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16歲男孩在連續玩了6個小時遊戲後,突然猝死。據家人描述,男孩非常迷戀遊戲,家人曾強制刪除過遊戲,但男孩都以絕食抗議。
這是前兩天發生在印度的一個新聞。
但是在國內,孩子對手機的迷戀程度又何嘗不是如此?
記得前段時間,一個值夜班的醫生晚上接診了兩個孩子:
一個14歲,爸爸不讓玩遊戲,他轉身走進廚房,拿起菜刀往自己手腕上連砍了6刀,後被搶救過來。
另一個10歲,因為姑姑不讓他玩手機,直接跳了樓,最終搶救無效身亡。
那個眼裡只有手機的孩子,讓人心酸。
很多父母都不明白,現在的孩子是怎麼了?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孩子沉迷於手機,動不動就尋死覓活,似乎孩子的世界除了手機,什麼都沒有了。
手機從什麼時候開始變得這麼可怕?
美國的調查研究顯示:經常玩手機等電子產品讓青少年的自殺率上升31%;
日本的一份研究也表明:孩子每多玩一個小時手機,患抑鬱症的風險就會增加8%。
趁孩子對手機還沒有沉迷,趁還來得及糾正,請一定不要讓孩子越陷越深。
值得引起注意的是,對於孩子來說,過度沉迷手機帶來的隱患是非常大的。
特別是處於身體發育階段的孩子,不當使用手機等電子產品,危害超乎想像。
嚴重影響視力,小小年紀近視
關於手機影響孩子視力的問題,有醫生對此做了相關試驗,得出以下幾個結論:
玩10分鐘手機,相當於看30分鐘電視;
玩20分鐘手機,視力已經接近輕度假性近視狀態;
玩20分鐘PAD類電子產品,淚膜破裂時刻與乾眼症患者類似。
2018年,世界衛生組織的研究報告顯示,我國近視患者達6億,其中,青少年近視率居世界第一。
高中生和大學生的近視率均已超過70%並逐年上升,小學生的近視率也接近40%。
生活中如果細心觀察,我們會發現身邊孩子們戴眼鏡的年齡似乎越來越提前了,從前一般到了中學近視眼才多起來,現在已經提前到了小學階段,甚至更早的也有。
近視雖然非常普遍見怪不怪,但是它依然是一種「絕症」,現有的治療手段都談不上成熟。
孩子不懂事,家長如果也不加以制止,待假性近視發展成真近視眼,不僅生活不方便,而且嚴重的高度近視還可能會導致其他眼疾,甚至導致失明。
眼睛是心靈的窗戶,對於每一個人來說都至關重要,保護視力,要從娃娃抓起。
影響健康,尤其脊椎
手機產生的電磁波輻射,對一個成年人的身體健康是否有影響都尚未有定論,更何況對一個正處在生長發育的孩子,潛在的危險還是存在。
除了電磁波輻射的隱憂,愛玩手機的孩子,通常也沒什麼時間去運動,而缺乏運動,容易導致孩子長不高、肥胖和免疫力低下。
總是玩手機更明顯的害處是長期保持同一姿勢看屏幕,對孩子的頸椎、脊椎、腰和手關節都不好,造成的損傷都是不可逆的。
在現實中與人冷漠,影響做其他事
儘管手機本來是為了人與人能更好聯繫而誕生的工具型產品,可惜在發展的歷程中,漸漸地,手機反而成為了影響人與人之間在現實生活中的關係。
君不見,生活中,每一個場景,人人都是低頭族,即使是與真實世界裡的朋友面對面坐著,也顯得心不在焉,時不時要看一眼手機。
這種情況正在向孩子群體蔓延,現在很多孩子只與網絡上的朋友聊得火熱,卻在現實中變得少言寡語,十分冷漠,對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長不利。
與此同時,孩子在做其他事的時候,習慣了一直將心思放在手機上,也很難集中注意力,會對學習和生活造成負面影響。
真正殺死孩子的,不是手機,是父母!
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所有孩子出現的問題,都是大人的問題。
每一個手機成癮的孩子背後,都有一對手機成癮的家長。
許多父母,一邊呵斥孩子不要玩手機,一邊自己沉溺在手機裡不能自拔。
憑什麼大人能玩手機,孩子就不行?「只許自己放火,不準孩子點燈」,是許多父母的通病。
如果父母不能管理好自己,還有什麼權威去命令孩子?
對於孩子來說,手機是一個新奇的世界,它可以拍照,可以聊天,可以玩遊戲,可以了解更精彩的世界。
許多時候,是父母親手把手機送到了孩子手裡。
孩子鬧騰,需要人陪,給他一部手機,聽故事、看動畫、玩遊戲,瞬間整個世界都安靜了,父母也省心了。
殊不知,孩子的手機癮,就是這樣慢慢染上的,手機正在悄無聲息的綁架著我們的孩子。
天長日久,手機成了孩子最親密的夥伴,他不再需要父母的陪伴,只需要一部手機。
當孩子對手機已經形成強烈的依賴時,再奪走他的最愛,就等於要了孩子的命。
最好的家庭教育態度,是和善而堅定的。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所有的孩子問題,折射的都是父母。
小孩1歲就開始張嘴,3歲就什麼都會說了,他說的內容,首先來自父母。父母怎麼說,孩子就怎麼學。
犯罪心理學家李玫瑾教授曾經說過,孩子在12歲以後的叛逆期出現問題,一般是6歲前沒有形成良好的規矩。
三四歲的孩子,如果他想要一個玩具,你沒給他,最多就是哭鬧,躺地下打滾。
但到了十三四歲,如果他要玩遊戲,你不讓玩,他就會有好多方法來懲罰你,比如離家出走,跳樓自殺,服毒自殺。
因為他知道,父母是愛他的,父母的愛是沒有限制的,只要他使出殺手鐧,父母就會答應他任何條件。
三四歲的孩子,會用哭來威脅你,如果你從了,到了十幾歲,他就敢用死來威脅你!
十多歲的孩子,根本不知道死亡的含義,他只是想利用父母的愛,來達到自己的目的。
美國一位教育家說:最好的家庭教育態度,應該是和善而堅定的。
第一,我是愛你的,我會陪伴你。第二,我是有原則的,你必須遵守!這才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態度。
作為父親,要理性而和善,我有力量,但不輕易使用暴力,讓孩子在心裡尊重你、佩服你。
作為母親,不能只是感性的愛孩子,還要立場堅定,孩子有什麼難處,你可以幫他,但不能沒有規矩。
慣子如殺子!父母在教育上的每一次妥協和放縱,都會給日後造成不可彌補的遺憾。
孩子的人生道路,都是跟著父母的腳步一步步走來的,願每一對父母,都能以身作則,重視家庭教育,避免悲劇再一次發生。
家長們點個「在看」,幫助孩子理性使用手機,父慈子孝,一團和氣。
來源網絡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