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諾曦媽媽
1
朋友的兒子駿駿成績很好,四年級的他非常活潑,愛說話,各種鬼主意也多,是個比較皮的孩子。
有一次學校組織參觀博物館,在大巴車上,別的孩子都很安靜,就駿駿嘴裡說個不停,對老師的講話各種插科打諢,引得同學哈哈大笑。
氣氛是很活躍了,可是帶隊的數學老師卻發怒了,更年期的她抬手就甩給駿駿一耳光,駿駿的臉上頓時就有了巴掌印。孩子被嚇懵了,過了好一會兒才開始哭。
當天傍晚放學,朋友來接兒子,看到他臉上的巴掌印心疼壞了,連忙問他怎麼回事,孩子立刻紅了眼圈,說媽媽你別問了。
回到家後駿駿才流著淚告訴媽媽,他被數學老師打了一巴掌,並詳細講述了事情的經過。
朋友心疼得無以復加,撫摸著孩子的臉忍不住流淚:孩子長這麼大,自己還沒捨得打過耳光,小時候再皮再鬧,氣急了也不過拍幾下屁股。
四年級的大孩子,被當著全班同學的面打一耳光,那是什麼樣的體會?他心理上受到的傷害,比肉體上的傷害更嚴重吧?
那一巴掌,打在兒子的臉上,更打在媽媽的心尖尖上。
朋友跟我說:「當時真有拿把刀去找那個老師的衝動。」
這件事肯定不能就這麼算了,朋友決定要為兒子討回公道。
她先安撫兒子:「老師打人肯定是不對的,媽媽一定會為你討個說法,這件事交給媽媽來處理,你該幹嘛還幹嘛。」
朋友和孩子爸爸商量了一晚上。
2
第二天早上兒子進教室後,兩口子一起去找了班主任和校領導,提出兩個要求:
1)數學老師當著全班同學的面給駿駿道歉;
2)數學老師不能因此記恨駿駿,不能在教學中故意找茬,報復、打壓孩子。
溝通的結果令人不滿,數學老師態度強硬,說駿駿總打斷她說話,很難管,她打孩子是有原因的。在班主任和校領導的勸說和幹預下,老師只願意單獨向孩子道歉,堅決拒絕全班道歉。
朋友不滿意,她認為孩子被當著全班的面打了巴掌,就要當著全班的面道歉,才能挽回孩子的顏面,修復他受傷的心靈。
在反覆磋商無果後,朋友回家寫了一封信,描述了老師打孩子耳光的情況。
次日一早,她把這封信發給數學老師、班主任以及參與協調處理的校領導。告訴她們,如果老師拒絕全班道歉,她將會把這封信發給區教委。事後如果老師給駿駿不公正的對待,她將保留向上申訴的權利。
這下數學老師和校領導徹底改變了態度,他們主動約朋友商談。數學老師表示願意當著全班向駿駿道歉,並決不會因此為難孩子!
