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知乎上看到一個提問,很能代表現在大部分人的狀態,他問:「每天什麼都不想做,只想躺著待著,刷手機,該怎麼辦?」
此問題一出,就引起了很大的共鳴,有網友總結,說這是間歇性想努力,卻持續性頹廢。既不願接納自己懶惰成性,又無法懶得心安理得,也只能擰巴地活著。
我們何嘗不都是掙扎在安逸與拼搏之間,卻常常囿於拖延症,期間內心的苦悶,也是很折磨人了。
但我想說,懶,又何嘗不是一件好事。
懶得做飯,有了外賣;懶得逛街,有了網購;懶得社交,有了短視頻和直播;還有最近各個大廠打得熱火朝天的社區團購,連逛菜場和討價環節,都幫你省了……
我們需要明白的是,人類的「懶」是有價值的,同時,我們的懶也是刻在「骨子」裡的天性,你有,我有,大家有。
正因如此,許許多多的產品經理,和網際網路工作者們,都在研究如何順應我們的「天性」,而且他們都做得很成功。
這就導致了,我們現在短視頻一刷就是兩小時,峽谷一遊就是一下午,綜藝哈哈哈就到了深夜,稍不留神,我們的注意力就被緊緊地鎖在這些「爽」感十足,且不用費腦的事件上。
不要瞧不起每一個APP,它每個流程、界面、內容,都是精細化打磨後,順應了你天性裡每一個死角,我們被吃得透透的,抵抗不了,真的不怪你 。
「懶」不是問題,更不是你「獨有」的問題,但如果「懶」耽誤了你的正事,影響了你的內心平衡時,它才成為了一個問題,所以,你需要處理的不是懶,而是你的"天性「和」理性「在打架這件事。
試想一下,如果你的「理性」追求的就是安逸,認為工資夠用就行,每天傻傻樂樂刷刷手機也很滿足,那麼這個天性裡的「懶」不會成為問題,你的內在是和諧的。
如果你「天性」懶散,控制不住地要玩手機,「理性」卻時刻鞭笞自己,這才會導致內心的衝突,時刻懊惱,甚至自卑消極。
我看了問題下的很多回答,都很有道理,但大部分,只是針對我們「理性」層面,治標不治本的方法論,這也許能夠有一時的效果,卻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更無法解決我們的內心衝突,看完後一時爽,回頭該怎樣還怎樣。
而我要說的,是從「理性」和「天性」兩個層面的解決辦法,在此之前,我先解釋三個概念,分別是「理智人」、「原始人」、和「純真人」。
了解精神分析的人會知道,弗洛伊德將人格分為本我、自我、超我。
同理,「理智人」、「原始人「和」純真人「同樣也是人格的劃分,但更易於理解。
「純真人」是每個人最內核最本真的部分,存在既有理,我們也不能感知,不會多述,我們主要講講「理智人」和「原始人」是如何「打架」,導致我們內心紊亂的。
「理智人」是人格的最外層,他崇尚邏輯,像個科學家一樣,冷靜、有計劃,但是缺乏創意和幽默。
比如,我們知道該認真工作和學習,要努力上進混出個模樣,戀愛結婚要考慮現實等,都是「理智人」的思考結果。
題主所說的「想改變自己,想找兼職做,有理想」,就是「理智人」的思考結果。
「原始人」是人格的中層,他被「理智人」所阻擋,我們不輕易能看到他,但他的活躍程度依然非常高,他會以情緒、創意、想像……的形式出現。
比如,我們莫名其妙的愛上了某人,我們情緒失控,理智喪失等,都是「原始人」的功勞,「原始人」就是我前文所說的「天性」部分,它是感性的,情緒化的,跟著感覺走的。
很多時候,「原始人」總會和「理智人」意見不一致。
就像面對早起這件事,理智人認為自己應該早睡早起身體好,還可以鍛鍊,但是「原始人」卻根本不想起來,只想賴在溫暖的被窩裡。
於是,在這種情況下,無論我們睡前給自己灌輸了多少宏大的理想,制定了多周密的計劃,「原始人」不想起床,第二天一大早,我們就會睡過去,但是清醒過後,我們又十分懊惱,這就是內心的衝突,我們在生活中處處可見。
題主所說的沉迷於手機,就是「原始人」追求實實在在摸得著的舒適,而「理智人」喜歡計劃,追求上進,他們在互相衝突。
如果想解決這種現狀,我們當然可以採取時間管理、目標分解、制定計劃等一系列方法來,但這只是針對「理智人」部分的,我們人格中的「理智人」就愛這些方法論。
但是別忘了,導致我們懶散的是「原始人」,「原始人」對這些死板的大道理完全油鹽不進。
要解決這種衝突,只有兩種方法,第一種,是讓「理智人」將生活的要求放低,接納和允許安逸。第二種,是採取「原始人」能夠理解的方式,引導他開始行動和積極並且達到內在和諧。
那麼如何才叫「原始人」聽得進去的方式呢?
