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人一開始就光芒萬丈,都是從面目普通,一步一步走到人群之外,成為被人認可、肯定。
胡歌也是如此,他曾笑談「有一顆異類的心,但我的行為是大多數。所以,我就會撕扯,現在終於在行動上也開始異類了」。我不覺得他是「行動上異類」,更多是一種由內而外的成長吧,知道自己需要什麼,也慢慢像植物一樣舒展起來。
其實,不管是演員還是普通人,模糊的活,被動的活,肯定沒有辦法被人記住。只有真正成為自己,才能從人群中走出來。
胡歌跟我們一樣,都曾是個大多數。
接受魯豫採訪時他說過,自己家裡條件並不算好,但父母對他的教育從未鬆懈。由於個性內向,特別小的時候,家裡就把他送去上海小童星藝術團,改變性格。
「那段經歷對我來說很痛苦。大家都比我優秀,永遠是躲在角落裡的那一個。」但正是因為這段經歷,真正進入小學之後,胡歌發現,身邊同學很多都沒有學過舞臺表演,所以他「文藝方面就比大家厲害一點,在這個過程中一點點建立起來了自信」。
2001年,胡歌考上了中央戲劇學院的導演系,專業成績第二,但後來他選擇留在上海讀表演。
讀高中的時候,他就已經開始接一些廣告拍攝,在同齡人還拿著父母的錢買衣服、零食時,他早會賺錢了。
胡歌中學時拍的平面廣告,彎彎的眉眼,俊秀和善
「在上海至少不用愁生活費,去北京的話,一切都要重新開始,而且,上戲的老師跟我說過,如果要做導演,畢業後好多年才能成為導演,但學表演,可能還沒畢業就可以做男一號。」
「如果我衣食無憂,可能會選擇去北京闖蕩,但家裡條件不好,先解決溫飽,再談理想。」
聽完這些,我突然有些明白,胡歌為什麼可以成功了。
他不盲目追求理想,也不逃避現實。當生活給了他什麼難題,就先找方法解決,解決之後,總有新的機遇。
但很多人可能做不到這麼腳踏實地,總以為運氣和天資能青睞自己,撞到頭破血流之後,還大聲吆喝命運不公。所以,做選擇的前提不是自欺欺人或抱僥倖心理,而是權衡利弊,等真正做好了決定,無論好壞,都一力承擔。
這是人活著的氣度。
後來,大學畢業,胡歌接了《仙劍奇俠傳》,飾演的李逍遙人如其名,是個灑脫有趣的傢伙,不痞不壞,笑起來很好看。等這部劇差不多播完,他率先紅了。
《仙劍奇俠傳》李逍遙一張精緻臉龐俘獲無數少女心
那一年他23歲,正是最好的年紀。他也被戴上了偶像的面具。
隔年8月,在拍攝《射鵰英雄傳》期間他出了一次非常嚴重的車禍,遭遇身心重創。
這次經歷給了他很大的成長,也成了他人生的一個轉折。
四天內,胡歌經歷了兩次全身麻醉手術,稱得上死裡逃生。當時為了不讓家裡人擔心,對外跟媒體說,只縫了7針,事實上,他的臉和脖子加起來縫了100多針。誰也無法保證不會留下疤痕,只要沒有康復、治癒,它們對演員來說,都是一種無形的壓力和煎熬。
「事後報導」因司機疲勞駕駛和貨車相撞,致使胡歌面目全非
之後,他修養了很長時間,胡歌曾說過:「車禍撞碎的不是我的臉,是我的面具。人很多時候都在慣性中生活,沒有辦法也沒有願望去真正認識自己。車禍把我撞離了原本的軌道,讓我能夠以最真實的狀態去尋找新的動力和方向。」
他也坦言,自己曾經害怕、反感,不想回到鏡頭前,打算繼續拍完《射鵰英雄傳》就退居幕後。
他就是這種人,哪怕自己很難受,也不想辜負等待著他的同事。不做完剩下的事,無論如何,都不會撒手不管。
可傷疤未愈的演員,害怕見媒體和攝像機是必然的。等到能去現場拍戲,他也「不自信,懷疑自己,經常問自己是不是應該在這裡,以後還能不能在這裡」。
07年6月22日,胡歌正式宣布復出
那段時間他給南都娛樂周刊寫專欄,談人生感悟,很多話還歷歷在目。
他在《照鏡子》裡寫到:「車禍創傷了我的容貌,也衝擊了我的內心,每次當我戰戰兢兢拿起鏡子的時候,我都渴望能在鏡子裡尋找到勇氣和力量。鏡子的語言簡潔而充滿了智能,除了我自己,沒有人能夠讓我真正重新站立,如果皮囊難以修復,就用思想去填滿它吧。」
就是在這樣的自我解答和修復中,他承受著很多常人不能想像的煎熬,慢慢放下偶像的面具,用最真實的樣子面對世界。
我覺得胡歌應該是那種特別知道自己要什麼的人,憑藉熱劇拿了大獎反而選擇沉澱自己,激流勇退,去了美國充電留學。這在爭名逐利的演藝圈實在太難得。
