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大教會我最重要的一點:"不告訴你"...

2021-02-20 三立VIP學習中心

王早早 老師

三立美國項目合伙人/前上海新東方優秀教師/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育學碩士/紐約地區著名雙語主持人

今天我們特地請她來和大家分享一下她在哥大留學的心得體會。

想來2015年5月就已畢業,時光一閃即是半年多過去,然而到現在還能記得St. John大教堂莊重而極具儀式感的風琴聲,和哥大Butler圖書館前的藍色海洋,還有少不了的那首Alicia Keys的《Empire State of Mind》和提到TC時瘋狂跺腳歡呼的一眾同學們...

上一篇推送,雖然「話癆」了,但多謝親們抬愛,閱讀量挺高,還有小朋友轉載去了自己經營的公眾號,麼麼噠~現在窩在床上,繼續回答親們在後臺「點擊率」最高的2個問題:

在哥大2年研究生經歷學到了什麼?

覺得在美國和中國教育中體悟到的最大之不同在哪裡?

說來這兩個問題實在太宏觀,不敢妄加評論,只談一點自己的小感想,若是有不同見解的留學生朋友,歡迎後臺留言,我會選擇有level的留言截屏,跟大家一起分享滴~

這兩個問題我覺得其實不可分割,乾脆糅合在一起回答吧:


哥大這2年,學到的最重要的、令我受益終生的東西,其精華就是:「不告訴你!」 這並非笑話。我的母上大人是政府官員,爸爸是中學語文特級教師,所以從小就是學習和看書兩件事情,加上在中國的教育系統裡浸染了16年,習慣了長輩和老師直接了當地「告!訴!我們世界的規律和真相」,初到哥大,研究型(research-based)學習簡直排異反應巨大...

中國的教育,打個不一定恰當的比喻,就是將老師變成了簡單的「傳聲筒」,把科學家研究出來的,教育學家探討出來的,教參印出來的,課本寫出來的東西,在課堂上又嚼碎了給學生餵了一遍。學生基本上不需要自己動腦子思考,或者十萬個「為什麼」剛剛問出口,老師就迫不及待地把各種「標準答案「duang duang duang丟出來,告訴你 「呶,老師告訴你,這個問題的答案是這樣的…」 學生在課堂上,做的更多的竟是被動接受。更有甚者,學生甚至連自己有什麼問題都不用自己去思考。老師上課全是「自問自答」式的設問句,「同學可能會問,這個地方作者為什麼要這樣寫呢?老師告訴你,是這樣的…」 或者「我知道同學們肯定會問,這個地方為什麼要這樣做輔助線啊?這不是很顯而易見嘛!因為…」 整個學生階段,我真的一次又一次在課堂上蒙圈,老師,我們根本沒問過這個啊!明明是你非要告訴我「這段話的段落大意」以及「魯迅為什麼要寫『孔乙己大概一定是死了』」(我覺得他也許也就是不當心寫了病句吧…然而教參上的長長2段分析是個什麼鬼。我很想知道語文老師自己,如果不參考這資料,能分析出來這些麼?)

父母其實也是,他們會給我們灌輸很多的人生道理和處世哲學。當然不可否認,其中一部分較為普世性質的,確實是值得借鑑的,例如「與人為善」和「自食其力」等等。但是也不得不說,父母有自己成長的時代大環境和家庭小氣候,包括每個人自己在成長過程中的具體經歷也是差異極大,很多所謂的「老人一輩人幾十年的經驗」,也存在很大的偶然性和不可複製性。對於一個人可能天大的事情,對於另一個可能就完全無感。舉個例子,父母那輩人,可能會唏噓那時候家裡的電視機都沒有,都是要去大院子的某一家,幾十號人擠著看,現在都有曲面3D等離子電視了。而現在的孩子像iphone這樣的智慧型手機上就可以看各種視頻,連電視都不稀罕看,覺得現在孩子被慣壞了…或者還有很多時候,他們都會略顯武斷地告誡我們「如果還想做朋友,就千萬別牽扯到借錢。我當年就有一個朋友…」。但是事實上,我借給兩個朋友的總計大概3萬塊人民幣,不僅都收回來了,朋友還很不過意地多還了一些,做為利息。當然,我願意借錢的朋友也是認真考量過的,我認準了ta一定會還,對ta的人品和家庭教育有信心,而且就算是錯,也是該怪我自己看走了眼,願賭服輸罷了。

華麗麗跳轉到哥大:

美國老師,更多是一個「燈塔」的角色。ta們為學生指明正確的大方向,保證學生探索道路的安全,然而並不會替他們開墾好道路,一路牽著走!

