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留遺言跳樓自殺:「對不起,我控制不住玩手機,你們生個更好的吧!」,想要毀掉一個孩子,給他一部手機就夠了!

2021-02-16 家長慧

手機好似一個殺手,隨時在威脅著孩子們。

幾天前,看到一則新聞:

安徽黃山的一學校內,一男孩因為控制不住自己玩手機,就站在5樓宿舍陽臺外欲輕生。

救援人員趕到學校時發現,該男孩已攀附在五樓宿舍外的窗臺上,情緒十分激動,隨時有墜落的危險。

趁學生不注意,將該學生雙手牢牢抓住,採用「熊抱」方式將其拽入室內,避免一場事故的發生。

這個男孩,還留下了一封遺書:

「對不起,你們去生一個更好的吧……我控制不住自己玩手機……」

這類的事情,還是時有發生,手機對有些孩子們的影響,超乎想像。杭州濱江一小區,一名15歲的初三女孩從19樓墜下,落在三樓陽臺上,當場死亡。警方認定為自殺。事發前,家人發現女孩又在玩手機,提出反對意見,雙方發生爭執,隨後女孩跳樓身亡。

在河北邯鄲,一對兄妹從家中四樓樓頂跳下,兩人全身出現多處骨折,其中9歲的妹妹已經醒來,而11歲的哥哥卻尚未脫離生命危險。

而造成兄妹牽手「跳樓」的原因,卻是因為哥哥告訴妹妹「手機遊戲中從樓上跳下是能重生的,我想試一試」!

一位12歲的初中生,花光了爺爺奶奶攢了一輩子的10萬元積蓄。爺爺說,這些錢他們捨不得花,都是留給孩子以後用來讀書的,卻沒想到……

手機正無情地摧殘著這些不諳世事的未成年孩子,甚至是孩子背後的整個家庭!

想要毀掉一個孩子

給他一部手機就可以了

在家長圈一直都流行著這麼一句話:

想要毀掉一個孩子,給他一部手機就可以了。

中國青年報聯合問卷網對1974名受訪家長進行了一項調查,數據結果顯示:

92.1%的受訪家長覺得青少年沉迷短視頻的現象普遍!

70.6%的受訪家長擔心孩子沉迷短視頻會對學習生活提不起興趣!

66.3%的受訪家長擔心孩子模仿不良的短視頻內容!

在網際網路時代長大的青少年們,絕大多數都受到了手機的荼毒!

你們知道製作一款成功的手機遊戲,它的核心要素是什麼嗎?

是興奮點。

《羅輯思維》主講人羅振宇曾經在他的演講中這麼說過:

遊戲大佬們製作的《王者榮耀》讓人十分鐘就有個興奮點,而吃雞遊戲三分鐘就要有一個興奮點,而甚至要追求一分鐘一個興奮點。

說白了就是只要讓你坐到遊戲跟前,根本就下不來,想下來也不要你下來,你下來那就是製作遊戲的人的失敗了。

而事實上,它的興奮點不僅僅在「遊戲時間」,它還會影響孩子的「非遊戲時間」!

上局遊戲的復盤迴顧、絞盡腦汁思考如何通關……

如果一個孩子的玩手機時間僅有半小時,那麼他一定會在遊戲時間後的半個小時、乃至一個小時內循環反覆地思考遊戲內容!

如果是在睡前玩了半小時手機,那麼他至少要推遲一個小時後才能穩定心情入睡!

孩子的學習時間和睡眠時間都在被手機無情地「消耗」著!

當孩子在上網課、或是寫作業時思考遊戲通關或是直播明星時,說明孩子的專注力已經開始遭到了破壞!

因為手機帶來的滿足感和成就感實在太容易得到了,甚至可以說是唾手可得;

而學習卻是一件需要高度專注力才能完成的事。

深受「唾手可得」的手機影響,對學習的專注力就會逐漸降低,從而導致無法長時間地深入思考,面對學習越發力不從心,甚至是直接放棄!

殊不知,這些放棄專注的孩子們,已經被手機所「操控」了!

事實上,類似模仿遊戲跳樓的事件,並非第一次發生:

這些手機網路遊戲,無不影響了孩子對於虛擬和現實的辨別能力!

請嚴肅地告訴孩子,「死亡了還能被隊友救活」這種事,在現實中是絕不可能發生的!

