這方硯臺,從形制、款式、刀法和材料上看,必是宋硯無疑。」蔡老先生詳細解釋了「稼軒」二字的刀法,有如著名的「漢八刀」,刀鋒犀利,回鋒剛勁,行刀蒼勁平穩,入石三分。兩字結構平穩灑脫,刀法穩健,足見其功力。

   何為涵星硯?

  最早關於涵星硯的記載是宋代何薳《春渚紀聞 龍尾溪研不畏塵垢》一文:「涵星研,龍尾溪石,『風』字樣,下有二足,琢之甚薄」。從何薳關於涵星硯的論述中可知:涵星硯材質是龍尾溪石,形制是風字形,下有二足。同時,涵星硯「琢之甚薄」。

  龍尾溪石屬歙石一種,蘇軾、蔡襄、黃庭堅對龍尾山歙石評價極高。黃庭堅有龍尾山歙石的詩作:「不輕不燥稟天然,重實溫潤如君子,日光燦燦飛金星,碧雲色奪端州紫」。把歙石的石性(不輕不燥)與君子的品德互比,認為歙石的石品(金星)與青碧的石色勝過端石。

  硯池中有一柱的「風」字樣宋硯,人們稱之為涵星硯。《西清硯譜》中乾隆仿宋涵星硯所題硯銘,是涵星硯最好的說明。其銘曰:「石割雲研之成也,池涵星研之形也,雲淨星現以彰文明也,用之絲綸,慎乎拱北之情也。」。涵星之形,雲淨星現,以彰文明,涵星鬥月,輝映星宿。涵星拱月,隱含恩澤廣大,財帛豐盈之意。宋代許月卿有詩:「乾坤涵奧學,日月照孤忠」。此「涵星」應有尊古制祭天地、效仿孝陵建制,暗指包涵天空七星圖式的意思。

  「老衍清篇墨未枯,小馮新作語尤殊。呼兒淨洗涵星硯,為子賡歌墮月湖。聞道牂江空抱珥,年來合浦自還珠。請君多釀蓮花酒,準擬王喬下履鳧。」這是宋代大詩人蘇東坡所作《題馮通直明月湖詩後》。詩中所言涵星硯,是當朝文人墨客尤為珍愛、不可或缺的文房四寶之一。

  天津藝術博物館研究員、古硯研究專家蔡鴻茹先生正在鑑定

  歷史上關於涵星硯的記載

  隨葬之風令唐宋硯除了皇宮舊藏之外,民間大多「傳不過三代」。唐硯與盛唐雍容華貴的時風相承,追求華麗富貴。而「文人治國」和「文官政治」是宋代的統治特色。宋朝人上至皇帝,下至文人墨客,都醉心於「風花雪月」。所以宋代官硯的主流風格是「文風、幽風」,宋器「在心」,其給人的感受是娛人(取悅)、化人(教化)。宋硯的整體時代風格是直線的突出和整體造型瘦挺的藝術感覺。從唐代箕鬥形硯的雙足向宋代抄手硯的邊牆足的過渡,與其說是使用上為了抄手的方便,不如說是審美取向上為了體現宋代文人氣節高傲冷峻的需要。

  明代陳繼儒在《妮古錄》中下的結論:「文人之有硯,猶美人之有鏡也,一生之中,最相親傍。故鏡需秦漢,硯必宋唐!」所以,現代收藏界所見的官硯較多,而歷代名人硯不常見。特別是宋代制硯達到相當的水準,而現世的宋硯大多是古墓中出土的原因。蘇軾、歐陽修、黃庭堅、嶽飛和文天祥等都在硯臺上留下過不朽的品硯言志的銘文,但留下的實物卻不多。只有現藏臺北故宮文天祥的玉帶硯,成為臺北故宮的鎮館之寶。文天祥就義在北金,他的硯未能隨葬是可以理解的。清代康乾留傳下來的皇家硯臺在收藏界時有出現,而宋代有實物的,要數文天祥玉帶生硯比較出名,嶽飛的硯只有拓片流傳。從目前來看,還未曾聽聞藏家手中有宋代其他的名人硯。