到了哥大之後,第一天上課,老師只是粗略介紹課程情況,但其中提到一個:以後作業都要"follow APA format"。只是那時太naive, 並不曾意識到,這會是一個在今後無數個日日夜夜,都讓我們TC學生肝顫兒的詞兒…不管是美國同學還是留學生,我們的作業、paper經常都會有個單獨的扣分項叫做"APA format"...我雖然哥大2年成績全A,但是還是被扣了好多APA的分,不然可能會有更多A+。處女座強迫症已範,勿擾...(模仿國內老師)有同學可能會問,這是個啥?(模仿俺們TC老師)額,上課時間寶貴,就不告訴你了,你可以自己上網查一查就知道了。確實,這就是我們當時得到的回答,老師根本沒有即可掏出一沓子詳細的材料,解釋什麼是APA format, 只是告訴我們國際學生,如果還不清楚,可以在網上或者圖書館找到相關的材料。

說實話,這讓我特別不習慣,我並不明白老師為啥不直接告訴我們,省去我們這個上網查、翻書找的時間,浪費這個什麼format上有什麼意義?與其為了搞文檔的格式,不如讓我們多學點實在的知識,多看點reading不好嗎?

然而我new yorker朋友的一條簡訊簡直醍醐灌頂:「You R so wrong. This is the process of learning! As a matter of fact, this is the essence of it. Use the resource that you have to figure out new problems that you come across is the best thing you can learn from a school. You can't learn all the printed knowledge on every book. What you can learn is the way of think." 翻譯一下:"你簡直大錯特錯。這不僅毋庸置疑地是學習的過程,甚至實際上,這恰恰是學習的最終之奧義!學校學習的最大功用在於教會你如何利用現有的資源去解決無盡而來的問題。你根本無法學盡所有書本上的已知知識。你所能掌握是有益的思維方式。"

仔細想想,確實我們太過習慣老師把一切都遞到手邊,我們只是簡單機械地重複去解各種書面的題,然而面對真實問題的時候,我們缺乏自主探索,進而解決問題的能力。我們只會做老師出的題,因為他們確切地知道之前教了我們什麼,他們也只是在測試,我們是否掌握他們已教授的這一部分知識。然後很多高分低能的學生就此產生了,一個清華畢業的學生,居然很客氣謙卑地「請教」我:「早早姐,哥大要求的託福和GRE分數是多少?」我真的很想一句話甩回去:「你難道不會上哥大的官網看嗎?這些我都是怎麼知道的?我自己上網查的!」這樣的問題,除了浪費我的時間,顯得你懶惰,還有什麼意義?你要申請哥大這樣的學校,如果這點主觀能動性都沒有,你真的不合適!!但是很無奈而又悲哀地,自從做了教育諮詢方面的公司之後,我每天要重複回答很多這樣的問題,我不想顯得粗魯和冷漠,我只能客氣地說:「我現在有點忙,你可以自己稍微麻煩一點,上網查查看嗎?」 有時候,只能說恨鐵不成鋼。

在哥大,課堂裡,老師基本並不會花跟你過什麼reading,看看你本段大意看懂了沒。都是提前一周布置會去看N頁紙或者N篇文章,來了之後,要麼直接一句話「大家每個人都準備好要問討論或者評價的點了嗎?我們現在可以一起來討論」;要麼直接拋出一系列問題,讓大家就之前看過的reading當中學到的知識,運用起來,一起討論解答問題。要是看不懂呢?看不懂你就該花時間去自己查資料,請教別人呀!不然給你一周的時間是幹什麼的呢?就是你自己閱讀、查資料、試圖理解、思考、列出問題,然後上課時間是大家一起探討和思考的過程。不是老師給你炒現飯,給你再解釋一遍書上的內容。