陷入手機「圈套」的

正是從小被嬌慣的孩子

曾經有教了多年畢業班的高中班主任,在分析班級成績單時發現:

手機的使用頻度和成績好壞的關係是成反比的。

目前班上成績退步嚴重,名次靠後的學生中,幾乎都有手機,其中大部分同學都會用手機玩遊戲,有些孩子甚至已經到了依賴的地步。

另一位語文老師則發現了另外一個現象:

班裡玩手機玩得最兇的學生,往往不是那些常人眼中的「富家子弟」,而是一些家境一般的孩子。

為什麼家庭條件好的孩子,反倒沒有對手機強烈的依賴性?

背後或許是家長的管控起了作用。

而普通家庭的孩子卻是被大人嬌慣著長大的,很容易就陷入手機的圈套中,成為一刻都離不開手機的「手機奴」。

這也就是為什麼大部分普通家庭長大的孩子,成績永遠都趕不上家庭條件好的。

並不是因為家庭條件而影響了教育資源,而是因為父母沒有嚴格地管控孩子玩手機的時間和力度。

這些愛玩手機孩子,心理學家肯納斯•喬恩稱他們為「活在氣泡裡的孩子」。

手機就像一個氣泡把他們包裹、套牢了起來,讓他所有的注意力全都集中在了小小的屏幕上,學業自然就荒廢了。

學霸能從學習中得到成就感

學渣只能從手機中找歸屬感

如今,青少年手機 「成癮」已經成為了社會問題。

深扒背後「成癮」的原因,不外乎就是以下幾個:

網易執行長丁磊曾說過:

很多家長懶,把手機丟給孩子,來解放自己的時間。

正是家長懶得陪孩子,才釀造了孩子的手機「成癮」!

《清華學霸教子經》裡認為,孩子小時候缺乏自制力是常態。

其實缺乏自控力,全天下都一樣。

捫心自問,你能夠對待手機說放就放嗎?

不要一味地責怪孩子玩手機,而是應該從小就逐漸培養他的自制力,才能從源頭上杜絕手機「成癮」!

部分孩子沉迷手機的世界,不是因為真的愛玩手機,而是因為對學習不感興趣。

作為家長,需要細心地觀察他們的學習狀態。

當出現一些不愛學習的徵兆時,就應及時做調整,幫助孩子重建學習興趣。

學習興趣上來了,自然就會減淡對手機的興趣了。

請別小看孩子的學習壓力!

特別是孩子升上了三、四年級,學習難度和壓力都是倍增的,孩子的抗壓能力較弱,一時無法適應,就會想要用玩手機來逃避壓力。

如果孩子最近的生活狀態很是消沉,請多多關注他們的心理健康,及時幫助他們緩解壓力!

對於學霸來說,能從學習中找到滿滿的成就感;

而對於學渣來說,只有手機才能讓他們擁有生活的歸屬感!


真正「殺死」孩子的不是手機

其實是父母

《少年說》中有一期,小學生葉子健站在高臺上,流著淚說道:

小時候,我以為手機才是爸爸媽媽的孩子。

我每次抬頭看他們時,他們總是目不轉睛地盯著手機看。

他們想我安靜,不搗亂,就會把手機扔給我,讓我一個人玩。

你們大人總是這樣,為了圖現在的安靜,用手機穩住我們。

等我們長大了,沉迷於手機,你們又會覺得,是手機耽誤了我們。

可是你們有沒有想過,在小的時候,是誰把手機塞到我的手裡?

又是誰,放棄了對我的關愛和陪伴?

原來,不是手機奪走了我們的孩子,而是我們拱手把孩子讓給了手機。

原來,「殺死」孩子的從來都不是手機,而是父母!

兒童心理學專家李玫瑾教授曾說過:

孩子的心理問題,所有的表現,都一定是折射父母的水準。

如果父母在陪伴孩子的時間裡,只顧著把手機丟給孩子,其他都不管不顧;

那麼將來孩子同樣也會這樣,對父母、甚至是這個世界都變得冷漠起來。

因為從小父母就用給他手機這個行動教給他:

小小的手機,才是他的整個世界。

手機沒錯

錯的是我們沒給孩子做好約束

手機和網絡這個「定時炸彈」,其實本身沒錯,我們不能否認它作為時代和科技進步的產物,讓人們的生活變得更加便利;

只不過對於孩子來說,我們必須和他們做好恰當的約束。

曾有一位高級教師提出了孩子在學習時,隔離手機的約法三章:

這三條約定,能夠逐漸培養起孩子對於學習的專注度;

而時間的約定,也能讓孩子在其中逐漸學會「自律」。

相信很多家長都會把手機作為孩子學習的獎勵,其實這樣是不好的。

表面上看起來,它能夠推進孩子的學習動力,但實際上它是一種變相的獎勵,你的一句「做完這題就能玩手機」,會讓孩子在腦中充斥著手機的內容,學習和作業則變成應付了事。

如果孩子的課餘時間是充實的,那麼他們就不會想著手機了!

