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盛夏琳琅
圖:網絡
近日,黃磊女兒多多的一組時尚大片引起網友熱議,照片中多多眼神純淨、氣質靈動,鏡頭感十足。有網友建議,仙劍要重拍,黃多多是現成的「女媧傳人」。畢竟多媽當年飾演的靈兒媽媽青兒的形象,一直都深深刻在心底。
可也有網友議論,多多14歲就打耳洞,染頭髮,穿著太成熟……這父母怎麼不管管?
其實,早間就有媒體採訪過多媽孫莉,問怎麼看待網上爭議多多打耳洞、染頭髮這件事?多媽說了,這是孩子自己想要做的事,並且事先主動和父母商量了,在父母支持下才做的。
多媽說:「愛美是女孩的天性,我們尊重她們。你現在阻止她,她將來也會更叛逆。她嘗試過了,可能過兩天就不喜歡了。」
太贊了!這麼尊重孩子,信任孩子,難怪多多這麼優秀。
紀伯倫這首詩非常有名:你的兒女,其實不是你的兒女。他們是生命對於自身渴望而誕生的孩子。你們可以給他們愛,卻不可以給他們思想,因為他們自己有自己的思想。你可以庇護的是他們的身體,卻不是他們的靈魂,因為他們的靈魂屬於明天,屬於你做夢也無法達到的明天。
我們都愛我們的孩子,但愛孩子絕不是控制孩子。
飾演過《奮鬥》中華子一角的朱雨辰高大帥氣,頗有觀眾緣,可很多觀眾看了《你家那小子》後,大呼「吃不消」,「朱雨辰怪可憐的」……
起因是朱雨辰媽媽那密不透風的愛,幾乎讓人窒息。
為了不讓朱雨辰早上喝白開水,朱媽媽每天四點起床給兒子熬梨汁,一堅持就是10年。對已經39歲兒子的生活大包大攬,找什麼樣的女朋友,什麼時間吃飯喝水,一點一滴全程操控。
朱媽媽說:「我是用整個生命來愛著我的兒子,我一個人能頂兩個菲傭!」
可事實上呢,正是這種「無微不至」的愛讓朱雨辰倍受煎熬,在節目中表示曾痛苦到想死。
帶有控制的愛,最終會成為傷害,父母的控制欲有多強,孩子的痛苦就有多深。
著名教育專家孫瑞雪在《愛和自由》中寫道:父母的職責是用愛給孩子提供一個安全的環境,但至於如何探索世界,那是孩子的自由。
把三個兒子都送進史丹福大學的陳美玲說,她教育孩子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不要替孩子做選擇。
陳美玲大兒子讀高中時,父母都希望他考一所好點的大學,沒想到兒子選了一所普通大學,那所大學還給每個新生配一匹馬,要求學生早上照顧好馬才能吃早飯。
陳美玲說:「我尊重他的選擇,我知道這是在培養他們的責任感。在這所學校他讀得很高興,成績也很好,他的選擇是對的。」
在孩子小的時候,在可行的範圍之內給孩子選擇,尊重孩子的意願,幫助孩子分析利弊,告訴孩子承擔選擇的責任。
你越給孩子選擇的機會,孩子越會感覺自己被重視,他會珍惜這份信任,面對自己的抉擇,全力以赴去成為最好的自己。
俗話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誰都不喜歡被操控的生活,尊重你的孩子,做他最堅強的後盾,護他周全,放他飛翔。
想要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我們自己先去成為那樣的人。
願我們都可以按自己喜歡的方式過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