「不告訴你」的另一層含義,其實是老師不會告訴你「標準答案」,不會最終用這個緊箍咒圈住學生的思維。很多時候,我們會不禁感嘆,我天,這些老外同學是怎麼想到這樣的點子的!他們怎麼這麼有創造力?!從我的觀察和在美國學校實習當老師的經歷,想了想,大約是因為美國老師極少斬釘截鐵、大刀闊斧地否認學生的答案,首先營造出一種討論和包容的氛圍,每個人都可以平等地、毫無顧慮地交流自己的觀點,承認對方的可取之處,再提出自己的論點和反駁論據,並不用擔心最後被老師一句「教參上不是這麼寫的,你還想不想考試拿分了?」 即使最後的答案真的明顯是欠缺考慮的,一般也不會是老師跳出來直接呵斥學生荒謬,基本也是要引導全班同學通過討論,一起來說服這位同學,或者引導到ta自己意識到自己的思路可能存在問題,從而真的明白錯誤在哪裡,真正學到東西,也真正記住自己學過的東西。試問你現在學的那些知識還記得多少?

若是你要反駁說,自然科學就是有對錯的,就是應該直接簡單的去告訴學生答案,我可以給你一個發生在我的實習班級的真實教學案例:

這是一個小學3年級的班級,學生們在用中英雙語學習地理知識,學習各種地形和地貌的名字以及各自的特點。

右下角的塑料盒裡是老師事先用陶土做好的各種地理地貌的模型,有高原、盆地、山、河流、山谷、平原、三角洲等等。上課時,老師先讓同學們通過自己的觀察和討論各種地形有什麼不同,分析出這塊陶土模型上總共有多少種不同的地形,暫且只是用數字標號。其實仔細想想,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就已經大致掌握了每種地形的特徵。

然後老師會告訴學生每種地形的名字,但並不要求抄寫和背誦。只是玩各種不同的遊戲,讓孩子們自己在多種、有意思的重複中慢慢自然記住每種地形的名字。

而在白板上投影的是,降雨對於不同地形的影響。老師先在白紙上勾出之前的地形圖,然後問學生:「現在要下雨了,根據你之前學的知識,你會把自己的家建在哪裡?」小朋友兩兩一組,討論以後,把那組的小房子陶土放到模型裡去。接下來,老師以綠色的水做為模擬降雨,然後分次逐步倒水,每倒一定量,老師就會定下來,勾畫一次新的地形圖,在這個過程中,不斷會有小朋友的房子「被淹掉」,然後大家一邊悼念,一邊分析為什麼會被淹掉,哪裡沒有考慮到。最後,對比一圈圈如年輪般的地形圖,學生就會明白,整個生態環境是一個整體,降雨會對不同的地形地貌帶來不同的影響,而人類又該如何應對這些自然帶來的改變,同時又順帶學會了「城市規劃學」。

這樣的課,對比我們厚厚一本地理課本和黑白的詭異插圖,老師的挨板寫板書,你會不喜歡?你會覺得小學3年紀,學這個太深奧?如果你小時候的地理課都是這樣的探索性學習,你還會考不好嗎?說起來慚愧,我也是在教學的過程中,才意識到很多以前的知識,之所以考試時會錯,是因為不理解,我只是在背,並沒有真正明白,在這個3年紀的課堂裡,倒是真的「學會了」很多。

這樣的例子還很多,美國的小學課堂裡連歷史課,這樣我們可能覺得只是背誦的課程,都是使用的探索性教學,老師會讓每個小朋友對照著某個要講的歷史時期,自己去做調查研究,然後找出自己最感興趣、最敬佩的一個歷史事件或者人物,準備一個講給全班其他同學的presentation(一直不知道最好的翻譯是什麼,姑且叫「匯報陳述」吧)。上課的時候就是做presentation,大家互相評價,給出建議和討論的過程,回家的作業是修改完善自己的presentation,並且選一個自己最喜歡的同學的presentation寫個評價或者總結。