歸根結底,孩子玩手機還是因為家長的陪伴不夠多。

道理很簡單,回想上次你帶他去動物園的場景,他會想著手機嗎?

回到家後他是不是樂此不疲地和人說動物園裡的動物多麼有趣?

有了家長的陪伴,孩子的課餘時間就不會感到空虛,這樣的快樂才是持久的!

上課時不可避免地需要用到手機或是ipad等電子產品,那麼為了讓孩子能夠專心,家長就必須監督他做到以下幾點:

最後,希望家長們能夠明白,想要徹底禁止孩子玩手機,你們才是永遠的主力軍!想讓他們自覺幾乎是不可能的事!

請不要再指責手機了,它又有什麼錯?

它只不過是科技發展下的一個沒有靈魂的產物罷了!

點個「在看」,願每位父母都能成為合格的監管者,也願每個孩子成為合格的手機駕馭者和主宰者!


相關焦點

  • 跳樓自殺的14歲男孩視頻曝光:如何毀掉一個孩子?讓他當眾出醜
    他對大人們的行為絕望又無計可施,唯有報復。跳下去的那一刻,便是想把生命還給父母,想要他們後悔,想要他們痛哭流涕。結局是兩敗俱傷。看起來是一個生命的逝去,帶走的卻是一個家的生機和希望。最後三分鐘,這個男孩在想什麼?
  • 「不讓玩手機我就去死!」14歲男孩連砍自己6刀,背後的真相讓無數家長深思!
    8月的一天,寧波婦兒醫院的唐醫生,一個夜班接待了2個讓他心痛的孩子,一個是自殘,一個是自殺。晚上十點多,一名14歲的男孩被爸爸緊急送到了醫院,男孩左手腕被砍6刀,血流不止,醫生以為孩子遇到了壞人,誰知一問竟然是自殘!這名男孩叫小孟,喜歡用手機玩遊戲,爸爸勸他不要玩,並責罵了他幾句。
  • 法國最嚴「中小學生手機禁令」法案出爐!手機正在毀掉我們的孩子
    遙想2008年的時候,還在上高中,爸媽也給了我一部手機,便於聯繫。雖然那時候沒有很多遊戲,我也常常帶著手機去上課。那時候,上課時有手機鈴聲響起,老師要麼沒收,要麼當場摔了!但是仍屢禁不止!現在,小孩子玩手機更普遍了,一兩歲就開始玩了!現在手機各種豐富有趣的遊戲、視頻網站,別說小孩子,連我們大人也控制不住!
  • 男孩玩遊戲6小時猝死,手機用不好,很可能毀掉孩子一生,這件事家長務必看看
    一個16歲男孩在連續玩了6個小時遊戲後,突然猝死。據家人描述,男孩非常迷戀遊戲,家人曾強制刪除過遊戲,但男孩都以絕食抗議。 這是前兩天發生在印度的一個新聞。但是在國內,孩子對手機的迷戀程度又何嘗不是如此? 記得前段時間,一個值夜班的醫生晚上接診了兩個孩子:一個14歲,爸爸不讓玩遊戲,他轉身走進廚房,拿起菜刀往自己手腕上連砍了6刀,後被搶救過來。另一個10歲,因為姑姑不讓他玩手機,直接跳了樓,最終搶救無效身亡。那個眼裡只有手機的孩子,讓人心酸。
  • 經常玩手機和不玩手機的孩子,十年後的區別讓人難以想像!
    手機裡的世界太精彩,沉迷其中的孩子逐漸忘記了現實世界,一點點靠近萬劫不復的深淵。玩手機,正在成為青少年兒童悲劇的源頭。為什麼孩子容易沉迷手機?國內首份兒童網絡安全研究報告(2016年)顯示:3-6歲的孩子中,手機接觸率已高達91%;小學9-10歲的孩子,已和成人使用行為相差不多。如今的孩子,越來越容易沉迷手機。在網上讀到這樣一段話,深有感觸:似乎人們已經有了共識,每個問題的背後,罪魁禍首不會是父母也不會是自己,總有一個替罪羔羊。
  • 「你不讓我玩,我也不活了!」當孩子沉迷手機,這些方法值得借鑑!
