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婉兮 圖/網絡
1
楊麗萍一定沒想到,吃個火鍋也會上熱搜。
當然,引人注目的不是吃火鍋這件事兒,而是有人在評論中大放厥詞,把至今未育以後也不會生育的她嘲諷了一頓。以下是截圖,大家品一品。
為什麼一條評論能引發軒然大波呢?
我覺得,是它的出現極不合時宜,無論時間,還是地點。
從時間上來說,這已經是2020年,女性獨立的呼聲越來越高。人們的思想也在進步,對不婚不育都有了更高的寬容度與接納度,那些生活在大都市裡的年輕女孩們,甚至還有些恐婚恐育。
從地點上來說,那是楊麗萍的地盤啊。
楊麗萍可不是普通女人,她頂著藝術家的頭銜,以舞姿驚豔世界,同時也換取財富地位。在舞蹈領域,可以說是妥妥的成功女性。
兩次婚姻告吹,也不過是在事業和家庭之間做選擇,忠於自己的理想和信念罷了。
對於不生孩子,楊麗萍曾說過那麼一段話,令無數人拍手叫好。
「有些人的生命是為了傳宗接代,有些是享受,有些是體驗,而我是生命的旁觀者,我來世上,就是看一棵樹怎麼生長,河水怎麼流,白雲怎麼飄,甘露怎麼凝結。」
生命有無限可能,女性的價值,也不僅僅體現在最原始的生兒育女。
而這,也正是女權的核心觀點。
它落腳在選擇權,給予女性更多的選擇空間,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來決定生活方式,而不是約定俗成的洗衣做飯生孩子。
所以,評論齊齊倒向楊麗萍,網友們把評論者懟上熱搜。
李若彤、戚薇、陳數等女明星也紛紛發聲支援楊麗萍。
2
上了熱搜,評論者很快成為眾矢之的。
網友們翻了她的抖音頁面,發現她是個不滿30歲的母親。是最常見的那種普通婦人,容貌身材都一般,神色中還透著憔悴,實在無法把她與「成功」聯繫在一起。
這就很有意思了。
人們都說,她哪兒來的自信啊?怎麼會去妄議楊麗萍的人生?
有對別人指指點點別人的時間,倒不如去搞好自己的生活!毫無疑問,她淪為眾人的笑柄,評論區也很快被佔領攻擊,就像她譏諷楊麗萍一樣,嘲笑潮水般湧來,簡直是要淹死在眾人的唾沫星子裡。
如今的天道輪迴,來得比任何時代都快。
該罵嗎?的確!
但我又忽然想起一句話:一個人的認知,是由她的學識、閱歷與地位決定的。
這句話,能夠嚴絲合縫地套進楊麗萍被譏諷事件,為當事人雙方都找到合情合理的解釋。
楊麗萍不生娃,那是因為她熱愛舞蹈事業。而舞蹈事業回報了她相應的名利,能讓她脫離世俗標準,仙氣飄飄地過一生。
而那位發出評論的媽媽,大概率是少見世面、一生都在為家庭而奔波操勞的婦女,成就事業的可能性基本為零。
那麼,後者的價值就會以家庭為核心來發散,具體表現為兒孫滿堂,盡享天倫之樂。
事實上,這也是大部分普通人的想法。因為他們所有的幸福感與成就感都來源於此,包括我們的祖輩父輩。
人間一趟,有人能攀到金字塔頂,用世俗外的方式來實現價值,成就自我。
也有相當數量的一部分人,註定要把「平凡的幸福」當追求,以婚姻、家庭和子女為慰藉。
不信你想想,父母為何總是催婚催生。
並不是太強勢太愛掌控子女的人生,而是在他們的思維觀念裡,幸福本就和家庭是緊密相連的。
3
不是為那大放厥詞者洗白。
理解並不代表認同,我也覺得此人該罵。因為,她犯了「以己度人」的錯,把自己的生活當作金標準,並以此衡量楊麗萍,甚至出言不遜。
這叫自不量力,也叫惡意評判。
再陰暗一點說,可能是那顆嫉妒心無處安放,只能通過「孩子」來找一找優越感。本來,生孩子比跳舞簡單太多,根本無法放在同一個層面去比較。
就我個人而言,我是非常喜歡孩子的。
楊麗萍說,她喜歡看樹怎麼生長,河水怎麼流,白雲怎麼飄,甘露怎麼凝結。
而我想參與一個生命的成長,看他慢慢地會爬、會走、會說話,再學習技能融入社會。我能從這個既漫長又短暫的過程中,體會到愛與被愛的幸福。
但我也深知,這只是一種個人傾向,可以朝著這個目標前行,但萬不能作為評判他人的依據。
畢竟旁人生不生,都沒有妨礙到自己。
其實,這才是該主婦被罵的真正原因。她冒犯了楊麗萍的選擇權,也冒犯了新女性們對「成功」的定義。
不由想起一段話:
好在從楊麗萍事件中,我們看到了此種「溫暖愛心」的不受歡迎,也看到了這一類「責任感」的逐步消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