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對抑鬱症患者說的6句話

2021-02-12 知識就是力量


(作者:潘鳴,青島一鳴心理諮詢中心,心理諮詢專家,微信公眾號:YMXL525,原創作品,轉載請註明出自知識就是力量微信公眾號)

抑鬱症已經成為當今社會的重要話題,面對人生重大變故或者某些刺激性事件後,有些人總是沉浸在消沉的情緒中,悲痛欲絕,甚至出現自殘或企圖自殺的行為。其實,這已經具備抑鬱症的明顯特徵了。小編在這裡想多說幾句,抑鬱症需在專業醫療機構裡進行診治,但更需要家人、朋友等在人際方面的理解和關心。但是,許多人在與抑鬱症患者溝通時,明明說的是安慰人的「好話」,怎麼會啟起到相反的作用?下面結合臨床實踐,總結出6句不該對抑鬱症患者說的話,也許你會恍然大悟,值得一看!

1「比起其他人你夠幸福了,啥都不缺,還有什麼不滿意的!」


這大多出自朋友之口,也許他們希望患者能知足常樂,但這種勸慰效果欠佳。

「幸福的家庭有著同樣的幸福,不幸的家庭則各有各的不幸。」這是俄國文豪託爾斯泰的名言,巧合的是他在晚年也遭受了重度抑鬱症的折磨。

每個人遇到的問題各不相同,感受也各異,因此,大多數人很難真正理解對方所經歷的事情對於他們而言意味什麼!經過嚴格訓練和富有經驗的職業諮詢師或治療師,雖有義務,有責任,並運用包括傾聽,共情等多種技巧來幫助患者,試圖感同身受,但依然有差距。普通人群就更難以理解抑鬱症患者所經歷的那種暗無天日般的悲慘境遇。此時,患者既沒精力也毫無興趣去關注別人,他們將注意力更多地投注在自己喪失的部分,並沉浸在無盡的痛苦和悲傷之中。

此刻,身旁的朋友只需嘗試著詢問:我能為你做些什麼?


這話常出自那些陪護在患者身邊最親近的人。

有證據表明,情緒也會「傳染」,抑鬱症患者的家屬,在長期陪伴和料理過程中,精神疲憊,心理壓力沉重,易造成情緒消沉,心情低落。家屬不僅要關注患者的情況,還要關注自己的情緒,如出現身心不適,需及時問診,而不是將情緒和怨氣發洩到患者身上,這可能加重其內疚感,不利於病情的緩解和康復。家人是患者最大的支持系統,健康的身心則是照料患者的最大保證。

這種指責的話語多來自於親屬。形成抑鬱症的原因有很多,有遺傳方面的,也有急性應激事件所引發的,儘管有研究者發現個體的人格及性格中的某些特質可能為抑鬱症內源性因素提供了特徵上的支持,但現有研究還未做出更明確的結論,因此,我們不能對抑鬱症患者進行人格或性格上的指責和攻擊,尤其是患者此刻已處於低自尊的狀態中,對他人的態度表現得很敏感。也許他們正試圖努力改變,在你看來微不足道的進步,對他而言卻意義重大,因此,任何鼓勵比指責更重要,尤其是來自於最親密關係的理解和支持,儘管患者常難以表達對其感激之情,這種感受卻已深埋於心。

4「這麼好的天,別待在家裡,出門走走跑跑就會好起來的!」


抑鬱症可引發軀體不適,如睡眠障礙、乏力、食慾減退、體重下降、身體疼痛等,在藥物作用下甚至出現噁心、嘔吐、心慌、胸悶、出汗等反應。患者的自主神經系統失調紊亂時有發生。身體不適及體力下降,導致行動緩慢和運動能力下降,患者對過去擅長和感興趣的事情也索然無味,即使他曾是運動健將,也不願邁開腳步,離開家門。研究表明,運動的確對患者起到一定的情緒緩解作用,但並非決定性的,很多心因性抑鬱症,除藥物治療外,需要心理治療(包括談話治療)等多種手段相配合才會產生最佳效果,運動只是一種手段,且需遵醫囑,因人而異。

