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戰「疫」、大國重器、創新惠民——2020年全國科技活動周看點

2020-11-17 西部網

新華社記者溫競華、張泉

重組新冠病毒疫苗、幹細胞藥物、公共衛生防控智能解決方案、醫藥物資保障統計平臺……在2020年全國科技活動周主會場上,我國科技戰「疫」的各項成果和新進展集中亮相。

科技是抗擊疫情的有力武器。從快速的病毒基因測序和先進的檢測手段、疫苗的研發和臨床應用,到數位化信息化的社區疫情防控和管理,科研工作、科技攻關在我國疫情防控阻擊戰中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今年的全國科技活動周,「科技戰『疫』」板塊成為矚目的焦點。

走進活動周北京主會場,記者看到了不少抗疫「神器」。如融合體溫大數據與人工智慧分析系統的可穿戴式智能體溫計,測溫精度達0.05度,可連續測溫14天以上,實現對疑似人群的提前預警、精準篩查,以及為應對秋冬季疫情防控需求而研發的更快捷精準、便於現場操作的快速檢測試劑。

在全國科技活動周線上「雲展廳」中,移動方艙醫院、24小時不間斷巡邏的無人紅外熱感監測車、可重複使用口罩技術、新冠防控藥物研發等新設備和新技術也悉數亮相。

全國科技活動周今年迎來20周年。重大科技創新成果展示一直是每年活動周的「王牌節目」,今年也依然精彩。除了人們熟悉的玉兔號月球車、時速600公裡高速磁浮交通系統,「海翼」水下滑翔機、「慧眼」——硬X射線調製望遠鏡衛星等模型展品也讓觀眾大飽眼福。

作為大國重器的代表,國家重大科技專項的標誌性成果之一、世界最大先進非能動核電「國和一號」通過模型演示向觀眾展示了綠色、安全的能源前景。據介紹,「國和一號」的材料與設備國產化率達到90%左右,已完成國際原子能機構與國家核安全局的安全審評,進入示範工程的建設階段。

展區中,「海鬥一號」全海深自主遙控水下機器人模型十分吸睛。鮮亮的橙黃配色、圓圓的魚形身材,配上一雙十分卡通的大眼睛,引人直呼「好萌」!

中國科學院瀋陽自動化研究所是「海鬥一號」的主持研製單位。工程師王福利介紹,「海鬥一號」可謂是「可愛與實力並存」。突破萬米核心關鍵技術、實現我國首次萬米作業,刷新我國最大下潛深度紀錄,填補我國作業型全海深水下機器人空白……作為我國海洋技術領域裡程碑,它標誌著我國無人潛水器跨入全海深探測與作業的新時代。

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主任梁勝向大家展示了一間正在運行中的智能工廠,在5G驅動下,工廠生產線大規模使用機器人、大數據等技術,效率比傳統工廠提升了60%以上。

「在工信部、科技部的指導下,我們已建成了一批智能工廠。五年來,經開區的規模以上工業產值從1800億元提高到4200億元,但是一線的操作工從30萬人降到了27萬人。下一步我們還將積極參與智能製造標準的制定,為加快建設製造強國貢獻力量。」梁勝說。

今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之年,脫貧攻堅離不開科技力量。已打響「小木耳,大產業」名號的柞水木耳也出現在了北京主會場。陝西省柞水縣科技投資發展有限公司銷售部經理趙國輝說,在科技部定點幫扶下,專家團隊為柞水木耳提供菌種研發技術支持,幫助當地農民脫貧致富。

除此之外,用於結核病精準高效篩查的新藥重組結核桿菌融合蛋白、基於人工智慧技術的人臉門禁、優化公眾出行與運行車輛調度的城市大腦,也為人們描繪出一幅未來生活的美好圖景。