  宋代由於文化的繁榮和文人階層的壯大,文人雅士們對硯臺興趣盎然,其收藏、饋贈、題銘成為一時風尚,大文豪蘇軾在詩詞中也多次提到過涵星硯,並以涵星硯饋送其好友。涵星硯不僅受到宋代文人非常的青睞,直到清代乾隆也對涵星硯喜愛有加,並仿製了幾方涵星硯,收入《西清硯譜》。乾隆皇帝對董其昌涵星硯題字:「其制樸,其性堅,伴香光(即董其昌),居畫禪,參五合,常恧旃峴,過眼雲煙一片石,全其天。」《西清硯譜》中另還收錄了蘇軾題字的涵星硯,形制與辛棄疾題字的涵星硯形制基本一致。1987年浙江蘭溪宋墓出土的長方形石硯,形制同稼軒硯完全一致。1995年浙江溫州郭溪鎮的南宋乾道三年(1167年)張孝愷墓出土的硯硯,也與嫁軒硯形制完全相同。

  清楊沂孫有聯:「涵星硯取函花露 瀋水香淳小閣重」。現代國學大師啟功先生也多次書寫此對聯。可知涵星硯從宋代開始到現代在文人心中的地位。

  藏 品

   這方硯與辛棄疾什麼關係

  辛棄疾,原字坦夫,後改字幼安,號稼軒。辛棄疾為南宋豪放派詞人,人稱詞中之龍,與蘇軾合稱「蘇辛」,與李清照並稱「濟南二安」。他是我國偉大浪漫派詞人、軍事家和政治家。強烈的愛國主義思想和戰鬥精神是辛詞的基本思想內容。辛棄疾唯一流傳至今的手跡《去國帖》現藏故宮博物院,此帖書於淳熙二年十月間,辛棄疾時年36歲。此帖書法中鋒用筆,點畫盡合法度,書寫流暢自如,渾厚沉婉,筆意略顯蘇黃遺規。雖無豪縱恣肆之態,亦不失方正挺拔之氣,為辛棄疾僅見的墨跡。

  我們請來多位業內名家將此「稼軒」二字經與故宮所藏《去國帖》手跡比對,結字用筆乃至整個氣息完全相符。「稼軒」二字整體風格有蘇黃氣韻,細察用筆渾厚沉穩,特別是「稼」字家上兩點的筆勢與《去國帖》中完全一樣,「軒」字最後一筆筆畫一拓直下,一瀉千裡,此種書寫習慣體現辛棄疾的豪放性格。

  綜觀宋代書法,尚意之風為其鮮明的時代特徵。宋代書法之「尚意」,是對晉唐筆法缺失後的一種無奈選擇。既然筆法方面不能更好的繼承,強化書法的個人意趣就成為當時書法乃至宋以後書家的內心追求。這樣書法在晉唐筆法削弱的時候,仍保持了旺盛的藝術生命力。辛棄疾時代的南宋時期也延續了北宋尚意之風的特點。觀此「稼軒」二字,結字寬博沉穩、行筆穩健、痛快淋漓、一氣呵成。二字無一筆鬆懈,在筆畫的披拂之間既得其強勁,又顯示灑脫之美,結字舒展,如舉手投足之自如蕭散。筆筆用力,沉著寬厚,顯出雄強,而又巧寓對比,錯綜變化,顯示靈逸。從字體上來看,應屬於行書式行楷。「稼」字禾旁撇畫飽墨輔豪,不激不厲,形態渾厚,接著「禾」字下部用筆迅疾,勁來猛利。右邊「家」字上部兩點輕鬆自如,下部以行書筆法與左邊相呼應。「軒」行楷結字,左邊「車」旁下部一橫收筆時不頓筆,順勢結上豎畫,豎畫起筆以順鋒入紙,行筆一拓直下,至收筆時鈍筆出鋒,意連右邊「幹」字。右邊「幹」字是整個題字的精彩部分,作者以猛利、剛烈的懸針豎出之,一瀉千裡,暢快淋漓。此飛流直下之勢也暗含辛棄疾縱逸豪放的性格。此二字點畫上還有蘇軾偃臥筆法遺意,如「稼」字禾旁的起筆,右邊「家」的兩點。而「軒」字最後豎畫的揮寫卻十分肯定平實,結字舒展自如,一反蘇字喜作扁勢的沉悶壓抑之感。