總結陳詞

哥大的5萬多學費,除了換來一紙文憑,一身碩士服,讓我學到最多的是思維的方式,真的明白了學習的真諦在與」不告訴你「 -- 真正的學習過程,學的是解決問題的方式。讓我不害怕遇到問題,因為我自信利用和整合所能掌握的資源,一步步去調查研究,與人合作、探討,一定可以共同尋找出最合適的解決方案。而學習之路,絕不是lonely wolf -- 做題到深夜,幹掉班上其他同學,考進名校,走進大公司,出任CEO,迎娶百富美,走上人生巔峰。

在哥大的校園裡常見到拖兒帶女,攜妻帶子地來上課,來圖書館寫paper的同學,這時候,總是格外感動,因為學習就應該是個長久的過程,不斷的學習新的思維方式,為自己而學。而不是為了賺大錢、做大官的鋪墊...

寫得好累,但是感覺心裡的東西能夠更大家分享,很有滿足感。知道讓王老師更有滿足感的是什麼嗎?喜歡的筒子們給我點個讚,再關注一下唄~


更多美國第一首留學諮詢、生活感悟分享,敬請關注微信公眾號——

早說啊

一路走來,遊移在多重身份之間,也曾一邊讀著中文系,一邊做著中英雙語主持;一邊在上海新東方教著英文,一邊做著模特、摻和著媒體;哥大研究生畢業後,做為一個媒體人,悠悠然遊走在教育、PR和時尚領域,樂陶陶看沉浮紛擾,喜滋滋品萬般滋味…