5「人們說有才華的人,才得抑鬱症,你該感到高興!」

說這話的朋友,本意希望幽默一下,鼓勵患者振奮情緒,開心起來。歷史上的確有眾多罹患抑鬱症的天才或梟雄,如林肯、邱吉爾、梵谷、舒曼、柴可夫斯基、海明威等,可列出一長串名單。但身陷抑鬱泥潭的人,幾乎喪失了幽默的能力,他們往往認為自己很糟糕,根本不配用「有才華,有能力」來評價,他們自認為連這種疾病都難以擺脫和恢復,也就無從證明他是有能力的人,這也滿足了「自己是無能的!」的預言。抑鬱症患者面對病情,更多感受到的是不知所措和無能為力。

6「就這點事有啥好痛苦的,我經歷過更糟糕的事也都挺過來了!」


不同的人,在問題或者疾病來臨時,由於認知水平,歸因策略和應對模式上的不同,對事情的思考和行動也大不相同。儘管朋友希望能讓對方看到自己現在的良好狀態,藉此鼓勵患者,但成效不佳,反而有可能導致患者加深對自己的不滿,更覺得自己不夠好,顯示出更多自卑和絕望的情緒。

作為家屬,照顧抑鬱症患者需要耐心、愛心和恆心,是一項長期持久的工作,有時積極傾聽和溫暖呵護,比話語更有效。另外,單憑一己之力很難見效,需藉助親朋和醫生的整體力量去完成。成效好壞也不能單靠我們,還要依靠患者的配合、耐心和領悟。以合理的心態對待疾病是患者本人的責任,也是他的一種生命體驗。