胡歌在留學期間發的微博
一個人要經歷很多磨難,才能有所頓悟。那個階段的胡歌也有過一段陰鬱的日子。誰也沒有辦法逃脫傷痛帶來的不愉快,但也會收穫之後的好心態。
人生就是螺旋式的上升吧,看似低谷,其實是很好的積累期,普通人也如此,真實面對,慢慢積攢,總會有撥開雲霧的那天。
很多人都說他最終如同白衣勝雪的梅長蘇一樣,「浴火重生」。
這是目前為止胡歌最令人心疼的角色,而《琅琊榜》也已經成為了他一個演藝高峰。
《琅琊榜》胡歌飾演白衣勝雪的「麒麟才子」梅長蘇
就這樣,胡歌打開了自己,走出了人群。
最近,壓了兩年的《獵場》,終於在衛視播出了。但剛播兩集就遭遇了低評,網上很多人唱衰這劇,也有人說,這次胡歌接了爛戲,節奏、剪輯都不夠好。
其實,胡歌飾演的小人物,有點像現代版《肖申克的救贖》後續。他因傳銷誤入歧途,進了監獄,但沒有放棄跟命運的搏鬥,獄中遇到了深藏不露的知名獵頭,當然,是曾經知名。這又有點像《基督山伯爵》中的男主角了。
無論如何,胡歌在這部劇中,又有了新的個人成長。從演技來說,磨了十年的胡歌是有靈性和靈魂的。
出獄後,他怕身份遭人詬病,就用了一個假身份回到北京,機緣巧合,去了山谷商務做薪酬設計總監。本以為憑藉能力,能夠順風順水,但他的假身份還是被拆穿了。
這是劇中節奏很緊的一段,胡歌所飾演的掙扎、不甘、憤怒都非常細膩,記得有個細節,是他在接受辭退消息後,得知董事長在洗手間,他不顧一切衝進去請求對方,那種走投無路的感覺特別真切。對方罵他的要求無恥,他也無力反駁。
胡歌說,之所以出演《獵場》也是因為,
「鄭秋冬的可貴之處在於,他是非常真實的人。在他身上,可以看到我的影子。人總是會犯錯,沒有一個人是完美的。鄭秋冬沒有被這些挫折打敗,反而在一次又一次失敗中重新站起來,這是我喜歡他的地方。」
於是,有人問胡歌,2016年沒有拍戲,最大的收穫是什麼?
他說,是更清楚自己要什麼。過去談捨得、放下,沒拿起來就說這些是空談。只有經歷了,擁有過,承受過它的重量,再放下才是真正從心裡放下。
我想,一個人能不能活得好,真的需要很多經歷去磨。通過表演過許多人的一生是磨;在現實中遭遇重創,看淡名利生死是磨;日日活著,不知道驚喜和意外哪一個先來,過好當下是磨。
十年之後,他得了觀眾喜愛和專業人士的肯定之後,卻說,「其實我媽對我的改觀,比得了金雞百花都高興。」前面有提到一點,胡歌並非生在大富之家,他父母都是本分的人,媽媽崇尚挫折教育,從小就不會輕易表揚他,「我不是那麼自信,會審視自己,不斷要求進步。」
早先演李逍遙等人時,他媽媽的評價相對克制,頂多會說些「扮相不錯,挺帥的,挺好看的」,但沒有演技上的評價。
等到《琅琊榜》、《偽裝者》熱播時,她很認真地對胡歌說:「我相信你就是那個人,不是我兒子。」
但給我最深的感觸是,從胡歌身上感覺到的成長蛻變。不僅有想法上的還有演技上的。這可能才是一個人經過時間打磨後呈現的最好樣子。
他不見得是名利場裡最耀眼的那個,但一定是選擇活得更真實一些的那類人。
不要依靠人設,也不熱衷緋聞,就是那種不帶面具的樣子,用一張帶著傷疤的臉,也能以演技服眾。這也對應了他在微博中感嘆的:回不去的容顏,求不來的蛻變。
胡歌不再通過留劉海來遮掩傷疤
過往經歷放下之前是傷痕,放下之後便是勳章
胡歌在接受《新京報》採訪的時候也說過:
「我希望大家不要來關注我的生活,我希望你們可以去我的角色裡尋找你們想要的答案。我也是怕你們失望,因為我演的角色都比我本身要優秀。」
他知道,真實才不會被戳穿,就像《獵場》裡面的鄭秋冬用了覃飛的假身份,就算瞞的天衣無縫,依舊會露餡。
可我想說,一個人究竟活到什麼份兒上才算是優秀?
胡歌的蛻變史,給了當下少年男女一種可能性:把光鮮留在身後,獨自走向戰場吧。
本文由遇見張小嫻®編輯原創首發,未經授權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
▌沈十六,青年作家,《哲思》雜誌彩版專欄作者,已出版《努力,是為了不辜負自己》。公眾號:十六赫茲(ID:xie-shenshiliu)
如果喜歡就轉發到朋友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