數學老師原先強硬的態度發生了180度的轉變,結束和校領導的商談後,她主動給朋友打電話,說自己沒幾年就要退休了,懇請朋友不要向上反映。
除了在班級道歉外,她周末將登門致歉,並許諾讓駿駿進入她授課的數學培優班、學校奧數班,還說孩子小升初時,她一定會盡力幫忙推薦並聯繫好的學校。
朋友覺得該見好就收,拒絕了老師的登門道歉,但是接受了培優班和奧數班,以及將來小升初的推薦。
3
第二天,老師果然當著全班的面向駿駿道歉:說自己那天太衝動了,不應該打人,希望駿駿能原諒老師。
單純的駿駿只以為老師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欣然接受道歉,從座位上站起來,當眾用一聲「沒關係」來回應老師的「對不起」。
這件事過去後,朋友不忘時常問駿駿數學老師怎麼樣,有沒有批評他,兒子一臉不以為然:「怎麼會呢?數學老師對我可好了,對我們大家都很好啊!」
後來,駿駿進了培優班和奧數班後,相對薄弱的數學成績也有了較大提高。
數學老師常主動聯繫朋友,跟她反映駿駿的學習情況,給朋友提一些意見和建議。雙方絕口不提之前的齟齬。
一年後駿駿小升初擇校,劃片的中學不理想,數學老師果然出了很大力,幫忙推薦並動用私人關係,駿駿如願以償去了理想的中學。
4
也許有人會說朋友的做法,是對惡行的縱容與包庇,老師打學生是犯法的,不應該「私了」,而應該讓她接受相應的懲罰。也許還有人對這件事持有別的看法。
我只想說,作為母親,保護孩子才是我們首先要做的,相比而言,懲戒壞人(姑且把打人的老師稱為壞人)真是次要的了。
說起來,這個老師的素質確實不敢恭維。孩子不過是插科打諢影響她說話而已,心態平和的老師也許還能跟著開幾個玩笑,而她卻當著那麼多人的面,一巴掌甩到孩子的臉上。
也許她是更年期脾氣不好,也許她打完就後悔了,不管怎樣她拒絕全班道歉,就更不對了。
在這個事件中,數學老師就好比一隻紙老虎,開始的時候態度很強硬,可當知道孩子的家長有辦法治她時,紙老虎一下就被戳破了。
她對駿駿的道歉,也許出於真心,也許出於假意,這有什麼要緊?只要孩子覺得自己的屈辱已被雪洗,就夠了。
朋友沒告訴孩子自己寫信威脅老師的事情,她說這背後的齷齪和較量,是大人的事情,與孩子沒關係。
5
讓我們假設一下,如果朋友不是把信發給老師和校領導,而是直接發到了區教委,會有什麼樣的結果呢?
我想,區教委肯定要來人或來電詢問情況,也許還要取證,怎麼取證呢?無非詢問同班的「目擊證人」。於是,駿駿被打耳光的事會再次被人提及,被強化,並可能迅速從班級向年級甚至全校傳播。
最後的結果,數學老師可能要被處罰,具體怎麼處罰不好說,但對她肯定有很大影響,否則她的態度也不會轉變那麼大。
嗯,「壞人」得到了懲罰,可以大快人心了。
可是孩子呢?駿駿還要在原來班級的吧?同學會不會議論?數學老師不一定會換掉吧?她會不會給駿駿穿小鞋?如果數學老師因此換人,那麼每一次面對新老師,大家都會想起駿駿被打耳光的事,這對孩子究竟有什麼好處?
朋友選擇保留那封舉報信,數學老師向駿駿道歉了,駿駿和全班同學很快就淡忘了這件事。
老師是個上了年紀的老師,衝動之下打了孩子一巴掌,她是十惡不赦的壞人嗎?肯定不至於!既然如此,就沒必要非得走到白刀子進紅刀子出的地步,弄個兩敗俱傷又能如何?在忍氣吞聲和魚死網破之間,一定還有別的選擇!
當孩子被人欺負了,我們要有霹靂手段,更要有菩薩心腸。
手握利刃,心懷慈悲,才是一個母親最該有的樣子。
- END -
喜歡這篇文章,別忘記分享到朋友圈哦!