記住,「原始人」不懂大道理,他只懂形象的、具體的、鮮活的、象徵性的語言。
這個象徵性的語言,指的就是意像。
意像可以簡單理解為我們在想像中出現的心理形象,但這種想像並非是天馬行空,而是有心理學意義的,承載著我們原始人所思考的內容。
這也是心理學中的「意象療法」,我們常常可以在腦海中想像一個房子,這座房子就是我們的內心寫照,房子有什麼缺陷,就表示性格有什麼缺陷,正如房子黑暗沒有窗戶,預示著內心封閉等等。
我們的自我意向,是在常年累月的成長中慢慢形成,並且穩定下來的,從而在無形之中影響我們的性格,在某種程度上來說,這種自我意象會影響我們以後的人生軌跡。
正如,明明知道要認真工作和學習,但依舊無法擺脫手機,這中間也會有自我意象的缺陷,也就是原始人的執著,執著於他所認為的意向,而不肯改變。
但讓人欣慰的是,原始人可以被引導,我們運用意像對話,可以慢慢修正自我意象,從而讓原始人不再執著於玩手機。
那麼,如何通過意像對話,來和自己的原始人好好溝通呢,有以下三個方法:
一、自我意象修正
想像房子,然後感受房子有什麼缺陷,並在想像中將房子進行修繕,灰塵太多的擦拭房子,沒有窗戶的嘗試著為房子裝上窗戶,你的房子有什麼缺陷,就去修繕哪裡……
這種改變看似容易,但其實在想像的過程中,常常會遭遇難以進行,或者不斷重複的情況,甚至遇到情緒失控的時刻,這種時候都給自己時間去慢慢修復,而不是操之過急。
除了房子能夠代表一個人的內心世界外,動物也能完全展現一個人的性格,我們可以在冥想中,感受自己到了一片森林,眼前會出現各種各樣的植物,你感受這森林裡的每一分氣息,這時,出現了了一隻動物,這個動物,以及動物的狀態,就是原始人對你自己性格的認知。
二、和意象對話
動物意向其實是把動物人格外後所代表的一種性格特點,比如,猴子的活潑,綿羊的溫順、兔子的善良、內向、老實等等,有時候也會出現不止一個動物,這也代表了,每個人人格的多樣化。
我在我的冥想中,看見的分別是獅子、兔子、和豬,而且豬竟然是走在獅子前面的,感覺豬是引導地位。
這和我的性格非常像,我性格有非常兩極的一面,我既善良溫順和老實,這是我兔子的一面,但同時內心是非常有野心,和目標性的,這是我獅子的一面,但是,我也和大家一樣,我有拖延症,也會刷手機忘了時間,我時常顯得行動力不足,有再多的野心和計劃,卻常常被擱淺,這就是我自我意象中豬的一面。
豬意味著人格特徵中蠢笨、懶惰、不靈活的象徵,看到我意象中的豬,我也才明白,為何自己總是陷入行動力不足的怪圈中。
所以,我嘗試著在想像中和我的意象對話,我想嘗試著,讓豬這個意象離開,或者告訴他在某些特定的時刻,不要處於引領的地位。
其實,這個過程,就是運用原始人懂的對話形式,在和他溝通,也就是意象對話的過程。
我會嘗試著先和獅子商量,能不能讓豬離開,或者是停留一段時間,得到獅子的正面回答後,我會和我意象中的豬對話,就像我們平常和朋友們對話一樣,了解他的想法,並詢問他,是否可以到某一處休息,等需要的時候再回歸隊伍等等。
溝通的方法有很多種,主要看你有怎樣的需求,但唯一的,是不要強迫原始人和意象,也不要操之過急,給彼此時間和空間,慢慢來呈現和接受。
原始人改變的過程不是立馬展現的,它是循序漸進的,但是一旦成功的想像畫面出現在腦海中時,就會被原始人記住,並經過不斷的強化和暗示,從而逐漸改變。
說來有意思的是,我在當晚,就做夢夢見自己接到一個非常重要的任務,但我沒有拖延,而是立馬全神貫注的投入,搶先完成了任務,沒有任何拖延。
做完這個夢,我十分的滿足,我也明白,這其實就是自我意象修正的過程,開始慢慢會看見成效,但這絕對不是一兩次冥想就會有立竿見影的變化,而是潛移默化的改變。
三、觀想本尊
選擇一個榜樣人物,而且這個人物是存在和自己相似特徵的,比如性別一致、興趣才能一致等,然後想像他的樣子,也可以看著照片,想像自己與他的形象融為一體。
這個「本尊」其實就是你所嚮往,以及想成為的樣子,我們可以讀一些他的傳記,了解他的更多資料,每天進行10-20分鐘的冥想練習,感受自己和他融為一體,這樣原始人能夠在不知不覺中進行工作,慢慢向「本尊」靠近。
我需要說明的是,文中所有的方法並非自創,而是意象對話這樣一種心理治療手段,著名的心理學專家朱建軍老師在他的最新作品《掌控自我》中,有更全面的與原始人對話,以及改變自我意象的方法,還包括全面的想像音頻及指導方法,大家有興趣的可以找來看看。
以上,就是進行自我意象改變的小方法,它能夠潛移默化的針對原始人進行溝通和引導,進而讓他配合你的理智人,更好的和諧相處。
除此之外,這並不代表自己就可以只靠想像過生活,而是要輔佐針對理智層面的目標管理、時間管理等方法,才能更好地從內而外改變自己的狀態。
-
end
戲如人生,人生如戲,在生活的細枝末節中,照見情感,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葡萄魚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