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2日早晨,海口龍華區友誼路。一個拄著拐杖、戴著眼鏡、伴著微笑的男子,迎著第一縷陽光,走在上班的路上。他是海南口腔醫院口腔正畸醫生熊修邦,也是「百萬人才進海南」行動計劃實施後引進的一員。31歲的他,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綻放青春正能量。在海南短短1年多時間,他為400餘名需要做牙齒矯正(正畸)的患者提供了診療服務,其中不乏大量疑難病例,展現出勵志殘疾人在海南自貿港建設中的責任與擔當。
曾放棄保研機會 堅持心儀專業考第一
熊修邦出生在湖北荊州的一個普通家庭,兒時不幸患上小兒麻痺症,左腿落下殘疾。高一結束後,他休學一年,左腿做過矯形手術,此後外出需藉助雙拐,每走幾百米,就感覺特別累。
因病致殘,熊修邦從小萌生了當一名醫生的夢想,「這樣可以救治被病痛纏身的人。」
熊修邦學習用功,有一股不服輸的勁。皇天不負有心人,2009年,他以優異成績考上山東大學口腔醫學專業。
5年的本科求學生涯,讓熊修邦對口腔醫學有了全新的認識,從此他愛上了口腔專業。2014年,他獲得保送碩士研究生的機會,遺憾的是非心儀專業。熊修邦沒有感到惋惜,相信通過自己的努力,可以考上心儀的正畸專業研究生,「我想在口腔正畸領域發展。」
有志者事竟成。熊修邦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取山東大學正畸專業的碩士研究生。
海南重視人才 他南下追夢
「重視人才,器重業務」這是熊修邦選擇就業單位的主要考慮因素。
畢業後,熊修邦求職並非一帆風順,也曾遇到過挫折,有過失落。幸運的是,2018年初,熊修邦順利應聘上了湖北的一家口腔醫療機構。
與海南結緣,源於在湖北參加一次口腔醫學學術講座老師的建議。這位講座老師提到,海南正在實施「百萬人才進海南」行動計劃,對人才非常重視,如果一心想在業務上發展,不妨到海南口腔醫院試一試。
熊修邦,心動了。
2018年底,在湖北工作的熊修邦自行前往海南口腔醫院參觀並向院方表露自己的想法。令他驚喜的是,參觀的第二天,還未離開海南的他,就接到醫院的面試邀請。
這般高效率,更是堅定了他對海南這片熱土的嚮往。「殘疾人就業不容易,一些用人單位都不願意招聘殘疾人,沒想到自己在海南求職這般順利,足以看出這家醫院對人才的重視。」
滿腔熱情的熊修邦,2019年初正式加盟海南口腔醫院,成為「百萬人才」中的一員。
上班拄雙拐 經常第一個到崗
因行動不便,走路緩慢,堅持比別人起得早,已成為熊修邦的習慣。每天,熊修邦總是比上班時間提前半個小時到崗。
熊修邦從出租屋到醫院,需乘20分鐘的公交車,下車後步行約1公裡才能抵達。8月的海南,天氣炎熱。下車後,拄著雙拐,拎著公文包,停停歇歇,走到醫院,他已是滿身大汗。
到崗後,熊修邦打開電腦,查看患者預約情況和複診患者的病歷資料,等待患者。
熊修邦在工作中,很少準點下班。「只要有預約的患者,不管多晚,我都會看完。」熊修邦說道。
王明聯是熊修邦的工作配臺護士。在她眼裡,熊修邦是一個總是站在患者角度思考的醫生。「按照常規,門診患者都是根據醫生上班時間選擇就診;而熊醫生有點怪,總是遷就患者的時間,加班接診。」
疫情期間 解決患者燃眉之急
今年2月份,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非口腔急症病例曾一度暫停接診。期間,積累了大量的正畸複診患者等待就診。身在海口的熊修邦,通過電話、微信聯繫上每一位正畸患者,指導處理出現的口腔問題,安撫患者情緒。看到患者的微信求助,他總會及時解答。
熊修邦不僅正畸技術過硬,對患者更有一顆愛心,他的手機24小時為患者開機。7月29日正值熊修邦休假,有兩位正畸患者只有當天有時間就診。得知情況後,他接受了這兩位患者的就診預約,趕往醫院。
熊修邦習慣了在海南的生活,也愛上了這裡。今年6月份,他成功落戶海口龍華區,選擇在海南自貿港這片熱土上紮根,與同事們一起為海南口腔診療水平的提升,奉獻青春年華。(記者 鍾起的 編輯 王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