  另從石品上比對,辛棄疾所題「稼軒」硯與宋代何薳《春渚紀聞 龍尾溪研不畏塵垢》中所言龍尾質石是完全相符的。其形制方面,何薳定義宋涵星硯是風字樣,下有二足。「風」字樣是典型的宋硯形制,那麼涵星硯即是「風」字樣硯的一種,也可以說涵星硯是形制獨特的風字硯的一種。另外,硯臺有二足主要是唐朝箕形硯的風格,在宋早期有些硯還保留了二足。宋代文人氣質在器物上表現為含蓄、內斂、自然、淡泊、清新和儒雅的藝術特徵,體現在硯上是崇尚自然的石品、石性和簡潔、質樸的造型取勝,少有繁縟逐漸去繁就簡,去其二足了。現在安徽、江蘇等地出土的宋硯,很多都是風形硯,無二足,具有典型的宋硯風格。辛棄疾涵星硯就沒有二足。辛棄疾涵星硯硯額上雕刻精美的一柱,此柱即為涵星硯之「星」。

  也許,辛棄疾流傳至今的「賀新郎·細把君詩說」、「醉裡挑燈看劍」、「東風夜放花千樹」、「楚天千裡清秋」等等詞句,就是當年的稼軒以眼前的這方涵星硯研墨揮毫而就,也許稼軒在彼時與東坡一樣將自己心愛的涵星硯贈與至交,由於年代久遠,已難考究!

