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控制不住的玩手機,該怎麼辦?心理分析:懶惰背後藏著大秘密

2020-12-22 陽光葡萄魚

最近,在知乎上看到一個提問,很能代表現在大部分人的狀態,他問:「每天什麼都不想做,只想躺著待著,刷手機,該怎麼辦?」

此問題一出,就引起了很大的共鳴,有網友總結,說這是間歇性想努力,卻持續性頹廢。既不願接納自己懶惰成性,又無法懶得心安理得,也只能擰巴地活著。

我們何嘗不都是掙扎在安逸與拼搏之間,卻常常囿於拖延症,期間內心的苦悶,也是很折磨人了。

但我想說,懶,又何嘗不是一件好事。

懶得做飯,有了外賣;懶得逛街,有了網購;懶得社交,有了短視頻和直播;還有最近各個大廠打得熱火朝天的社區團購,連逛菜場和討價環節,都幫你省了……

我們需要明白的是,人類的「懶」是有價值的,同時,我們的懶也是刻在「骨子」裡的天性,你有,我有,大家有。

正因如此,許許多多的產品經理,和網際網路工作者們,都在研究如何順應我們的「天性」,而且他們都做得很成功。

這就導致了,我們現在短視頻一刷就是兩小時,峽谷一遊就是一下午,綜藝哈哈哈就到了深夜,稍不留神,我們的注意力就被緊緊地鎖在這些「爽」感十足,且不用費腦的事件上。

不要瞧不起每一個APP,它每個流程、界面、內容,都是精細化打磨後,順應了你天性裡每一個死角,我們被吃得透透的,抵抗不了,真的不怪你 。

「懶」不是問題,更不是你「獨有」的問題,但如果「懶」耽誤了你的正事,影響了你的內心平衡時,它才成為了一個問題,所以,你需要處理的不是懶,而是你的"天性「和」理性「在打架這件事。

試想一下,如果你的「理性」追求的就是安逸,認為工資夠用就行,每天傻傻樂樂刷刷手機也很滿足,那麼這個天性裡的「懶」不會成為問題,你的內在是和諧的。

如果你「天性」懶散,控制不住地要玩手機,「理性」卻時刻鞭笞自己,這才會導致內心的衝突,時刻懊惱,甚至自卑消極。

我看了問題下的很多回答,都很有道理,但大部分,只是針對我們「理性」層面,治標不治本的方法論,這也許能夠有一時的效果,卻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更無法解決我們的內心衝突,看完後一時爽,回頭該怎樣還怎樣。

而我要說的,是從「理性」和「天性」兩個層面的解決辦法,在此之前,我先解釋三個概念,分別是「理智人」、「原始人」、和「純真人」。

了解精神分析的人會知道,弗洛伊德將人格分為本我、自我、超我。

同理,「理智人」、「原始人「和」純真人「同樣也是人格的劃分,但更易於理解。

「純真人」是每個人最內核最本真的部分,存在既有理,我們也不能感知,不會多述,我們主要講講「理智人」和「原始人」是如何「打架」,導致我們內心紊亂的。

「理智人」是人格的最外層,他崇尚邏輯,像個科學家一樣,冷靜、有計劃,但是缺乏創意和幽默。

比如,我們知道該認真工作和學習,要努力上進混出個模樣,戀愛結婚要考慮現實等,都是「理智人」的思考結果。

題主所說的「想改變自己,想找兼職做,有理想」,就是「理智人」的思考結果。

「原始人」是人格的中層,他被「理智人」所阻擋,我們不輕易能看到他,但他的活躍程度依然非常高,他會以情緒、創意、想像……的形式出現。

比如,我們莫名其妙的愛上了某人,我們情緒失控,理智喪失等,都是「原始人」的功勞,「原始人」就是我前文所說的「天性」部分,它是感性的,情緒化的,跟著感覺走的。

很多時候,「原始人」總會和「理智人」意見不一致。

就像面對早起這件事,理智人認為自己應該早睡早起身體好,還可以鍛鍊,但是「原始人」卻根本不想起來,只想賴在溫暖的被窩裡。

於是,在這種情況下,無論我們睡前給自己灌輸了多少宏大的理想,制定了多周密的計劃,「原始人」不想起床,第二天一大早,我們就會睡過去,但是清醒過後,我們又十分懊惱,這就是內心的衝突,我們在生活中處處可見。