文章來源於公眾號: 諾曦媽媽,ID:nuoxi-mama。
作者:諾曦媽媽 -- 華東師大教育學碩士,二胎全職媽媽,專注分享幼兒的性格和智力培養、二胎、青春叛逆期的陪伴經驗。
周末贈閱:
作者:依依
來源:她刊(iiiher)
有人說,婆媳關係是古今世間第一大難題。
有人說,婆婆和兒媳婦就是天敵。即使是當年被「惡婆婆」欺負過的兒媳婦,在多年的媳婦熬成婆之後,也依然會成為自己兒媳婦眼中的「惡婆婆」。
還有人說,「以己度人」在其他家庭關係中都可以適用,卻唯獨不適用於婆媳關係。雖說女人何苦為難女人,但在婆媳關係中,女人還就真的喜歡為難女人。
這不在最近一期《今夜百樂門》中,像林依晨這種圓臉、大眼睛,一看就招婆婆疼的女生,在節目中也免不了要經受各類「惡婆婆」的刁難。
首先登場的是「金婆婆」
「金婆婆」一登場,就責問林依晨,「為什麼剛結婚,就帶著我兒子出去住?對我這個當婆婆的有什麼意見嗎?」(眾人內心:住一起就是不方便呀,年輕人想要過二人世界唄。)
林依晨立馬就說:
「這些年來,你既要照顧兒子,又要操持這個家,挺辛苦的。如果說兒子結婚後,你還要這樣子累也不好,所以服侍他的工作就交給我,你可以多跟你的老公去跳跳舞、賞賞鳥、交交朋友。」
「當然,我們就搬到您的樓下兩層,你想兒子了,可以隨時來看,累了就上樓回家休息。」
講清楚小兩口搬出去住對公婆的好處,並消除婆婆對兒子的擔憂和想念,這話說的頭頭是道,「金婆婆」也就答應了。
接下來登場的是「牟婆婆」
「牟婆婆」不可免俗的問出了那個經典問題,只是回答問題的人成了兒媳婦。
問:「我和你同時掉水裡了,你希望我兒子先救誰?」
(眾人內心:當然先救你。就算淹死了,你兒子也先救你!救你!救你!……)
林依晨的回答卻讓人為她捏了一把冷汗,她說:「救我!」
「牟婆婆」也被這個回答氣著了,質問她為啥,給個理由。
「因為.為了避免讓你兒子面臨這種兩難的選擇,我自己先學會遊泳了。所以,萬一我跟你一起掉到水裡了,我自己就可以把你救起來了,不用勞駕您兒子。」
一旁的「金婆婆」都忍不住為她點讚,說 「這聰明的媳婦」。
婆婆又問:「那你為啥說希望我兒子先救你呢?」
「女人都喜歡有浪漫的幻想,特別是英雄救美這種。所以萬一自己掉水裡了,英雄剛好是自己老公,那一定是會遊泳也得說不會呀。」
(So smart ! 服了。)
「張婆婆」一登場就讓兒媳婦答應他一件事情,說:「你能不能為了俺兒子、為了我,放棄娛樂圈。」(她姐os:厲害了!word青島大姨!)
「張婆婆」說,「我最討厭那些演員了,尤其是偶像劇演員,整天摟摟抱抱、卿卿我我、恩恩愛愛。」
對此,林依晨也是根據青島大姨的特點,用張海宇男扮女裝、所演小品中的各個梗來揶揄他,十分逗趣。
節目裡,我們看到了林依晨的幽默、風趣和高情商,可以穩穩拿下「惡婆婆」,生活中的她,婆媳關係又是怎麼樣的呢?
