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家便利店的企業公眾號「全家微生活」,由於發布內容「疑似色情」被網友們舉報,上了新聞頭條。
雖然全家很快刪除了內容,並在微博上正式發布道歉聲明,但還是在社會上造成了極其不良的影響。
對於全家的致歉,現在網上的看法分為兩派:
一邊是嚴肅派,堅決取消關注,一併連線下便利店都討厭起來;
另一邊則是溫和派,認為公眾號的問題並不代表商品質量有問題,會繼續前往全家消費。
對於這件事原本我是更傾向於支持後者的。我之前也曾多次在全家便利店消費,商品的豐富和環境的整潔也讓我的體驗非常不錯。
但出於好奇心,我還是把他們以前發的公眾號信息全都看了一遍,結果立馬變成「翻車現場」。
因為我發現,發布不文明內容這件事,「全家微生活」似乎已經成了慣犯。
01 | 簡單回顧「全家公眾號道歉」
5月27日,「全家微生活」在推送本日公眾號內容時,文章所採取的的標題是這樣的。
不出大家所料,網友們看不下去了,大量舉報,不少人直接取消關注。
這是一些網友的舉報結果。
緊接著,全網都傳來了聲討全家便利店的聲音,這也讓全家公司開始重視起來,並在第二天(5月28號)上午就在官方微博上刊登了道歉聲明。
02 | 道歉背後,公眾號內容依然「藏汙納垢」
出於好奇,我把「全家微生活」所發布的所有內容都翻看了一遍,然後場面就變成了翻車現場了。
「全家微生活」在2015年2月12日發布第一條公眾號內容,一直到2018年7月發布的內容都是「優惠券」、「會員卡」和「新品發布」等主題,推送信息也基本穩定在一天4-5條。
一般畫風是這樣的。
第一條內容是這樣的。
正常營銷內容是這樣的。
直到2018年的8月16日,在推送的第二條信息中出現了「本條奇怪的推送由杜蕾斯贊助播出!」的標題,後面的推送就真的開始「變得奇怪」起來。
比如,
2018年10月11日的第一條內容標題是「有一腿?(內含福利)」;
還有2018年11月15日和2019年4月12日標題都出現了「包養」相關字眼;
2019年7月3日、8月21日和2020年的3月25日,這三篇我已經無法直視,全都是暗示性非常強的疑似色情內容。
可以看出,除了道歉那一條已經涉嫌違法的標題內容,全家在之前發布的內容中,也有非常多的內容是沒法看的——這完全不像一個做正經生意的企業應該有的公眾號。
然而,除了那條被舉報的內容,以上我提及的一些不文明內容,現在在公眾號都能看得到。
難道對於全家來說,如此正式的道歉,是只針對5月27號那一條的嗎?道歉之後,就一切恢復正常了嗎?
是不是也覺得道歉聲明一出,三天後大家就會忘記?
以往全家便利店的小清新風格,到哪裡去了?
03 | 細數三大問題,繼續拭目以待
翻完全家的公眾號,我總結了他們存在的三大問題。
問題一,題文不符,標題黨欺騙點擊量。
以2019年10月28日推文為例,文章標題是:關於「全家開黑店」的聲明。
作為一個企業公眾號,所有在官方微信上推出的「聲明」應該都是嚴肅認真的。
從標題上看,這似乎是一個闢謠聲明,但「自己闢謠自己、而且是自己「開黑店」的「醜聞」,這完全就讓所有的消費者一頭霧水。
結果點進去,竟然是一則萬聖節的營銷文案
恕我沒有審美眼光,這則「條漫+標題」,讓我感覺到強烈不適,也跟「全家就是你家」這麼溫馨的Slogan找不到一點關係。
不少讀者都覺得這個文案和風格有些摸不著頭腦,還有不少人留言「看著有點怕怕的」——這不就是標題黨嗎?
但只要閱讀量是10萬+,小編應該就會很開心。
類似的「題文不符」的標題黨做法,還有2019年11月13日的標題「一次警告」,我沒讀出來在警告什麼;
以及2020年5月20日的標題「手撕愛情,今日半價」,點進去以後除了手撕麵包,我完全沒找到任何「手撕」情節——小編你是不是覺得直接說「520手撕麵包半價」大家不會去買啊?