題主所說的沉迷於手機,就是「原始人」追求實實在在摸得著的舒適,而「理智人」喜歡計劃,追求上進,他們在互相衝突。

如果想解決這種現狀,我們當然可以採取時間管理、目標分解、制定計劃等一系列方法來,但這只是針對「理智人」部分的,我們人格中的「理智人」就愛這些方法論。

但是別忘了,導致我們懶散的是「原始人」,「原始人」對這些死板的大道理完全油鹽不進。

要解決這種衝突,只有兩種方法,第一種,是讓「理智人」將生活的要求放低,接納和允許安逸。第二種,是採取「原始人」能夠理解的方式,引導他開始行動和積極並且達到內在和諧。

那麼如何才叫「原始人」聽得進去的方式呢?

記住,「原始人」不懂大道理,他只懂形象的、具體的、鮮活的、象徵性的語言。

這個象徵性的語言,指的就是意像

意像可以簡單理解為我們在想像中出現的心理形象,但這種想像並非是天馬行空,而是有心理學意義的,承載著我們原始人所思考的內容。

這也是心理學中的「意象療法」,我們常常可以在腦海中想像一個房子,這座房子就是我們的內心寫照,房子有什麼缺陷,就表示性格有什麼缺陷,正如房子黑暗沒有窗戶,預示著內心封閉等等。

我們的自我意向,是在常年累月的成長中慢慢形成,並且穩定下來的,從而在無形之中影響我們的性格,在某種程度上來說,這種自我意象會影響我們以後的人生軌跡。

正如,明明知道要認真工作和學習,但依舊無法擺脫手機,這中間也會有自我意象的缺陷,也就是原始人的執著,執著於他所認為的意向,而不肯改變。

但讓人欣慰的是,原始人可以被引導,我們運用意像對話,可以慢慢修正自我意象,從而讓原始人不再執著於玩手機。

那麼,如何通過意像對話,來和自己的原始人好好溝通呢,有以下三個方法:

一、自我意象修正

想像房子,然後感受房子有什麼缺陷,並在想像中將房子進行修繕,灰塵太多的擦拭房子,沒有窗戶的嘗試著為房子裝上窗戶,你的房子有什麼缺陷,就去修繕哪裡……

這種改變看似容易,但其實在想像的過程中,常常會遭遇難以進行,或者不斷重複的情況,甚至遇到情緒失控的時刻,這種時候都給自己時間去慢慢修復,而不是操之過急。

除了房子能夠代表一個人的內心世界外,動物也能完全展現一個人的性格,我們可以在冥想中,感受自己到了一片森林,眼前會出現各種各樣的植物,你感受這森林裡的每一分氣息,這時,出現了了一隻動物,這個動物,以及動物的狀態,就是原始人對你自己性格的認知。

二、和意象對話

動物意向其實是把動物人格外後所代表的一種性格特點,比如,猴子的活潑,綿羊的溫順、兔子的善良、內向、老實等等,有時候也會出現不止一個動物,這也代表了,每個人人格的多樣化。

我在我的冥想中,看見的分別是獅子、兔子、和豬,而且豬竟然是走在獅子前面的,感覺豬是引導地位。

這和我的性格非常像,我性格有非常兩極的一面,我既善良溫順和老實,這是我兔子的一面,但同時內心是非常有野心,和目標性的,這是我獅子的一面,但是,我也和大家一樣,我有拖延症,也會刷手機忘了時間,我時常顯得行動力不足,有再多的野心和計劃,卻常常被擱淺,這就是我自我意象中豬的一面。

豬意味著人格特徵中蠢笨、懶惰、不靈活的象徵,看到我意象中的豬,我也才明白,為何自己總是陷入行動力不足的怪圈中。

所以,我嘗試著在想像中和我的意象對話,我想嘗試著,讓豬這個意象離開,或者告訴他在某些特定的時刻,不要處於引領的地位。

其實,這個過程,就是運用原始人懂的對話形式,在和他溝通,也就是意象對話的過程。

我會嘗試著先和獅子商量,能不能讓豬離開,或者是停留一段時間,得到獅子的正面回答後,我會和我意象中的豬對話,就像我們平常和朋友們對話一樣,了解他的想法,並詢問他,是否可以到某一處休息,等需要的時候再回歸隊伍等等。