責任編輯:董瀟涵

編輯:王瑜

相關焦點

  • 國考時事政治新聞熱評:「大國重器」頻亮相 科技創新引發展
    國考時事政治新聞熱評:「大國重器」頻亮相 科技創新引發展 2020-11-18 11:43:17| 中公教育 史靜蓉
  • 2020年全國科技活動周:玉兔號月球車模型亮相
    中新社記者 孫自法 攝8月23日,中國2020年全國科技活動周暨北京科技周啟動式,通過視頻連線在北京主會場和湖北武漢分會場同步舉行,今年活動周主題為「科技抗疫、創新驅動」。圖為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出席2020年全國科技活動周暨北京科技周啟動式,展示玉兔號月球車模型。
  • 2020年北京科技周活動時間主題及展示內容活動安排
    ,全面展示科學普及在引導人民群眾科學識疫、科學防疫中發揮的重要作用;以創新強國為核心,全面展示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六年以來科技創新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滿足人民群眾美好生活需要等方面的顯著成效;以科技創新與科學普及同等重要為主線,深入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普及法》和《北京市科學技術普及條例》,展示科學技術普及工作和科技周25年成效。
  • 構築人才高地 鑄造大國重器
    鑄造大國重器,人才即為「累土」。正因為匯聚了行業精英、築起了人才高地,由中國長江三峽集團有限公司投資的金沙江烏東德水電站在水電科技領域豎起了「國之重器」的標杆。烏東德水電站科研團隊成員把青春和熱血奉獻給了祖國的水電事業,不懈奮鬥、踏浪前行、築夢江河,用實際行動踐行初心使命,展現著新時代科技人才的擔當與作為。
  • 大國重器與書香一重
    大國重器與書香一重 2020-11-16 18:5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關於印發《2020年全國科技活動周桂林活動方案》的通知
    各相關單位:現將《2020年全國科技活動周桂林活動方案》印發給你們,請各相關單位結合工作實際,認真組織落實。桂林市科學技術局2020年5月15日2020年全國科技活動周桂林活動方案為大力弘揚科學精神,普及科學知識,促進科技創新和科學普及的協調發展,使科技創新成果和科學普及活動真正惠及廣大公眾,為推動我市基層科普服務常態化、精準化和多樣化,圍繞服務新型冠狀病毒疫情防控和助力復工復產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發揮科學普及在疫情防控中的重要作用
  • 「中國製造日」活動開啟 汽車企業展現科技創新和製造實力
    2020年12月26日,由團中央宣傳部、國資委新聞中心、中國科協科普部聯合主辦,中國青少年新媒體協會、中國青年報社、中央企業媒體聯盟、新浪微博協辦的「聚力新徵程,築夢十四五」——第五屆「中國製造日」網絡傳播活動在線上線下同步舉行。當天,全網20多個平臺同步直播,累計觀看量超過千萬人次,一時間「中國製造」像是冬天裡的一把火,在人們心中燃起致敬時代、致敬中國製造的熱浪。
  • 大國崛起與科技創新
    來源:國是直通車偉大復興科技創新是大國崛起的基石。縱觀英國、德國、美國、日本這四個先後崛起的有世界影響性的大國,無不是以強大的科技創新能力為支撐的。系統總結這些大國崛起的科技創新歷史經驗與教訓,對我國具有重要借鑑意義。英國:工業革命將英國推上霸主地位英國是首個真正意義上的世界霸主。但英國的崛起,主要歸功於工業革命。
  • "決勝全面小康,踐行科技為民"百項重點活動燃爆2020年武漢市"全國科普日"
    2020年9月19日,以"決勝全面小康,踐行科技為民"為主題的全國科普日活動全面啟動。武漢市科技協會聯合市委宣傳部、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水務局、市農業農村局、市衛健委、市園林和林業局等多家單位共同組織開展今年武漢市全國科普日活動。
  • 安徽營造科技創新策源地的「強磁場」
