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玉雷長篇小說《野馬,塵埃》出版發行

2021-01-08 每日甘肅

馮玉雷長篇小說《野馬,塵埃》。

新甘肅客戶端蘭州訊(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施秀萍)近日,西北師範大學《絲綢之路》雜誌社社長、主編,陝西師範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駐院作家馮玉雷長篇小說《野馬,塵埃》由陝西新華出版傳媒集團、太白文藝出版社出版發行。

《野馬,塵埃》創作始於2008年,耗時12年,皇皇百萬言,分上、下兩冊,以敦煌莫高窟藏經洞出土的《大乘頓悟正理決》等文獻資料為主要創作資料,以安史之亂前後的中國唐朝為歷史大背景,以青藏高原、西域大地、河西走廊、中原地區為人物活動大舞臺,通過藝術手法呈現社會各階層、各民族人在社會動蕩時期的生活狀態和心路歷程。創作中,馮玉雷打破傳統小說結構方式,以八卦、天幹地支等中國文化元素、西方十二星座,以及佛教哲學術語為章節命名,在廣袤地域、深遠歷史與紛紜人物交織的時空中展開宏大敘事。作者還讓唐朝皇帝、武將、文臣、商賈、宗教人士等眾多歷史人物直接出現在小說中,化實為虛,化虛為實,使他們都成為承載小說表達中的意義符號,賦予更多、更豐富的文化內涵。

馮玉雷,1968年10月出生,甘肅人,創作《陡城》《野糜川》《禹王書》《肚皮鼓》《敦煌百年祭》等中長篇小說及文化專著《玉華帛彩》《玉帛之路文化考察筆記》等。小說曾獲敦煌文藝獎、蘭州市金城文藝獎、甘肅省黃河文學獎等,電影劇本《失蹤的女神》獲甘肅省第二屆「錦雞獎」最佳編劇等。榮登《大家》2020年第1期封面人物。