有研究機構預言,在未來,抑鬱症患者群體將更為龐大,甚至將成為人類健康及生命的最大殺手。我們有必要多了解一些相關知識,既幫助他人,亦服務自己。

願那些正遭受各種情緒困擾的人們,儘快走出抑鬱的陰霾,擁抱生命的陽光。

下圖給大家提供一份抑鬱自我評定量表,測測自己的情緒指標,僅供參考,有疑問請諮詢當地專業醫療機構。


編輯:張旭 劉亞男

相關焦點

  • 在抑鬱症患者身邊,千萬不要說的4句話
    有人看了上述幾句話覺得這些人都是閒的,其實上述3句話都是幾位抑鬱症患者在生前留下的求救信號。現在他們都離開了我們。說實話抑鬱症真的很痛苦,可幫助抑鬱症患者也不是一個簡單的事情,因為大部分人沒有經歷過真正的抑鬱症,所以很難感同身受,究竟要如何幫助他們呢?
  • 一名抑鬱症患者,寫給抑鬱症患者的6句話
    文/老K抑鬱症有多痛苦,只有親身經歷的人才知道,最近看到一個帖子是一位重度抑鬱症患者寫給其他病友的五句話,每句話都非常真誠,而且還很勵志。希望分享給大家可以讓深處抑鬱的人有所啟發:不要把抑鬱症當作病來看待很多人感覺抑鬱症是一種很難受的問題,但殊不知抑鬱症雖然是疾病,可如果你以疾病態度來對待它。那麼你永遠都覺得自己是一個有問題的人。
  • 心理學家:千萬不要對抑鬱症患者說這3句話,否則他會更緊閉心門
    「你看著哪裡抑鬱啊,狀態不挺好的嗎」,這句話其實就是在根據「外在形象」來判斷一個人有沒有抑鬱症。顯然,這是錯誤的。在人際生活中,抑鬱症患者和普通人看起來沒有什麼兩樣,甚至有些抑鬱症患者還有說有笑,他們叫做「微笑型抑鬱患者」。
  • 抑鬱症:家屬在幫助抑鬱症患者走出困境時,這五句話最好不要說
    生活中,經常可以看到一些人,不能理解抑鬱症患者的痛苦,亦不能對他們寬容以待,甚至還指指點點。世人對抑鬱症還有著很大的誤解與偏見,他們對於抑鬱症的認知,還停留在非常滯後的階段。在他們眼裡,抑鬱症就是矯情,沒事找事,是閒出來的病。 然而,據2019年世界衛生組織(WHO)統計的最新數據顯示:全球有超過3.5億抑鬱症患者,近十年來患者增速約18%。據估計,截至2019年,中國抑鬱人數超過9500萬人。龐大的群體,足以說明發展心理健康教育,勢在必行。
  • 哪些話最好不要和抑鬱症患者說?人們對抑鬱症有哪些誤解?
    美國6.7%的成年人都會經歷一次嚴重的抑鬱症發作。對於那些沒有經歷過的人來說,不可能理解抑鬱症患者到底經歷了什麼。缺乏對精神疾病的認識和教育,以及媒體的嚴重錯誤導向,不可避免地導致對抑鬱症的錯誤認識。希望下面的事實,能幫助澄清一些與抑鬱症有關的誤解,並提供一些對抑鬱症患者不應該說的話。
  • 請你們不要再對抑鬱症患者說這些話了!
    比如很多人把抑鬱症看作是矯情、脆弱、不成熟以及心理能力差等等,然後站著說話不腰疼的說一句,「你矯情,沒什麼大不了」 「你沒病,是你想太多了」 「我也有抑鬱症,也沒像你這樣啊」等等之類的話。這些話對抑鬱症患者的傷害可以說是僅次於抑鬱症本身的傷害,不是當事人就永遠不會真正體會到他們到底經歷了什麼。
  • 如何陪伴抑鬱症患者
    分享一個小心得,當你想安慰抑鬱症患者時,可以嘗試去想像一下,在你人生中最低落的時候,你會不會想要聽到這些話從你朋友口中說出來?如果你不想聽,那麼這些話,有非常大的機會,會踩中抑鬱症患者的雷區。舉個例子,你失戀的時候,如果有人和你說,「不要想太多」、「別想他就好了」……你會怎麼想?「我當然知道不要想他,但是臣妾做不到呀!」沒錯,如果讓抑鬱症患者給他們聽過的爛安慰進行投票的話:「不要想太多」這句話,絕對榜上有名。
  • 輕度抑鬱症患者,經常會說這3句話,若你身邊有人如此,請幫幫他
    實際上抑鬱症分為輕度抑鬱症和重度抑鬱症,我們身邊有不少這樣的人,或許你並不清楚抑鬱症的具體表現,實際上抑鬱症常見的表現有以下幾個,讓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看看你身邊有沒有這樣的患者。1、 睡眠質量差我們正常人而言,睡眠質量很重要,因為有了好的睡眠,身體才能更加健康。可是最近這幾年很多人會出現失眠的問題,並且抑鬱症患者自身就是愛胡思亂想的。
  • 抑鬱症患者:請不要再消費我們
    抑鬱症患者:請不要再消費我們 我們總是喜歡追問別人:你理解我嗎?
  • 「抑鬱症」經常說的3句話,假如你沒說過,說明心理非常健康
    在抑鬱症發病初期,患者會出現明顯的心情低沉,嚴重的會出現自卑悲痛,進而處於抑鬱的狀態中,嚴重的還會出現自殺的行為。一些抑鬱症患者還會處於幻覺的情形中,並且抑鬱症發病的時間也會持續到兩星期以上。有些抑鬱症患者還會出現反覆發病的情形。如果我們進行有效的心理治療,嚴重的抑鬱者會減輕病症,轉為慢性抑鬱;也有一些患者會逐漸恢復正常。
  • 難治性抑鬱症的真相一:6成抑鬱症患者伴有一種疾病!
