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7年,開臺以來的首部劇《太平山下》的開播,拉開了TVB輝煌幾十年的序幕。這個香港的首家免費電視臺,用現在的話說就是「出道即巔峰」。在80年代初,TVB的劇被大量地引進到內地,在內地掀起了收視狂潮,很多劇都曾造成過萬人空巷,一家人整整齊齊地圍坐在黑白電視機前追劇的場景,至今還被那一代人津津樂道。
今天我們聊一聊時下比較熱點的一個電視劇類別:大女主劇。其實這幾十年來TVB劇和內地劇一樣,更多的是男主劇(或者男女CP劇、群戲),女主劇並不常見,大女主劇更是鳳毛麟角,所以也因此顯得更加珍貴。
早期的一些TVB作品,比如70、80年代的《洛神》、《楊貴妃》、《呂四娘》等,雖然都是女性第一視角的劇,卻總是帶有歷史人物傳記的影子,在改編的過程中,男性角色依然佔有很大的戲份,因此或許只能勉強稱作是女主劇,甚至有些只是掛了個女主名頭而已。
進入90年代,港劇進入了前所未有的輝煌期,伴隨著經濟的繁榮,女性意識也逐漸覺醒,反映到TVB裡,就是出現了很多真正圍繞著女性而編寫的原創劇本,這些劇集的出街,在不經意間宣揚著女性堅強、獨立、聰慧、獨當一面的新時代作風,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首先我們先聊聊金牌監製鄧特希的得意之作《壹號皇庭》系列,鄧特希最擅長的便是都市職場劇,《壹號皇庭》作為鄧特希的首部作品,開創了職業劇的先河,這部律政劇一共五部,橫跨了整個90年代,捧紅了一大批小生、花旦。其實《壹號皇庭》系列並不是女主劇,不過這部劇所展現的丁柔、若暉、若曦、承宙等諸多職場獨立女性的風採,為今後TVB的創作,帶來了無限靈感。
要說《壹號皇庭》中丁柔的扮演者陳秀雯,可以算是90年代初最當紅的女星了,從亞視過檔過來的她,在TVB並沒有受到冷遇,反而逐漸地成長為「師奶殺手」,我們都知道TVB的最重要受眾群體便是師奶(家庭主婦),像歐陽震華、陶大宇、吳啟華等都是有名的「師奶殺手」,而陳秀雯則是唯一一位女「師奶殺手」,可見她當時人氣有多高,男女觀眾通吃。
令她得到這一稱號的便是當年大爆的小成本都市愛情劇《再見亦是老婆》(又名:《都是有情人》),該劇用細膩的手法刻畫了一對中年夫妻生活,陳秀雯飾演的佩佩是一名老公出gui的家庭主婦,失婚後勵志成長,最終逆襲挽救了婚姻。該劇十分貼近生活,喜劇和科幻元素的加入也恰到好處,同時也幫助陳秀雯登頂了當年「壹周刊十大藝人」的榜首。
其實縱觀陳秀雯的很多劇,都帶有著濃鬱的女性強勢,而另一位同樣是亞視過檔過來的關詠荷,則走出了不一樣的道路,關詠荷比陳秀雯小兩歲,不過她出道比較晚,演藝道路也不像陳秀雯那樣順風順水,直到90年代中期一連三部古裝喜劇《河東獅吼》、《醉打金枝》、《苗翠花》,才令她真正坐上一線的位置。這三部劇都是女性劇,關詠荷因為在《醉打金枝》中和歐陽震華化學反應比較濃烈,成為了當時TVB傾力打造的一對螢屏情侶,後來二人還合作了《陀槍師姐》系列,同樣是女性劇的經典之作。
