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故十
01
說起楊麗萍,她算得上是中國真正的藝術家,將其一生都奉獻給了舞蹈事業。
最近楊麗萍頻頻上熱搜,首先是水月(楊麗萍徒弟)的同性婚禮。
雖然同性婚姻在我國尚未得到官方認可,但兩個美麗的女孩卻得到了整個網絡的祝福。
近日楊麗萍在抖音上傳的吃火鍋小視頻,61歲的她在視頻裡依然氣質溫柔,面容姣好。
然而,評論區卻有人指責楊麗萍沒有結婚和沒有孩子。更讓人覺得不可思議的是,這條評論得到了1.5萬的點讚。
這條評論引起了一場輿論風暴,同時也被無數人痛罵,甚至連戚薇、陳數、李若彤都發微博回懟。
更讓人驚訝的是,李若彤也表示,作為一個未婚的成熟女性,她的評論、私信,每一天都在收到「你為什麼還不結婚」的問候。
02
這一場風暴式的聲援有多激烈,她們曾經承受過的質疑和指責就有多密集。她們所倒的苦水,也來自於每一個平凡女性的親身經歷。
老一輩人經常說,女人一定要嫁人然後生育,生命才算完整,否則就不配為女人。
即便她們事業有成,即便她們不愁吃穿、有車有房,依然會有一大批人覺得她們過不好這一生,需要自己為她們指出一條人生的明路。
顯而易見的是,這條高贊評論用沒有結婚和生育來否定女性的成功,不僅僅是其個人的偏見,也是傳統婚育觀念的悲哀。
楊麗萍年輕時以《雀之靈》一舞揚名天下,今年61歲的她依然不斷創作,帶著她的舞團在各地演出。
從她社交帳號上的照片和視頻可以看出,她依然仙氣飄飄、專注於自己的事業、有一群志同道合的學生,過著有掌聲和鮮花環繞的生活。
但楊麗萍年輕時的感情經歷並不順利。她從小生活在一個離異家庭,自己也經歷過兩段「不合適」的婚姻。
或許正是這些「坎坷」的經歷,讓她對婚姻有了更高的要求。
更何況,婚姻與生育並不是她人生的全部,楊麗萍有她自己的選擇。
很多年前楊麗萍就在採訪中做過這樣的陳述:「有些人的生命是為了傳宗接代,有些是享受,有些是體驗,有些是旁觀。我是生命的旁觀者,我來世上,就是看一棵樹怎麼生長,河水怎麼流,白雲怎麼飄,甘露怎麼凝結。」
這句話足以讓那些指責她的人,為自己的愚昧和落後而感到羞慚。
03
生而為人,每個人都有權利選擇任何不傷害他人的活法。
楊麗萍選擇的是藝術人生,她從小就知道自己內心深受舞蹈的召喚,找到了能夠實現自身價值的目標,並決心以旁觀者的身份走過漫長歲月,這是一種看透人生本質、大道至簡的境界。
難道身為女性就必須通過結婚生育來為生命賦值嗎?人生百態,本就沒有統一標準,評論者們為何一定要用自己的態度去衡量他人的人生呢?
這條高贊評論正是用自己的態度去衡量了楊麗萍的人生。它非常狹隘地認為,只有結婚生子才是人生的正道,而兒孫滿堂才是人生真正的成就。
除了對女性狹隘的偏見,還有對別人傲慢的態度。拋開楊麗萍不說,一個人無論男女,其人生價值幾何都不應該是由你這樣武斷地來評定。
我們應該明白,每個人都有選擇自己活法的權利,包括結不結婚,生不生子。生命的意義不是為傳宗接代,而是怎麼在有限的生命裡活出自己無限的價值。
當然,那些回懟的話裡稱評論者為「母豬」的汙言穢語,也並沒有比那條評論以及點讚的人高級多少。
生兒育女不比丁克優越,單身也不比婚配優秀,各自選擇自己熱愛的方式而活難道不好嗎?
就像這次事件中的兩位主人公。你做你的藝術女強人,我做我的平凡小主婦。
你享受舞臺的光芒萬丈滿場掌聲,我感受人間煙火柴米油鹽。
兩種生活,不同選擇,並沒有輸贏之分。人生不是單項選擇題,人生是多項選擇題,或者也可以幾種並行。
04
郭敬明在《我就是演員》中說過一段話:「你可以永遠不喜歡你不喜歡的東西,但請允許他的存在,你也可以一直討厭你討厭的東西,但不要阻止別人的喜歡。不喜歡也沒事,不要詆毀。」
就像你喜歡吃榴槤,我不喜歡吃,或者吃與不吃都可以。
我們在食物的小選擇上能夠互相理解和尊重,在生活的大選擇上卻去指責和自己選得不一樣的人。
為什麼不能選擇一種生活,並仍然願意承認另一種生活也是一種不錯的選擇呢?
關於楊麗萍的爭論還在繼續,關於女星乃至千千萬萬普通女性的爭論也還在繼續。
相比於「選擇對錯」、「價值高低」,不同人之間的尊重與理解也許更重要。
希望我們都能找到自己的熱愛,對自己的生活真正認可,同時也願意去祝福與自己不同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