    01、近6成抑鬱症合併人格障礙至少近二十年來,越來越多的國內外學者發現,臨床中有大量抑鬱症患者共病有人格障礙。究竟有多少?相關統計數據可能超出大眾的想像。臨床研究發現,約59 %的抑鬱症患者合併有人格障礙。
  • 我曾是個抑鬱症患者
    太多人不了解抑鬱症,對抑鬱症有誤解,從而對周圍有抑鬱症的人採取了不正確的應對態度,即便是出於善意,但在某種程度上其實反而加重了對方的苦惱。1、抑鬱症的對面不是「快樂」,就像我並沒有不快樂。抑鬱症的對面是「活力」,是我的身體被病困住了,導致我的人生也如同被困住了,我體內的精力好似被榨乾了,導致我的人生也如同被抽空了。
  • 疫情之下,最「危險」的是抑鬱症患者!抑鬱症患者要做好兩點防護
    另一方面,我們也擔心感染新型冠狀病毒的患者,祈禱他們能早日康復,回到家人身邊。但在醫護人員跟感染病毒的患者之外,「心理高危人群」也是我們在這次疫情期間要著重關注的群體,比如抑鬱症患者。抑鬱症的患病率逐年升高,據悉,在我國患有不同程度的抑鬱症的患者已接近4%。對於抑鬱症患者來說,他們有的被「限制」宅在家中,原本的生活計劃也被打亂。
  • 15 句不應該對抑鬱症患者說的話
    別人有問題並不會讓抑鬱症患者的問題消失。對於那些飽受抑鬱症折磨的人來說,生活好像沒有任何出路了,自己被定住了。你應該說的是:生活中有很多值得去體驗的東西,我會幫你去發現更多有意義的事。6.這樣說只會讓他們覺自己的感受和努力被忽視了。每個人處理問題的方式不一樣,對抑鬱症的處理方法也不盡相同。記住:抑鬱症不是心情不好。你應該說的是:我只能想像你經歷過哪些,我會儘可能地試著去了解你的感受。7. 「你太自私了。」
  • 抑鬱症患者「殺人事件」
    究竟是兩人結仇已久,還是抑鬱症殺人,我們都無從得知。 不過,抑鬱症患者的確具有一定攻擊行為。 抑鬱症患者的攻擊行為主要指的是對自我或者他人、他物身體上或者心理上,通過言語、行為或者情感等方式進行攻擊或者傷害,並造成非本人意願的具有很大傷害性的結果,一般分為兩種形式:指向內(自我)和指向外(他人,他事以及他物)。
  • 抑鬱症患者常有五句口頭禪
    抑鬱症並不可怕,只要早發現並正規治療,80%的患者可以痊癒,但難就難在早發現。我總結了抑鬱症患者最常說的五句口頭禪,希望引起家庭的注意。「沒意思」抑鬱症患者由於缺乏多巴胺類物質而不能產生神經興奮,導致做什麼都覺得沒有意義,嚴重的病人會感覺自己像是在坐牢。「都是我的錯」患上抑鬱症的人會極端不相信自己,對自己沒有信心,有錯誤時會把所有的錯誤都推給自己。雖然很多事情並非自己的錯,但缺乏自信的心理導致什麼事情都怪罪在自己身上,影響了人際交往能力和學習能力。
  • 中國抑鬱症患者軀體症狀多樣性
    有鑑於此,來自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上海精神衛生中心利用了2014年中國精神健康中心以及綜合醫院對重度抑鬱症進行流行病學調查時收集的數據,分析了MDD患者軀體症狀的臨床特徵。結果表明,中國MDD患者的主要軀體症狀是失眠、難以言說的軀體不適、體重減輕、食欲不振、循環系統疾病、頭痛、性慾減退、胃腸道症狀不適和呼吸系統疾病,且這些症狀因患者所在的醫療環境類型以及年齡和性別而異。
  • 抑鬱症患者背後的「燃燈人」
    走出抑鬱症的「小黑屋」後,她創立了已有6萬抑鬱症患者和家屬的線上社群。10月10日是精神衛生日。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全球預計現有3.5億人患有抑鬱症。2019年,中國泛抑鬱人數超過9500萬人,成為心理健康問題「重災區」之一。在每年約有100萬人自殺的龐大患者群體背後,如今已湧現出越來越多的支持者。
  • 抑鬱症掛在口中的三句話,若你不常說,說明你的心態還好
    導語:現在大家都在關注身體健康,尤其是心理的健康情況逐漸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尤其近幾年罹患抑鬱症明星的陸續離世,通過媒體的報導,也受到更多的人關注。可以這樣說,抑鬱症已經成為現代年輕人的一種心理疾病,那是因為很多年輕人的工作強度大,生活壓力大,造成心理焦慮不安,嚴重時就會患上抑鬱疾病。
  • 抑鬱症患者的一百個痛苦時刻
    有人和車禍後的母親相對凝視;也有人沒有什麼表情,說,「嘴角老彎,心會很累」。 這些瞬間被記錄了下來,收錄在攝影師張楠專為抑鬱症患者拍攝的一系列照片裡。 照片記錄了抑鬱症患者表現出的各種各樣情緒。張楠把作品起名為《皺起的霧》——他說,起這個名字,是因為情緒如霧氣一般,能感受到它,卻又抓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