溝通的方法有很多種,主要看你有怎樣的需求,但唯一的,是不要強迫原始人和意象,也不要操之過急,給彼此時間和空間,慢慢來呈現和接受。

原始人改變的過程不是立馬展現的,它是循序漸進的,但是一旦成功的想像畫面出現在腦海中時,就會被原始人記住,並經過不斷的強化和暗示,從而逐漸改變。

說來有意思的是,我在當晚,就做夢夢見自己接到一個非常重要的任務,但我沒有拖延,而是立馬全神貫注的投入,搶先完成了任務,沒有任何拖延。

做完這個夢,我十分的滿足,我也明白,這其實就是自我意象修正的過程,開始慢慢會看見成效,但這絕對不是一兩次冥想就會有立竿見影的變化,而是潛移默化的改變。

三、觀想本尊

選擇一個榜樣人物,而且這個人物是存在和自己相似特徵的,比如性別一致、興趣才能一致等,然後想像他的樣子,也可以看著照片,想像自己與他的形象融為一體。

這個「本尊」其實就是你所嚮往,以及想成為的樣子,我們可以讀一些他的傳記,了解他的更多資料,每天進行10-20分鐘的冥想練習,感受自己和他融為一體,這樣原始人能夠在不知不覺中進行工作,慢慢向「本尊」靠近。

我需要說明的是,文中所有的方法並非自創,而是意象對話這樣一種心理治療手段,著名的心理學專家朱建軍老師在他的最新作品《掌控自我》中,有更全面的與原始人對話,以及改變自我意象的方法,還包括全面的想像音頻及指導方法,大家有興趣的可以找來看看。

以上,就是進行自我意象改變的小方法,它能夠潛移默化的針對原始人進行溝通和引導,進而讓他配合你的理智人,更好的和諧相處。

除此之外,這並不代表自己就可以只靠想像過生活,而是要輔佐針對理智層面的目標管理、時間管理等方法,才能更好地從內而外改變自己的狀態。

-

end

戲如人生,人生如戲,在生活的細枝末節中,照見情感,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葡萄魚哦~