相關焦點

  • 胡中華長篇小說《梅山溝》出版發行
    商洛新聞網訊:日前,陝西作家胡中華歷經十截精心創作的反映秦巴山區上世紀六十年代初到中期社會生活的長篇《梅山溝》由中國文史出版社出版發行。是一部來自生活在社會最底層表現大山深處已逝的那個時代的長篇小說,其單調而真實,其嘮叨而蒼老,其樸野而富有自然之清氣,其鄉土而飽含民風之純厚,其粗礪而畢露生活之筋骨,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反映那個年代文學荒蕪時期的純文學作品。
  • 寶雞金融作家王宏長篇小說《盛宴》出版發行
    近日,寶雞市金融作家王宏的長篇小說《盛宴》由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正式出版發行,寶雞著名作家李巨懷、陝西金融作家協會副主席趙曉舟分別作序。 長篇小說《盛宴》是一部以立志為題材的小說,小說講述了一個出生在新中國關中地區一個小山村的懵懂少年周鎖瀾,如何在迷茫彷徨、痛苦快樂中通過自己的努力,成長為一名優秀企業幹部的成長經歷。小說以新中國成立以來發生的幾個大的歷史事件為切入點,將周鎖瀾在絳紗社會福利院和中國銀行的成長經歷串聯起來。故事委婉曲折、妙趣橫生,情節精雕細刻、撲朔迷離。
  • 首部微博長篇小說出版
    首部微博長篇小說出版 實現作者和讀者互動本報訊 「地球上最後一個人獨自坐在房間裡,這時忽然響起了敲門聲……」這篇美國科幻小說家弗裡蒂克·布朗創作的小說,號稱史上最牛微型小說。如今,這種百字小文在微博大潮推動下「變身」為微博小說。
  • 廣西瑤族作家第三部長篇小說公開出版
    廣西瑤族作家李澤軍的第三部長篇小說《歲月》由北方文藝出版社公開出版發行。此前,李澤軍先後出版了《輪迴》《客家傳奇人物張高友》兩部長篇小說,目前已出版五部個人文學作品。(通訊員鍾準)
  • 陳彥長篇小說《裝臺》在日本發行
    三秦都市報·三秦網訊 日前,著名作家、劇作家陳彥長篇小說《裝臺》日譯本『西京バックステージ仕込み人』在日本出版發行。該書由日本翻譯家菱沼彬晁歷時兩年時間精心翻譯。《裝臺》在出版後即被中國小說學會評為「2015小說排行榜」長篇小學的榜首、中國版協推出的2016年度中國好書排行榜文學藝術類獲獎讀書第一名、中國圖書學會將其評為「2015中國好書」文學藝術類第一名、2019年入選「新中國70年70部長篇小說典藏」,並獲首屆「吳承恩長篇小說獎」等多項殊榮。
  • 翟之悅長篇小說《狄仁傑之末路狂花》出版發行
    近日,女作家翟之悅所著長篇小說《狄仁傑之末路狂花》出版上市。本書由安徽文藝出版社出版,系「狄仁傑」系列長篇懸疑小說第二部,是《狄仁傑之落淚薔薇》前傳之一,主要描寫唐朝武則天掌權時期,李唐皇族為反對武則天稱帝,發動叛亂。
  • 海南著名作家梅國雲長篇小說《拐賣》出版
    本報訊(記者  陳吉楚)三亞日報記者從海南省作協獲悉,海南著名作家、海南省作協專職副主席梅國雲創作的長篇小說《拐賣》,於2019年3月由中國華僑出版社出版發行。  今年兩會期間,「寶貝回家」尋子網站創始人、全國人大代表張寶豔的建議上了熱搜,熱搜的題目是「建議拐賣婦女兒童罪最高調至死刑」。
  • 中國首部微博長篇小說出版引發熱議
    中國首部微博長篇小說出版引發熱議 2011-05-05 07:36:00    作者:陳熙涵   來源:東方網-文匯報   「地球上最後一個人獨自坐在房間裡,這時忽然響起了敲門聲……」這篇美國科幻小說家弗裡蒂克·布朗創作的小說,號稱史上最牛微型小說。
  • 雲崗小說集《雪落大地》出版發行
    本報訊(記者 夏明勤)近日,我省「百優」作家雲崗小說集《雪落大地》由西安出版社出版發行,這是雲崗出版的第三本小說集。著有長篇小說《城市在遠方》,中短篇小說集《罕井》《永遠的家事》《雪落大地》,散文集《苜蓿》等。
  • 凌鼎年第55本集子在美國出版、發行
    凌鼎年第55本集子在美國出版、發行中國作協會員、世界華文微型小說研究會會長凌鼎年的《東方美人茶——漢英對照凌鼎年微型小說選》,由加拿大孫白梅副教授翻譯,加拿大安妮·艾金森女士潤色。2020年11月在美國南方出版社正式出版,在美國最大連鎖書店巴諾書店(Barnes& Noble),以及亞馬遜(Amazon)等網上和實體書店在全球範圍內發行。美國南方出版社出版的圖書都被美國國會圖書館(Library of Congress)收藏,都編入世界最大的圖書資料庫World Cat。
