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生命的起源,自人類有意識開始,一直是一個被熱烈討論著的話題。人不知從何而來,也不知終究到哪兒去。但在人生短短的幾十年中,卻努力地探究著生命的意義。
「向死而生」是人類對於生命最高的敬畏,但在極端的痛苦面前,一些人選擇放棄生命,同樣也是值得尊重的。
2019年10月22日,在比利時一戶人家中,一個40歲的女人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不同於其他的自殺,她結束生命的行為也得到了醫生的幫助,是以安樂死的方式離開了世界。
她就是瑪瑞克·費福爾特,2012年倫敦帕運會百米短跑的冠軍。在獲得世界冠軍的榮耀僅僅七年之後,她還是選擇了離開這個帶著她無盡榮耀與痛苦的世界。
因為早在2000年,她就幾乎被宣判了「死刑」,罕見的脊椎疾病使她再也無法站起來,甚至連胸部以下都失去了知覺。
她並非生來殘疾,後天突發的嚴重疾病幾乎將她壓垮。參與體育活動一度使她振作起來,但在嚴重的病症面前,即便是強如世界冠軍,還是選擇退讓了。
突遭巨變的人生
在14歲之前,瑪瑞克·費福爾特的人生還是平靜的。在那時,她從未預料到自己日後能有奪得世界冠軍的能力,當然,也無法預料會突造巨變從此被困在輪椅上。但生命無常,病魔來得無聲無息,到來之後瞬間將她壓制,將她帶到了人生的十字路口。
在經常性的疼痛與不適之後,瑪瑞克·費福爾特去醫院檢查,卻讓醫生的診斷嚇了一跳。她患上了一種極為罕見的脊椎疾病,即便現如今的醫學非常先進,也無法為她提供有效的治療方案。她後續的人生,可以說失去了絕大部分的希望,也沒有機會再站起來了。
而在確診的當年,她僅僅只有十四歲。對於人生尚且沒有多少認識,就被迫接受了最殘酷的結局。這對於任何人而言,都是極大的打擊,甚至能讓人一蹶不振。
面對生命極度失望痛苦的費福爾特,為了一絲絲站起來的希望,也為了身體不再繼續萎縮下去,在確診七年後開始了體能訓練。而這原本只是為了鍛鍊身體的行為,卻改變了她的一生。
輪椅上的世界冠軍
坐上輪椅多年之後的費爾福特,遲遲沒有等到重新站起來的轉機,卻在日復一日坐在輪椅上的生活中意識到,自己癱瘓的身體正在不受控制地繼續萎縮下去。
為了防止病情繼續惡化,她聽從醫生的建議,在輪椅上開始了鍛鍊。在最開始時,費爾福特選擇的是籃球,開始了一段新的訓練。
由於腿腳不便,費爾福特一開始選擇的都是能由雙手來操控的訓練,特意避開了腿部運動。而在長時間的嘗試性訓練之後,她才發現,原來坐在輪椅上的人,也是可以「跑」起來的。
針對腿部殘疾的特性,還有一項短跑運動就是用雙手來操控輪椅,從而進行跑步比賽。或許是由於自己身體的限制,費爾福特對於短跑很感興趣。
在長時間的訓練之後,她的短跑能力突飛猛進,已經超過了普通鍛鍊身體所需的能力。看到她如此之強,人們建議她不如去參加專業比賽。可令人沒有想到的是,費爾福特居然靠著手搖輪椅的能力,一路殺到了帕運會的賽場上。
2012年倫敦帕運會,是費爾福特人生中的高光時刻。對於她而言,在坐上輪椅的那一刻,生命或許已經失去了很多的光彩。但靠著輪椅短跑的能力,她也為自己開出了一條人生大道。
同是身體有殘疾的人一起競爭,費爾福特感到自己才是真正享受到了平等。最終在那場世界性的輪椅短跑比賽中,她不負眾望地奪得了冠軍。
此時距離她患病已有十二年,在漫長的十二年裡,她被自己的力量,給自己的人生帶來了巨大的蛻變。身體將永遠困居於輪椅之上,而她的靈魂卻站了起來。病魔無法打倒,但她讓自己的人生有了不一樣的面貌。在痛苦的泥潭中,她讓人生開出了絢爛的花朵。
在奪冠的那一刻,人們以為費爾福特已經重新開始了一段嶄新的人生。但其實,在榮耀的光亮退下的之後,她面對的依然是疾病交加的軀體,最終在忍受了長久的痛苦之後,她還是作了另外一項選擇。
安樂死的世界冠軍
有人說,生命最大的無奈在於接受命運,無法安排出生也無法安排死亡,只能接受命運的安排。正如死亡一樣,為了減少自殺,在許多國家都禁止了「安樂死」。這確實大大防止了人們在一時衝動下結束生命,但對於確實承受了太多生命之苦的病人而言,卻也是一個殘酷的門檻。
如今只有少數國家將安樂死合法化,比利時就是其中之一。就這樣,在2019年,費爾福特在合法安樂死的比利時倒下了。她並非悄無聲息地離開,在她做出選擇之時,醫生為她開了藥,讓她能夠真正無痛苦地離開人世。
壓倒費爾福特的,不再是對於生命的困惑,而是實打實承受著的身體疼痛。她的身體絕大部分都已經癱瘓了,但並非完全失去知覺,痛感還是時時如她不堪忍受,再加上常年坐在輪椅上,身體不可控地更加衰弱,即便她一直堅持著康復訓練,依然控制住病情的惡化。
到了最痛苦的時候,即便是曾經閃耀世界的榮耀,依然無法讓她對世界帶來留戀。在毅然決然地注射安樂死藥物之後,世界冠軍費爾福特永遠地離開了。
在當時,她年僅四十歲,但已與病魔抗爭了二十六年。她並非敗下陣來,但在這場人生戰役中已經累了,所以選擇悄然離開。
她希望安靜地離開,但由於她的名氣與不平凡的經歷,還是好不了人們的一番議論。費爾福特「安樂死」的選擇,還是引起了很大的爭議。眾多的雞湯黨仍然認為,費爾福特沒有經受住挫折的考驗,才會這樣放棄了人生。
但誠然,費爾福特不是放棄了生命,她是放棄了註定要痛苦的人生。對於一個一生都將被束縛在輪椅上的人而言,生命早已不再有了最初的意義。她曾閃耀過,拼搏過,最終選擇減少自己的痛苦,又有什麼過錯呢?
小結:
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但對於世界上絕大多數平凡的人而言,生與死都只是基於自己而言,只要對得起自己,便是無需他人評價的。
費爾福特的一生太多坎坷,倘若不是突患的疾病,她的人生或許還有著無限可能。能在世界性比賽中奪冠,也已然是非常了不起了。
至於她對於生命的選擇,自然也是值得尊重的。在生命的最後一刻,不知她對於自己的決定有何感悟,但值得為她欣慰的是,長久的痛苦也將結束在那一刻。
在如此殘酷的人生安排中,費爾福特還是做了一個反抗。她拒絕繼續痛苦地活下去,要由自己為自己的人生做決定。即便她做的是一個無法挽回的決定,世人能做的也只有尊重而已。她不畏懼生命短暫,但害怕不能縱情地活著。能冷靜選擇生命終結的她,只是想明白了這一點。
在新的一天開始時,費爾福特永遠無法醒來了。但依然沒有什麼值得惋惜的,她離開了殘酷的世界,去往了對她而言沒有痛苦的另一個天地。這樣的勇氣,正如她當初敢於上賽場比拼一樣,是敢於挑戰一切的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