相關焦點

  • 這些「控制不住」的習慣藏著怎樣的秘密?
    在生活中,有些朋友常常會不自覺地摳手、抖腿、啃指甲、拔頭髮,很多人明明知道這種習慣很不好,但就是控制不住自己。有些人雖然不摳手和抖腿,但經常不自覺地刷手機,這個過程沒有給他們帶來任何愉悅感,自己也很想關掉手機做點別的事情,可就是放不下。這些難以控制的動作背後,究竟隱藏著怎樣的秘密?
  • 孩子老玩手機怎麼辦?有什麼控制孩子玩手機時間的軟體嗎?
    那很多家長可能會問,對於玩手機,大人都不一定能控制得住,更何況是孩子,這時候就需要用到其他的輔助工具,比如說一些控制玩手機時間的軟體。這樣除了可以限制孩子對手機的使用,還有其他的效果。1.不剝奪孩子使用手機的權利雖然手機是家長出錢買的,孩子只擁有使用權,,但既然給了孩子用,就不能中途強硬的逼迫孩子交出來。這樣只會激起孩子的叛逆心理,影響親子關係。所以我們需要先跟孩子說清楚如何正確使用手機,必要的時候會通過其他方式限制孩子玩手機的時間。
  • 孩子老玩手機,怎麼辦?
    1、以身作則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長幹啥,孩子也會學著幹啥,比如很多家長一回家就躺著玩手機,那孩子也會玩手機。所以要解決孩子玩手機的問題,首先要家長自己先戒掉玩手機的習慣。2、轉移注意力很多孩子玩手機都是因為無聊,通過手機可以找點新鮮的樂趣,如果家長帶著孩子出去玩,陪著孩子玩,那麼孩子就沒有心思去玩手機,也沒有時間去玩手機。
  • 對手機成癮的孩子,我們該怎麼辦?|你對癮的認知,可能是錯的
    由此,三個重要問題擺在了父母們面前:怎麼辨別孩子的手機、網絡使用是否在正常範圍內,還是已經成癮?在什麼情況下,我們就該著手介入了?到底該怎麼做,既能控制孩子使用電子產品時間,又能不破壞親子關係?1、網絡成癮到底是什麼?
  • 男孩留遺言跳樓自殺:「對不起,我控制不住玩手機,你們生個更好的吧!」,想要毀掉一個孩子,給他一部手機就夠了!
    手機好似一個殺手,隨時在威脅著孩子們。幾天前,看到一則新聞:安徽黃山的一學校內,一男孩因為控制不住自己玩手機,就站在5樓宿舍陽臺外欲輕生。救援人員趕到學校時發現,該男孩已攀附在五樓宿舍外的窗臺上,情緒十分激動,隨時有墜落的危險。
  • 減肥常常「管不住嘴」,該怎麼辦?
    最近,有一小姑娘跟我說她特別想瘦20斤,但是她又經常會「管不住嘴」,一想到控制飲食就會很痛苦,該怎麼辦?我跟她的對話如下:她:太想瘦下來了,但是一想到以前那些嚴格苛刻的飲食,就會牴觸,還常常「管不住嘴」,但又想瘦。
  • 婚後變得懶惰該怎麼辦?
    想讓婚後偷懶的人變得不偷懶就要明白其為什麼偷懶,或者說是什麼原因讓人在婚後變得懶惰的呢,如果明白了原因再對症下藥就會管用的多。有一部分朋友從心理上講,可能是婚前自我感覺付出太多,在婚後有一種終於完成任務的感覺,正因為自己內心有類似的感覺才讓自己在婚後不太想主動幹這幹那,久而久之就會給人一種自己逐漸變得懶惰的感覺,自己內心的變化造成了自己在婚後變得懶惰的根本原因,想要尋求改變的話,自己內心就不能有完成任務的感覺,婚後只是新生活的一個起點,並不是終點,只有夫妻雙方共同維護好自己的家,才會有幸福的生活
  • 小現象見大問題,一本直擊內心根源的心理書——《家庭心理百科》
    書中提到的兩項調查,一項顯示韓國全體人口中,手機上癮人群佔比高達39.8%,其中重度上癮人群則佔19.5%;而另一項在美國的調查同樣顯示高達1/3的成年人表示不能沒有手機。另外,書中又指出長時間玩手機的弊端,這些數據和壞處歷歷在目,而我們又是如何做的呢?
  • 孩子「玩手機」上癮該怎麼辦?聰明的家長會做好這2點,別不知道
    孩子"玩手機"上癮該怎麼辦?聰明的家長會做好這2點,別不知道現在玩手機已經成為了社會的一種通病了,不僅是年輕人沉迷於玩手機,就連小孩子也是每天花費大量的時間在手機或者是平板電腦上。對於很多年輕的家長來說,只要孩子不哭鬧,就會給他們去玩手機,這樣自己也比較省事,可以有時間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但是殊不知這樣做,對孩子的健康成長是非常不利的。
  • 「一被懟,就發瘋」:「狂躁」的背後,藏著怎樣的心理創傷
    心理諮詢師分享過一個來訪者案例: 青青平時看起來斯文安靜,但一被否定就會控制不住暴怒。,都有深層的心理原因。 它就藏在你潛意識的某個角落裡,操控你的行為,讓你的生活陷入一種莫名的怪圈。 正如創傷治療大師施琪嘉所說:大部分創傷會隨時間流逝掉,但有一部分創傷,無論時間過多久,它還是會在那個地方,成為怪獸,慢慢吞噬你的能量,形成心理陰影,影響我們的人格,甚至命運。