  • 玉溪作家馬玫長篇小說《觀音泥》出版
    記者1月6日從市文聯獲悉,由我市青年作家馬玫創作的長篇小說《觀音泥》已由重慶出版社出版,並陸續在全國各大網站銷售。據了解,《觀音泥》是馬玫繼長篇小說《滇銅密語》《幸福,沒有末班車》後推出的又一部現實主義力作。
  • 福建省作家竇椋長篇小說《大江硝雲》出版
    原標題:福建省作家竇椋長篇小說《大江硝雲》出版近日,福建省作家竇椋創作的長篇軍事特戰題材小說《大江硝雲》在各大實體、網絡書店上架。知名編劇馮驥、文學評論家傅逸塵、軍旅作家王鳳英、新華社記者譜莊、知名影視導演何濤推介並寄語。
  • 賈平凹出版新長篇小說《老生》(圖)
    10月27日,茅盾文學獎作家賈平凹攜長篇小說新作《老生》來到北京大學舉行讀者見面會暨名家論壇,與中國作協副主席李敬澤、北大中文系教授陳曉明及義大利駐華大使館文化處職員、翻譯家李莎,就中國歷史的文化記憶展開座談。
  • 野馬新歌《兄弟情》即將發行 尋百位兄弟參與MV拍攝
    近日,歌手野馬接受訪問透露全新單曲《兄弟情》即將發行。整首歌以兄弟情誼為主題,直戳人心的歌詞和朗朗上口的旋律,加之野馬動情演繹,賦予歌曲靈魂,兄弟情誼更是刻畫得入木三分。這次的新歌《兄弟情》在整體風格上依然延續了野馬一直以來的激情,曲風上側完全改變,同時在對歌曲的演繹上融入更多的真摯情感,整首歌飽含濃濃的兄弟情懷,使這首歌在眾多歌頌兄弟情的歌曲中獨樹一幟,極為動人。野馬表示「這首《兄弟情》想要表達的是感謝多年來默默支持著自己的那些好兄弟。
  • 柳劍祥新作《詠嘆與孤獨:畫家柳子谷傳》出版發行
    中國江西網撫州訊 楊金高、記者劉小娟報導:3月1日記者獲悉,由原東鄉縣文聯《師水聲》責任編輯柳劍祥耗時近兩年創作的《詠嘆與孤獨:畫家柳子谷傳》由團結出版社正式出版發行。  柳劍祥原籍江西玉山,畢業於江西師範學院中文系。
  • 洋縣作家王學智兩部長篇小說《華陽風雲》,《漢水長歌》出版發行
    近期,陝西洋縣作家王學智《華陽風雲》、《漢水長歌》出版發行。近期,陝西洋縣作家王學智《華陽風雲》、《漢水長歌》分別由中國文聯出版社和大眾文藝出版社出版發行。該書被國家有關部門評為十品文學作品,在全國各大網站和書店發行。該書作者王學智是一名傷殘退休人員,現任陝西省及國際作協會員,政協洋縣十一、十二屆常委。曾在國內多家報刊、雜誌發表散文、詩歌、小說、論文等作品近二百餘萬字,受邀參加了第四屆、第五屆中國老年人才高峰論壇。
  • 長篇小說《最後的58天》出版 重現「獄中八條」誕生過程
    2日,由重慶市紅巖革命歷史博物館委託作家李喬亞創作的長篇小說《最後的58天》正式面市。該作品以渣滓洞監獄兩牢房為軸心,刻畫了渣滓洞集中營大屠殺慘案前58天的生活。其中,「獄中八條」的誕生過程被藝術化地融於作品中。
  • 東莞作家吳詩嫻長篇小說《向上生長的城》出版
    近日,東莞作家吳詩嫻逾30萬字長篇小說《向上生長的城》由花城出版社出版。小說在真人真事的基礎上,進行文藝創作改編,以轉業軍人郭懷明一家的人生境遇為敘事背景,由此對楊仙坡十戶供銷系統人家的起落沉浮蕩開敘寫,真實還原了作家原籍地江西贛縣供銷社系統在改革開放中的歷史變遷。
  • ​熊鵬程長篇小說《女獵手》出版
    說亮點,畢竟,長篇小說才是文學主陣地,瞧瞧歷屆諾獎得主就明白了,更何況這部作品是當代題材。說話題,因為它裡面人物之間種種性關係的設計、對人物精神層面的剖析以至於作品格調的高低引起諸多爭議,譽之者有之,毀之者亦有之。本作品的選材蘊有深意,它還原了文學本來的意義和功能。
  • 陳丹燕最新長篇小說《白雪公主的簡歷》出版
    陳丹燕在最新出版的長篇小說《白雪公主的簡歷》中寫到。這是一個小說家的中年故事和行旅影像,因此陳丹燕說這是一部需要讀者的生活閱歷參與才能打開下一個盒蓋的故事集,每個人經歷不同,在這裡理解的世界也不會相同。當人至中年,看待人生也將進入一個全新的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