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喜馬拉雅的聽眾朋友,你好!不知道你對辛棄疾的印象怎麼樣?在很多人眼中啊,辛棄疾是一個慷慨豪邁的愛國詞人,但其實啊,辛棄疾也有溫情脈脈的一面,寫下過很多關於愛情的千古名句。今天這一講我們就一起來分享辛棄疾的《青玉案·元夕》。「青玉案」這個詞牌名出自於漢代張衡的《四愁詩》「美人贈我錦繡段,何以報之青玉案」。
青玉案·元夕
辛棄疾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元宵節其實就是中國傳統的情人節,因為這個節日他們可以趁著上街看花燈通宵熱鬧的機會,和意中人盡情享受著愛情的浪漫。再加上宋代經濟特別發達,物質條件相對比較豐富,宋代人又尤其好玩、好熱鬧,元宵節當然更要過得轟轟烈烈了!宋代元宵節放燈(放燈,也叫放花燈,是元宵節的一種漢族傳統節日風俗。農曆的正月十五就是元宵節,在古代,這一天是小姐跟情人約會的節日,所以又被稱為中國情人節。而放花燈寄託了古代勞動人民幸福安康的美好願望。)啊,從正月十四號的晚上就已經開始了,一直要延續到十六號的晚上才結束。有時候呢,甚至還要持續五天以上,五天的徹夜狂歡,是不是想想你都覺得心潮澎湃呀?
那麼在元宵節的晚上,辛棄疾會不會也來湊熱鬧呢?這個威武生猛的英雄詞人如果寫起愛情詞來又會是一種什麼特別的味道呢?這首《青玉案》就能帶我們一起來感受宋代元宵節的熱鬧,同時也感受辛棄疾在愛情當中的溫柔和纏綿,可以說這是第一首鬧中取靜的元宵詞,也是一首以靜制動的愛情詞。
寫這首詞的時候是南宋的乾道七年,也就是公元1171年的正月十五。這一年,辛棄疾32歲,正在司農寺(司農寺,古代官名,北齊始建,歷代沿置,掌糧食積儲、倉廩管理及京朝官之祿米供應等事務。宋神宗時,為推行新法的重要機構,常平新法(即青苗法)、農田水利法、免役法、保甲法等都由它制訂或執行。南宋初,併入「倉部」,旋復舊。司農寺之長官原為「判寺事」1人,「同判寺」1人,元豐改制後定為卿1人、少卿1人,元代廢。)主簿的任上,在南宋的都城臨安,也就是今天的杭州迎來了又一個元宵節,好不容易從外地調回京城的辛棄疾,當然是不會錯過京城元宵節的熱鬧。
詞的上片描繪的就是元宵花燈的五彩繽紛,第一句就氣勢不凡,「東風夜放花千樹」。我們都知道西方的聖誕節,很多人都羨慕外國人過聖誕節有一些挺有趣的習慣,比如說全家人要在一起裝飾聖誕樹啊,大街小巷的商店裡面都要用聖誕樹啊、彩燈啊來進行裝飾,把聖誕節襯託得特別地喜慶。其實要我說呀,我們也根本用不著去羨慕外國人的聖誕節,因為中國的元宵節老早就有裝飾燈樹的傳統了。
在唐代的時候有一回過元宵節,楊貴妃的姐姐韓國夫人就專門準備了一棵高達80尺的「百枝燈樹」,而且她還特意把這棵樹搬到了高高的山丘上,樹上掛滿了千姿百態的花燈。在元宵節那天晚上,所有的花燈全部點亮,方圓百裡都能看得清清楚楚,連天上的月亮都黯然失色了。怎麼樣?這種燈樹的漂亮程度比起聖誕樹毫不遜色吧?唐代的詩人蘇味道還寫過一首詩——《正月十五日夜》,其中的名句「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描繪的就是元宵花燈的絢麗多彩。而這首《青玉案》的第一句「東風夜放花千樹」,也是形容樹上掛滿了各式各樣的彩燈,就好像是一夜東風吹過,吹開了千樹萬樹的鮮花,在風中搖曳生姿,把元宵節的夜晚照耀得和白天一樣的明亮。
「更吹落,星如雨」,不僅大街小巷的燈樹爭奇鬥豔,家家戶戶還會用竹竿挑著燈球懸在半空當中,高高低低、參差錯落,看上去又好像是星星被吹落人間。這兩句描寫其實特別有現場感,讓我一下子想到了一首當代的流行歌曲——《流星雨》,會不會讓你也聯想到流星雨划過夜空的浪漫呢?