  • 羅志祥周揚青分手:成年人的秘密,有多少是藏在手機裡
    當手機成為了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裡面的秘密或許有時你自己都會忘記。上大學的時候認識一對情侶,他們都是我一個專業的同學,兩個人在一起的時光總會給人一種溫暖的感覺。有時候朋友之間聚會時吃個飯,總會看到兩個人的手機交換著用,瞬間就解開了對方手機的屏幕,因為密碼早已爛熟在心裡。
  • 戒掉手機依賴症:巧妙利用你懶惰的毛病,治掉你的另一個毛病
    那麼,到底如何讓自己不玩手機呢?第一,不要依靠你的自制力。對,你沒有聽錯。因為你根本就沒有自制力,就算有,你的自制力也不可靠。人的身體裡不只有一個自我。當我們想要開始自律的時候,腦海裡總有反對的聲音來阻撓我們。當你想要認真開始學習的時候,腦海裡總有另一個聲音響起來:就玩一會兒手機,不,就查一下資料。
  • 《完美的他人》成人最下流的秘密 都藏在手機裡
    在有安全牌可打的情況下,才華有限的編劇非要作死大改就怪不得評分最低。從提議今晚所有手機信息都公開的遊戲開始,屋外的月蝕就像一個道具,串聯起整條故事線,月蝕陰暗面象徵人背後不肯公開的隱私和秘密,以及背後赤裸裸的尷尬與羞恥。另外一層含義也暗示面具背後的偏見,暫時遮蔽但很快會露出來。
  • 遇到控制欲強的老闆,該怎麼辦?
    前幾天晨會期間,同事Lily正在用手機回復客戶的微信。突然,領導大拍桌子,衝Lily喊道:「說了多少次,開會不能用手機!下次再犯,就重罰!」
  • 真正愛一個人,藏不住也控制不住,從此以後都與他有關
    所以我說,真正愛一個人,大多是藏不住的,那些所能藏住的,大抵還是因為不夠愛。根本就藏不住,為了對方,甘願做出任何事情,哪怕只是為了博美人一笑。真正的愛,畢竟都隱藏不住。真正愛上一個人,自己的思念擋不住真正愛上一個人,那真的是茶不思飯不想,思念擋也擋不住。你以為你忙起來了,就能甩掉他的身影,就能忘記對方的存在,就能漸漸的忽略,就能漸漸地隱藏。
  • 如何遠程控制孩子玩手機
    孩子天天玩手機,怎麼說都不管用,父母在身邊還會收斂一點,要是父母工作去了,那就肆無忌憚,到底有什麼好的辦法可以遠程控制孩子,答案是肯定的,如今科技如此發達,父母可以通過軟體對孩子玩手機進行遠程管控,從而防止孩子過渡玩手機。
  • 《完美陌生人》:有多少人的秘密藏在手機裡?
    在女主人伊娃的提議下,他們玩了一個「共享手機秘密」的遊戲。每個人把手機放在餐桌上,當晚收到的簡訊、社交消息、電話等等一切手機信息公布出來。讓一切歸零,一切都回到沒有共享手機秘密的時候。那麼問題是:如果沒有共享手機,他們的秘密就能守得住?他們的謊言就能繼續?他們的感情就不會破裂?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溼鞋。共享手機只是導火索,讓秘密提前曝光,並不是感情破裂的根源。
  • 愛人的手機,到底藏了多少秘密
    問題來了:情侶或者夫妻之間,到底要不要查看對方的手機,愛人的手機裡到底藏了多少秘密?我認為:夫妻之間手機密碼應該共享,真正信任對方的話,對方拿自己手機毫不不心虛,也不需要刻意去經常翻看對方手機。一旦經常懷疑對方,要經常翻看對方手機了,這段感情也就漸漸變味了。
  • 孩子玩手機上癮怎麼辦?做對這兩件事情就可以
    孩子玩手機遊戲上癮,不願意學習,老師布置作業也不寫,整天自己躲在房間裡打遊戲,也不跟人說話,說他也不聽,說多了他還嫌煩……我相信很多家長都有這樣的經歷,而且對此很是頭疼,因為根本不知道該怎麼辦。二、合理地控制孩子玩手機現在這個科技的時代,不會玩手機可能會與時代脫節,所以不能不讓孩子玩手機,最好的解決方法就是合理地控制孩子玩手機。
  • 網絡成癮的背後,是未被滿足的心理渴望
    紀錄片的記者是姜思達,他採訪了一群自稱「酒鬼」的人,他們形容自己犯「癮」的時候,有過這樣一段「糾結難耐」的描述——「不喝難受,喝的時候緩解一點,然後喝完了就更難受,到最後就是每天想自殺,然後一邊哭,一邊喝,停不住。」沾上「癮」的人,就好像魔鬼附身,行為和意志不受大腦控制,嚴重者,甚至隨時都會面臨跟自己做生死博弈的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