相關焦點

  • 【國學】涵星硯
    呼兒淨洗涵星硯,為子賡歌墮月湖。聞道牂江空抱珥,年來合浦自還珠。請君多釀蓮花酒,準擬王喬下履鳧。  這是宋代大詩人蘇東坡所作《題馮通直明月湖詩後》,詩中「呼兒淨洗涵星硯」所言涵星硯是當朝文人墨客尤為珍愛、不可或缺的文房四寶之一。
  • 辛棄疾《永遇樂》:霎時風怒,倒翻筆硯,天也只教吾懶
    「老合投閒,天教多事,檢校長身十萬松」,這是辛棄疾遊覽江西靈山時寫下的詩句,他感嘆自己在該退隱的時候,卻還是多事,忍不住要去檢閱山中的十萬株松樹。當辛棄疾回到瓢泉時,他建立新居,在停雲亭附近種植萬棵松樹。
  • 涵星配資人性化配資模式 少成本換取大收益
    炒股熱度越來越高,股民總是資金不足的問題也越來越多,股票配資的市場需求開始逐漸變大,其中,涵星配資以全國最低利息,對於不同客戶的需求,分為按天、按月、免息配資的配資設定成為了大家的選擇。    按天配資  按天配資模式,其實是股票配資中的最低門檻的配資模式,雖然是入門配資模式,但是它具備配資炒股的所有功能。
  • 關於磨墨的十一個問題
    原文實為兩篇文章,一為《修川墨鑑之——磨墨》,回答了關於磨墨的六個問題;一為《修川墨鑑之——磨墨(補遺)》,回答了關於磨墨的五個問題。因為作者總共回答了關於磨墨的十一個問題,所以我乾脆把兩篇文章統在一篇中,把文章標題改為《關於磨墨的十一個問題》了,轉載時略有改動。原文作者是修川居士,原載於公眾號修川藝事。
  • 從硯銘看硯文化
    硯與硯銘硯與硯銘是一種相互關係,硯是載體,硯銘則是賦予硯的生命,硯與硯銘共同形成了硯文化。硯臺最早的雛形稱作研磨器。「文房四寶」中最早出現的應該就是硯臺,經過對早期巖畫的研究發現,當時研磨顏料的工具「磨盤」和「磨棒」,應該是最早的「硯臺」。
  • 高中生讀辛棄疾的「我見青山多嫵媚」,提個問題,難住了不少老師
    在這群人中,筆者總會想起當年那個率50多人勇闖數萬人營地的少年:辛棄疾,那一年他22歲。敢打敢拼、果敢勇猛,讓辛棄疾一戰成名。所以哪怕他自小生活在金人屬地,宋高宗還是重用了他,當上江陰籤判時,他才25歲。本以為從此便能建功立業,但讓他沒想到的是,朝廷是這麼膽小怕事。在一片主和聲中,辛棄疾被一貶再貶,最後直接罷官賦閒在家數十年。
  • 涵星配資:您資金安全的操盤手
    涵星配資,是正規安全專業配資平臺,註冊免費,註冊即送配送金,客戶帳號採用銀行級SSL證書加密訪問認證,最高槓桿全免管理費,配資形式多樣,玩轉配資程序簡單,還有專業級理財投資師為您量身理財投資計劃,確保您的每一分前都能獲得收益。與其它平臺不同,涵星配資專業可靠、操作簡單,是所有個戶、散戶、護盤能力小、資金基礎差的股民的稱心選擇。
  • 脂硯齋為何人?
    微信號:hlmy0001【老朋友】點擊右上角分享給你的小夥伴們。【提示閱讀】 我們知道,在《脂硯齋重評石頭記》中留下了大量的脂批,這些脂批透露了有關脂硯齋與曹雪芹,脂硯齋與《紅樓夢》中人物、事件之間的信息,從這些信息當中我們也許可以解開《紅樓夢》研究中的許多謎團,包括脂硯齋本人的身世之謎。關於脂硯齋究竟是誰?歷來眾說紛紜。
  • 關於學校食堂辦理食品經營許可問題的探討
    關於學校食堂辦理食品經營許可問題的探討 2021-01-14 14: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青玉案·元夕》辛棄疾
    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喜馬拉雅的聽眾朋友,你好!不知道你對辛棄疾的印象怎麼樣?在很多人眼中啊,辛棄疾是一個慷慨豪邁的愛國詞人,但其實啊,辛棄疾也有溫情脈脈的一面,寫下過很多關於愛情的千古名句。
  • 王岫廬:翻譯中的涵化之反思
    翻譯研究者有必要吸收跨文化研究中新的洞見,推進對翻譯中涵化現象的研究從方向到維度、從結果到過程、從現象描述到機理探討的轉變,從而對翻譯中的文化接觸與適應提供更為充分解釋。 關鍵詞:涵化;歸化;翻譯策略 在當今全球化語境下,國家之間的政治、經濟、文化交往日益密切,人們的跨文化交往活動也日益頻繁。