早在2015年,就有臺灣媒體報導稱讚林依晨婆媳關係處理融洽。去年10月,結婚一年後參加《康熙來了》的林依晨,在節目裡坦言,只要她人在臺北,一定會找時間陪伴公婆。
一旁的蔡康永也忍不住稱讚「有些媳婦會很樂意陪公婆的」,沒想到小S一秒神回「沒有這種媳婦!」
事實上,林依晨目前也和公婆住在一起。林依晨婚後和老公林於超分居臺灣、美國,工作邀約不斷的她,雖然和老公聚少離多,但仍善盡人妻角色,用心侍奉公婆。
林依晨在夫家會幫掌廚,給婆婆當小助手,買菜跑腿通通包,但大展廚藝料理美食的功夫還是交由婆婆,笑說:「不搶婆婆風採。」
婆媳相處融洽的林依晨,也笑說平常有空會和婆婆一起看電影、討論劇情,更大讚「婆婆是我很好的看電影夥伴!」
此前林依晨公公也大讚媳婦:「天下再也沒有這麼棒的媳婦了!」因為林依晨即使拍戲到凌晨才回家,永遠都是6點半起床向公公說早安,且主動做早餐陪著一起吃,7點半恭送公公出門上班之後,自己才回去休息。
結束公益活動回家換完裝,隨即就陪公婆出門溜狗,也真算的上是中國好媳婦了。難怪網友直呼,林依晨這是要逼死全天下的兒媳婦呀。
長得這麼美、這麼優秀,侍奉公婆還如此的盡心盡力。這不僅展現了林依晨的孝心,更重要的是折射出林依晨在處理人際關係時的「高情商」。
當周冬雨、馬思純憑藉在《七月與安生》中的出色表現獲得第53屆金馬獎雙影后上臺領獎時,臺下的林依晨卻已哭成淚人。
別人獲獎自己卻哭成淚人,著實讓人有些摸不著頭腦。當被問及原因時,林依晨笑說:
「我11月初看完《七月與安生》,我就跟我經紀人討論說她們兩個一定會得雙影后!因為她們兩個相輔相成,沒有彼此,就沒有辦法成就這部片,所以我很感動!」
而這並非林依晨第一次在別人領獎時哭得梨花帶雨。還記得胡歌之前在金鷹節頒獎晚會上「三個幸運」的獲獎感言嗎?當時胡歌在臺上說:
我很幸運,我可能比更多人更早的知道了,什麼樣的演員才是真正的演員,我要感謝林依晨,她對我說過兩句話,是在我們拍攝《射鵰英雄傳》的時候,第一句話,她說,「演員演戲是一個探索人性的過程」,第二句話,她跟我說,她是在用生命演戲,這兩句話我會記住一輩子。
林依晨確實不止一次地說過,
同時她也表示過:
很顯然,胡歌就是和她「同樣認真」的人。因為懂得,所以惺惺相惜。尤其是在金鷹獎這種盛大的場合說出「記得」和真誠的感謝,在成人世界多麼難得。難怪林依晨因為他的這段致辭而淚奔了。
同樣身處演藝圈的林依晨,對演員的努力和成功都感同身受,而對於別人表露的善意,又常常報以感恩和感動。這樣的真性情和高情商,自然令人好感滿滿,吸粉無數。但林依晨的魅力遠非如此。
大家都知道林依晨靠偶像劇一炮走紅,20歲那年一入行,就在《十八歲的約定》中擔任女主角,2005年因為《惡作劇之吻》裡的袁湘琴一夜成名。
2008年,憑藉《惡作劇2吻》,林依晨擊敗了陳喬恩、楊丞琳,獲封臺灣金鐘獎視後。
2012年,林依晨主演了《我可能不會愛你》。褪去嬰兒肥的林依晨,不管是衣品打扮還是演技都著實驚豔了我們。
從 「袁湘琴」到 「程又青」,這條路很長。當所有人都說她只能演傻白甜的時候,她卻在30歲到來之前,憑藉《我可能不會愛你》再獲金鐘獎,實力打臉那些看輕她演技的人。
在頒獎典禮上,她不卑不亢地說,
有人曾對我說,演員的使命是要帶領觀眾去看到更深層的人性,我極力希望自己能夠做到這一點,我相信臺下的各位也都一樣,都是用生命在表演,所以我們絕對不止可以做到今天這樣。
除了演技備受認可之外,林依晨在演藝圈也是出了名的好人緣。跟黃軒和公認的情商教科書何炅老師都是好朋友:
能讓黃軒捏肩,何老師笑成這樣,也是沒sei了
她結婚時,跟她合作過的男明星陳柏霖、胡歌等都出席現場給她祝福。
陳柏霖重演李大仁角色,向新郎獻上「卸妝棉」,希望他能像男閨蜜一樣好好愛她。
胡歌深情的致詞:「原諒我盛裝出席只為錯過你」。
無法到場的鄭元暢更是託人送上131400元的大紅包,送上「一生一世」的祝福。
能收穫這些男神的友誼,皆因林依晨對朋友十分義氣。
最近由柯震東主演的《再見瓦城》在臺北舉辦首映會,林依晨親自到場支持好友。其實,早在柯震東吸毒事件曝光時,她就在微博上發了一張兩人的牽手照公開在微博鼓勵他重新振作。
▼
當時,有網友覺得她不應該力挺吸毒的人,也有人認為她是在藉此事件為自己以及電影炒作,但林依晨強大的路人緣還是佔據了優勢,對她表示理解。
置身輿論的風頭浪尖,林依晨的好人緣總能讓她全身而退。之前她出席韓國電視劇頒獎禮時,自稱「我來自臺灣」,引起了強烈不滿。大陸觀眾嗆她「以後別來賺人民幣」。
林依晨卻十分平靜地回應說:「我只是單純地講自己生長的家鄉,就像說是四川人一樣自然,不希望被過度解讀。」一下就平息了眾怒。網友也紛紛支持她的說法,稱:北京的演員也可以說自己是北京演員呀,為什麼就不能說自己是臺灣的呢?
