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分別介紹了奧斯卡的兩大熱門獎項,最佳女主角與最佳男主角。今天就來介紹下另一個重要獎項:最佳導演獎。
這也是奧斯卡最重要的獎項之一,分量僅次於最佳影片。畢竟,大多數人都會將導演視為一部影片的最核心,是團隊的統帥。
亞利桑德羅·岡薩雷斯·伊納裡多 Alejandro González Iñárritu
提名影片《鳥人》
奧斯卡戰績:兩次提名奧斯卡導演(《巴別塔》《鳥人》)
亞歷桑德羅·岡薩雷斯·伊納裡多,墨西哥導演的大長名字估計沒幾個人能記完整吧。不過,他的作品你一定聽過或看過幾部,比如當年的《愛情是狗娘》、《21克》、《巴別塔》、《沒錯》。都是頗有知名度電影。而且坎城、威尼斯都去過。
對以往他作品的了解,他一直是個喜歡玩噱頭的導演。即他的每部電影,都會在電影之外,有個讓人關注的點。比如當年《愛情是狗娘》等片,玩的都是多線敘事,將幾條毫不相關的線索,用一個奇妙的原因串在一起。玩的是結構上的獨特,也贏得了很多掌聲。新片《鳥人》的宣傳點大體有兩個,一個是麥可·基頓真實經歷與片中角色的對應(這個在昨天的男主篇已經說很多了);另一個就是長鏡頭。《鳥人》通篇都是長鏡頭炫技,動不動就是十多分鐘的運動長鏡頭,演員們不停走位、對話、爭吵甚至爭鬥。尤其,這些長鏡頭大多發生在一間劇場的臺前臺後,室內空間對長鏡頭無疑是更大的考驗(當然,這也決定了本片很可能再次獲得奧斯卡攝影獎)。
長鏡頭對導演同樣是極大的考驗,因為這種超級長的長鏡頭,又是狹小空間,鏡頭設計與演員調度都要求很高。這都是考驗導演能力與現場協調能力(包括協調好整個導演組)。尤其是麥可·基頓光膀子在大街狂奔那場,也有很多媒體介紹過了,那場是不封場的實拍,所以只能搞到後半夜拍,還要先弄個樂隊表演,吸引大家的注意力。
總之,《鳥人》與影片中的諸多妙處,讓影片也獲得了很多好評。包括導演本人,尤其在獲得了導演工會(DGA)的最佳劇情導演之後,也讓他奧斯卡奪獎的呼聲進一步升高。
理察·林克萊特 Richard Linklater
提名影片《少年時代》
奧斯卡戰績:首次提名奧斯卡導演獎
真是想不到,理察·林克萊特也可以成為大眾熱門,大家聊來聊去的導演。一直覺得他屬於不那麼受關注的小眾導演,就好像一會要提到的韋斯·安德森,都是專耕自己那一塊,拍拍獨立電影,比較私人的導演。偶爾進回奧斯卡,也是那個編劇提名。拿導演或最佳影片,之前真是想都不敢想的事。
一直很喜歡理察·林克萊特,只因我很愛「愛在三部曲」。就像當初說的,理察·林克萊特是個很喜歡玩時間遊戲的導演。就好像「愛在系列」的九年一約,《少年時代》也有個事件噱頭。大體是,只要有這個創意,影片就成功了大半,不過,真要把這個創意執行出來,還是非常困難的事情。畢竟時間跨度太長,可能會遭遇各種各樣突如其來的問題(理察甚至跟主演伊桑·霍克約定,如果他死了,伊桑·霍克將幫他完成這部電影)。總有人說換我也能行,其實,換你你不行。
韋斯·安德森 Wes Anderson
提名影片《布達佩斯大飯店》
奧斯卡戰績:首次提名奧斯卡導演獎
就像剛剛說的,與理察·林克萊特一樣,韋斯·安德森也是那種小眾文藝導演,在圈子裡人氣很高,卻很難進入奧斯卡主流,之前同樣是僅能拿到奧斯卡編劇的提名,奧斯卡導演以及最佳影片的提名,這還是第一回。
關於韋斯·安德森,我們之前也介紹過太多次了。畢竟這是很多電影文藝青年的男神,華麗的布景,極有風格的服裝(甚至會引領時尚),每部必不可少的海量大牌明星。包括他的那些經典元素(對稱構圖、俯拍、快搖、色彩、復古時尚、演員的冷麵表演……)
《布達佩斯大飯店》也堅持了一貫的風格,或者,這次有更多的明星,也讓這部影片獲得更多的關注(包括更多的票房)。
貝尼特·米勒 Bennett Miller
提名影片《狐狸獵手》
奧斯卡戰績:兩次提名奧斯卡導演獎(《卡波特》《狐狸獵手》)
貝尼特·米勒的這幾年完全是一條通往大師之路,越來越堅持個人的風格,並開始形成自己的標籤。作品非常少,卻都很有特點,尤其在當代的好萊塢,他始終是個獨特(難得的)存在。
《狐狸獵手》之前在坎城拿了最佳導演獎。到了奧斯卡,同樣獲得最佳導演提名。有意思的是,這片獲得了最佳導演提名、最佳男主角提名、最佳男配角提名,甚至最佳原創劇本提名。唯獨沒有最佳影片提名,大概是說,這片導演很好,演員很好,劇本也很好。只是,電影還不夠好。到底差在哪呢?
相比影評人和專家的高評價,《狐狸獵手》在觀眾那裡的評分確實不太高。究其原因,也是因為貝尼特·米勒對其個人風格的探索(或是堅持)。這本是一個很有戲劇性的故事,真實事件改編,運動題材相關,奧運冠軍,知名富翁家族,兇殺案。一切都非常有吸引力。而貝尼特·米勒在處理這個故事的時候,卻儘可能的弱化劇情,弱化矛盾與戲劇衝突,而是以人物或角色關係來驅動整部影片的進程。你要通過對人物性格的逐漸了解和人物關係的變化,來逐漸感受劇情。整部影片揭開的甚至也僅是故事的一角,更多的人物背景和他們的心態,你都要透過這些表象去了解。
莫滕·泰杜姆 Morten Tyldum
提名影片《模仿遊戲》
奧斯卡戰績:首次提名奧斯卡導演獎
挪威導演莫滕·泰杜姆不但對奧斯卡來說是個新人,對好萊塢來說,他同樣是個新人。作為觀眾的你們,恐怕很多人也都是通過《模仿遊戲》才知道這位導演的吧,雖然他之前還有一部《獵頭遊戲》也很不錯。
莫滕·泰杜姆雖然是挪威人,卻是在美國的School of Visual Arts學的電影,之後在挪威執導電影。《模仿遊戲》也是他的首部英文電影,卻獲得了成功。這是一部很精緻的奧斯卡式傳記片,各個方面也都很到位。能拿到奧斯卡導演提名,對他這樣初闖奧斯卡的導演來說,也將是非常重要的經驗。由於我在明天的最佳影片介紹中,還會詳細介紹這部影片,今天就不說太多了。
仍是投票時間:
如果對本文感興趣,歡迎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這裡是: 桃桃淘電影,微信號:ttfilm
一個影迷做給影迷的電影小雜誌,每天與您分享與電影的一切。
送書、送電影票、送各種電影周邊,每月都會搞,幸運隨時眷顧你。關注桃桃淘電影,福利少不了。
投稿、合作或其他事宜可郵件ttfilm@163.com
或加我私人微信服務號:taotao1895