問題二:傳遞錯誤價值觀
下面兩則推文的標題是這樣的。
2018年的11月15日推文標題為「辭職吧,我養你」,2019年4月12日的推文標題詳見圖片。
大家看到這兩則推文是什麼感覺?
一些人肯定會說,這不就是流行的網絡句子嗎?有什麼關係?
確實,若是大家個人發在自己的微博上,就當是調侃生活,其實無傷大雅。
但全家的用戶和公眾號粉絲中,有非常多的學生群體。不少人為了領全家的優惠券都會選擇關注他們的公眾號,這樣對學生群體的影響就不可忽視。
除此之外,我相信不少成年人看完也會覺得無法認同。
「辭職吧,我養你」這句話看似甜蜜,說得是情侶之間的包容和愛,但對於不少缺乏獨立思考的人來說,他們卻能看成是「理所當然」。這就相當於勸一些什麼都不幹,讓他拿著這個標題去對自己的戀愛對象說:你就該養我的!
至於「求!包!養!」,這句話的低俗相信已經無需我再去解釋了。
這種不管是對學生還是對社會,都會帶來極大爭議甚至就是「拿喪文化來當幽默」的營銷手法,無論如何我我無法認同。
問題三:看似「擦邊」,實則涉嫌違法
在全家那麼多則有問題的推文中,大致都是這樣的模式:
標題涉嫌色情,正文宣傳文案比較正常,評論區小編跟粉絲之間的互動則完全是有些沒有底線。
就拿剛剛提到的5月20日那天的推文標題來說,正文是以「故事條漫」的形式在宣傳產品「三明治」,但評論區就變成了這樣:
我們很容易能看得出來,「作者」所精選出來的留言,有很大一部分都是這種風格的,讓我大跌眼鏡的是,作者的回覆竟然也是如此——這還是一個公司的官方公眾號嗎?用這種公眾號來搭配店鋪宣傳信息,難道不覺得違和嗎?
最讓我氣憤的是這一條:
留言者已經是受害者了,也表達了看到這個文案的不適感。但「作者」的留言卻是一種莫名其妙的「安慰」,可我分明沒看出「作者」認識到了問題所在啊!
這一條「作者」在評論區公然使用不文明語言已經讓人失望至極了,但都不如2018年11月28日推送的「標題「讓人無法接受,因為我認為這已經涉嫌違反廣告法了。
配上這個封面圖,起初我覺得這個提只是想表達對炸雞腿的」食慾「,但點擊去以後我就發現還是我太年輕。
這兩個單詞其實我不認識,還怕誤會了全家,特意去「谷歌翻譯」找了答案。
至少谷歌翻譯是誠實的——全家,你還能說你的標題能拿來來形容「食慾」嗎?
這已經不是疑似色情來形容了吧,這不就是直接在用色情語言來宣傳嗎?這合法嗎?
04 | 寫在最後
作為一名自媒體從業者,一開始我還在在猜是不是全家的微信運營編輯的工作壓力太大,一直被領導不滿「閱讀量低」,才「鋌而走險」來吸引眼球的。
但隨後我發現,早在2017年開始,他們的公眾號就多次出現閱讀量「10萬+」的內容,這個閱讀量就是和全國所有的企業公眾號相比,也是非常不錯的成績。
再加上,全家便利店的線下店鋪非常多,公眾號原本就是店鋪的補充,甚至連大部分的關注都是通過店鋪的收銀臺獲得的,沒有到需要「線上公眾號」來反哺店鋪的程度。
我實在是找不到還有其他可以辯解的理由,如果有,全家請你告訴我。
現在,你們的道歉聲明也發了,大部分消費者也基本相信了你們以後不會再犯。
但在這之前的內容,你們一點也不自查的嗎?
難道是之前小編離職了,新的小編才接手,不熟悉業務嗎?
不要再敷衍消費者了,敷衍到了最後,企業就會透支消費者對你的信任。
長點心吧!那些遺留著的不當信息,趕緊刪了!
最後送給大家兩張意味深長的圖,也是「全家微生活」更新的內容。
一則在說「扎心擦邊球」,另一則在說「對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