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因參加《爸爸去哪兒》而被稱作「國民閨女」,成為家長口中的別人家的孩子,到如今頻頻上熱搜引發熱議,化妝、染指甲、塗口紅,觀眾唏噓質疑她的家庭教育,父母卻引以為傲。
這個人就是黃憶慈「多多」,今年的多多已經14歲了,當年那個人人都愛的多妹,如今卻一次又一次吐槽上熱搜。
從小姑娘用口紅、化妝到扎耳朵、染頭髮,無一不上熱搜。9歲的時候打耳洞戴耳環,媽媽卻在微博放照片,還點讚支持,被網友們質疑過於成熟;13歲的時候嘗試染髮,嘗試了好幾種顏色,粉紫色、藍黑色、金黃色通通都試過,被人吐槽像不正經的「小混混」。
就連無名指上戴了戒子,都會被網友們逮著問,多多這是結婚了嗎?就連健身的視頻,底下的留言都是一大堆的營銷號,多多真的是變壞了嗎?
其實不是,她一直都很優秀,早在8歲時就開始翻譯第一本英語小說,9歲時和同學一起排戲,就能負責用純英文撰寫劇本;10歲就給《小王子》《圓夢巨人》《冰川時代2》等英文動畫電影配音;11歲時已經連續三年為Bonpoint走T臺,登過巴黎秀場;13歲時第一次參加正式比賽,就拿下鋼琴和小提琴項目的五個一等獎。
這已經不能算是別人家的孩子了,這是從瑪麗蘇小說裡走出來的女主角,也有人說能夠把多多培養這麼優秀,都是用金錢砸出來的。
無可否認,多多出生於一個比大多數人優秀的家庭,但也不能因為物質基礎而不談精神建築,有錢的紈絝富二代也不計其數,黃多多身上自律又自信的個人魅力,離不開家庭的引導,我們無法快速改變物質的現狀,但可以學習多多的家庭教育,豐富精神生活。
在《爸爸去哪兒》節目最後,村長說過一句話,「你看多多平時做什麼,那一定是跟她爸爸學的」。她爸爸就是黃磊,一名北京電影學院的老師,而且同時還擁有歌手、導演、編劇等多重身份。
多多只有兩歲就跟著爸爸媽媽的劇組輾轉全國各地,十年間四個多個城市,兩百多場演出,8歲的時候嚮導演爭取角色機會和父母同臺演出,多多就猶如他的其中一個學生。
黃磊說:我從未把她當作孩子,她是一個有思想的人,她有她的秘密和想法、人生,他從不把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女兒,做的所有事都是多多的個人選擇,從不打著「對你好」的旗幟,控制多多的生活,從不吝嗇對家人表達愛意,擁抱親暱。
親人之間的暱稱都是他們家的日常,會去花費大量的時間陪伴家庭,與孩子一起體驗生活,一起嘗試接觸新事物,夫妻和睦恩愛,不支持妻子是親人的說法,一直把妻子放在愛人的位置,成為夫妻,不是多年的習慣,而是彼此的愛意,為孩子的感情生活做個好榜樣。
也不支持早戀這個詞語,他說:戀愛就是戀愛,情竇初開是美好的。早戀這個詞就不是好的。
什麼叫早戀。對女兒的這種教育,被很多人評價為「放養式」教育,與傳統的方式相違背,使得多多在大眾眼裡顯得即成熟又突出。
難道這個世界,對成長的生命定義只能是乖嗎?她這是對世界充滿渴望和探索,在未知的世界裡不斷嘗試和摸索世界的美,每個人早晚會選擇一個自己認同的生活方式。
然後按此生活下去,父母的過多幹涉並不會起到太大作用,甚至還會推遠彼此感情,家庭帶來的物質沒辦法改變孩子的未來,一味地砸錢更會讓孩子喪失獨立生活的能力,愛而不膩,尊重和愛才能養育出好孩子,讓孩子有自主能力,有承擔能力,對孩子的愛是放手。
最後請不要把兒童最純真的心靈,以這個社會作天平忖度,而作為14歲的孩子,再怎麼不喜歡不待見,也別惡語相向。
*原創文章,轉載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