    中科大潘建偉團隊成功構建76個光子的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求解數學算法「高斯玻色取樣」只需200秒,而目前世界最快的超級計算機要用6億年;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計劃重大工程在法國該組織總部安裝啟動,合肥「科學島」自主研製的ITER計劃校正場首批線圈暨法國WEST裝置偏濾器關鍵部件成功交付;全省區域創新能力連續9年位居全國第一方陣;以「芯屏器合」為標識的新興產業形成體系
  • 2020中國(深圳)文化科技周精彩啟幕
    活動現場展科技創新魅力,促文旅融合發展。呼應時代變革,本屆文化科技周以「文化科技在文旅融合中的探索和應用」為主題,開展開幕式、籤約儀式、2020中國(深圳)文化科技創新與產業融合發展高峰論壇、2020文化科技優質項目推介會、主題展覽系列活動,展示傳播推廣智慧文旅、數字娛樂、智能教育、影視科技等領域的最新技術、理論成果,促進業界交流互動,推動文旅融合發展。
  • 「全國中小學生創·造大賽」點亮科技活動周
    圖為「全國中小學生創·造大賽」活動現場。周維海攝 人民網北京5月19日電 (記者 魏豔)「球進了!」在今天上午揭幕的全國科技活動周上,由科技日報社、中國發明協會主辦的「全國中小學生創·造大賽」展位,一群小朋友正手舞足蹈地沉浸在一場機器人足球賽中,現場氣氛緊張激烈,吸引了諸多觀眾駐足觀看。
  • 【決勝全面小康,踐行科技為民】恩施州2020年全國科普日活動之啟動儀式
    9月23日,以「決勝全面小康,踐行科技為民」為主題的2020年恩施市「全國科普日」活動啟動儀式暨「迎國慶·社區科普」聯合行動,在州城土橋廣場舉行。副市長楊鵬舉出席活動並致辭,市政協副主席劉慶華主持啟動儀式。
  • 豐臺五小科技周:科技戰役 創新強國
    豐臺五小科技周活動於8月23日精彩啟動,歷時一周時間,今年活動的主題為「科技戰役 創新強國」。因為疫情的原因,一系列科技活動採取線上形式進行。
  • 「深海一號」暨蛟龍號、「天鯤號」將抵深 集中亮相「大國重器...
    (原標題:「深海一號」暨蛟龍號、「天鯤號」將抵深 集中亮相「大國重器」助力2020海博會)
  • 科技創新,遇見未來:2020 ECI國際數字創新節
    導語:作為全球四大創新節之一的ECI國際數字創新節於2020年12月16日在上海JW萬豪酒店隆重開幕。
  • 當之無愧的大國重器
    彈指一揮間,在如期完成建設任務並連續經受了13年試驗性蓄水檢驗後,三峽工程又迎來了其建設歷程中的高光時刻。  水利部、國家發展改革委11月1日公布,三峽工程日前完成整體竣工驗收全部程序。根據驗收結論,三峽工程建設任務全面完成,工程質量滿足規程規範和設計要求、總體優良,運行持續保持良好狀態,防洪、發電、航運、水資源利用等綜合效益全面發揮。
  • 鑄就大國重器,習近平強調這些關鍵
    大國工程關乎國家富強,國之重器關乎民族復興,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就此作出重要論述,黨建網微平臺與您共同學習體會。——2019年2月20日,習近平在會見探月工程嫦娥四號任務參研參試人員代表時強調充分認識大國重器的重大意義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的建成開通,充分體現了我國社會主義制度集中力量辦大事的政治優勢,對提升我國綜合國力,對推動疫情防控常態化條件下我國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
  • 中商惠民:用科技點燃「小店經濟」創新火種
    新華社北京7月23日電(記者張漢青)《經濟參考報》7月23日刊發題為《中商惠民:用科技點燃「小店經濟」創新火種》的報導。文章稱,最新數據顯示,我國有近680萬家社區便利店,從業人員近2000萬人。雙贏答卷:確保防疫與復工兩手硬自2020年初以來,新冠肺炎疫情給我國社會經濟造成巨大衝擊。中商惠民董事長張一春表示:「作為民生物資提供商和戰略物資儲備供應商,保障民生供給和物資供應是我們的責任。我們始終牢記『惠生活·益民生』的企業使命,以民生工作為己任,站在抗疫情保民生第一線。」
  • 「報導」中國「黑科技」幕後,《創新中國》這樣解讀創新故事
    從現代的「國之重器」到顯微鏡下的世界2017年,文化類、科技類節目火熱,正在播的《國家寶藏》開啟了文博元年,而同屬於央視紀錄頻道的《如果國寶會說話》則以俏皮活潑的傳播風格和優美的視覺設計助推了「文博熱」。作為央視紀錄頻道2018年首部與觀眾見面的自製紀錄片,《創新中國》講述了最前沿的科技和科技幕後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