  • 硯 名硯 硯銘 硯田 蘇軾與硯 陸遊和文天祥的硯銘
    今天的短文就四寶之一"硯"做點兒分享。    到宋代時,作為磨墨工具,它已經很成熟了:大小合理、實用,硯堂、硯池、硯邊等有了明確的界定和分工。"四大名硯"的說法在宋代開始流傳。它們是端硯、歙(shè)硯、洮(táo)硯和澄泥硯。
  • 證券股票配資平臺涵星配資正規炒股配資公司:股市大盤金針探底...
    受創業板註冊制改革消息刺激,創投股大幅高開:華控賽格、創業黑馬、中航高科、九鼎投資、中迪投資、天安新材漲停,華金資本、市北高新、廣百股份、魯信創投、張江高科、大眾公用、通產麗星、復旦復華、紫江企業、電廣傳媒、綠庭投資、錢江水利、中國寶安等漲幅居前。
  • Vol.683 雷磊:為涵攝模式辯護 | 涵攝模式
    它們都屬於外部證成的任務,不涉及涵攝模式。而最後一種情形與涵攝問題直接相關,故而下文將對此作進一步的探討。只是鑑於本文一開始時所提出的廣義上的涵攝概念,依然將其視為涵攝的(簡單)模式。回到剛才的問題上來,(*1』)只能算是(另一個)涵攝的結果,這意味著,除了法律規範與案件事實的描述外,尚需加入其他的前提才可能要推論出(*1』)以彌補落差。那麼,在本例中,哪些額外的前提是推論出法律後果所必須的呢?
  • 關於企業用地調查樣品取樣量不足的問題探討和方法建議
    關於企業用地調查樣品取樣量不足的問題探討和方法建議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國標GB36600發布後,樣品取樣量一直土壤環境調查過程中面臨的主要問題。結合當前企業用地調查試點工作過程發現的樣品取樣量不足的問題,做一些探討和交流。主要圍繞以下四個方面。
  • 葉嘉瑩民生獎學金 |謝蒙恩《以文為詞和辛棄疾的破體意識》
    如清初詞壇,稼軒詞風興起時,陳維崧的迦陵詞就在辛棄疾影響下,真正做到了散文化意義上的「以文為詞」。所以,對「以文為詞」的討論,要真正深入其內核,或許要先立主腦。立乎其大則小者不奪,故「破體」就是辛詞整體性的「大」處。即要先回到對「破體」這一種宋代興盛而常見的文學現象的語境之中,才可分析這一破體現象下的各種具體表現。確立了「破體意識」,則上文關於辛棄疾借鑑「辭賦」的相關分析也就更加明晰了。
  • 《辛棄疾1162》辛棄疾的1162年
    一天夜裡,義端叛變逃走到金國,並偷走了由掌書記辛棄疾掌管的「節度使印」。耿京怒不可遏,欲殺了辛棄疾。辛棄疾說,給我三天,如果追不回來帥印再處死我也不晚。辛棄疾在義端叛逃金軍的路上追到他,斬其首級,拿回了帥印歸還耿京,這也使得他格外受到耿京的器重。山東耿京起義軍做出的另一項重要決策,就是歸附南宋。
  • 辛棄疾的經典詩詞
    辛棄疾是中國文壇豪放派的代表,詩詞成就與東坡齊名,人稱「詞中之龍」。《青玉案·元夕》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溪橋 一作:溪頭) 這首詞帶我們領略了稼軒詞於雄渾豪邁之外的另一種境界。全篇無一華麗辭藻,無一閒言,看似樸實無華卻蘊藏詞人潛心的構思及淳厚的感情!
  • 詞中王者辛棄疾.
    三十五歲的辛棄疾已南歸十二年。十二載光陰在江陰籤判、廣德軍通判、建康府通判等任上輾轉,志向不是遙不可及,但豪情會在沉淪下僚的日子裡消磨,所有的壓抑、期許;消沉、渴盼;牢騷、激憤都在登高遠望中噴薄而出,而江南,大宋子民心目裡的故土,對辛棄疾而言卻是陌生。江南遊子,在落日樓頭斷鴻聲裡,家國就成為心頭上的重壓,壓迫到變豪宕為悲涼。
  • 《辛棄疾1162》辛棄疾 夢裡挑燈看劍
    不清楚真實歷史,但計劃會去查閱關於辛棄疾的生平。除了一些群演的畫面不是很好,全部主要演員們全程在線,特別是演辛棄疾的演員,選不出幾個能夠比這個演員好的。特別好,年輕演員沒幾個能把辛棄疾這個愛國情懷深重的角色演好的。對演員不熟悉,反正火的肯定沒有幾個能演好這個角色的。看完我覺得7.5分肯定沒跑,來豆瓣一看6分多,原來大家對網大要求這麼高,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