相關焦點

  • 被誤讀的"大表哥"丹·史蒂文斯
    被中國粉絲暱稱為"大表哥"的丹·史蒂文斯借《美女與野獸》再次回歸,儘管其盛世美顏只在影片快結束時綻放了幾分鐘,仍令粉絲興奮不已
  • 譚志剛的"淡"與"雅"
    有時,你靜靜地去欣賞他的作品,竟然能感受到一股直擊心靈的衝擊力。本來,生活中的一些小事物是極其微不足道的,比如一根小草,一隻小蟲。但是,要想將它們好好地表現出來,就得費時費力地去捕捉它們最恰當的表現形式和時機。然後,一個鏡頭或寥寥幾筆,將它們最微小最純粹的姿態呈現出來,以表現最宏大最複雜的現實社會,給人以啟迪。看似簡單的形式上的放大與縮小,其實是一個藝術家個人行為與修養的大集結與大升華。
  • 日本"小電影"界最勤奮的男演員:跟拍男優"清水健"開工的一天!
    他就是日本"小電影"之王,35歲的Ken Shimuzu(清水健)。他更為人知的名字是Shimiken,也是"小電影"界最勤奮的男演員。Shimiken有著大批瘋狂的粉絲,他對待自己的工作十分認真,也因此從工作中獲得了巨大的受益。他每周的收入高達3.2萬美元,他有五輛車,並經常光顧東京最好的飯店。
  • 踹開大衣哥朱之文大門的不正是每天刷抖音的"我們"嗎?
    近日,大衣哥朱之文因為閉門謝客。導致一些"喜歡"和"熱愛"他的粉絲們吃了閉門羹。於是,大家心有不甘。隨著,有兩位大衣哥鄉親為了能夠繼續拍攝他的一舉一動,趁著酒興踹開大衣哥朱之文的大門。說實話,我是真沒想到在民風淳樸的農地村莊,竟然有那麼多的鄉親每天是靠著拍攝草稿明星的日常生活後,上傳到某些平臺來謀取自己的私人利益。以前是靠山吃山,現在好了,明星門前好乘涼,蹭個熱度賺點錢。 而讓偽粉絲們這麼狂熱上心進行拍攝的,不正是每天永不疲倦刷著短視頻的我們嗎?我想問問那以刷為樂的人們,究竟是無聊、寂寞而刷著短視頻解悶、尋求慰籍。
  • 什麼是"惡",聽他講
    相信各位大寶貝也看出是怎麼回事——網絡暴力。作為一個自媒體人,嗶哥對網絡暴力並不陌生,但在一部劇中看到這些不用負任何責任的言論被贊同、被評論,心裡依然不舒服。而且現實中的網絡暴力,要比劇中更殘忍。放心,嗶哥今天不聊它。我想說的,要比它更恐怖。我不希望現實生活中的每一個人遇見這種事。
  • "命根子"與"勞什子"
    因為,「寶玉」乃頑石一塊,天生如此,無論有多少鬻甘饜肥,有多少紅塵落魄,都改變不了他"愚頑"的天性。因而,關於「寶玉」的這場戲,就成了全書的點睛之筆,需要認真研究。 且看書中是如何描寫的: 寶玉又問黛玉 :「可也有玉沒有 ?」眾人不解其語,黛玉忖度著因他有玉,故問我 有也無,因答道:「我沒有那個,想來那玉是一件罕物,豈能人人有的。」
  • 楊冪"不雅視頻"風波,真相在這裡!
    王思聰在新浪微博寫道:"作為一個看了9遍才刪的權威人士,我可以負責任地告訴大家這不是大冪冪。"看到王思聰化身敬業的"技術帝",有網友調侃道:"看了九次才知道,看來不是真愛。"儘管此前王健林在採訪中宣稱,自己知道兒子王思聰"嗶——"狗的行為藝術,並"希望他穩重一點";但瘋傳網絡的楊冪醉酒不雅視頻事件一出,這位富二代還是自稱"權威人士",出現在網絡熱點的舞臺上。帥哥美女如雲的娛樂圈,本該千姿百態各成風景,但因為"撞臉",明星也會煩惱,楊冪這次深受撞臉不雅視頻困擾就是其中的一個例子。
  • 中美兩國巔峰對決的國祚密碼,"土"氣篇
    其實僅從"中國"的命名中就可以看出這一點,木旺,過於克土,土屬中,中國要有土運才吉,所以自稱中華、華夏、華人(華也是土),都是為了平衡木土的原因,祖先們一直在提示這一點,我們可不能忘了。美國是西方屬金的國家中的代表,金氣最盛。美國在地球儀上,剛好與中國是正相對的位置。美國自淘金熱中興起,本身就是土生金的國家命數,而且自殺掠之中立國,肅殺金氣很強。
  • 孫紅雷,你是真正的"老大",我服了!
    ",故事在跌宕起伏中走向圓滿。老大金海真正是老大作為,讓我佩服的五體投地。老大實難當,但金海能把老大當成這樣,實在可敬可嘆:1、對於金錢,取之有道,用之有道金海兩次對壞人"豪橫"來的七十多根金條全部散給手下的獄警兄弟了,自己一根不剩,把兄弟們感動的痛哭流涕。當然,最後獄警兄弟也反哺相報。
  • "牛五花"出道記
  • 關於楊冪的"不雅視頻",真相在這裡!自己進來比對...