那麼除了亮眼的彩燈樹,元宵節還有什麼地方特別吸引人嗎?當然有啊,「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元宵節到底有多熱鬧,出門看看就知道。這天晚上大街小巷觀燈的帥哥美女們騎的騎馬,坐的坐車。白玉製成的花燈流光溢彩,動聽的音樂聲從那些高門大戶裡面傳出來,還有魚龍百戲,更是通宵不絕。如果要用兩個關鍵詞來描述中國的元宵節,我覺得這兩個詞特別合適,一個詞是熱鬧,另外一個就是自由戀愛。在中國過別的節日都叫過節,可是過元宵還有另外一種說法,叫做什麼?鬧元宵。一個「鬧」字就十足描繪出元宵節通曉熱鬧、縱情狂歡的特點,這就難怪年輕人最喜歡過的就是元宵節了。
詞的上片,可以說是做足了元宵節熱鬧的文章,可是辛棄疾真的只想過一個熱鬧的元宵節嗎?顯然不是。熱鬧都是別人的,辛棄疾卻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啊!他出門可不是為了看燈看戲的,他想看什麼呢?別忘了,元宵節是自由戀愛的情人節,所以詞人當然是出來看美女的。「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蛾兒、雪柳、黃金縷都是指美女們佩戴的各種首飾,金的、玉的、翠的,一個個打扮的是亮閃閃的光彩照人,一個比一個漂亮,身上還散發出醉人的幽香。當她們三五成群笑語盈盈地與詞人擦肩而過的時候,辛棄疾有沒有那麼一點心動呢?沒有。
美女如雲的元宵節詞人居然一點都沒有心動,這個就奇怪了,辛棄疾難道是柳下惠、是超人?都不是。他之所以沒有心動,是因為他的心裡早就有了一個她。就像《詩經》當中的句子所說的那樣,「出其東門,有女如雲。雖則如雲,匪我思存。」辛棄疾在人群當中穿梭,儘管美女如雲,但是他的目的卻只有唯一的一個,一定要在人群當中找到那個她,那個唯一的她。
這個時候的辛棄疾應該還是單身,辛棄疾23歲的時候,從金人統治下的山東投奔南宋,和他一起回歸南宋的還有他的原配妻子趙氏夫人和兩個兒子辛稹、辛秬。不幸的是大約在辛棄疾26歲左右的時候,趙夫人去世了,到32歲的時候,辛棄疾的單身狀態持續了已經大約有六年的時間。那這樣的辛棄疾對愛情抱著一份期待、一份渴望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吧?那他心裡的那個她到底是誰呢?詞裡面沒有明說,但可以肯定的是辛棄疾相信在這個元宵節的晚上,他的意中人一定會出現在某一盞花燈之下。正因為這份相信,所以詞人才會在人潮中、在燈海當中不辭疲倦地穿梭尋找,一直找到天快亮了,人群慢慢地都散了,花燈也一盞一盞地熄滅了,凌晨的風帶著嗖嗖的涼意,而他的心也從滿腔熱烈地期待漸漸變得冰涼冰涼的。
當他滿懷失落準備離開的時候,不經意之間回了一下頭。沒想到就是最後這一回頭,他居然發現在那個燈火暗淡、冷清寂靜的地方,他一直在尋找的那個她正靜靜地站在那裡,一雙比月色還要清亮的眼睛靜靜地看著他,她的與眾不同、她的清雅脫俗和周圍熱鬧的人群、繁華的燈海形成了那麼鮮明的對比。
「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直到這一刻,詞人才恍然大悟,他只顧著在人群最熱鬧的地方去尋尋覓覓,卻忘了他的意中人其實一直都是一個安靜的女孩、是一個耐得住寂寞的女孩。這個女孩會一直一直等著他,等著他繁華閱盡、紅塵歷盡,再和他一起看細水長流、一起看雲捲雲舒、一起看花開花落。也許只有到了這個時候,詞人才忽然醒悟到最浪漫的愛情並不是玫瑰花、不是巧克力、不是別墅豪車、鑽石翡翠,也不是眾星捧月的富貴繁華,而是經歷過人生的一切苦難和幸福、品嘗過失敗的痛苦、也到達過成功的巔峰,還依然有一個人會和你彼此懂得、彼此珍惜,始終在燈火闌珊處靜靜等待的那個女孩才是你真正的知音,能夠和你相伴紅塵,也相守寂寞。越是在最繁華熱鬧的地方,越是在最容易迷失自我的時刻,我越是珍惜你最安靜地陪伴。我想呀,這也是愛情特別可貴的地方。
近代國學大師王國維曾經引用過辛棄疾這首《青玉案》,來說明古往今來要成就大事業的人都必須經過三種境界:第一種境界呢,是「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這說明啊,要成就大事業,第一步就是要確立高遠的目標。這樣呢,才有可能進入第二種境界——「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這是說明在追求理想的過程當中需要執著和堅守,才能最終到達第三種境界,這就是「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這才是理想實現的最高境界。理想的追求需要經過這三種境界,愛情的追求是不是也一樣呢?我覺得呀是一樣的,或者說,愛情的追求和理想的追求本質上其實是相通的。
古往今來,時代在變遷,對人生的領悟卻是驚人的一致。比辛棄疾早在一千多年前,在《詩經》的時代,我們也讀到過類似的感受,「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遊從之,宛在水中央。」這首《蒹葭》和《青玉案》一樣,也是在含蓄地表達愛情和理想追求過程的艱難以及驀然回首時候的豁然開朗。同樣類似的情感,比辛棄疾早幾百年的唐朝,在杜甫的詩當中我們也能夠看到,杜甫的《佳人》詩就塑造了一個幽居空谷的絕代佳人。無論世界怎麼亂,人心怎麼變,她始終如同空谷幽蘭一般,「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始終保持著那種最純潔的姿態,等著那個最能夠懂她的知音,等著他的驀然回首。也難怪啊,梁啓超在評價辛棄疾這首《青玉案》的時候說,「自憐幽獨,傷心人別有懷抱」。在梁啓超看來,辛棄疾就是延續了古人這種以愛情的追求來比擬理想追求的傳統。
那我們就不妨換一個角度,再來讀辛棄疾的詞,「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如果辛棄疾真的是別有懷抱,那麼「那人」是不是就可以理解為是辛棄疾自己呢?在萬丈紅塵的繁華喧囂當中,他卻一直在寂寞地堅守,堅守他的理想,也等待著知音的出現。
下一講,我們就一起來品讀南宋詞人姜夔的《鷓鴣天•元夕有所夢》。這首詞雖然也是寫於元夕,但是和我們之前講的所有的元宵詞都不一樣,他是詞人做的一個夢,那麼他會夢到什麼呢?下一期我將帶你進入姜夔的夢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