    「你不讓我玩, 我也不想活了!」7月27日晚上11點,伴隨著電腦上遊戲結束的畫面,15歲的楊陽(化名)摘下耳機,結束了當天三個小時的遊戲時間。這是最近一個多月他和媽媽林悅(化名)多次協商的結果。警方認定為自殺。事發前,家人發現女孩又在玩手機,提出反對意見,雙方發生爭執,隨後女孩跳樓身亡。安徽池州青陽縣,一名16歲的中學生,被沒收手機後和母親發生爭吵,隨後女孩離家出走,跳入附近4米深的河水中,心生悔意,呼喊求救,被及時趕來的消防員救出,僥倖脫險。時針再往前撥一點,我們就會發現,手機引發的連鎖悲劇觸目驚心。
  • 又有幾名學生跳樓!致家長:新的一年,請不要再以各種名義給孩子配手機了!
    但孩子沉迷手機只是表象,所隱藏的真相,是孩子從未被滿足過的心理需求。《少年說》中,有一個孩子流著淚控訴父母:「小時候,我以為手機才是爸爸媽媽的孩子。我每次看他們,他們都在盯著手機。他們想讓我安靜,不搗亂,就把手機丟給我,讓我在一邊玩。」
  • 四川一小學生跳樓自殺,遺書曝光:在自殺之前,其實他已經「死」了
    」寫下這行字後,四川瀘州一個小學生選擇了跳樓自殺。紙條是從作業本上隨手撕下的,字跡歪歪扭扭,語氣平靜又絕望。類似的悲劇,絕不是個例。男孩跳了下去,沒有一秒遲疑。徒留母親捶地大哭。此時,橋上的車輛,仍然川流不息。
  • 臺灣混血主持人自殺身亡 手機留遺言「我恨我自己!」
    20日清晨以麻繩在家中陽臺上吊自殺,哥哥的DJ女友Crystal Q想抽菸,一走出室內就赫然發現他用麻繩上吊,就急忙送往醫院,無奈醫生也無力回天。他去世之後各方關心紛湧而至,警方著手進行調查後,也發現了其在手機寫下的最後留言。警方在手機內找到懷念去世女友的文章,遺言曝光,留言中全是對驟逝女友的虧欠。自殺的原因是工作、情感的不如意。
  • 孩子老玩手機怎麼辦?有什麼控制孩子玩手機時間的軟體嗎?
    現如今,手機成了很多人密切的夥伴,不管在工作中,還是在家中,都要抱著手機。但對於家長來說,孩子長時間的玩手機是一個很頭疼的問題。那很多家長可能會問,對於玩手機,大人都不一定能控制得住,更何況是孩子,這時候就需要用到其他的輔助工具,比如說一些控制玩手機時間的軟體。這樣除了可以限制孩子對手機的使用,還有其他的效果。1.
  • 男孩玩遊戲6小時猝死,孩子沉迷手機的真相讓人心疼
    一個16歲男孩在連續玩了6個小時遊戲後,突然猝死。據家人描述,男孩非常迷戀遊戲,家人曾強制刪除過遊戲,但男孩都以絕食抗議。 這是前兩天發生在印度的一個新聞。但是在國內,孩子對手機的迷戀程度又何嘗不是如此? 記得前段時間,一個值夜班的醫生晚上接診了兩個孩子:一個14歲,爸爸不讓玩遊戲,他轉身走進廚房,拿起菜刀往自己手腕上連砍了6刀,後被搶救過來。另一個10歲,因為姑姑不讓他玩手機,直接跳了樓,最終搶救無效身亡。那個眼裡只有手機的孩子,讓人心酸。
  • 小學生兄妹牽手跳樓摔成重傷,只因模仿手機遊戲!網課期間,別讓手機要了孩子的命!
    妹妹晶晶醒來後告訴媽媽,她和哥哥之所以跳樓,是因為哥哥說遊戲中從樓上跳下來不會摔傷,之後便拉著她的手從四樓樓頂跳了下來。在接受採訪時,晶晶也曾說道:「我自己感覺(不會死),我和哥哥玩遊戲《迷你世界》,玩了六七天了。」據了解,申爸爸和妻子在街邊賣些小吃,以維持生計。
  • 不是我們在玩手機,而是手機在玩我們
    在看的過程中,我時不時就有毛骨悚然之感,與其說這部影片是紀錄片,倒不如說是「恐怖片」更為恰當。它試圖警告觀眾們:看似是在娛樂我們的社交媒體,正在一步步蠶食我們的生活。表面上,是我們在玩手機,但實際上,更可能是手機在玩我們。