    王思聰在新浪微博寫道:"作為一個看了9遍才刪的權威人士,我可以負責任地告訴大家這不是大冪冪。"看到王思聰化身敬業的"技術帝",有網友調侃道:"看了九次才知道,看來不是真愛。"儘管此前王健林在採訪中宣稱,自己知道兒子王思聰"嗶——"狗的行為藝術,並"希望他穩重一點";但瘋傳網絡的楊冪醉酒不雅視頻事件一出,這位富二代還是自稱"權威人士",出現在網絡熱點的舞臺上。帥哥美女如雲的娛樂圈,本該千姿百態各成風景,但因為"撞臉",明星也會煩惱,楊冪這次深受撞臉不雅視頻困擾就是其中的一個例子。
  • 均安,你為什麼這麼"窮"?
    招商部劉總監一聽這番話,馬上就表達了不同的意見,她說:"均安不窮,均安人的消費能力是不弱的,消費新百倫領跑鞋的能力是足夠的,你不要低估了均安的消費潛力。然而新百倫領跑的張經理接著說:"均安目前的發展實在是太落後了,你看看你們的街上,有幾個像樣的商場,在商業街上有幾個像樣的品牌,走在街上的有幾個人有好的購買力,同樣是順德的鎮,均安不僅不能與大良、容桂相比,比杏壇、勒流也差個檔次吧,你這樣的環境讓我怎麼到你那裡來開店?
  • 喝一罐就"斷片"?!北美夜店最流行的Four loko"失身酒"到底是什麼鬼?
    Costco 夏季3折大促銷!別走,下面還有更好的東西Costco正在大力度對新品和熱銷品進行優惠大促銷,現在動手,更令人激動的消息是,這些商品下面都有,而且進行夏季大促!中國國內用戶購買後4天就能收到貨!你不等什麼呢?!
  • 練功,為何要懂得"服食"
    不呼吸人就會死掉,不讓吃東西也會出問題。鼻子能聞到氣味,這個屬於天氣;舌頭能嘗到滋味,這個屬於地氣。人活著,需要採納的能量,"一部分來於天,一部分來於地"。這個概念很重要,很多修行方法都和這個概念有關。這個結合的狀態可以通過"人中"看出來。人中,這個地方,上面是天,也就是鼻子;下邊是地,是口唇。那麼天地之氣要交合,就形成了人中溝。
  • 童年不被關愛,出道被嘲"冰箱剩菜",陳喬恩逆境中也能綻放光彩
    各種幼稚卻又不失甜美浪漫的偶像劇席捲而來,陪伴了我們整個懵懂的青春歲月。陳喬恩這個名字,對於90後來說一點也不陌生,早年的偶像劇十部有八部她都是女主,一點也不誇張,江湖人送外號"偶像劇女王"。陳喬恩也不例外。在沒拍偶像劇之前,她曾在一檔旅遊美食類節目做主持人,為了保證節目的收視率,她每天想盡一切點子滿大街的尋找美食,安利美食。說來也很奇怪,明明陳喬恩一直很努力的最做節目,奈何反響平平。陳喬恩為了收視率就開始在節目中講"葷段子",例如,滿大街找各種動物的睪丸,並總是喊著"我愛吃睪丸"。
  • "七夕":送你這些COSTCO最暢銷的"性感蜜物"!錯過了,就只能再等一年...
    但這一年只有一次的"七夕",送愛人一點來自北美的小禮物絕對是犒勞愛人一年來"辛勞"的最佳選擇!此時此刻,兄弟們真該動手啦!家園商城新品和Kirkland的熱銷商品仍在優惠促銷中!你真的不能再猶豫了。。。別猶豫!
  • 大表姐劉雯那段甜蜜的"戀愛"真的甜齁我了……
    崔始源那段節目式"戀情",回看他們的片段,覺得特別甜蜜,但是回到現實中,卻有點難過,可惜他們並沒有真的走在一起……我不追星,但是劉雯和劉詩詩是我為數不多喜歡的明星,她們的一切我都會關注,特別希望她們能找到好的歸宿,那一刻我似乎明白了那些鐵粉、私生飯的瘋狂行為了……
  • "白嫖"技術的三階段&巧克生日會
    利用好小禮物,也是可以得到主播唱歌的機會的.有時,刷100元,未必進的了前十,當然也會有隻送一朵花,就能進前十的時候.時機錯過不在來,各位自己研究.混個臉熟很重要都說熟人好辦事,所以,既然熟了,偶爾"白嫖"只要不過份,你點歌不走系統,也是沒啥大問題的.當然,最優秀的辦法,還是入個粉團,一次6.6元,點唱兩首都算是賺了.
  • "這就是"系列19年新篇章,第一期火藥味十足,它真的不簡單
    不賣關子,我說的就是它。"這就是"系列2019年開年首綜——《這就是原創》Chuang《犯賤》《壞女孩》《客官不可以》.不要告訴我你沒有聽過。還有一位來自臺灣的重量級選手。對於聽眾來說,梁心頤絕對算是個"熟悉的陌生人",這個名字你可能陌生,但她之前的組合你肯定知道,周杰倫的師弟團——南拳媽媽。
  • 你必須看!Costco來了"島國"好東西,這一波節後大促不搶就虧大了!
    Costco 新到"島國"的好東西啦!"想什麼啊,你!'島國'不是你想的那個是,紐西蘭!思密達~~話說紐西蘭有個國寶級品牌 red seal(紅印)提示:篇幅有限,點擊文章最左下角"閱讀原文"或進入家園微信菜單「家園商城」,百餘種原裝進口COSTCO特價商品等你拿!以下商品均可進入家園商城秒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