我們說一下《苗翠花》,這部劇曾經刷爆過內地螢屏,算是一部真正意義上的大女主劇,全劇的所有劇情均圍繞著苗翠花展開,男主江華無論從咖位還是戲份,都不如關詠荷。《苗翠花》為關詠荷帶來了TVB首屆視後的殊榮,被譽為「港劇皇后」的關詠荷,對苗翠花的演繹,沒有咄咄逼人的氣勢,更多地是展現自己樂觀的一面,她用女性獨有的柔美一面,來告訴世人,女子能用另外一種方式,來頂半邊天。
這裡插播一下,前面說到很多藝人都是從亞視過檔TVB的,其實在90年代,亞視也處於輝煌期,一直認為大女主劇需要有好演員來支撐,才能相得益彰,也就是說女演員要能扛得起劇,亞視的一眾演員演技都很過硬,因此亞視也出品過很多女主劇,比如《鳳凰傳說》、《我和春天有約會》、《再見豔陽天》、《雪花神劍》、《美麗傳說》等,由於亞視劇引進的比較少,因此給我們留下印象比較深刻的、純粹的大女主劇,應該算是05年由葉璇主演的《情陷夜中環》。
鄧萃雯是無線藝人培訓班畢業的,她因為個性比較突出,在無線三進三出,不過每次回歸都能擔正,也算是比較神奇了。她除了和陳秀雯一起在亞視出演過《再見豔陽天》外,為TVB拍攝的《巾幗梟雄》系列,也獲得了一致好評,不過相較第二部九姑娘和劉醒的平分秋色,第一部的四奶奶才更像是大女主。鄧萃雯後期改走御姐路線,不論是在《金枝欲孽》,還是在《巾幗梟雄》中,大家對她的評價裡幾乎都有「霸氣」二字。
再說回TVB,TVB從來沒拋出過「大女主」這個概念,卻一直身體力行地在實踐著,並且遙遙領先。90年代的TVB百花齊放,女性劇的題材選擇上,也是包羅萬象,比如有時下流行的復仇類爽劇《第三類fa庭》;
《火玫瑰》;
古裝的《恨鎖金瓶》,就是於正《鎖清秋》涉xian chao襲的那部劇;
還有類似於《大長今》一樣的勵志成長類,比如《洛神》;
《無頭東宮》,這部劇因為涉及到換臉和大量神話情節,在引進的時候,改名為《真假東宮》,並做了大量刪減,該劇雖然陳妙瑛和向海嵐換了臉,但是換完之後陳妙瑛飾演的凌雲,集合了中國傳統女性所有的溫婉、善良、樂觀、豁達,相較於向海嵐飾演的令人恨得咬牙切齒的大反派楚楚,妥妥的大女主;
類似的還有《宮心計》中的佘詩曼和楊怡,不過劉三好這個角色和她的名字一樣,太瑪麗蘇了。
04年的一部《金枝欲孽》火爆了兩岸三地,這部宮鬥劇的鼻祖,雖然四女主的設定不太符合大女主的定義,但是它自始至終圍繞著女性展開,兩位男主陳豪、林保怡的角色,完全是為了幾位娘娘服務的,因此可以姑且看做是大女主的升級版,大女主群戲。
之後隨著TVB的沒落,TVB劇集的影響力也在逐漸下降,《胭脂水粉》、《銀樓金粉》、《萬凰之王》等,這些明顯效仿《金枝欲孽》的劇,劇情老套、缺乏創新,《珠光寶氣》算是最後一個巔峰吧。
其實這些年,內地娛樂產業的崛起,似乎也發現了「大女主」這個創作亮點,不過似乎學的有些跑偏,不是女主無所不能、全程高能預警,就是身邊有一群神輔助,一路開掛實現人生逆襲,周圍的對手也都仿佛自廢武功,為女主讓路,並沒有展現出女主的奮鬥歷程,所以也失去了女性精神的內核。
更可怕的是,現在娛樂圈還衍生出了一些愛和男明星撕番的女明星,將戲裡戲外混淆,有這個功夫都不如靜下來好好打磨下演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