  • 四川一小學生跳樓自殺,留下遺言:活得太累,我早已絕望
    畢竟要是自己的孩子能出人頭地,那以後的好日子自然就來了。現在的孩子壓力都是挺大的,尤其是一些城市中的孩子,父母會為他們報各種輔導班。但這就導致孩子們的學業壓力更大,稍有不慎可能會承受不住。這不最近在四川就發生了一起悲劇,先是網上有人傳言,稱四川的一所小區中,有一名小學生跳樓自殺了。
  • 當孩子問「為什麼我不能玩手機」, 你的回答很重要
    ,朋友的兒子剛上小學,一見到我,他就熱心起來,接著讓我說服他媽給他玩手機。朋友兒子的原話是這樣的:我同學一天玩手機7個小時,他成績也很好,我也不差,但我爸媽就是不讓我玩手機,我媽說了,只要您覺得可以玩,她就無話可說了。我微微一笑,孩子,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媽呀,我也是嚴格限制Percy和Lucy玩手機的。
  • 電視、遊戲機、電腦、手機會毀了孩子?教育本身就足以毀掉孩子
    剛開始的時候,我們以後孩子會被電視毀掉,最終沒有;等到看電視長大的孩子都有了孩子,我們以為新的孩子會被遊戲機毀掉;孩子又有了孩子,我們再一次以為孩子會被電腦毀掉;直到新的孩子來臨,我們竟還以為孩子會被手機毀掉……於是,每一代孩子都被貼上了各種各樣的標籤:「垮掉的一代」、「腦殘」、「空虛」……我們豈不知,毀掉孩子的不是手機,卻是剝奪孩子玩手機的權利。
  • 雲南小夥跳樓自殺:窮病,是世界上最難治的
    近日,雲南小夥跳樓事件鬧得沸沸揚揚。這位小夥只有二十七歲,騎車時不小心撞傷一位老奶奶,並將她送往醫院。在他交了一千元醫療費後,因為沒有錢請護工,為此他自己親自照顧老奶奶。在他跳樓的前一天,老奶奶和其女兒催他交一萬元的醫療費,也正是因為沒錢,他才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
  • 毀掉一個孩子,不是給他手機,而是他用喜歡的方式過暑假
    文/每天育兒的媽媽現在網絡科技日益發達,隨著新興產業的興起,手機成了每個人必不可少的溝通工具,甚至現在有的孩子在上小學都會人手一個,這種現象隨處可見,有的是為了方便孩子與家人溝通與交流,有的孩子是為了學習,但是有些孩子單純是因為手機可以上網追星
  • 你玩手機吧,不用理我了
    女孩嘰嘰喳喳地說著今天上班的遭遇,某老闆不講理,某同事不給力,表情豐富地說了一通,突然發現男朋友一直低著頭看手機,更可氣的是他一邊看手機一邊還在「嗯嗯」地和她搭話。女孩氣不打一處來,可看得出來,她是個識大體的姑娘,不願意和男朋友在大庭廣眾開撕,可心裡又很難受,於是,委屈地說了一句:「你玩手機吧,不用理我了。」
  • 教育 | 經常玩手機的孩子和不玩手機的孩子,十年後區別比你想像的大太多
    另外50名孩子幾乎全部考入大學,只有三名孩子高中畢業後選擇在家幫工。這些考入大學的孩子們,有16位獲得了學校的全額獎學金。可見,毀掉一個孩子的最好辦法就是給他一部手機!1手機是如何毀掉孩子的呢?其實,這些方法都不如事先與孩子約定手機使用時間來得有效!家長可以抽出10分鐘制定一份手機使用守則,清晰地指出孩子需要改進的行為。比如:一天玩手機不能超過1個小時,玩手機必須是在完成作業以後。目標要具體、明確,便於測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