「高情商」來自她面對這個世界
最真實的態度
翻看林依晨的微博,你會發現,家人、朋友和公益構成了她微博的大部分。脫去華服的她,就像一個可愛的鄰家女孩,日子過得簡單而幸福。
曾在事業最火的時候息影一年去英國留學,不拍戲的時候在各國各地走走停停看看,她的內心世界永遠比我們想像中廣袤:
拍戲從無緋聞,感情生活低調卻甜蜜。她和老公林於超是十多年的舊友,但倆人直至2011年底擔任表姐婚禮的伴娘與伴郎才開始熟悉,並展開秘密戀情。
當媒體開始盛傳她嫁入豪門,她卻在2014年低調完婚。
婚紗照也沒出國拍,就在墾丁拍攝的
發送給賓客的600盒喜餅,
是特別向慈善機構喜憨兒基金會訂購的喜餅
時時刻刻不忘慈善
婚後她也不秀恩愛,但日常的甜蜜騙不了人:
不管是身處世事紛雜的娛樂圈,還是簡單幸福的日常生活,林依晨都珍惜和享受跟家人和朋友在一起的時光,對所有熱愛的事情保持熱忱和真心,懷著一顆感恩的心笑對每一天,這才是林依晨待人處世時真正的「高情商」吧!
笑容永遠澄澈如當年的袁湘琴
一個女孩最好的狀態是什麼樣呢?大概就是像林依晨這樣:
有一份甜蜜的愛情,被人寵成少女姿態;
有一份熱愛的工作,感動別人,也感動自己;
有一個溫馨的大家庭,和睦融洽,彼此寵愛;
有一顆感恩的心,關心周邊的世界,關愛身邊的人。
雖然我們再也回不去少女時代,但慶幸還有一個林依晨,活成了我們最想要的樣子!但願你也可以!
我們:我們是中國唯一一家課外閱讀課程化及海量閱讀推廣機構,致力於提高中國學生和家長的閱讀水平和閱讀能力。針對一年級到初中學生,引領孩子一年輕鬆讀完40-50本好書,達到500萬-600萬字的閱讀量,養成受益一生的閱讀習慣。
約讀書房直營城市:濟南、石家莊、青島、杭州、鄭州、章丘
加盟合作城市:聊城、黃島、莊河、武漢、濱州、臨淄、松原、雙鴨山、天津大港、徐州、萊西、煙臺、石嘴山、禹城、東營、魚臺、墾利、泰安、濱海、淄博、呂梁、梁山、平陰、長清、鹽城、鄒城、濟陽、建湖、淄川、綏中、臨沂、鄆城、嘉蔭、達拉特旗、嘉祥、金鄉、濟寧、新泰、孝義、無為、包頭、威海、靖江、萊蕪,共計50家。如果您想和我們一起推廣閱讀,歡迎合作!
歡迎關注本公眾號!
掃二維碼加閱讀專家微信,贈《思維導圖大全》《愛的療愈》《培養好習慣108法》等教育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